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十堰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oc
-
资源ID:3977863
资源大小:7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毕业设计(论文)十堰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oc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毕 业 设 计(论 文)题 目:十堰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对策研究系 别:专 业:班 级:K11933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摘要休闲观光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重点开拓领域、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最近这些年,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下,还是在旅游市场需求的强劲驱动下,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热潮在国内一发不可收拾。十堰市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农业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园的大规模建设,促进了农业市场化,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有效的解决了三农问题,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起点。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另外一大支柱。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市观光农业的发展提出有效建议,指导观光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做了透彻的研究,以及找出了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发展政策建议。AbstractAgritourism will be the focus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agriculture, a new growth poin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both in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policy level, the tourism market is driven by strong demand, the agritourism development boom in the country out of control.Rise of Shiyan City tourism industr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leisure tourism industry,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accelera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rural issues, has become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farmers' income. Also become a major pillar of economic grow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research and analysis, put forward effectiv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city sightseeing, guide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up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Based on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made thorough research and find out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hiyan the problems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目录目录III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2研究方法2第二章 观光农业的兴起与发展32.1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32.2发达国家观光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52.3国内观光农业的发展5第三章 十堰市的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究83.1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的规模及成效。83.2 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93.3 十堰市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园实施的举措10第四章 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4.1 主要存在的问题114.2促进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4致谢16参考文献17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大热,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国内开始兴起农业观光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民创收的新的增长点,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模式从最初的为风景名胜区提供服务的依托型,向农家乐、农产品产业园到乡村风貌以及民俗文化等多元方式发展。而西欧国家早在20世纪前就兴起了农业观光旅游,而农业观光产业一度成为这些国家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多元化的长足动力。英国的学者Richard Sharp1ey强调,观光农业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缺少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旅游营销季节性差异大,利润周期不均衡、旅游设施和吸引力匮乏。而我国的观光农业起步晚,但是在快速的经济增速带动下发展迅速,在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的第一批沿海城市中,深圳设立的荔枝节成功的吸引了众多游客,为居民的物质生活做出了跨时代意义的一步,紧接着我国一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了观光农业的基地建设,观光农业发展势头极其良好。但就当前的十堰市观光农业而言,跟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缺乏政府的大幅度支持和引导、开发的资金投入匮乏,来源大多依靠紧张的财政支持、观光农业立项缺乏科学性和协调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到位、营销方法落后等。研究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发展是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国家大力扶持建设“美丽乡村”,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宜居性的“美丽乡村”,为农村发展创收。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产业,以农村原始风貌以及民俗为概念、以自然景观的新型设计理念来建设农业观光,以旅游的先进理念来经营农业、以领先的营销方法来增加观光产业的收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农业的优势资源,实现农民创收、环境协调的大幅度发展。研究十堰市农业观光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是符合当前当地政府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方针和生态立城的发展理念。迎合了十堰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而当前的市政要求是实现三产联动,提升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提高农业的发展效率。而观光农业是当前形势下的核心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是当前低碳经济的新形式,是改善环境的内需。而观光农业产业链广,关联度高的新型产业,能够大幅度提升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次带动交通设施、服务设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区域扩大影响力。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形成良性发展。研究十堰市农业观光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是顺应建设国际旅游圣地,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而我国目前步入一个制造型向服务型、消费型社会的转变,从资源节约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而旅游产业的全民大时代的带来,为乡村观光农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积极发展专项旅游,培养大力创收、效益良好的观光农业作为旅游消费新型热点。加大旅游设施的投入,加强休闲公园、农业产业园等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而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功能区和限制开发区,需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观光农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台阶新机遇。1.2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课题上注重理论基础和实地考察,在研究中借鉴了相关的优秀理论,同时搜集整理网络同步的相关农业发展、农村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研究等理论,依据十堰市周边的农业产业基地,运用理论和实际数据来研究分析十堰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抛砖引玉,夯实基础。第二章 观光农业的兴起与发展2.1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早在19世纪前期,欧洲各国已经开始观光农业的旅游。北欧的意大利设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等民间组织。专业为市民提供农业观光旅游,体会乡村民俗、美食、农耕劳作等乐趣服务。开展旅游者骑射、钓鱼、体会农业种植,野外生存冒险等项目,观光农业概念还未形成,从属于旅游产业的范畴的项目。 然而农业旅游的逐步兴起以及快速的增长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强了城乡二级的交流,缩小了二级的差距。造成了一度成为旅游产业新兴产品开发的热潮,促使了农业和旅游的快速融合。因此开展农业旅游活动是一种促使产业密切结合的纽带,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先驱。到了19世纪中期,北美的经济学家首次提出了“都市农业生产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一系列概念。美国农业经济学者艾伦.尼斯提出“都市农业”一词。至此,农业观光旅游开始从大田景色的游览开始向富有特色的观光农园转变。特色农园活动以观光游览为主,综合购物、美食、旅游、住宿等多元化经营,与之产生了旅游专业人才。这一巨大的转变标志着观光农业的诞生,从旅游产业中脱离出来,寻求到旅游业与农业发展的契合点,新兴产业在逐步兴起。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在逐步转变,对旅游度假的需求开始增加,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水平提高,而观光农业园由单一经营方式向多元方式进行转变。日前,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农业观光经营的高级经营模式租赁模式。日本开发观光农业起步比我国较早,但是真正发展也是在近些年,日本农业受到贸易自由化、农业人口高龄化等问题,因此在农业休闲观光的功能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兴发展模式。屡次推出故里观光、假日亲子旅游团、游牧农场生活体验等休闲活动。目前,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已经涵盖观光型农牧场、果林园、农业生态园、森林公园等领域。开发出了三种观光农业模式: (1)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2)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3)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的特色农业。但是,日本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遇到不少障碍,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耕地原本十分有限,但随着城市化的扩张加速,开发建设占地越来越多,使可耕地变得更加稀缺;(2)从事观光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日益减少.且严重高龄化、女性化;(3)农村城市化与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各种公害日趋严重,绿化覆盖率锐减,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府就大力倡导花园城市运动。由于城市建设导致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的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量为主,重点建设现代的农业科技园。20世纪80年代起,政府开始创立农业科技园。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通过加强城市建筑物垂直绿化、美化、发展绿地网络、建设50多个公园,使现代化大城市巧妙地融于大自然风光中。新加坡现已成为享誉全球的花园城市和东方旅游王国。德国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历史悠久,也非常成功。其主要是实施市民农园,由政府或农民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出租给城市居民,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享受耕作的乐趣。19世纪初,政府给市民提供小菜园,后来转化为市民农园。1919年,德国制定了市民农园法,确定了市民农园的现在模式。1983年,政府对市民农园法进行了修改,提出都市中必须有农园提供给市民,达到每10户居民就拥有一个市民农园。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市民农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80年代以前,主要起为市民提供农副产品的作用,进入80年代以后,旅游观光功能才越来越明显。法国巴黎城郊有许多观光果园,专供游客观光、尝鲜、品酒休闲。从法国历年的统计资料中翻译出来的现象,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旅游者的一些共性规律。1998年,2/3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44%)。近几年,法国乡村每年接待的200万国内外游客中,50%是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这些游客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近7年来在这些人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这说明乡村旅游是稳定性较强的主要旅游方式之一:其稳定的客源主体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经济条件也较好的人。可以看出,目前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在欧美的其他国家,观光农业发展也具有特色和规模。美国华盛顿开辟10多处大型郊游区,供游钓、野营、骑马等郊游活动。荷兰的观光农业以花卉、蔬菜的设施化栽培为主。 2.2发达国家观光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提高观光农业的科技含量。观光农业要走科技致富之路,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提高农业领域的科技含量。为此,应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城郊农村合作.共同开发观光农业资源。德国、日本的观光农业就是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加强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观光农业是新生事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倡导与支持。例如德国就制定了市民农园法,确保能为市民提供农园进行耕种。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在政府加大投资的同时,必须调动各方面对观光农业的投入。发展观光农业仅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应以政府投入为龙头,带动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外资、农民自有资金投入观光农业,鼓励企业家到郊区开发观光农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使农民成为投资主体,这方面德国、日本的都市农业己为我们提供了经验。2.3国内观光农业的发展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且我国地区景观新奇多样,差异很大,农业资源异常丰富。这些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为我国旅游观光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近年来,改革开放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条件日益改善,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多样化和高层次的文化娱乐,回归大自然、向往田园之乐的愿望强烈,因而形成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和旅游需求,这些都为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外因动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寿县开办了荔枝节,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于是,各地纷纷效仿,开办了各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傣族民舍、广西柳州水乡观光农业区、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四川成都市郊区的“小农庄度假村”等。进入90年代,世界各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发了中国旅游观光农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观光农业蓬勃兴起,各地兴建了许多农业旅游观光基地。这些基地大多数项目独特、条件优越,既可观光旅游,又可操作度假,还有许多农业节活动项目,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其中典型的例子有广东东湾的年丰山庄和江苏无锡的生态旅游农业园。1998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主题是“华夏城乡游”其中“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从北京、上海、广州的市郊,到江浙、海南的农村,观光农业发展的红红火火。旅游观光农业在台湾发展较早,民间早就有鱼池、花园等实质性的旅游观光农业存在,但规模很小。自1978年大湖地区组织“采草蓦节”的旅游活动后,引起台湾农政部门以及学者的兴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又开辟了20多处休闲农业示范区。现在,台湾主要是发展渐具规模的“产地采果”形态的观光农业产业,利用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以及成果等作为游客娱乐、休憩活动对象,使人们获得身心调剂,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体验农产品收获的乐趣。台湾休闲旅游农业进一步围绕经济、生态、保健、教育、社交等多功能进行综合开发,推出一系列经营项目,如观光花圃、果园、菜园、牧场、渔场、昆虫馆、森林、民俗等,并可以提供采摘、露营、烤肉、垂钓等游乐活动。(1)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观光农业具有观光、休闲、品尝、购物、农作、文化娱乐、农业技艺学习、森林浴、乡土文化欣赏等多种功能,相应地,应当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和项目。但目前许多观光农业区还处于建设的初期,虽然已投入使用,但服务设施不完善,许多项目有待开发,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目前的旅游观光农业区往往靠近旅游景区或景点,因为旅游区(点)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和广阔的客源市场,旅游者在游览了名山大川之后,通过农业旅游观光可以获得丰富的农作体验和田园风光的享受。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观光农业的发展,这是一条捷径。(3)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我国观光农业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大城市郊区,以及旅游业比较发达和有特色的农业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旅游要求增强,这为当地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条件的改善,也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最为发达。仅广东的观光果园就有近百个,每年接待旅游者400万人,旅游收入达十多亿元;北京的观光农业景点130个,年接待游客600万人,获得经营性收入也在十亿元以上。上海浦东孙桥农业园作为我国首个以开发现代农业为主旨的园区,全区现代综合功能日渐释放,其旅游、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已成为农业旅游观光的一大胜地,累计接待前来学习考察、旅游观光的国内外宾客260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超过1个亿。(4)观光农业项目季节性明显受自然气候条件、农时季节的影响,农业观光旅游时间具有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反差明显。农业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例如牧草的冬枯夏荣、果木的春华秋实)引起盈利的季节性差异。观光果园在夏秋挂果期间旅游人如织,一般情况下每天可接待几千人,管理跟不上,造成乱采乱丢现象严重,而在冬季由于季节原因,没有瓜果和花卉进行采摘和欣赏,又缺乏其他观光农业项目进行补充,观光农业区门庭冷落,有的时候甚至只及旺季的1/30.第三章 十堰市的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究3.1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的规模及成效。1、 农业生态基地建设突出。十堰市农业资源丰富,茶树、橘子、山野珍菜、黄姜、魔芋、水产品等优势产品。兴建了大批高产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精品观光园。共计建设370万亩产业基地。形成了以丹江口、郧阳区为主的柑桔产业基地,以竹溪、竹山、武当等县为主的茶叶精品产业基地,以郧西、郧阳为主的烟草及中药材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畜牧基地,建设鄂西北生态农业产业园,辐射鄂陕边贸市场。2、 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农产品观光产业园的兴起,带动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产品,十堰地区的特色产品在舌尖上的中国大型媒体上均有展示,大批闻名省内外的畅销特产品牌逐步成为农业观光产业园的支柱,通过了农业部的无公害果品认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十堰地区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 产业规模扩大,农资公司以及合作社蓬勃发展。全市组建了大批的农资公司以及生产合作社,辐射力度加大,从跨村到跨县,影响力加大,服务范围增强,基础设施覆盖率逐步加大,农业机构逐步完善,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产业线。年销售收入在逐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二十多种产品畅销国内知名超市。 4、农业产业多领域出现领头企业。目前十堰地区有农夫山泉、武当山八仙观道茶、阿里山现代产业园、涧池淘宝村基地。大型综合企业、精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农合组织等正在发展壮大。5、农业观光园销售网络逐步完善。以农特产品以购销为投资主体的线上交易渠道,以及以农业观光为主题的线下销售渠道,多幅度营销,年销售收入逐步增长。建立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物流体系。3.2 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一)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生态资源富集。以方滩、大西沟、大川、柳陂、黄龙、樱桃沟、舒家沟、韩家洲等为代表的村镇,乡村特色明显、田园风光旖旎、山水资源富集、历史文化深厚,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还有遗留民间的伍家沟民间故事、吕家河民歌、汉调二黄、武当山庙会、尹吉甫传说、孟宗黄香行孝、均州吹打乐、郧阳凤凰灯、郧西三弦、武当道教医药、武当道茶炒制技艺、郧西七夕节等51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大力扶持。政府部门将旅游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和十堰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将旅游工作纳入了全市目标考核体系,旅游发展资金增加至2300万。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市委书记周霁强调,我市的旅游发展要努力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既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统筹整合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将开创全市旅游发展的新局面。(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我市的乡村旅游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1、行业创建强劲。目前全市共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2个,湖北旅游名村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共有农家乐20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66家,5星级农家乐2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196家。2、发展势头迅猛。自国家小长假制度实施以来,以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品尝农家饭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游”日益火爆。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茅箭区的大川镇,张湾区的黄龙、大西沟,郧县的樱桃沟、王家学等镇村,领略田园风光,采摘草莓、樱桃,吃农家饭、品渔家宴的游客挤满了农家庄园和山野田头,全市农家乐日均接待量达4万人次以上,日均收入达300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突破200万人次,收入达15亿元,增幅达40%以上,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3.3%。3、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日益增长,国家对国民旅游休闲时间、绿色环保旅游休闲理念的重视和提倡,乡村旅游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同时,我市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旅游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形成承接武当山,对接宜昌、神农架,辐射西安、郑州等客源市场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市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3.3 十堰市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园实施的举措(1)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十堰地区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以竹房城镇带为纽带,以汉江生态经济建设带为切口,大力开展农村产业观光产业的扶持,以美化乡村环境,加大服务业的投入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2)着力打造山水田园生态农业发展园区。十堰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机利用率较低,加之地理位置的因素,现代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发展能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山水田园生态农业发展园区,是十堰地区现代农业以及农业观光产业兴起的必要因素。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平台对现代农业的技术指导、支持和服务作用,通过母鸡带小鸡,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3)组建农资组织机构,成立产业协会。农业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显著。十堰地区先后成立了各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村经济组织,建立了农业观光产业协会。扶持具有代表农民利益的机构组织,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经营现代化。(4)拓展农业观光产业的功能。十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观光产业,注重游客互动,重视游客亲身体验,打造休闲垂钓区,建设农家乐休闲区,兴起田园生态资源景观。第四章 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4.1 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以示范点和旅游名村创建为主导,以分散的单个村、点为依托,以农家乐经营为主要拉动的发展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规划体系尚不健全。截止2012年年底,全市旅游总、控、详规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缺乏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在以景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影响下,各县市区的旅游规划也多集中于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只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村、示范点编制了专项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分布较为零散,难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单个的乡村与传统旅游景点也缺乏有机的联系,共生性差,与武当山的龙头品牌效应难以衔接。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吃农家菜等传统项目上,没有将戏曲、传说、道教医药、道茶炒制等我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乡村旅游中,缺乏乡村氛围营造和深度体验。由于产品单一,造成了季节性强,形成“旺季过旺、淡季过淡”的现象。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较差,尤其对于外地游客,乡村旅游的地方特色不明显,产品体系不完善,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我市的乡村旅游大多分布于城郊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旅游区内的道路、停车场、银行自动提款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配套不足,景区的可进入性和舒适度较差,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乡村体验、都市生活标准的更高要求。农家乐经营管理不规范。全市农家乐规模已达2000多家,但经营管理相对滞后,特色性不强,精品较少。一是发展速度快,但管理滞后。由于农家乐从业人员多为家庭成员或当地村民,缺乏经营、接待、餐饮专门培训,导致服务不规范,质量不高。二是存在住宿、餐饮设施条件简陋,安全条件不好等现象,尤其是部分农家乐卫生条件较差,让游客难以接受。三是农家乐共性多,特点少,一个乡村甚至一个县区往往都是一种模式、一样的菜单、一样的流程,游客的区分度,选择度不高。项目单纯模仿,品种单一。很多投资者缺乏制定周密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调研,设置旅游景点往往不相协调,多数重复、雷同,缺乏特色,因此,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有的地区没有把观光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业,特别是很多景点的投资者为当地居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资源能作为“摇钱树”的时候,便按照自己的理解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省略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资源评估,例如:在河南与陕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叫“磨滩”的小山村,这里满山都种有柿子树,到了秋天树上就挂满了灯笼似的柿子,可以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自然条件,然而,当地村民由于缺少旅游开发的相关知识,盲目地对外开放,只赚取了少数的门票和住宿收入,就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单纯模仿,不重视可持续农业效益的,其投资理念己误人歧途,可谓“一条腿走路”,必然步履维艰。同时由于忽视农业旅游资源的地区综合开发,部分地区的旅游观光农业规划不合理、项目功能单一、活动内容单一、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吸引力有限,因而游客逗留时间短,经济效益低下。如观光果园除了可供游人观光,采摘之外,缺乏其他设施和功能,垂钓乐园除了可供游人垂钓以外,不能提供其他服务。除次之外,十堰市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有特色的观光农园。但是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各地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雷同,开发项目多限于果园、林地等类型,开发项目也多限于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观赏型蔬菜园、瓜果园、花卉园、民俗观光村、民俗农庄开发较少,耕作、栽培、牧养、赛马、捕鱼等农事活动以及民俗资源开发不够。缺乏政府正确引导和支持。观光农业在十堰市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对于这一产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手段。正是如此,许多地方并不是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观光农业,而是靠门票却不是靠农产品和旅游服务实现效益。此外,许多地方认为只要增加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就可以为观光农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如果投资主体不解决,仅凭乡镇或县区自筹资金显然是杯水车薪。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大多数县级城市都没有制定观光农业的总体规划,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虽然有些地区的建设、农林、水利和旅游部门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来评定景区景点的等级,实施着各自相应的管理办法,但这样又往往形成了多头管理,几个部门都各自做规划,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发展规划能力,导致投资决策的明显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观光农业区的立法管理目前仍然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课题。另外,到目前为止,十堰市虽然在空间上形成比较完整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体制,但现在的管理基本上还是依赖于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由于执法渠道不畅和执法手段不严,使得资源和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观光农业具有观光、休闲、品尝、购物、农作、文化娱乐、农业技艺学习、森林浴、乡土文化欣赏等多种功能,相应地应当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和项目。但目前许多旅游观光农业区还处于建设的初期,虽然已投入使用,但服务设施不完善,许多项目有待开发。同时由于光农业范围广,类型多,但总体规模小,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体系,对城市旅游经济具有依赖性。大多数观光农业项目是旅游业项目的组成部分,而且缺乏综合性的观光休闲农业场所,其服务设施不足,游客逗留时间短;有些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甚至有的把郊区条件较好的地方围起来就收费;观光旅游农业项目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管理还不够规范。此外,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区之间协作性不强,难以形成功能互补和群体优势。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大。由于客源目标市场层次不同,资源所在地区位条件不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一些旅游观光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地区并没有得到开发。观光农业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大城市郊区,以及特色农业地区,而最具有资源优势和最需要以旅游来促发展的老、少、边、穷地区,旅游观光农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例如,新疆区域内的少数民族众多,且生活习俗极具特色,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聚居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这些地区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没有能力改善交通条件,观光农业配套设施简单,使得游客要到这些地方游览颇费周折,而且花费很高。缺乏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支持是制约贫穷地区观光农业发展的瓶颈。人员素质低下,营销宣传不力。目前,十堰市许多观光农业旅游地都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质量较差,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系统的营销知识,致使营销乏力,缺乏系统性,没能充分利用“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这些新的营销方式和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整合营销传播。4.2促进十堰市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提高发展现代农业认识。一是要继续发挥政府机构的导向作用,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扶贫开发、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来抓。推动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联动,通力合作。二是研究出台支持农业观光发展的专项政策,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水电等方面对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实行优惠扶持,引导社会资金、人才、信息投入到农业观光的大力开发中。三是培养农民对发展观光农业的经济效益的正确认识,激发其开展旅游业务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乡村观光、农家乐等具体管理办法,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支持和规范管理。(二)把握可持续原则。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权利,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区位、资源特色、客源市场等诸多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进行科学规划。二是坚持可续性发展理念。把优化生态环境摆在突出的地位,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民俗文化和古建筑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开发、生态平衡等协调同步发展。三是实施区域联动发展。对农村观光旅游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城乡旅游资源和产品的优势互补,旅游淡旺季平衡和市场共享,坚决避免近距离雷同和重复建设。(三)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一是制定十堰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实验区,特色先行点,将全市农业观光资源融入打造国际旅游圣地和世界旅游名城的总体架构中进行科学规划,有效管理。二是采用农村农业农民一体化规划。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乡村原生态景观环境、本土的生产生活方式、基础民俗文化为基础,以农村的原始环境为基础,以最少的人工干预和谐处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旅游要素,通过营造最纯真的乡村氛围达到乡村旅游回归乡村的高级形式,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实现乡村的原真性保护,再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理想乡村生活蓝图。(四)加大配套基础设施。一是要加大乡村村村通公路、景区基础公路、旅游小港口建设,配套开通乡村旅游专项公交,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交通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通达度。二是完善乡村饮食、住宿、停车厂、公厕等公共设施的大力建设,推进农家乐的档次升级、游步道的沿线整体绿化、部分经济林果、蔬菜种植等。三是充分结合乡村实际,修复原生态民居、古戏台、文化遗址、农产品生产加工场地等,全方位展示乡土风情、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生活场景。(五)进行市场细分。一是实施明星品牌策略。大手笔打造城郊游憩带,利用城郊山水田园、历史文化、交通便捷等优势,将樱桃沟韩家州方滩黄龙古镇,大西沟-大川赛武当茅塔东沟捆绑打造成省内知名农业观光集点,形成核心品牌,带动辐射全市乡村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先锋。二是采取差异化战略。通过细分市场,设计田园观光、文化体验、游憩休闲、道教养生、农产品采摘、漂流攀岩、狩猎等品种多样、个性突出、定位明确的乡村旅游产品。三是推出乡村养老、传统节庆、农产品展销、乡间美食、乡村摄影、科考实习等专题旅游,最大程度上克服旅游产品对季节的依赖性,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六)加强科学管理。一是采取“农户+企业+合作社+村委会”的发展模式,建立十堰市农业观光产业协会,加大交流合作,为农业观光产业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加强全行业的监管和市场交流。既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激发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又能使双方相互约束、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目的。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包装,充分挖掘其乡村性、文化性和独特性,高品质印制乡村旅游推广手册,利用国家、省旅游交易博览会进行整体推介,并在全市星级宾馆、农家乐、旅行社进行免费发放。借助智慧旅游平台,采取建立乡村旅游网页、开辟论坛、微博促销等手段,形成全方位宣传促销体系。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以宣传贯彻旅游法为契机,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宣传。借助我市高校旅游资源并邀请省内外知名乡村旅游专家,积极开展农家乐经营服务、旅游接待礼仪等针对性强的培训。探索开办乡村导游专题培训班,对培训合格人员发放乡村导游证,走特色化的人才培训道路,为我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致谢论文如今如期完成,本人由衷的感谢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关怀,他对论文的选题思维、内容框架、以及论文相关的理论知识给出了关键性的建议。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意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为论文的如期完成不辞辛劳。他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令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