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三网融合的我国终端提供商的发展策略研究.doc

    • 资源ID:3980150       资源大小:7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三网融合的我国终端提供商的发展策略研究.doc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基于三网融合的我国终端提供商的发展策略研究 专 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单 日期: 2011年11月21日至 2012年 6月15日摘 要 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推动信息化进程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环节。“三网融合”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终端设备的发展是“三网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推动“三网融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三网融合”背景及其技术的基础,并分析了我国终端设备制造商的发展现状和在应对“三网融合”时的发展战略。关键词:三网融合;终端设备制造商;政策ABSTRACT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is to enhance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 important part of safeguarding national interests."Triple play"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strategy.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is one of the "triple play" a key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triple play" development plays a vital rol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s of China's "triple play" background and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the "triple play"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in China.Keywords:Tripleplay;Terminal equipmentmanu facturers;Policy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的背景11.2研究的意义21.3研究的结论2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32.1三网融合概述32.2三网融合的定义32.3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42.4三网融合的产业链分析5第三章 三网融合中终端提供商的发展现状73.1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及其发展73.1.1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73.1.2终端设备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发展73.2终端提供商面临的商机83.3终端提供商面临的挑战93.3.1我国企业群体不够强大93.3.2短时间难以大规模占据发达国家市场93.3.3价格竞争使企业低成本模式仍在继续9第四章 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战略104.1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战略目的104.2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战略目标. . . . . . . .10结束语12致 谢13参考文献14第一章 绪论1.1研究的背景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 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六部委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2008年5月23日,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则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将并入中国电信。2009年1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3张3G牌照,三家新运营商进入电信全业务竞争时代。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指出:“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9年7月29日,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对于巩固和拓展党的宣传文化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推动我国广播影视改革和发展、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8月11日,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被解读为和三网融合相关,不利于IPTV近期发展。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 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透露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预计5月出台,6月启动,其核心就是要在双向进入上找到切入点:广电行业可以进入规定的一些电信行业的业务,国有电信企业根据规定可以进入一些广播影视的业务。 4月初工信部联合广电总局就给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递交了一份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一稿),但是这份草案没有得到认可,被迅速打回重新制定方案,要求5月初再次拿出试点方案。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在总体方案历经15稿修改和两年多的博弈,试点方案再经五稿修改和谈判几乎破裂的危险后,7月1日,三网融合的12个试点城市名单终于在国家意志的强势干预下正式出台。虽然这份名单引发了众多的非议,但是在外界看来,三网融合真的要启动了。三网融合政策的实施,最先受益的就是设备供应商。对于三网融合而言。终端的融合是最本质的层面。三网融合最重要的业务的融合,融合的业务需要在融合性的终端体现,只是终端的融合才能使真正的三网融合。性能优良的终端能够让消费者最直接的获得三网融合带来的便携性。因此,终端设备制造商,尤其是融合终端设备制造商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终端在整个三网融合的阶段,尤其是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三网融合已经进入了迅速推进阶段,各个地方的试点已经不在停留在方案的问题层面,而是正在根据本地的特色实际的进行拓展布局,无论是广电通过铜退、双向改造抢占市场,还是电信运营商通过网络大规模扩容、光网改造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决定业务是否开展成功的关键,还是用户的实体体验,而网络与用户对接的关键就在于用户终端,而终端提供商便是提供这些终端设备的关键。1.2研究的意义 在这次“三网融合”大进展中,虽然最大的收益者是设备制造商,但是很多人关注的是广电与电信相关的设备制造商。而与消费者接触更多的终端设备制造商也一直默默的躲在背后,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情况。通过对对终端设备制造商在在“三网融合”期间的发展,来更加的了解中国“三网融合”是否还是像之前空喊口号一样,停滞不前。1.3研究的结论 在“三网融合”中终端设备制造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面对的是更为广大的消费者。像机顶盒,手机,平板电脑,联网电视。这些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物品,他们更好的在“三网融合”大战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终端设备制造商也和其他的设备制造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1三网融合概述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而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2.2三网融合的定义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的本质是未来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都可以承载多种信息化业务,创造出更多种融合业务,而不是三张网合成一张网,因此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有利于迅速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全球信息技术竞争,抢占未来信息技术制高点,确保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有利于创新宣传方式,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后,可以更好的控制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净化网络环境。将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样也可以实现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无线上网。2.3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基础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所有业务在数字网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从而使得话音、数据、声频和视频各种内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选路处理和提供,并通过数字终端存储起来或以视觉、听觉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话音、数据和图像信号都通过统一的数字信号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为各种信息的传输、交换、选路和处理奠定了基础。 宽带技术,宽带技术的主体就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融合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一个网络提供统一的业务。若要提供统一业务就必须要有能够支持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业务传送的网络平台。这些业务的特点是业务需求量大、数据量大、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传输时一般都需要非常大的带宽。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讲,成本也不宜太高。这样,容量巨大且可持续发展的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就成了传输介质的最佳选择。宽带技术特别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传输质量和低成本。目前,无论是电信网,还是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都已经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软件技术,软件技术是信息传播网络的神经系统,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现代通信设备已成为高度智能化和软件化的产品。今天的软件技术已经具备三网业务和应用融合的实现手段。 IP技术,内容数字化后,还不能直接承载在通信网络介质之上,还需要通过IP技术在内容与传送介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IP技术的产生,满足了在多种物理介质与多样的应用需求之间建立简单而统一的映射需求,可以顺利地对多种业务数据、多种软硬件环境、多种通信协议进行集成、综合、统一,对网络资源进行综合调度和管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IP协议的普遍采用,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具体下层基础网络是什么已无关紧要。IP协议不仅已经成为主导地位的通信协议,而且人们首次有了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联网基础。从用户驻地网到接入网到核心网,整个网络将实现协议的统一,各种各样的终端最终都能实现透明连接。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IP技术是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于数据通信网络来讲,IP协议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通信协议;对于广播电视网络来讲,随着数字电视的逐渐推广,IP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对于电信网而言,目前阶段的所谓三网融合实际主要是指电信网与因特网的融合,即数据业务与话音业务的融合,下一步才是与图像业务的融合。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过渡到分组化网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因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电信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同时支持两种网络,解决两网之间的互通以及各自业务和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总的看来,目前有两大过渡策略,即重叠网和混合网。无论采用哪一种融合策略,其业务的融合都不会受限于基础网络的传输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业务和市场需求已经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三网融合应该成为相关网络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共同方向。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2.4三网融合的产业链分析 要分析三网融合产业链,需要先了解三网融合之前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 三网融合前电信产业链,电信产业链是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由设备商(络设备供应商、终端设备供商)、内容提供商、最终用户等共同组成的一根链条。链条上的每一个元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创造出比单一企业更大的协同效应。随着运营商的主要业务由基础电信业务向增值电信业务转变,其核心竞争力也逐渐体现为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从不同类型的电信运商看来,固网运营商更加强化对传统语音子产业链的控制,却逐渐丧失了对增值业务子产业链的控制力,不得不向宽带方向发展,并占有了互联网接入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广电产业链的以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为核心,由设备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终端设备供应商)、内容制造商、播放平台、最终用户等共同组成。与电信产业链相比广电产业链有产业链结构不够清晰、产业链各方力量薄弱,缺乏整合、缺乏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产业链各方面合作不顺畅的问题。 在三网融合之后产业链是由内容提供商、平台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终端设备供应商)、最终用户等共同组成。 三网融合之后,内容供应商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三网融合最直观的融合业务。三网融合政策实施后,内容分发渠道将更加多样化,内容提供商将从中受益,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加。 三网融合的背景下跨平台的合作成为趋势,各种业务都要通过跨平台合作方式来操作,平台提供商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赢得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平台的融合实现产业链上话语权的加强。 三网融合之后电信运营商的地位将唯一中心变为多中心的一级,电信运营商对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将影响其在产业链中地位的核心因素。 广电多年形成了地方“诸侯割据”的局面,网络条块分割严重。与网络改造相比较,市场化改造对于广电来说更为重要。 三网融合政策的实施,最先受益的就是设备供应商。对于三网融合而言。终端的融合是最本质的层面。三网融合最重要的业务的融合,融合的业务需要在融合性的终端体现,只是终端的融合才能使真正的三网融合。性能优良的终端能够让消费者最直接的获得三网融合带来的便携性。因此,终端设备制造商,尤其是融合终端设备制造商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2222222. (迈博汇金)第三章 三网融合中终端提供商的发展现状3.1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及其发展3.1.1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 终端在整个三网融合的阶段,尤其是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三网融合已经进入了迅速推进阶段,各个地方的试点已经不在停留在方案的问题层面,而是正在根据本地的特色实际的进行拓展布局,无论是广电通过铜退、双向改造抢占市场,还是电信运营商通过网络大规模扩容、光网改造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决定业务是否开展成功的关键,还是用户的实体体验,而网络与用户对接的关键就在于用户终端,而终端提供商便是提供这些终端设备的关键。国内三网融合的最初,一批终端出现了跨行业性质的功能扩展,如用户可以通过传统的同轴线利用数字电视机顶盒打电话和浏览网页,可以利用手机看视频内容等等,都体现出了终端开始将三个传统网络提供的服务集成一体的趋势。目前。三网融合中经常被提到的IPTV机顶盒、双向数字机顶盒、有CMMB功能的TD手机、家庭融合网关等产品都处于这种情况,其原型是某传统网络中常见的设备,通过添加一些功能扩展成为了三万融合终端。所以终端提供商对于产品的研发对于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3.1.2终端设备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发展 国内各消费电子厂商均在现有电视机终端基础上,通过增加主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开发出互联网电视机。国内互联网电视厂商目前高端电视机产品和大部分普及产品均已具有网络功能,基本具有如下特点:能够支持Web技术实现网络浏览;具备互联网视听内容的下载播放能力,部分可以同时支持电信运营商标准的IPTV业务。应该说,我们目前看到的互联网电视机产品更多是IPTV机顶盒或互联网播放器和电视整机的集成产品,还没有显露出自身的特质,受到关注主要是政策和推广成本的原因。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出现变化,为更好地打造自身产品特色,部分整机厂商进一步研发出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智能电视机:从互联网电视机简单接受信息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出信息主动搜索和匹配功能,可以支持体感遥控等更人性化的人机交换方式,并实现和手机与手机、电脑及其他信息家电互联互通。智能电视可以使得电视机厂商摆脱单一服务商的束缚,将智能电视发展成为独立的业务核心,这将为未来几年三网融合的发展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值得认真关注。目前国内终端厂商还在尝试进一步将家庭网关与智能电视、可视对讲终端或机顶盒产品进一步进行集成。这些终端厂商将目前信息家电、通信终端等能力完全集成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化的信息设备。该设备除了完成各项业务功能,还可以在家庭内部自组业务网络,实现将家庭网关设备同其他家电设备融合以及将家庭网络硬件设备软件化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将形成三网融合服务和家庭网络逐步结合的局面,有可能在目前传统电信业务和广电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催生出更丰富的服务形式。但由于目前家庭网络本身标准难以统一,而三网融合服务和家庭网络的产业主导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协作模式,所以这种产品市场前景还有待观察。3.2终端提供商面临的商机 从技术方面来看,三网融合首先是对电视网络、物联网及电信通讯网络进行技术标准的统一。这就要求“三网”进行更新改造,广电运营商需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数字化双向改造,以实现承载模拟和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高清电视、广播、视频点播、宽带数据接入、语音服务等多种业务在广电运营商与广电消费终端的双向互动;而电信运营商则要推动电信网的宽带升级,实现光纤到小区和光纤到大楼的全电信网络改造,以全面提升数据传输能力。而为了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需要,基于IPTV业务,也需对现有的宽带网络进行的造,工信部在2010年4月与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光纤宽带收集扶植的定见,指出“要充实熟悉到光纤宽带收集扶植的主要性,加速收集扶植”。最先受益的将会是数字电视终端(如机顶盒)设备制造商以及光纤光缆制造商。目前从事机顶盒设备制造的有同洲电子,大连控股,而光纤光缆制造商有烽火通信、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软件方面的华胜天成、亿阳通信等公司也有机会受益。 作为国内数字视讯龙头企业,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除支持三网融合的全业务高清互动整体解决方案外,重点展出了Smart-TV(数字电视智能一体机)、Smart-Box(智能机顶盒)、“甩Phone”手机(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新品,以及通过它们所实现的“甩信”、3D体感游戏等丰富的互联互通业务应用,率先构建了三网融合下精彩智能数字生活。作为同洲电子全新开拓的视讯终端产品,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以其超薄时尚的外观与强大的功能应用,成为了全场焦点。续今年2月14日同洲电子宣布与韩国现代在中国大陆就智能电视/数字电视一体机展开合作,拥有“现代”、“Hyundai”独家商标授权后,公司推出系列智能一体机新品,在智能电视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同洲数字电视智能一体机秉承NGB标准、符合三网融合智能终端发展的时代要求,采用公司自主研发、可与全国多数主流广电运营商无缝对接的中间件平台,能支持全国各地的单向和互动业务平台。同时,方便运营商软件升级和应用下载,满足未来的增值业务运营需求,实现了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的“跨屏”体验,完成了从“联动”到“互动”的精彩一跃。立足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式操作平台,随时在线、互连互通。除在设计与工艺方面表现不凡外,现场展出的支持数字电视单双向业务、3D体感游戏、3D影视、ConnectTV、无线连接等丰富的互联互通业务应用,也充分证明了同洲智能电视产品在系统平台与功能应用上拥有独特优势。3.3终端提供商面临的挑战 在三网融合的带动下国内的终端设备制造商都分到了一杯羹,但是在这些甜点的背后又有着一些让人不发忽视的危机。3.3.1我国企业群体不够强大 中国的终端设备制造商的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张,技术实力也在提升。但是一个突出问题也出现了,我国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方面缺乏整体性的突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光纤制造设备等基本从国外进口。目前设备制造业中具备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有限的自给自足和出口能力的企业只有少数,这些企业既要做集成又要做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研发,严重分散了企业精力。所以我国的企业群体不够强大,不利于终端设备制造业长期可持续发展。3.3.2短时间难以大规模占据发达国家市场 由于我国的三网融合起步较晚,而国外的三网融合时间较早。所以国外的技术,商务都领先于国内的企业。发展中国家的设备市场的比重大,而且增长迅速,再加上价格优势,所以我国的终端设备制造商占据了很大份额。但是因为技术,商务,政治,知识产权的壁垒,我国的终端设备制造企业在短期内很难大规模的突破发达国家的市场。3.3.3价格竞争使企业低成本模式仍在继续 由于三网融合的刺激,各大终端设备制造企业纷纷转型,这同时让产品快速进去成熟期,市场开始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特征明显,价格竞争成为了主要手段,与国外的终端设备制造商相比,我国终端设备制造商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低成本也可能导致劣成本。如在生产效率趋于稳定时,如果过分强调低成本,有些终端设备制造商肯能被迫使用劣质材料来代替合格的材料制造劣质产品而非低成本产品,从而逐步弱化行业竞争力。 第四章 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战略41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战略目的 在三网融合之后产业链不在是之前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是计算机通信网各自的产业链,而是由内容提供商、平台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最终用户共同组成。对于三网融合而言。终端的融合是最本质的层面。三网融合最重要的业务的融合,融合的业务需要在融合性的终端体现,只是终端的融合才能使真正的三网融合。性能优良的终端能够让消费者最直接的获得三网融合带来的便携性。站在不同的角度,内容前端、传输端及接收终端等产业链各方目前对三网融合都有自己的理解:对于电信及广电运营商来说,必然希望三网融合能够以运营商为中心。在自己的平台上运营所有三网融合型业务;而机顶盒等终端类厂商则希望提供全能型产品,推进三网融合业务能够围绕终端展开,使机顶盒终端成为数字家庭中地位最为重要的多媒体管理平台。在三网融产业链中,中端为提供网络传输及接入服务的广电及电信运营商。头端的内容或业务,是由社会不同力量、机构提供服务构成的众多云服务,其中广电行业的视频服务只是大云平台中一个分支,其他还包括金融、教育、医疗等。这些业务和服务通过中间的传输平台传输到个人用户、家庭用户、单位用户及需要这些服务的机构和个人,这些用户通过PC、机顶盒及各种智能终端接收并享受相关服务。作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内容、传输及终端三大产业链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在三网融合新环境下,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必须站在这个高度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及功能。从传输角度,无论是广电还是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均是其拥有的网络及有效、可控的用户,为此,为不断提升网络带宽及质量,最大限度留住并发展用户是运营商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而开展各种增值业务只是其吸引用户的一种手段。”从终端角度,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多网覆盖,多终端接收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4.2终端提供商在三网融合中的战略目标未来终端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以满足不同内容提供、不同传输网络及不同用户的需求。作为终端没备提供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你的产品如何与前端内容云的对接问题。对于资金及行业资源雄厚的企业来说,也可以通过搭建内容云开展一些头端业务。以在产业链中具备双重的身份,但对终端厂商来说,其完全是全新的一种定位,因为要开展终端+头端的服务,不但要跨行业而且是跨链条的,对终端厂商来说,现有的人员、技术及服务显然无法支撑新的业务,必须重新组织一个团队。对于运营商来说同样如此,在做好传输的同时,想把其他跨行业的业务做好难度太大。很多运营商不认同这点,只要是好的业务都想做。忽略了自己的主业到底是什么及做这个业务的目的,多做业务必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金,会严重影响运营商对本业的关注度,造成短期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不清晰。所以在终端设备提供商必须扎扎实实进行技术研发,以满足双向网络环境下,运营商开发新业务的要求。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为例,手机、上网本、PSP、PDA、移动便携式设备将在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功能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电视、机顶盒等广电终端设备也有可能在增加相应功能的基础上成为移动互联网终端。 因此,立足国情,以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为目的,加快融合立法和建立完善的融合监管机制。三网融合不仅仅是打破垄断,更需要的是信、广电两部门摒弃门户之见和利益之争,在技术标准、产业政策、融合监管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加速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综上所述,三网融合对于产业链各方来说,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但机遇多于挑战,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三网融合可以说是一项“府搭建平台,企业积极合作,以切实让消费者受益、做大做强中国三网融合市场、推动中国的发展。结束语 我国信息服务终端的发展其实也是三网融合发展进程的一个写照,而三网融合发展又是我国通信信息产业前进的一个缩影。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带动了网络建设,也促进了用户终端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丰富,同时各种新型用户终端的不断涌现也为三网融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相信只要时刻掌握住用户需求变化的脉络及趋势,三网融合终端产业还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致 谢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王凯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王凯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王凯老师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王凯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参考文献1 胡丹,浅析三网融合的法律规制N,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 金玉森,三网融合开启分业监管新局 共建共享可纳入规划J,通信世界, 2010(26) 3 马源,构建面向三网融合的新型监管体系J,世界电信,2010(08)4 史琳,国外三网融合监管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0(04)5 郭彦琦,警惕宽带"狼来了""三网融合"政策解读与未来发展趋势N,信息网络,2010(5)6 张慧,电信网络融合发展趋势的研究浅析N,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0)7 彭璠,理顺政策环节,推进三网融合N,通信信息报,2005(11) 8 陈中小路,信产部将推动“三网融合”政策出台N,上海证券报,2007(3)9 修荣腾,出台电信法加快三网融合N,通信信息报,2007(2)10 张伟,新政策推进,“三网融合”燃起希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3)11 佚名,改革进入深水区:三网融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中国数字电视,2010(2)12 张矱颢,三网融合的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9)13 刘晨曲,三网融合及其监管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10)14 杨菂,中国三网融合模式探索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5 黄海峰,互联网企业如何拓荒三网融合新领地J,通信世界, 201116萨缪尔森著.经济学(第17版)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7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C.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TINA-C,OverallConceptsandPrinciplesofTINA,BaseheDocument,March199519RACE2049CASSIOPEIA,OpenServiceArchtecturdFrameworkforIntegratedServiceEngineer-ing,August199520TINA-C,TINABusinessModelandReferencePoints4.0,Baselinedocument,May199721TINA-C,ServiceArchitecture5.0,Basehedocument,June1997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三网融合的我国终端提供商的发展策略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