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生态环境法保护与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对科右前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分析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88469       资源大小:8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环境法保护与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对科右前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分析毕业论文.doc

    生态环境法保护与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对科右前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分析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基础更加稳固,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产品数量更加充裕,种类更加丰富,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在这种情况下,畜牧业经济出现了必须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村经济发展领域,几乎成为各地和各级政府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面对农业资源的日益短缺,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和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的要求也日趋增强。为此,畜牧业发展尤其是与生态环境关联并协调起来的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便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成为实现畜牧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必然。本文从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角度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意义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为例,在主题思想生态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如何发展生态畜牧业,使牧民生活水平保持和提高,使畜产品供需得到保证。 关键词: 畜牧业 生产方式 转变 生态环境 供给和需求 目 录引言一、 畜牧业的一般经济理论二、 该区畜牧业资源状况(一) 草地资源(二) 畜种资源(三) 畜产品资源三、 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 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二) 人、草、畜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公地悲剧”(三) 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四) “生态畜牧业”的实施和难题四、 生态畜牧业的经济学原理(一) 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理论(二) 循环经济理论(三) 环境经济学理论五、 措施和对策建议(一) 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1) 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2) 养殖方式的转变(二) 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1) 调整牲畜品种结构2) 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3) 调整和优化畜群结构(三) 国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借鉴(四) 对策建议参考文献感谢引 言畜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基础产业,又是广大农村牧区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正面临着草原资源日益衰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社会化服务滞后、资金投人不足、生产方式落后等严峻的现实。如何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自治区自身发展前景,而且关系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畜牧业战略是农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对农业发展的全局所做出的根本性谋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农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及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所采取的战略措施等。关于畜牧业发展战略,以前只涵盖在农业发展战略之中,没有单独提出畜牧业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内外曾有不少关于畜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观点,国外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主要观点有:“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畜牧业发展战略、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草原畜牧业发展战略等。而我国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国家提出了“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发展战略,畜牧业被涵盖在农业之中,没有提出畜牧业的具体发展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畜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地区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数量型”战略。90年代,又先后提出了“半壁江山”战略、“种子工程”战略。进入新世纪,又提出了“质量型”战略、“生态畜牧业”战略、“绿色畜牧业战略”等等。内蒙古自治区曾先后提出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战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战略、“科教兴区”战略、“资源转换”战略、“名牌”战略、“种子工程”战略、“双增双提”战略等等。从总体上看,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农牧民的关注和重视,畜牧业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根据对内蒙古畜牧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对内蒙古畜牧业支持与保护水平、畜产品比较优势及其国际竞争力的系统评估,认为,要想使内蒙古畜牧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继续为稳定内蒙古的宏观经济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必须选择生态经济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充分发挥内蒙古畜牧业的生态环境的资源优势,把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整合内蒙古畜牧业的各生产要素,使得内蒙古畜牧业与农业、加工业等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发展,进一步提高内蒙古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法保护与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对科右前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分析一、畜牧业的一般经济理论畜牧业是以动物的饲养为特征,以取得动物性产品为目的农业生产部门,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畜牧业经济是自然再生产与济再生产相交织的复合型经济。因此,畜牧业生产与经营者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相关的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良好的发展。在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一般理论主要有资源环境理论、自然承载力、生物能量转化法则等。在人类物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却也日益对物质文明发展速度形成越来越大的约束作用。这种相互的作用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表现突出。因此,资源环境经济理论就强调应该科学地处理产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立足于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应该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资源环境理论强调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的。在传统畜牧业粗放、链短、低效的情况下,资源环境理论的指导作用将显得极其重要。为此,以资源环境理论为指导,发展具有多重功能的生态畜牧业,获得最佳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是我们今后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须选择。与此同时,人类在进行任何与自然有关的活动时,都不得不考虑自然环境承载力的问题。自然承载力即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一定区域自然界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承载力是衡量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状况和容量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干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如草场的面积、产草的能力、植物资源的生产水平等,因此,在以取得畜产品为目的的生产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遵从这一规律,尤其是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更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如果实际载畜量一旦超过自然承载力,那就极有可能导致草场的退化,进而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畜牧业属于第二性生产,是植物产品向动物产品的转化。因此,必然遵循能量转换定律。而一种能向另一种能的任何转换都不是完全有效的,与此同时,能的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这是能量转换的基本法则。因此,在畜牧业发展中,要想取得较大收益,必须充分注意并遵循这一能量转换法则,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草食动物和生态畜牧业,以便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光、热、水、地等自然资源所形成的植物性产品,并促使其向动物性产品转化,尤其是要把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植物茎、叶、秆、蔓等植物性产品的生产功能最大程度地向肉、蛋、奶、毛、皮等动物产品的生产方向进行转换,以满足人类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二、该区畜牧业资源状况(一)草地资源、科右前旗位于内蒙古东北部与吉林省交界处,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积1632万亩,旗辖24个苏木、乡、镇,总人口约42万,其中蒙古族17万。科右前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440mm,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土质以黑钙、褐钙、黑粘土为主;草原以禾本科、豆科牧草为主,牧草种类繁多,品质良好。科右前旗经济生产是以农牧业为主,按各地区主要经济来源不同可划分为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改革开放后,科右前旗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森林覆盖率20.45%。林木种类:杨、柳、榆、桦、柞树等十几种。为农区及半农半牧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草资源。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饲料和其他粮食副产品,可供转化利用。在植被盖度上,北部、中部为6090%,南部在1560%之间,全旗草原平均植被盖度约为62%,按有关技术规定,干早半干旱区植被盖度正常情况应达到70%以上。有以下图标可以看到变化结果。表2-1 科右前旗2008年至2011年操场覆盖率及沙化治理情况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森林覆盖率(%)14.83156419.6520.45草牧场沙化面积(104hm2)45.339.836.434.7(二)畜种资源科右前旗是内蒙古畜种资源最丰富的旗县之一,不同的草原生态,造就了不同类型的牲畜品种。分布很广、数量多有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蒙古驼、滩羊等,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培育的优良品种有兴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科尔沁细毛羊、内蒙古半细毛羊,以及乌兰哈达猪、内蒙古黑猪和内蒙古白猪等。畜牧业生产扩张迅速,从1983年到2010年上半年,大小牲畜合计数从634,128(头、只)增加到7,525,024(头、只),增长了12.5倍。(三)畜产品资源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肉、奶、绒毛等几大类畜产品,在内蒙古和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有些产品在国外也享誉盛名。肉类是内蒙古的大宗畜产品,2008年产量达到101.4万吨。2009年内蒙古牛、马、羊出栏总数在内蒙古相同地域的地区的前几位。奶类也是内蒙古地区的大宗畜产品,2010年产量已达到945.66万吨。而科右前旗牛奶产量达到176.87万吨,占内蒙古总量的22.0%。毛绒是内蒙古丰富的畜产资源,2010年,全区毛绒总产量为8104万吨,其中,科右前旗羊绒产量占内蒙古总羊绒产量的41%,羊毛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约21%。三、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科右前旗产业结构是以牧业为主的农牧结合型生产结构, 2010年科右前旗农牧业总产值7.3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为4.4亿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6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98元。由于历史习惯,科右前旗农牧民对坡耕地多采用掠夺式的“游农、游牧”式耕种。即在岗坡地上烧荒种田,一、二年过后地力下降,单产很低时弃耕不管,另辟新岗,继续烧荒垦种。这种落后的耕种方式极大地破坏了本来就较为贫瘩的黄土地力,延缓了地表植被自然更新的周期,同时表层土被更加松散更易遭受“风蚀”和“水蚀”,加上裸地撂荒失去植被保护,更易发生水土流失,农牧民放牧的方法主要是游牧,后来由于党的富民政策及其法律法规的出台,农牧民的放牧方式由游牧逐渐变为固定放牧。由于科右前旗地广人稀,畜牧业生产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由于经营管理粗放,畜牧业仍处于一家一户、小规模、低水平、商品意识不强的生产状态,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较低。草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虽是多种多样的,但利用家畜自行觅食来发展放牧业确是最经济的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天然牧场上饲养家畜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正是由于这一绝对优势,草地畜牧业在不利于耕作的边际土地上得以长期存在,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长期的放牧畜牧业就成为草地人民的唯一产业。单一的产业结构,只能提供原始的初级产品,难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二、三产业进行增值,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只能增加对草度的利用强度。(二)人、草、畜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公地悲剧”通过自治区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0年,科右前旗经济总量增长20多倍。牧业生产以在天然牧场上进行散放为主。从2003年到2010年,第一产业产值从446375.9万元增长到1391541万元,增长近3.2倍。由于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农牧业产值十几倍的增长,基本是依靠简单扩大再生产实现的。 科右前旗地区农牧民传统的简单的生产活动方式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生产方式不可能滋养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相反,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是当地人的共同追求。改革开放后,在市场大潮冲击下,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受落后生产方式的制约,致富活动演化为不计成本、不顾后果的掠夺性生产行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使生态环境无法自行恢复平衡,生产能力不断下降。现在科右前旗地区居民已经明显感觉到牧草少了,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干旱甚至威胁到人畜饮水安全。但人们共同的反应是不知如何面对。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只是消极重复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加倍掠夺自然资源。草场承包制不是保护草场的灵丹妙药。首先,承包制使每一个牧户成为单独的市场参与主体。从粗犷的游牧文明走过来的牧民,甚至对交换还不太熟悉,现在却要单独面对市场大潮的大起大落,不适感非常强烈。牧业生产没有有效的组织形式,缺乏必要的商品信息来源、生产技术指导,牧户被动地用小生产来应付市场,结果是生产在原有水平上简单重复,生活水平得不到改观。其次,平均分配的承包方式不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平均分配的原则使每个牧户分到的牧场面积都比较小,不利于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在承包草场前,牲畜承包到户已有一段时间,牧户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比较贫困的无畜户或少畜户分到草场后,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无法有效加以利用。这部分草场多数被出租,少量闲置。被承包的草场,其租用者往往在承租期内采取掠夺式经营,对草场的破坏程度与未被承包时相比,几乎没有差别。闲置草场成为变相的公共草场,“公共地悲剧”在继续上演。仅靠市场竞争和草场承包,不能完成牧业经济向可持续生产方式的过渡。(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一是气候旱化。春旱对科右前旗农牧业生产威胁较重,而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二是风沙严重。年大风日数 63 天,最高达 103 天,尤其是植被稀疏的中部、 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沙尘暴经常出现。三是洪灾泛滥、鼠虫成害。(四)“生态畜牧业”的实施和难题一是制定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保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比如确认草原管理机构、明确草原权属(即所有制)、草场界限及使用权、核发所有权和草场使用证书、严肃处理擅自乱开垦草场的行为等等;二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草原进行具体建设和保护,如进行人工草场和配套草库伦建设,扩大禁牧、休牧、轮牧草场面积,开展草原牲畜品种改良,模式化棚圈建设,科技兴牧服务,动物防疫等工作。这些工作对改变靠天吃饭的单一生产模式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推动着科右前旗经济生产方式向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先进的生产方式只在有限的点上开展起来,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推动整个地区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草原可持续发展包含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平三方面内容,其中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子目标,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科右前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经济发展任务较重。然而,在经济增长目标尚未实现之际,落后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耗竭、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凸现出来。经济落后与生态恶化的现实,一方面增强了当地经济发展对可持续生产方式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给原始生产方式向可持续生产方式转换过程增加了难度。草原经济发展面临“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双重压力。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生态畜牧业”经济学原理(一)畜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理论1.畜产品的需求原理对于生态畜牧产品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作为生活资料的肉、蛋、奶等的需求,二是作为生产资料的生态种畜禽的需求。不同类别的产品所满足的需求目的是不同的。生活资料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而生产资料如绿色、生态种畜禽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畜牧业再生产的需要。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之所以选择某种商品而非其他商品消费,关键在于该种商品具有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例如,人们对生态畜牧产品的需求,就是因为生态畜禽肉、蛋、奶含有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且因为它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等特征。因为生态畜产品与普通畜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与差异(见下表4-1)。人们对于生态畜牧产品的需求,源于最终消费者和中间消费者,由于中间消费者的需求是由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派生而来的,所以生态畜牧产品的需求主要是由最终消费者所决定的。制约消费者对生态畜牧产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消费者的需求结构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生态畜牧产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用数学函数表示为:Dx=f(M,Px,P1,Pn,S)式中:Dx为对生态畜产品x的需求;M为收入;Px为生态畜产品的价格;Pl,Pn为相关商品的价格;S为需求结构。表4-1生态畜产品与普通畜产品的消费者需求差异比较生态畜牧产品普通畜牧产品安全价值(农药、兽药、有害物质的残留)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社会价值(生产方式、动物福利、环境保护)社会价值(增加畜产品的供给数量)营养价值(营养需要:能量、脂肪、蛋白质需求;功能需要: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如少憧、老人、病人)营养价值(能量、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实用价值(加工、贮藏)实用价值(加工、贮藏)心理价值(安全、营养、环保、公德)心理价值(膳食结构改善)由此可见,我们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上,必须关注消费者的偏好。这种偏好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定位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因为随着居民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对于具有高端产品特性的生态畜牧业产品,在需求关系方面,与一般畜产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图4一2)。即消费者对生态畜牧产品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并且提高的幅度往往会大于收入提高的幅度。需求 需求0收入 0 收入a.生态畜牧产品 b.普通畜牧产品 图4-2收入与需求关系相反,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减少,这类商品是低档消费品,也叫吉芬商品。此类商品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之为特殊的消费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少数产品外,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是属于高档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还是低档消费品是相对的。拿畜产品来说,普通的畜产品对收入极低的人来说本身就是高档消费品,从目前全球的畜产品消费来看也是如此。对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地区来说,从膳食结构看,对畜产品的消费量还较低,增加对畜产品的消费数量仍是其追求的目标。但对高收入的人来说可能普通的畜产品己是低档消费品。对同一个消费者而言,同一种商品在其收入增长的不同阶段的地位可能很不相同,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原来的高档消费品将以此变为生活必需品乃至低档消费品,对普通畜产品的消费便呈现出与吉芬商品相同的消费曲线。2.畜产品的供给原理所谓供给就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当然,生态畜产品的供给就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生态畜产品的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出售的畜产品的数量。生态畜产品的供给来自于畜产品的生产,但并非生产者生产的所有生态畜产品都是生态畜产品供给,生产者生产的生态畜产品中作为商品出售的部分才属于供给。对于生态畜产品的供给而言,首先必须遵循一定的供给规律,即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的普遍现象。一般情况下,当生态畜产品的价格越高时,意味着生产者的单位利润越多,所以生产者就会积极向市场提供更多生态畜产品;反之,当生态畜产品的价格越低时,就意味着生产者的单位利润减少,甚至无利可图,生产者就会转而生产其他商品,从而使生态畜产品的市场总供给量减少。尽管如此,影响其供给量的多少还受到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要素价格、相关品的价格和市场预期以及改善环境的代价等因素的影响与作用。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构造生态畜产品生产的供给函数,它表示在一定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供给与决定供给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公式如下:S=g(p,M,v,Pr,L)公式中的S表示一定时期内某种生态畜产品的供给,P是该商品的价格,M为生产该生态畜产品的要素价格,V表示技术水平,Pr表示用相同的能源所能生产的生态畜产品的价格,L表示生态畜牧业生产的环境成本。依据供给函数,可以知道在生态畜牧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即既要注意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资料价格,还要注意改善生产生态环境的相关成本以及自身的供给价格水平。只有充分地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对生态畜产品的供给形成良好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和生态畜产品生产供给的角度看,目前生态畜产品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其供给远远小于需求,因而造成了生态畜产品的价格较高。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全球对生态畜产品的消费将以20%一30%的速度提升,但生态畜产品的供给则由于规模、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而仅以10%以内的增长速度发展,因而需求将大于供给,且由于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将促进生态畜产品的价格进一步升高。从满足人们需求角度看,必须发展生态畜牧业;从解决生态畜牧产品供求矛盾的角度看,则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二)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 (cireularEconomy)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循环(Recyde)”的3R原则和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成为经济活动的准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最后达到污染物的低排放或零排放,是对传统经济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线性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不断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从畜牧业本身看,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型的畜牧业,亦具有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传统畜牧业导致了畜牧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畜产品品种老化、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影响人类生活,造成畜禽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的广泛流行,直接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循环畜牧业实现了畜牧业资源能量的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在资源的利用上,通过循环式养殖,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通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减少废弃物的排和化学物质的输入,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提高畜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畜牧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内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使了畜牧业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三)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环境的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造成的。由于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在消费上不具有专有性和排他胜,也没有明确的产权,这就决定了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资源是只有外部效应的产品,对环境资源的消费不存在内部的机会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村已经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千头牛场、万头猪场、百万只鸡场等规模养殖小区己日趋普遍,集约化、规模化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畜牧业外部负效应的问题也开始突出。尤其是畜牧业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形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畜禽粪便生产量约为19亿吨,是工业废弃物(固体)排放量的2.4倍。可见畜牧业污染已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污染源,成为继工业污染后又一新的污染源,并由此而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为此,分析和研究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经济问题,便显得极其重要。五、措施和对策建议(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1)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按照草地生态学的原理,针对科右前旗的实际并参照国内成功的实践经验,本人调查并设计了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图表。该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农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的一种生态牧业模式。同时也要提高该区的农田饲料基地作用。见下表。表5-1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模式名称内容配套技术典型案例牧区减牧还草模式通过减牧还草,恢复草原植被,使草原生态系统重新进入良性循环,实现牧区的草畜平衡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草原真正成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沙漠的绿色屏障。1、饲草料基地建设技术。2、草地围封补播植被恢复技术。 3、半舍饲、舍饲饲养技术。4、季节畜牧业生产技术。5、再生能源利用技术。a、兴安盟扎赉特旗吐牧吉镇,通过围封、飞播(补播),人工草地建设和牧草生长初期休牧,使天然草地植被得到大面积恢复,牧民收入明显增加。牧草产业化开发模式运用优良牧草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优质草产品收获加工技术、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进行牧草的产业化生产。1、高蛋白牧草种植管理技术。2、优质草产品的收获加工技术。3、产业化经营:以企业为龙头,实行“基地+农户”的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生产。横店集团山东东营基地,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种植 10 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并带动农民进行优质草产品生产,直接供奶牛企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人工草地建植模式利用现代草地建植技术建立人工草地,选择适宜的载畜量,对草地进行合理的放牧利用,使草地得以持续利用,草地畜牧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1、人工草地划区轮牧技术。2、草地植被改良技术。3、家畜宿营法放牧技术。4、家畜品种引进和改良技术。湖南城步县南山牧场,在原草山草坡上通过改良建立人工草地,以适宜的载畜量进行划区轮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土地沙漠化综合防治模式根据荒漠化土地退化的阶段性和特征,综合运用生物工程和农艺技术措施,遏制土地荒漠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土壤肥力和草地植被。l、少耕免耕覆盖技术。2、乔灌围网,牧草填格技术。3、禁牧休耕、休牧植施技术。4、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赤峰市敖汉旗,利用灌木作网,网格间种植牧草,加之围封禁牧,使科尔沁沙地边缘沙漠化土地得到恢复。2.养殖方式的转变a.推广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方式传统的放牧式饲养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草场禁牧、休牧后,要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改变传统的放牧经营方式,对牲畜实行舍饲圈养。全旗大部分地区,已经不具备放牧条件,只能有步骤的进行舍饲,少部分地区可以进行轮牧、季节性舍饲。饲养方式的转变要立草为业,走以草定畜、增草增畜的路子,以增草的形式解决畜草矛盾。要树立“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思想,强力推行人工种草,种青贮饲料,力争在五年内实现畜均一分地青贮、一亩人工草地的目标。同时要搞好饲草料加工调剂,推行混合饲料、配方饲料,提高饲草利用率。并加大牲畜棚圈建设力度,为舍饲圈养提供保障。要进一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暂行规定和科右前旗实施<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办法,合理确定载畜量,对超载牲畜进行处罚,实现草畜动态平衡。b因地制宜,推行禁牧舍饲工作:一是纯牧区以草原生态建设、棚圈建设为主要内容,推行围栏封育、划区轮牧、割草场、当年育肥出栏等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型家庭牧场,创建集约型的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二是半农半牧区实行舍饲半舍饲、季节性休牧制度。退耕还草,实行草田轮作,建立高效人工草地,积极发展牛羊舍饲育肥,重点发展种养结合户和畜牧业专业户;三是农区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努力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养殖业,全面推行舍饲圈养和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在生态建设区和草场退化沙化严重地区实行禁牧或季节性休牧。在经营方式上由传统放牧方式变为集约化、模式化养殖,变集中出栏为四季均衡出栏,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和商品率,加快周转,从而提高牧业生产效益,减轻草场压力。(二)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1)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改变惜售观念,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减轻草原载畜压力,转变周转方式。在畜禽群体质量、数量和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所产生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周转速度。因此,要彻底转变不老不卖、不用钱不卖的传统周转方式,推行短期育肥、快速出栏,3岁以上健牛和2岁以上揭羊要强制出栏。2)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群结构所谓合理调整畜群结构就是在保证畜群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正常周转的同时,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要做到以下两点,关键是基础母畜、种公畜应当具有适当的比例,它们既是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又是幼畜、后备畜、育肥畜和产品畜的来源,因而是整个畜群的中心环节。所以,应该因地因时因畜制宜地处理好公畜与基础母畜以及它们同后备畜等的关系。(三)国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借鉴内蒙古自治区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的1/5,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农畜产品加工业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进行加工的数量一般占总量的80%,而发展中国家多数只占到10一20%,我国基本处于这一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与全国水平大体一致。本文选择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为例,说明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发展应当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走集约型牧业增长方式,产量增长与质量改善,结构优化同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亚土地面积为77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800万人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农业产值占GDP的7%,占出口值的45%。澳大利亚畜牧业经济历经了由高度管理到逐渐放开,最后完全由灵活的市场经济调节的过程。1.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高度重视农牧业是澳大利亚起家的基础产业,畜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2.而具有完善的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澳大利亚以其绿色、无污染食品著称于世,这是其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3.牧场主则以会员身份向合作组织交售产品,会员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4.重视草原畜牧业科学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培训,科研服务体系健全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畜牧业科研及应用推广体系。5.采用灵活变通的农业保护政策澳大利亚畜牧业经济体制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一,澳政府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对畜牧业的保护。(四)对策建议草原对于整个国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必须加以保护。因为保护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生产、当地经济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间存在暂时的矛盾,实施草原发展战略时,必须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一定的取舍。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将草原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因为畜牧业同农业一样是弱质产业,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撑点。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应该定位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能够自主满足当地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实施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从草原生态环境的公益性和畜牧业的弱质性来看,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草原自身很难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自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家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有必要从总体利益出发,对草原地区发展予以把握和扶持。国家扶持可以从直接经济扶持和政策科技扶持两方面着手。经济扶持就是国家对草原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进行直接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国家已经有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生态建设,草原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应给予更大的投入力度。政策扶持就是国家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引导和加快草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转换过程,改变草原现有的生产生活模式。通过有效的政策指导,可以在城市中迅速建设符合草原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域民俗特征的,经济增殖能力强的生态型产业,吸引草原人口进入城市。这样既解决了进入城市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又有效转移草原人口,减轻人口对草原生态的压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同时,有效的政策还可以吸引发达地区有实力的生产组织、科研机构关注草原发展,为草原生态和经济建设提供实用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切实可行的引导性政策亦是促使草原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科右前旗,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对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里,有些政府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只重视经济建设,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生产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经常视而不见。一旦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发生冲突,政府会毫不犹豫地为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长远的生态利益,没有承担起公共利益维护者职责。由于缺乏对政府的监督机制,政府执政过程中,对破坏生态的现象往往监管不够,执法不严,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屡禁不止。同时政府内部机构人员设置臃肿,部门职责混乱,对经济干预过多,执政效率低下。比如近几年,国家在科右前旗地区开展了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退耕后的农牧民按退耕土地数量给予一定的粮食补助,由当地政府发放给当地群众。然而,由于退耕减少了当地政府农业税收入,政府便决定从国家发给牧民的粮食补助中直接扣除农业税,使退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如此一来,退耕农牧民受到生存压力,就会采取复耕或挖药材等变相掠夺自然资源的方式,弥补退耕后生活水平的下降。国家花费巨大精力和财力进行的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的效果被大打折扣。政府附加给农牧民的各种额外负担也比较重。政府没有成为生产方式转换过程的有效组织者和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者,落后的管理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经济发展向好的方向转变。总而言之,在科右前旗推广普及草原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时所遇到的困难,是其它草原地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缩影。缺乏生产方式实质性转换的突破力量,是大多数草原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参考文献1金海.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探讨.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3):28一312科右前旗畜牧局编.科右前旗畜牧志.呼和浩特:方志出版社,2009年,1一3683李博中国北方草原畜牧业动态监测研究(一),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10,23一454内蒙古扶贫办.内蒙古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村级规划纲要.未发表资料, 20025内蒙古科右前旗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内蒙古科右中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l-286内蒙古科右前旗政府.科右前旗实施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2007,1一457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03一2078内蒙古政府.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暂行规定.未发表,2003,l一529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畜牧业统计年报资料,200110任晓刚,殷耀,贾立君.传统畜牧业绝处求生.缭望,2005,(41):30一3511申洪兵.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现代化.中国畜牧杂志,2005,(6):20一24.12宋树才论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现代畜牧兽医,2005,(11):30一33。13谭向勇.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研究的新篇章评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5):9一1214兴安盟畜牧局编.内蒙古兴安盟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未发表资料,2008。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环境法保护与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对科右前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分析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