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研究论文.doc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对应填写,用后删除此框。填写由培养办编制的论文编号,用后删除此框。中图分类号:单击此处键入分类号 论文编号:HBLH 2013-0001 空缺不填,用后删除此框。密级一般为公开,如保密须在声明页填写保密时间,用后删除此框。U D C: 密级: 公 开 硕 士 学 位 论 文邯钢西区焦化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研究论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在文中及申请学位材料各处出现时应相同,用后删除此框。单击此处继续键入副题名或删除此提示作者姓名:梁振峰学科名称:安全工程 研究方向:重大危险源 学习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学习时间: 2.5年 提交日期: 2014年12月5日将其修改为实际的论文提交日期,用后删除此框。申请学位类别: 导师 姓名:张云鹏 教授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学院李 四 高工 单位:×××××公司×××××厂根据文件夹中HEUU授予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英文)填写,学科名称应规范,在各处出现时应一致,用后删除此框。论文评阅人:评阅人姓名职称 单位:评阅人所在单位评阅人姓名职称 单位:评阅人所在单位评阅人姓名职称 单位:评阅人所在单位论文答辩日期:2010年02月15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姓名职称同等学力人员为3个评阅人,国家计划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为2个评阅人需删除最后一行。用后删除此框。关 键 词: ; ; ; 唐山 河北联合大学 年 月The Coking Plant of Hand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West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control of Major dangerous source单击此处继续键入副题名(英文)或删除此行学位类型的英文名称见HEUU授予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英文),用后删除此框。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Hebei United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单击此处键入学位类型英文名称byLiang Zhenfeng 英文姓名,采用汉语拼音输入,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复字名拼音间不加连接符,如“李某某” 的英文名称为“Li Moumou”,用后删除此框。(单击此处键入学科英文名称)Supervisor:Professor Zhang Yunpeng Ph D. Li Si导师职称为副高级不填写,正高级填写职称名称,如“Professor”,具有博士学位也可填写为“Ph D.”,用后删除此框。March, 2013独创性说明本页的签名均应当是亲笔签名,不用输入,用后删除此框。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联合大学以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河北联合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采用影印、缩印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公开、检索和交流。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至 年 月)(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要西区焦化厂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容易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加强安全管理,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对预防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地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概率。所以,对西区焦化厂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是西区焦化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论文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的编写应遵循下列原则: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是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见解、结论简短明了的缩写。2)摘要中要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3)摘要内容应尽可能包括原论文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汇编等二次文献采用。4)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结论及意义、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5)要用文字表达,不要附图和照片,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要使用表格、公式、上下标以及其他特殊符号,要突出重点,阐述清楚,少用数据表。用语力求简洁、准确。原则上600-800字,外文一般不超过700个实词(一页能够排得下)。用后删除此框。本文通过对西区焦化厂油库罐区、干熄焦锅炉两处重大危险源及周边环境进行辨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事故发生可能性及事故发生造成的危害、损失。通过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控制技术及发生事故时应急处置方案,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如有可能,应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用后删除此框。图 个数幅;表 个数个;参 个数篇。关键词:西区焦化厂;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安全管理分类号: ; AbstractCoking plant in the west of city is a dangerous chemicals manufacturer which may result in serious accidents. Safety management for the coking pla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o, to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at of major hazards, plays an integral role to prevent accidents. Effective safety management of major hazard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accident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ing serious accidents. Therefore, it is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production safety work for coking plant in the west of city to identify and analysis the sources of major hazard, and to propose effective safety management.In this paper, the possibility of the accidents, the harm and loss result from the accidents is obtained by identifying and analysising the two major hazard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coking plant tank and day quenching boiler. It is proposed that safety management, securit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ency plan for accident by analysising the results,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accident.Figureamount; Tableamount; Reference amountKeywords: West coking plant,major hazardous installations,identification,Analysis,Safety management英文关键词的每一个字母均小写,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半角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用后删除此框。Chinese books catalog: 本页的目录为自动更新,请在每次打印前在目次中任何位置点右键选“更新域”“更新整个目录”来自动更新此目录,用后删除此框。目次目次为正文部分信息概要,与摘要一起单独编号。用后删除此框。引言1第1章 绪论31.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31.2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41.2.1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41.2.2国内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51.3 风险控制71.3.1 重大危险源分级办法简介71.3.2 风险分级理论依据81.3.3 重大危险源分级81.3.4 控制实施方法81.4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91.4.1 研究目标91.4.2 研究内容91.4.3研究意义101.4.4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10第2章 重大危险源及周边环境分析122.1重大危险源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122.1.1焦化厂及重大危险源区域主要工艺流程122.1.2重大危险源区域主要设备202.2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及主要建筑物222.2.1重大危险源的周边环境222.3重大危险源周边人员分布252.3.1重大危险源厂区边界外人员分布情况26第3章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293.1重大危险危险源有害因素分析293.1.1油库单元313.1.1干熄焦锅炉单元343.2重大危险危险源事故危害性分析403.2.1油库单元403.2.1干熄焦锅炉单元44第4章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24.1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24.1.1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24.1.2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24.1.3人员培训34.1.4设备管理44.1.5其他54.2重大危险源安全控制技术54.2.1安全联锁与报警系统54.2.2安全设施64.3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措施84.3.1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84.3.2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34.3.3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预防与预警174.3.4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信息报告程序224.3.5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急处置224.3.6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32结 论36参考文献37附录A 单击此处键入附录题名41致 谢42导师简介43作者简介44学位论文数据集45插图或附表清单单击此处键入内容此页并非必要。如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有此页。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不用此页时,请删除此节。注释说明清单单击此处键入内容(此页并非必要,不需要时请删除此页。主要是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方面的注释清单)此页并非必要。论文中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的注释说明,如需汇集,可置于此页。不用此页时,请删除此节。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重大危险源事故等危险也不断涌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由重大危险源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例如,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酯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67万人受残留毒气的影响2。1986年,瑞士山道士农药厂危险品仓库失火爆炸,造成有害化学品污染整条莱茵河,使数百万条鱼死亡,造成德国、荷兰饮水困难3。2005 年 11 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共发生大规模爆炸6起,数万居民和学生紧急疏散,造成了松花江下游水质严重污染,不仅给下游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更为邻国带来了水源污染,造成了国际影响4。2009 年 8 月,抚顺市抚运危险货物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一辆液氨槽罐车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 246 人受伤(有刺激性反应)5。2009 年 10 月,尼日利亚东南部阿南布拉州发生一起油罐车爆炸事故,大火迅速吞噬了附近 10 余部车辆,造成了近 80 人死亡6。2009 年 12 月,美国一家油气回收公司发生氢气和硫化氢混合物泄漏事故,造成现场附近 4000 多人被迫撤离7。2010 年 2 月,广州南沙黄阁镇沙多玛化工厂发生了丙烯酸酯泄漏事故,造成 3000 多居民紧急疏散,24 人不适住院治疗8。由此可见,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对周围的人员、财产以及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也会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和不稳定因素。这些事故尽管起因和危害程度不尽相同,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1:属于失控的偶然事件;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都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大量的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物质,而且潜在能量很大。(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1】)目前,尽管我国安全工作己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伤亡人数特别是重大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死伤人数仍居高不下。例如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一名操作工死亡;2007年9月1日下午3时,广西柳州一焦化厂导油车间发生大火,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2010年湖南涟源焦化厂爆炸事故致2死1伤。因此准确认识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对重大事故进行预防。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邯钢西区焦化厂作为全国第一家使用JNX70-2型焦炉,虽然有很多相似类型焦化企业可以作参考,但同时也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安全危害因素。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以相似焦化企业为参考,对我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价、控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要赘述。硕士学位论文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文献综合评论,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在正文中“绪论或文献综述”部分用足够的文字叙述。不用此信息时,删除此框。论文模版的使用说明已在文本框中说明,技术要求参见河北联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用后删除此框。第1章 绪论1.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见解和推论。要求概念清晰,数据可靠,分析严谨,立论正确,要能反映出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做统一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本部分为正文,内容要求请见“硕士论文写作规范.doc”论文中标题按章、条顶格编号,编号与标题或文字间空一个字的间隙,可根据课题内容需要重新命名,但结构应以此模版为准,不能变动。论文中一般设三级标题,章的标题占两行。段的文字空两个字,回行时顶格排。如标题1.5 单击此处键入2级标题为第一章第五节的标题。段的编号级别依次为“1)”“(1)”各章之间要重新分页。做法是点击“插入”菜单中的“分隔符”中的分解符(下一页)。可按照原有章节粘贴,编辑时打开编辑菜单栏的“显示/隐藏编辑标记按钮”,即可看到。正文的输入,只需在标题输入完毕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或者从“格式工具栏”的中选择“正文”样式。正文格式为宋体小四号字,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单倍行距。页面设置已为指定行数32行,不需再调整行距。Office2003版本需从格式菜单下拉“格式与样式”菜单,在页面右侧显示菜单下部选择“有效样式”。最终检查完毕,没有问题时将此框删除。在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中,危险源是人们认识事故形成机理的重要因素。但在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对于危险源的描述和表达并不统一,也没有很好地阐述危险源的分类表达和描述方法,不同危险源的分类方法,从不同侧面阐明了危险源的特征和本质。主流的危险源分类方法有: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两类危险源理论、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固有危险源和变动危险源、物质性危险源和非物质性危险源等,基本型危险源和控制型危险源9-12。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陈宝智13教授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主线的安全理论体系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 或危险物质称第一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第一类能量载体或能量源;如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等;第二类(安全设施等)物的故障、物理性环境因素,个体人行为失误;第三类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包含组织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等14。三类危险源分类理论将事故的发生的过程定义为三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这三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形成危险源事故。第一类危险源为静态危险源,第一类(静态)危险源在事故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能量的主体,是事故发生的前提,主要决定事故的后果的严重度,第二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触发条件;第三类危险源是潜藏在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背后的组织因素,是事故发生的本质根源,前两类,尤其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深层原因,是事故发生的组织性前提。第二类和第三类危险源(统称为动态触发型危险源)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然条件,这两类危险源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三类危险源共同决定事故的危险性。 从危险源分类角度来看,重大危险源属于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固有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什么是重大危险源?对于其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无论长期或临时的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物质,或多类危害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运输)15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而该标准对危险物质的定义则为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对重大危险源和危险物质的定义,重大危险源仅指含有危险物质的单元,如果单元中没有具有火灾、爆炸或中毒危险的危险物质,无论具有多么严重的事故后果,也不能构成重大危险源。这里的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设施和场所,对于超过500m以外的且危险物质的数量没有达到临界量的单元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吴宗之教授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工业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备或设施16着重从危险物质和能量的角度对重大危险源下定义,突出了危险物质和能量两个根本性因素,从事物本质上得出结论。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能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或区域,并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可以造成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并达到一定的危害后果。1.2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1.2.1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设施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年6月,英国发生的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后,英国安全与卫生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1976年,ACMH首次提出了重大危险设施标准的建议书。1979年,ACMH又提出了修改标准。1982年6月,欧共体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 Directive 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15-16。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编写了重大事故控制实用手册,1991年,又出版重大工业事故的预防,均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及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1992年,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了高度危害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PSM)标准。随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颁布了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RMP)标准,对危险源的确认做出了规定17-18。1.2.2国内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1995年 劳动部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颁布实施。1996年,东北大学学者钟茂华和陈宝智在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分级研究中,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研究在计算机上对分级模型进行网络实现与模拟,发现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可推广价值,是合理可行的。劳动部主持完成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事故预防体系思想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技术。“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列入了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课题,“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研究了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技术。1997年,劳动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青岛、成都六城市进行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共普查出7728个重大危险源,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数据库。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又在重庆、南京两市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2000年,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2000)。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在辽宁等8省市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建立国家、省、市、区(县)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排了有关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分级管理等技术的研究。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同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和重大危险源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2009年,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2000)被第一次修订为修订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即GB18218一2009。近些年借鉴利用一些动态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法、DT 动态分级法,以及分级全息建模等。纵观各国相关标准,绝大多数国家均是采用限定某种物质及其数量的方法来界定是否为重大危险源,但是危险物质的临界量有较大区别。这不仅取决于生产水平,还与各个标准的立足点有关。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出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可能需有一个特指的或是一般类别或是两者兼有的危害物质一览表,并列出每种物质的限额或是允许的数量,设施现场的有害物质超过这个数量,就可以定义为重大危害设施;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以便使雇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哪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的范围内;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有害物质不断加深了解并进行修改。我国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起步较晚。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情况,2000年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为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标准中规定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该标准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中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是否超过临界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6-19:1)单元内任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单元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20: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近几年,我国学者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做了大量工作,刘骥、师立晨、孙猛在对国外发达国家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大危险源辨识适用范围、分类、危险物质种类及临界量等方面的修订建议,解决了以前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可作为我国中长期重大危险源监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建设的依据17。吴立荣、程卫民、鹿广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人工神经网络法辨识对于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不适合的企业内存在的重大危险源18。高进东、吴宗之、王广亮提出了在我国设立重大危险源辨识最小标准的建议21。易光旺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危险物质临界量的差异,以汽油和液化石油气为例,分别选择池火灾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模型计算事故后果,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说明了修改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物质临界量的必要性22。林香民、李剑峰认为重大危险源是一个模糊概念,这些概念的类属也是不明确的,而且,由此引发的分类、判断和推理也反映了其模糊性。它在质上没有确定的含义,在量上没有明确的界限23。何天平、程凌、韩辉根据 GB18218一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在重大危险源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从物质的固有能量和诱发能量两方面考虑,提出了以当量法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方法24。师立晨,魏利军,罗艾民等回顾了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我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辨识问题。对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适用范围,危险物质临界量,混合物及溶液的辨识,多种危险物质数量的累加计算,以及重大危险源分类和分级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讨论,与国外做法相比较,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1.3 风险控制1.3.1 重大危险源分级办法简介目前,国内关于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价方法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重大危险源静态分级方法。主要包括死亡半径评价法和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第二大类是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方法。包括具有自组织模式聚类功能的无教师监督学习的神经网络方法、DT 动态分级法等25-26。1)死亡半径法死亡半径评价法以预测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后的死亡半径为指标,采用半数致死半径R0.5为划分依据该方法以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为依据,分别应用爆炸伤害模型、火灾伤害模型、泄漏扩散模型及伤害模型为依据,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后的半数致死半径R0.5,以此作为危险性等级划分的依据27。用重大危险源的死亡半径R0.5作为分级标准时,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四级,见表所示1.1。表1.1重大危险源分级表重大危险源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死亡半径 R0.5(米) >200 100200 50100 <50Tab.1.1 Grading table of major hazard 2)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是从事故易发性和事故严重度入手,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法用于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内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性等级,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区域范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3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重大危险源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与现实危险性评价,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危险性的抵消因子,反映了人在控制事故发生和控制事故后果扩大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固有危险性评价主要反映了物质固有特性,危险物质生产过程的特点和危险单元内部、外部环境状况28。1.3.2 风险分级理论依据影响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的因素有危险物质的潜在危险性、触发条件和存在条件29。危险物质的潜在危险性和触发条件是影响重大危险源事故后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严重程度的基本因素,而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备、建筑结构布局、安全措施及周围环境等各种用于防范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存在条件,将对重大危险源的现实危险性产生重要影响相对应的变化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1.3.3 重大危险源分级根据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其分级具体判别的依据如下:(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重大危险源。(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是指造成 10-29死亡,或者50-99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重大危险源。(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是指造成3-9人死亡,或者10-49人重伤,或者1000 万元-4999 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重大危险源。(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是指造成1-2人死亡,或者 1-9 人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3.4 控制实施方法1)分级管理根据危险源的危险等级、运行形式和防范要求等,进行分级管理,并运用现行的经济考核管理办法和采用安全技术措施以及现行的有关管理制度进行综合管理 ,并落实厂、工段 (车间)班组和岗位,指定责任人。公司安全主管部门是一级危险源的归口 管理部门,组织一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各分口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监控的一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各厂负责本单位一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同时负责二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工段 (车间 )负责三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同时负责二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班组负责三、四级危险源监控、管理。以此方法 ,实行分级控制。2)危险源管理措施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3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美国Battelle公司研发了联邦应急管理系统,它能够采集实时的气象参数和各种现场安全技术参数信息,根据各种灾害分析模型评价受灾区域,并自动生成应急预案3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组织定期演练。”焦化厂对于重大危险源都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详尽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应急救援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32。1.4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1.4.1 研究目标1)通过本次论文,理解重大危险源的定义。2)通过对焦化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周边环境进行辨识、风险分析,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为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1.4.2 研究内容企业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和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良好的安全生产发展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更能提高人民群众和员工家庭的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为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我们对邯钢西区焦化厂的重大危险源及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技术措施。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和研究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标准和相关规范,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焦化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其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周边环境及主要建筑物,周边人员分布等,并了解掌握不同理论的差异、不同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及不同标准的制订情况和存在问题。然后对焦化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并从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中选择适用于重大危险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构建重大危险源分析、辨识与危险性评价模式。1.4.3研究意义通过对邯钢西区焦化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企业安全作出贡献。不仅可以在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效益;也可帮助管理人员明确重点安全监管目标,集中有限的资源,提高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因此,对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