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毕业论文.doc
毕 业 论 文题 目 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英文题目 The history, actuality and future of Zhejiangs labor service exports 毕业论文选题报告院(系):商学 生 姓 名指 导 教 师论 文 题 目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题目来源及意义1.题目来源:导师指定自主拟题2.题目意义:我国是世界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就业压力持续存在.浙江作为中国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加剧了浙江就业压力。而积极发展劳务出口,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大力发展浙江面向国际的劳务合作,对缓解浙江省就业压力,提高人民收入,加速浙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题目研究领域状况 国内外学者都对劳务出口展开了较早的研究。他们都是以城市化进程中对劳动力产生迫切需求为背景展开的,以城市,农村二元经济体系框架为研究基础,对劳务出口的原因,必要性,优势,方式及其对城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而本文将浙江放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背景下在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情况下,对浙江劳务出口的发展概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内容提要或实施方案内容提要: 劳务出口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抓住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下劳务出口总体需求量旺盛的大好时机,浙江省政府及相关机构应更加重视劳务出口,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劳务出口氛围.本文在简单介绍劳务出口的有关概念,总结劳务市场特点和各种类型后,结合浙江劳务出口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国际劳务市场的特点,供求关系和发展趋势,以及浙江劳务出口对浙江经济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总结出浙江劳务出口存在的问题,如:劳务出口公司竞争能力不够强;信息网络不健全;劳务输出途径单一等问题。具体分析浙江劳务出口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状况,并探讨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背景下浙江劳务出口的未来发展对策。主要观点或主要技术指标一 浙江省劳务出口状况分析 1.1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历史与现状 1.2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利与弊 1.3浙江省劳务出口存在的障碍 1.4 浙江省劳务出口的优势 二 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下浙江劳务出口的对策 2.1加强职能教育和技能培训机制建设 2.2 培养强有力的国际劳务输出公司 2.3完善综合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 2.4打造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品牌战略 2.5搞好浙江省文化输出 2.6加强与各省市及国际劳工组织间的团结合作主要参考文献1 刘怀廉.劳务经济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 王小鲁.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D. 樊纲 - 经济研究,20043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年度报告R. 20044 浙江省“国际劳务输出”课题研究5 2007浙江统计年鉴6 浙江省与东盟经济合作现状与建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http;/7 杭州投资网-杭州境外投资现状调查 8 商务部网站对外承包工程频道,9 浙江概况-浙江省人民政府10 隋艳宁.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11 Hui-Miao Ye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Dissertation. - etd.lib.nsysu.edu.tw.200212 美J·S·古德温(J·S· Goodwin)C · J·爱力奥脱(C · J· Elliott)发展劳务出口的战略基本结构J.经济译文1996年第4期:464813 吴国存.劳务输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14 郑际根.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务输出研究,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15 浙江省统计局资料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摘 要劳务出口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服务贸易,对劳务进出口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发展劳务出口利于浙江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利于浙江劳务市场同全国及国际劳务市场间的沟通与接轨。浙江省的劳力资源丰富而资金和技术相对落后和不足,发展劳务出口,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浙江的劳动力资源,增加人民收入,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简单介绍与劳务出口的有关概念、特点与类型后,结合浙江劳务出口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国际劳务市场的特点,供求关系和发展趋势,以及劳务出口对浙江经济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总结出浙江劳务出口存在的问题,如:信息网络不健全,没有品牌,劳务输出公司竞争实力弱等问题。具体分析浙江劳务出口的优势,并探讨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背景下浙江劳务出口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国际劳务市场,浙江劳务出口,问题,对策The history, actuality and future ofZhejiangs labor service exports ABSTRACTThe labor service exports is a kind of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it has deep influence on the import or export countrys socie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develop the labor service export is good to the labor service market of Zhejiang , the country and the whole world to communicate and be in line with each other; is good to bring in the abroad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techniques. Labor resources are abundant in Zhejiang, but the funds and techniques are shortage and fall behind. Develop the labor service expor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abor resource, increase peoples income and push economic develop.After a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labor service exports relevant concept, characters and types. This text analyze the characters,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 and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service market, and analyze the good and bad effects on Zhejiang's economic construction combines with Zhejiangs actual circumstance, then sum up the problems such as: un perfect information network; no brand; weak competition of the company etc. In the text, we particularly analyze the advantages of Zhejiangs labor service export and discus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hich are background in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tegral together.【KEYWORDS】international labor service market, the labor service exports of Zhejiang, problem, strategy目 录引 言1第1 章 劳务出口的概述21.1 劳务出口的概念21.2 劳务出口的发展动因及其影响因素21.3 劳务出口的类型31.4 劳务出口涉及的主要行业3第2章 劳务出口的国际市场状况分析42.1国际劳务市场的供需状况地区分布42.2当代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5第3章 浙江省劳务出口状况分析73.1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历史与现状73.2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利与弊103.3浙江省劳务出口存在的障碍103.4 浙江省劳务出口的比较优势12第4章 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下浙江劳务出口的战略与对策144.1加强职能教育和技能培训机制建设144.2 培养强有力的国际劳务输出公司144.3完善综合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154.4打造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品牌154.5 搞好浙江省文化输出164.6加强与各省市及国际劳工组织间的团结合作16结 束 语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 引 言我国是世界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就业压力持续存在.浙江作为中国一个经济较为开放且发达的省份,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加剧了浙江就业压力。而积极发展劳务出口,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发展浙江面向国际的劳务合作,对于缓解浙江省就业压力,充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人民收入,加速浙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全面考察浙江省在国际劳务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望有助于浙江劳务出口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第1 章 劳务出口的概述1.1 劳务出口的概念劳务出口也称“劳务输出”或 “服务出口”,是指劳动力在国家政府政策措施的引导、鼓励和组织下,按照市场规律要求,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出国就业。劳务出口的本质是将各国、各区域间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转移,将剩余的劳动力补充到人力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促进进出口双方经济的发展,达到双赢的结果1 刘怀廉.劳务经济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2 劳务出口的发展动因及其影响因素 1.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各生产领域和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了需要被转移到能充分就业的领域的剩余劳动力,为劳务出口提供了可能。 2. 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差异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供求状况有很大的差异。 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巨大的经济规模需要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跟不上对生产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出现劳动力短缺,需要大量的劳务进口,为劳务出口提供了机会。 3.比较利益驱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都将从工资相对较低的地区流向工资较高的地区。少部分人向国外出口劳务,可以获得比原本在国内高几倍的收入2 王小鲁.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樊纲 - 经济研究, 2004。劳动报酬的悬殊推动了劳务出口。 4. 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导向。国家若对劳务出口实行鼓励,规范控制其出口人员,实施发展战略等,就利于推动劳务出口健康快速的发展。1.3 劳务出口的类型劳务出口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低文化低技能的体能输出型,此类型一般只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简单劳动;高智力高经营能力的智能输出型;具一技之长的技术输出型(如木匠、石匠、裁缝等);劳务出口中既提供劳动又提供资金的劳资结合型。 1.4 劳务出口涉及的主要行业劳务出口主要涉及加工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计算机服务业、农牧渔业、医疗社区服务及其他专业(法律、会计等)服务。第2章 劳务出口的国际市场状况分析2.1国际劳务市场的供需状况地区分布2.1.1亚洲地区市场亚洲经济发展迅速,是我国劳务出口最大最集中的市场。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形势好转,各国纷纷改善投资合作环境,提高劳工待遇,开放经济交往领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基础能源等的投入。例如,我国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新闻部报道,2006年7月14日,新加坡对外籍劳工管制条例进行了调整,调高劳工税且减少了对雇佣外籍劳工限制。从2007年1月1日起,熟练外籍劳工税将从每月100新元提高到150新元。 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5月19日报道,5月19日恢复大陆与台湾两岸渔工劳务合作的,首批大陆渔工登船仪式在福州举行,这标志着暂停近5年的两岸渔工劳务合作正式恢复。 2.1.2非洲地区市场非洲是我国劳务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发展潜力大。非洲地区冲突逐渐减少,政局平稳,经济好转,投资环境改善,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将有更多的企业把目标投于非洲市场。我国在非洲的劳务承包工程业务有所增长,建筑业劳务输出增多。新华网北京2006年11月1日电,10月31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所属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中标的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工程项目总投资83亿美元的拉各斯至卡诺新建铁路的签约仪式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标的最大项目,也是中国在非洲承建的线路最长、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铁路大通道。2.1.3欧美地区市场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巨大,但由于国内劳动力不足,对劳务人员输入的需求量很大。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统计,目前欧洲外籍劳务人员占国际劳务市场总量的近一半,且呈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在欧洲市场的外派人数所占份额达到6.8%3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年度报告 2004 。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5月26日报道,在2005年1月爱尔兰实施的20052009年亚洲战略文件的第二部计划中,中国被列为首要国家。这充分表明爱尔兰对未来中爱关系重要性的认可。爱尔兰是欧洲的大门,巩固和深化与爱尔兰的合作对中国巩固和拓展在欧洲的市场意义重大。2.1.4 拉美、 澳洲地区市场20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走上了经济增长道路,基础设施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各国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我国在拉美地区的劳务输出呈稳步增长态势。截至 2004 年 11 月,我国在拉美地区劳务人员达到1.8 万人左右3。随着拉美经济持续好转,我国在拉美地区的劳务合作业务将进一步增长。澳洲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需大量进口。澳大利亚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经济最富活力政治最稳定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支撑,澳大利亚的公民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且具有亚洲文化的亲和力,是我们进军澳洲市场的最佳门户。2.2当代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劳务出口市场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与趋势:2.2.1市场总体需求旺盛,规模日趋壮大200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全球每年的流动劳务约3000-3500万人,比20世纪80年代初的2000万人增长了50%以上,到2005年全球每年的流动劳务就增至约6000万6500万人,两年的时间就又翻了一翻。随着发达国家出生率降低和人口老龄化,全球劳务的总体需求将加更旺盛。大规模的接纳移民是不太现实的,从而逐步扩大劳工输入数量是必然的选择。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世界穷国与富国的工资差异和劳动力供求差异会一直存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流动将持续增加3。2.2.2智力、技术型等高级劳务需求上升,非技术等普通劳务出口限制增多工资下降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产业、生物环保工程、电信、金融、商业流通等领域和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OECD的报告显示,OECD成员国引入的外籍劳动力的数量受教育程度由高到低呈急剧下降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引进的外籍劳务人员60%以上是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德国这一比例达到70%,其他国家也不同地程度存在着类似的倾向。技术和专业人才需求攀升的同时对非技术等普通劳务限制逐渐增多。联合国有关国际移民的资料显示,在1976年,仅有18%的发达国家和3%的发展中国家出台了限制引进移民的政策和措施,到了2001年,已有44%的国家颁布类似限制措施。限制主要针对技术和专业水平不高的初级工人,手段包括限定市场范围、配额管理、严格签证和工作许可证发放条件等方式3。另外,由于非技术工人等普通劳务人员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市场竞争激烈,同质竞争现象严重,形成了买方市场,导致工人的工资大幅下降。2.2.3“3D”(脏、累、险)工作仍然是劳务出口人员从事的主要工种3D工种“危险、艰苦和高污染”(Dangerous、Difficult、Dirty)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推动劳务市场向高层次方向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3D岗位的大量空缺。发达国家和一些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3D工种(如清洁工、搬运工、矿工、渔工、钢铁厂和化工厂的一些工种等)由于无人问津,出现供给不足,只好雇佣外籍劳工去填补。据星岛环球网2008年1月24日报道,1月7日,韩国冷库爆炸40人死亡,包括12位中国朝鲜族同胞。在韩40多万中国籍劳工大多从事建筑、制造和服务业,特别是韩国人不愿意从事的3D工种“危险、艰苦和高污染”工作。2.2.4 家庭保健,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增大,女性劳工需求增加2004年国家对外劳务年度报告预计2000年到2050年期间,“整个欧洲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从15%上升到28%,而日本将从17%上升到36%.今后20年,中国香港、韩国和新加坡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分别达24%和30%,老龄人口比例高,将产生对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巨大需求”。发达国家的医疗、护理行业衍生了对女性护理人员的大量需求。第3章 浙江省劳务出口状况分析3.1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历史与现状3.1.1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历史浙江劳务出口历史悠久。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有远赴重洋谋生的劳工,“宁波帮”和温州籍的华商中就不少是当时飘洋过海的华工。解放后,由于环境因素,这一领域近似封闭。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的需要和内外环境的改善,使劳务出口这一领域重新开发。“六五”计划期间,浙江建立了第一家有直接对外签约权的经营企业中国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随后成立更多的劳务出口公司,标志着浙江有组织的进行劳务出口的开始,是浙江劳务出口的起步阶段4 浙江省“国际劳务输出”课题研究4。“七五”时期浙江省的劳务出口发展相对较快。见下表:浙江对外承保工程劳务合作情况表年份新签合同数 新签合同额完成业金额1986203491841987299661743198831(8)151(958)3550(345)198943(18)923(1110)1875(680)199068(24)405(650)1543(619.3)说明:(1)此表数字不含国家部属公司在浙江分支机构执行的项目。 (2)括号里的数字系指宁波单列市部分。表中所示浙江省“七五”第三年的劳务出口有了飞跃性发展,1988年年末在外人数比前两年累计数几乎翻了一番。据浙江劳务输出组织估计至1989年全国36家地方承包公司营业额排名中,浙江国际公司名列第11位;在沿海17家地方公司承包劳务营业额排名中,浙江名列第八。 从1989年到1990年劳务出口骤然下降。客观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后来发生的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东欧各国的演变等,都对浙江省劳务出口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观上,浙江劳务出口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解决(市场机制未与国际接轨、没有市场战略等),以致业务规模滑坡。“七五”时期后劳务出口的重要性尚未引起重视;虽有一定出口市场,但范围狭小和不具稳定性;劳务出口的绝对数量较小;所以从总体上看,浙江的劳务出口依然处于初级阶段。3.1.2浙江省劳务出口的现状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程加快情况下,浙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开展了很多国际服务贸易,重点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出口合作。20002006年对外劳务合作和承包工程情况如下表5 2007年浙江统计年鉴5: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新签合同额(万美元)4784254929127900122250168000173433181163营业额(万美元)4333867295105483125056152510176000203847年底在外人数(人) 27827283112832525228263872772826978上表所示,20002006年间虽然年底在外人数在两万六七千上下徘徊,但新签合同额和营业额却是大幅上升了,这表明浙江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国际劳务市场上对专业的技术的高级高薪劳务人员需求的发展要求,虽然没增加劳务人员的输出,却保持了新签项目数量和营业额的持续上升。近些年来,浙江对外劳务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工农业和建筑业等服务业跨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具体有以下例子为证。东盟国家是浙江省劳务出口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底,浙江在东盟承建的各类工程项目累计超过50个。其中营业额或合同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境外工程有新加坡的兀兰政府组屋工程、大巴窑公寓工程、亚太工程、SBS车库,菲律宾的M-M灌溉水坝项目等。完成的营业额达16583万美元,年末在该地区的劳务人员达8762人,占我省在外劳务人员总数的31%6 浙江省与东盟经济合作现状与建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http;/6。浙江外贸投资课题组测算,至2003年底,浙江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完成或正在实施近百个工程项目,行业涉及住宅、交通、水电、水利、能源、机械等。工种主要是建筑、服装和电子,主要市场为新加坡、日本、毛里求斯、约旦等7杭州境外投资现状调查-杭州投资网7。2004年浙江企业在俄罗斯的劳务合作与资源开发有了新的进展。浙江商务之窗记述,浙江民营股份制企新洲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黑龙江新洲材源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俄罗斯哈巴边疆区木兴林业公司的24万公顷林地及相应的采伐基础设施和设备,带动我国400名林业工人派出。同年台州华天工业有限公司在俄罗斯阿金斯科市投资设立阿金斯科锑矿有限责任公司,也带动浙江劳务出口。这是浙江企业在新形势下,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一种举措。另外,如下表,浙江省在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分省、市、区排名第4,仅次于上海、江苏和深圳,取得了很大的成果。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分省、市、区排名8 商务部网站对外承包工程频道,8序号省、市、区名称完成营业额(万美元)1上海市4293362江苏省3765093广东省344170其中:深圳市3315264浙江省197442其中:宁波市943815山东省150851其中:青岛市227196河北省810067四川省741978河南省715489北京市692273.2浙江省劳务出口的利与弊3.2.1 劳务出口对浙江省的积极影响发展劳务出口利于拉动浙江省内工资水平。劳务出口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省内同级水平,而劳务出口使得省内劳务供给相对减少,劳动力价格有所上升,省内劳务人员人均收入相应增加。两部分劳务人员的人均收入都增加了,表现出浙江总的人均收入增加。所以发展劳务出口既缓解就业压力又增加了个人收入。劳务输出是一种免费的“智力投资”。每年向国外输出大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劳务人员,他们在国外工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市场的行情,掌握了先进的工艺流程。回国后,这些人有可能成为技术骨干,将学得的先进技术经验付诸于实践并广泛传播。可见,劳务出口是免费培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好方式。3.2.2 劳务出口对浙江省的消极影响劳务出口在缓解浙江省就业压力、创造收益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同时,也给浙江带来了人才流失问题。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国家实力、资本和优越的科研条件采用移民人才或利益诱惑以及各种措施和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才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吸纳。如美国每年留出2.9万个移民额专门用于引进外国高级人才。还规定,凡外国著名学者、高级人才和某种专长的科技人才,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优先入境。德国政府仿照美国技术移民的做法,给信息技术人才“绿卡”。又或是通过重金收买,从其他国家挖人才,或者采取资助扶持的办法,获得最先进的成果。日本还采取科学旅游的方式,接待国外的科学旅游者数千名1。今后一定时期内劳务出口引起的人才外流问题仍将相当严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浙江省乃至中国面临很大的压力与危机。3.3浙江省劳务出口存在的障碍3.3.1 市场准入门槛高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劳务输入国为保障国民就业和维护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原因,都对普通劳务人员的引进在量、质或行业领域上施加了种种严格的限制。主要手段有限定市场范围、指定行业、严格签证和工作许可证发放条件、限定工作年限等等。在1976年,仅有18%的发达国家和3%的发展中国家出台了限制引进移民的政策和措施,2001年则有 44%的国家颁布类似限制措施3。这些限制对以非技术工人为主体的浙江劳务出口形成了障碍。另外,国际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对劳务出口人员的素质和对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已成为市场准入的新的技术壁垒。面对各劳务输出国家间的激烈竞争和各发达国家不断提高的外国劳务人员就业“门槛”,浙江对外劳务出口将面临严峻的考验。3.3.2 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劳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劳务出口的行列中;二是一些传统的劳务市场如中东、北非、西亚等,当地劳动力就业增多,相应的减少了对外籍劳务人员的需求;三是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在加强,使集团各成员国间的资本、货物、人员的跨国流动更加自由,增加了集团外的劳务输入难度。3.3.3 国际劳务出口公司竞争能力不够强浙江省劳务出口公司的实力在国内不弱,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具有雄厚实力的公司相比,整体实力就弱了,劳务出口竞争力不够强。虽然劳务出口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大部分市场仅存在于亚洲的几个主要劳务输入国家,由于这几个传统的劳务输入国家同时也是其他省市的主要目标市场,竞争自然非常激烈。浙江省缺乏高技术劳务,在计算机劳务市场,没有印度实力强;在医疗劳务和海员劳务市场,竞争不过印度和菲律宾,公司没有自己的品牌。此外,公司外派的劳务储备人员素质不高,外语和职业技能也是影响浙江省参与欧美劳务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3.3.4 语言文化交流障碍正如英国首相布朗曾经声称,学习英语是全面并积极参与英国劳务市场和更广泛社会的一块探路石。按2002年统计数字,印度、美国、南非、新西兰和菲律宾依次在英国劳务市场上排名前5位,来自这5个国家的劳务占到劳务总数的57.7%。这几个国家的共同点是:是英语国家或者是英语普及的国家。由此可见,语言问题是阻碍我国劳务人员进入欧美等劳务市场的主要障碍。语言不通相当于是聋子瞎子,听不懂看不见。不克服语言障碍,浙江劳务出口很难在欧美劳务市场上占据重要一席。所以应采取各种形式,切实加强潜在输英输欧美等劳务人员的英语培训力度。3.4 浙江省劳务出口的比较优势3.4.1地理优势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东海,南界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以及江苏相邻,背依内陆广阔的腹地,区位优势突出。浙江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舟山群岛为中国最大群岛。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1/3以上。港湾众多,共有大小天然港口60余处,形成了以宁波、温州、舟山、乍浦和海门五大港为主的港口群。2006年,宁波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1亿吨,跻身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亿吨大港行列,成为举世瞩目的东方大港9 浙江概况-浙江省人民政府9。多河流、岛屿、港口的地理优势培育了浙江大量的高素质海员,为高级海员劳务出口提供了可能。3.4.2人缘优势胡锦涛曾强调:“在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贡献方面,侨务工作大有作为”。浙江是我国几大侨乡之一,海外侨胞好几十万,遍布美、日、澳、西欧和港台等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例如:瑞安是浙江重点侨乡,现有9万多华人华侨分布在以西欧为主的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田县也是浙江的重点侨乡,有着300多年华侨史。全县共有海外华侨约22万2千人。依靠海外侨胞就可以带动大量的劳务出口。3.4.3 传统技术优势浙江是青瓷的故乡。浙江龙泉是中国著名的青瓷之都,龙泉的青瓷典雅、端庄、古朴、清醇被誉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龙泉哥窑和杭州官窑都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蕴含着浙江文化气息和独特的东方美学意蕴的丝绸、茶叶也很发达。浙江的乡土风情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龙舞、狮舞、竹马、高跷、灯会遍及城乡。山歌、田歌、渔歌、民间器乐种类繁多。东阳木雕、青田石雕、温州黄杨木雕和“瓯塑” “三雕一塑”蜚声中外。此外,浙江的剪纸、刺绣、染织、编织和灯彩享有盛誉。以嘉兴秀洲、宁波慈溪和舟山代表的农民画和渔民画更具影响。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优势,为多层次多行业的劳务出口提供了可能。3.4.4劳动力资源丰富浙江有近百所高校,科教、文艺等事业较为发达,文学、戏剧、书画、工艺美术等在全国影响很大。地灵人杰培育出大批人才,可发展高端劳务出口。整合浙江省统计局资料得:2000年11月1日,第五全国次人口普查浙江省人口基本情况项目总户数(万户)总人口(万人)性别城乡文化程度男女城镇乡村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半文盲、文盲(15岁及以上)结果14784593235822342235235714649515311683321 2005年浙江省年末总人口4602.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02,年末从业人数3100.76万人根据以上资料可知浙江劳动力资源过剩,且素质水平各异,适合各层次的劳务出口。3.4.5政府的重视浙江政府对于开展对外劳务出口是非常鼓励和支持的,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充分的扶持。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县(市)、区政府在建立外派劳务基地、各种培训中心方面都给予相当的支持,把劳务人力资源的开发当成大事来抓。第4章 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下浙江劳务出口的战略与对策4.1加强职能教育和技能培训机制建设劳务人员的良好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巩固和开拓对外承包劳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浙江的劳务出口事业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外国雇主需要的是能提供即时优质服务的劳务人员,一般在项目确定后不给培训时间。在对低层次的普通劳务人员需求逐步减少而高层次技能劳务人员需求日增的形势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储备劳务人员并进行相关的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加强职能教育和技能培训机制建设,达到操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储备培训专业化,发展全面化,并建立相应的机构或组织进行储备管理,达到能够成建制地出口合格外派劳务人员的目的,实现对外劳务出口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0 隋艳宁.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年。10。4.2 培养强有力的国际劳务输出公司浙江劳务出口公司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公司凭借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等优势,在高端市场占据着垄断地位,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项目和知识密集型项目渗透,不断进入国际市场,对浙江的劳务出口公司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浙江劳务出口公司要向更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就必须提高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转变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增长方式。第一、加强资源整合、培育浙江的跨国公司培育浙江的跨国劳务出口公司,可通过收购、并购和企业的战略联盟等方式有效整合和优化内外部资源,形成人才、市场、技术等优势互补;通过业务的相邻扩展、领域跨越等方式扩大业务领域。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实现“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开展经营业务”,从而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将综合实力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整体效益。第二、推动管理和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浙江劳务出口公司要认真学习当前国际劳务管理、技术经验和发展趋势,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外公司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发展核心技术,培养竞争优势,转变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要素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不利形势,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三、关注与开拓新兴、发达市场浙江劳务出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目标。为推动浙江劳务出口的进一步发展,浙江应巩固并深化已有市场,重点关注项目的前伸后延,不断扩展项目类型、扩大市场份额;开拓新兴的、发达的市场,关注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大的新兴国家的市场,并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加速浙江的劳务出口公司进入高端市场的进程。4.3完善综合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国际劳务出口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要求准确可靠的供求渠道和信息。如果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