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 陆丰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二五”时期及20XX年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向西融珠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的五年,是成功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454.56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775亿元,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从15487元增加到25217元,年均增长10.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0616元和11290元,年均增长11.7%和1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9%,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74.8亿元、50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3%。五年来,我们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17.1:44.6:38.3调整为15.6:45.6:3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2%,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6.8%。华润海丰电厂1、2号机组和红海湾电厂3、4号机组建成投产,陆丰甲湖湾电厂开工建设,陆丰核电建设进展顺利,信利电子集团做大做强。大力培育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增长点,接待过夜游客近3千万人次,与阿里巴巴、深圳电商协会等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海亮、三禾、协兴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顺利落地,陆河县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称号。“1+4+2”产业园区格局初步形成,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0.7亿元,征地4.38万亩,深汕特别合作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红草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红海湾被授予省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海丰、陆丰、陆河3个产业园纳入省级产业园区管理。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引进投资项目293个,实际利用外资10.65亿美元,中广核、华润、宝丽华、腾讯等一批项目落户。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2.3%,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28.7%和30.9%。五年来,我们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消和调整287项行政审批事项,编制政府权责清单,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1091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完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达11.7万户。汕尾农商行完成改制,高峰科特在“新三板”挂牌。完成镇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向西融珠战略全面实施,加入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与珠三角交通、产业等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红海湾港区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开放通关条件得到改善。五年来,我们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着力提高城乡宜居水平。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率达55%。厦深铁路正式通车,新建改建公路1283公里,全市行政村100%实现公路硬底化。汕尾新区规划获省批准,9.3亿元省振兴发展股权基金落户并发挥效益,中央商务区、汕尾红草高新技术园区、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三个起步区加快推进,完成工业大道东段、新湖大道南段、金湖路西段等市政路网建设。投入24亿元完成“十二五”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和民生水利建设任务。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建成镇垃圾转运站50个、自然村垃圾收集点3321个,创建省卫生村142个,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3%。创建了一批省宜居示范镇、示范村和宜居社区。五年来,我们坚守生态和维稳底线,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主要污染物完成省下达的减排任务。超额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人工造林95万多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13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4.88%,成功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深入推进平安汕尾建设,开展“雷霆扫毒”系列行动,清剿涉毒严重的陆丰市博社村,扭转陆丰禁毒工作被动局面。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妥善处置陆丰乌坎事件。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妥善应对“天兔”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没有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海防打私、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五年来,我们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加快民生事业建设,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投入民生事业431.7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31%。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552万人次。完成保障性住房8389套(户)、棚户区改造1587户。教育创强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化取得突破,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公办中小学课室多媒体电教平台全覆盖,学前教育入园率提高28.6个百分点,新增高中学位2.5万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直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覆盖。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汕尾渔歌等9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陆丰皮影戏摘取我市首个国际艺术奖,陆丰滚地金龙喜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完成两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任务,帮扶413个贫困村、33501户贫困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850户和“两不具备”村庄1729户搬迁安置。此外,统计、审计、国防、防震、台务、港澳、老龄、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修志、妇女儿童、工会、青年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主动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0件,政协提案399件。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改进和加强行政复议,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整治政务环境,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得到加强。过去的20XX年,我们坚持内塑形象、外引资源,心无旁骛向西融珠发展,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256.03亿元,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82亿元,下降41.9%(剔除消除虚增空转因素,比上年略有增长),非税收入比重大幅下降为35.8%;固定资产投资585.2亿元,增长16.8%;1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9.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6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8.57亿元。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与深圳联合举办4次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145个。引进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其中陆河新能源电动大巴项目动工建设,将于今年上半年投产。翔宇无人机、裸眼3D液晶显示模组、伟泰实业、龙兴机械等32个项目动工建设,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信利TFT5代线和著名服装品牌肯迪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市。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开展“查看比学”活动,压实征地责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全市园区完成征地1.95万亩。加强园区规划建设统筹,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及排污等配套建设,出台入园产业投入、产出、用地等指导意见,明确落户企业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2.0,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园区产业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入园投产企业5家,新落地工业项目33个,新动工工业项目24个。深汕特别合作区以PPP模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整体开发建设,其中小漠国际物流港PPP项目一期开发土地8.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潮惠高速陆河段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目标。广汕铁路汕尾段、深汕高速汕尾段改扩建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总投资45.52亿元、通往陆丰海丰的珠东快速全面启动。市民期盼已久的红海西路拆迁建设拉开序幕。总投资6.7亿元的工业大道西和东城路即将动工建设。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文德路、成业路等市区7条“断头路”打破常规、简化审批,全面动工建设。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保利一期工程封顶,火车站站前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市区交通信号控制和标识系统信息化完成改造,7.2公里环湖路实现亮化。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运营,日处理垃圾700吨,有效解决市区和中心县城垃圾处理问题。0-50公里纯电动绿色公交全覆盖工作全面启动,在市区、海丰县、陆丰市碣石镇、红海湾开发区、华侨管理区共投放210辆纯电动公交车,打造汕尾“绿色公交”名片。海丰县生态科技城、大湖镇和陆河县水唇镇列入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解放思想,积极寻求投融资新突破,争取省的政府债券资金15亿元,与国开行、农发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推进PPP融资工作,4个项目列入省PPP推介项目库。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发布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建设的通告,采取断然措施,在市区查处违法建设68宗,拆除违章搭建2100多处,清理占道经营6000多处,拆除金湖路侵占绿化带违法建筑,市区违建行为得到遏制,各县(市、区)加大违建查处力度。大规模持续集中清理城乡垃圾,落实“门前三包”,查处乱丢、乱堆放垃圾不文明行为,开展“垃圾不落地、汕尾更美丽”等宣传活动,卫生环境为之一新。大力开展政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对标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大力推进10项政务整治,设立“政务整治、正风肃纪”曝光台,开展政务整治、正风肃纪公开承诺活动,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据省情调研中心第三方评价,我市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跃居全省中游。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厉禁毒禁枪,破获毒品案件813宗,缴获毒品2718.4千克,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959名;破获涉枪案件98宗,缴获枪支173支,抓获涉枪犯罪嫌疑人119人。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积案,进京非正常上访和到省、市集体访人次分别下降43.8%、58.6%、83.8%。采取坚决措施,成功处置陆丰上林村、红海湾东二村滋事事件。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创建32个广东省教育强镇,陆河县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县”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验收。完成医院基本药品制度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深化与中信集团合作,创新市直公立医院管理与运营机制,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出台建设领域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构建化解劳资纠纷长效机制。空气质量指数全省第一,气象预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任务,16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79万元提高到8.43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493元提高到9150元,全市9791户贫困户、46229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下决心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大幅提高市城区、红海湾开发区和华侨管理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包括离退休)工资待遇,调整后人均每月增加1028元,增幅35%。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和去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汕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厚植发展新优势;必须坚持心无旁骛向西融珠发展,主动全面对接深圳对口帮扶,积极融入深莞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拓发展新视野;必须紧紧扭住“三大抓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夯实发展基础;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持续加强基层治理,全力构建大平安体系,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富民为先、民生为重,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必须发扬海陆丰人民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充分调动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不少挑战。一是经济欠发达、发展不足仍是最突出的矛盾,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人均GDP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快,财税形势严峻,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目标压力大。二是产业集聚水平低,规上企业少,园区建设慢,结构调整任务重,创新能力不足,RD比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储备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加快振兴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尚未形成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三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城镇化率偏低,城市扩容提质和新农村建设推进较慢,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违法建设仍需大力整治。四是民生事业、扶贫开发等短板亟须补齐,贫困人口较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滞后,三甲医院、文化馆、博物馆等还是空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能力较弱,市区自来水供水管网老化。五是社会治理水平较低,治安压力大,陆丰“毒帽”仍未摘除,禁毒形势仍然严峻,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矛盾纠纷频发,计生、殡改问题突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镇(街)、村(社)经费不足,办公场所简陋,管理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六是政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慢作为、不作为、庸懒散奢、“吃拿卡要拖”、“中梗阻”现象仍然存在,干部的发展意识淡薄,抓工作的拼劲和狠劲不足。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市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把协调发展提到新的高度,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性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补齐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三大短板”,安排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要求汕尾“心无旁骛向西发展,主动全面融入珠三角”,为汕尾发展找到了新出路。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主动提出实施东进发展战略,打造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大力推进深圳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一体化,为汕尾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汕尾处于珠三角外溢发展的第一圈层,随着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广汕铁路、潮惠高速、兴汕高速相继开工建设,汕尾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土地丰富的空间优势和集山海河湖于一体的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汕尾发展的时机已经来临。同时,我市将享受革命老区政策扶持,进一步助推汕尾发展。建市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城乡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形象重塑措施的大力实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TFT5代线、陆丰核电、甲湖湾电厂等一批引领性项目的加快推进,汕尾发展的新态势正逐渐形成。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凝聚全市人民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合力,激发百万乡贤投资家乡的热情,汕尾振兴发展、跨越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看到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阶段,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等挑战,更要有敏锐的机遇意识,着眼全局找准定位,以新思维拓展新局面,以新作为推进新发展,努力推动汕尾向西发展、融珠发展、振兴发展、为民发展,实现中高速增长,中高端均衡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改革创新,坚定向西融珠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着力推进脱贫、教育、医疗卫生“三大攻坚”,着力推进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城乡环境“三大环境整治”,坚决守住环保和稳定两条底线,迈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一个达到、五个明显”。“一个达到”就是达到全面小康水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以上,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明显”就是融入珠三角进程明显加快、区域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现代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明显优化、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面融珠,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开创具有汕尾特色的创新发展格局;坚持统筹协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和整体性;坚持绿色低碳,提高永续发展能力;坚持公平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九个着力”:着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00亿元,经济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粤东西北地区。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互协调,加快引进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成本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转变,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相互平衡、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新局面。守住生态底线发展,避免急功近利、饥不择食,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上马。着力实施向西融珠战略,增强发展定力。坚定向西融珠发展,坚持把汕尾发展放在全省、珠三角大局中去谋划运作,着眼全局找准定位,积极推动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建设,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龙头带动,以交通、产业、生活等一体化为抓手,全面融入深莞惠,融入珠三角,进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一带一路”,把汕尾这盘棋走活,实现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完善城际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广汕铁路尽早建成通车,力争开工建设龙川至汕尾铁路、汕尾至漳州铁路,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延伸至汕尾。推进潮惠高速汕尾段、兴汕高速汕尾段建成通车,完成深汕高速深圳至汕尾段拓宽工程,争取河源至汕尾高速纳入省的规划并开工建设,规划建设珠东快速通道。推进中心城区市政交通建设,改造拓宽沿海公路,加快汕尾大道、工业大道西、外环快速路、海滨大道改造等建设,打通红海西路及市区断头路,提高路网密度。优化港口布局,重点推进汕尾新港、小漠港、湖东港等建设。筹划推进汕尾机场建设。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红草、海丰、陆丰、陆河产业园扩能增效,力争到2020年4个园区产值均达200亿元以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推进珠宝首饰、服装、建筑装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创新“旅游+”业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引领型创新企业,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各类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协作。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提高城市品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优化城乡全域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汕尾新区为重要支撑,以陆丰、海丰和陆河为重点组团,打造“一核两区三组团”。加快城乡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深化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职能配置,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推动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利用外资和企业境外投资水平。着力推进脱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善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机制,落实帮扶项目,提升帮扶工作实效。推进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名镇名村和幸福村居建设,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健全社会福利慈善机制。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确保2020年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加快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土地分区管控利用。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建设山林生态屏障,保护滨海生态资源。加快绿道网络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大力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专项整治。加大对涉毒、涉枪、涉黑恶、涉“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防范力度,努力创造群众满意的平安环境。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制度建设,减少群体性事件。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20XX年工作安排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10%;人均GDP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9.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做好今年工作,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规律特征,认真学习研究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尤其要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统筹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开辟发展新路径,厚植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加快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基础、保基本、补短板、促平衡,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真正惠及全市人民。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解决好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土地需求等问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产业、民生等项目的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形成对GDP的有效支撑。今年市重点项目投资拟增长24.9%,重点加快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TFT5代线、陆丰核电、陆丰甲湖湾电厂建设,大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和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网络,加快河流治理,扎实抓好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新的投资增长点。扩大消费需求。实施适度的需求侧管理政策,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着力稳住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促进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信息消费,促进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和快递下乡工程,拓展农村消费。稳定出口增长。利用好国家和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做好出口企业的服务,支持企业抢抓订单、开拓市场,全面推广出口退税网上申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步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省的部署要求,妥善推进“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开展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出台降低企业成本相关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加快实现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综合施策,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帮助企业解决在用地、投资审批、市场开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质量强市工作,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工程质量,增加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中高端发展加快建立产业新体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光电等为龙头,强化产业链招商,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引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业,推进集购物、休闲、餐饮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商贸区建设,加快南储汕尾海洋食品冷链物流、华侨区粤东古建筑材料市场等项目进度。创新“旅游+”业态,推进红海湾、品清湖、红宫红场、莲花山、玄武山、金厢滩、陆河梅园等重点景区建设。争取省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推动可塘彩宝、梅陇金银首饰、公平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开展新一轮大招商行动,力争全年引进100个产业项目。改革优化招商机制,建立由市商务局、十大专业招商分局、各县(市、区)组成的招商队伍,设立广州、深圳等招商中心,开展专业化招商。明确“一把手”招商责任,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高规格、敲门式点对点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产业招商、代理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改善政务服务环境,紧紧围绕胡春华书记要求深圳市和各帮扶区引进大项目落户汕尾的指示,主动上门跟踪对接,争取尽快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推动“1+4+2”园区产业聚集、特色发展,力争实现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开展园区征地攻坚战,推进土规向园区倾斜,压实征地责任,确保全市园区完成征地1万亩以上。大干快上狠抓项目落地,力促未开工项目加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竣工项目加快达产,重点推进比德能源二期、锂电池隔膜、幸福里LED晶片、伟泰实业、安星建材、路华电子、宝民汽车电子、恒美珍珠等项目建设,力争推动39个工业项目入园动工建设,其中竣工投产13个以上。完善园区配套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制定园区产业扶持政策,赋予必要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园区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结。坚持入园产业投入、产出、用地等刚性约束标准,使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考验。突出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强与深圳一体化对接,健全合作体制机制,完善发展规划体系,争取合作区纳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延伸范畴,加大合作区征地拆迁与项目引进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征地10平方公里,新引进动工项目50个,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创新驱动。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着力引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育创新型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实现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比亚迪研究院、电力产业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等建设,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家、各类创新服务平台4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创新创业中心或众创空间2家,推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转化。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计划。完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实现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增长20%的目标。健全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实施人才计划,推进“博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人才驿站”等建设。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接落实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实施细则,解决准入限制、项目审批等制度性障碍。加快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带动创新型小微企业集群发展。落实信贷风险补偿金、融资政策性担保等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打造珠江东岸滨海新城大力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坚持高品位规划,立足深莞惠“3+2”大都市圈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对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找准城市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抓好红海湾国际休闲旅游基地规划、各县(市、区)规划以及各中心县城、重点镇规划等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综合效用,使汕尾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规划指引下使用,城市在规划的引领下有序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抓好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新区两大引擎和战略平台开发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要主动承接深圳部分城市功能疏解,加快由盐田港主导的小漠港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切实做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加快汕尾新区3大起步区和3个重点片区建设。推进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引进落地一批项目,充分发挥振兴基金的使用效能和杠杆作用,加快土地整备及站前路等配套建设,抓好环品清湖路景观绿化带升级工程。推进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二期项目动工建设。抓好红海湾国际休闲旅游基地、马宫特大中心渔港、鲘门特色休闲区等3个重点片区的规划和土地整备。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光纤入户、4G基站规模化建设、免费wifi覆盖公共区域。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政务、教育、医疗卫生、物流等重要领域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城管、智慧环卫、“护林e通”等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打造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更新,加快“三旧”和棚户区改造。完善市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公厕数量,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加快土地征收、储备、开发,妥善处理好留成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放开市区、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全年计划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75亿元,推动广汕铁路加快开工建设,确保潮惠高速汕尾段建成通车,加快兴汕高速建设,推进深汕高速汕尾段改扩建,抓好陆丰甲港公路惠来段、324国道陆丰穿城路段、335省道河口至新田路段、海丰县城至梅陇路段等一批城际道路建设。开通厦深铁路深圳至汕尾城际捷运,开展珠东快速通道、红海湾至市城区品清湖沿海观光路前期工作,规划建设汕尾市客运枢纽中心。推进红海西路、工业大道西、金湖路东段、东城路、金鹏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升级改造三马路、文明路南段等老城区道路,完成市区“断头路”贯通工程,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城际快充站及市(县、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开展市区违章建筑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建设,清理占道经营,拆除乱搭乱建,确保市区违法建筑“零增量”。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坚决取缔无牌无证三轮车、摩托车,坚决治理车辆乱停乱放,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开展城乡卫生环境整治,加强主要街区、道路、背街小巷和农村环境整治,打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聚焦解决束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投资经营、便民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着力增强放权的协同性、监管的有效性、服务的便利性。严格实行各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负面清单全覆盖。拓展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大力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管理模式,整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双告知”,深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行更多证照合一。深化市公路、交通系统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盐务局、港务局等政企分离,完成华侨管理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税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逐步推行项目库管理。加大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积压。落实营改增扩围等税改政策,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改革。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融资,抓紧制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具体办法,加快组建交通、城投等新的投融资平台。推出一批PPP项目,建立PPP项目备选库,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继续争取扩大政府债券和专项基金额度,强化与国开行、农发行融资对接,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努力争取更多低成本政策性贷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出台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市港澳船务公司等国企改革,积极推动市道路运输企业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对于低效无效资产、不具备竞争优势及处于产业低端环节的资产,利用各种方式加快退出,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建立出资人管理事项清单制度,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认真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务实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经贸往来,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省驻外经贸机构的沟通协作,依托行业协会、外出乡贤,拓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经贸合作渠道,争取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继续加快与珠三角地区的对接融入,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区的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和经贸联系,深化与港澳台经贸交流合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实施省复制推广的自贸区“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等改革事项,推进贸易便利化。五、加强“三农”工作,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加快海丰县省级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各县(市、区)建设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支持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引导促进海亮、三禾、协兴、重信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2万亩。启动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构建冷链物流体系,依托“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