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G09东大央美浙大课件.pptx
初识大理8+1+1联合设计场地调研汇报东南大学 杨洋 唐时月 陈乐浙江大学 黄楚阳 周馨怡中央美院 顾潇 张凝瑞,古城空间结构组织街区图底关系,古城范围,单一,外围商业界面,表皮,将内部居住包围。内部可达性较低,场地空间结构组织街区图底关系,场地范围,场地既有肌理与古城中商业发达地区存着较大的差异性,道路系统对于空间结构的影响空间结构生成的原因,现有肌理演变过程使得场地出现了某种特殊的肌理空间虽然相对单调,可达性提高宅基地之间的绿地联系了道路此种可能性对于解决场地沉闷封闭有一定启示意义,图底关系,街巷系统,对比曾经,空间抽象,绿地系统,形成原因,空间的对比,既有空间单一线性,场地绿化率极低,这与传统的户户有花街街有水的传统形态相违背。场地中两户之间的农田有发展成为公共空间的可能,弥补场地中绿化缺失的现状。,场地现状,理想街道,场地现状,理想空间,基地公共可达空间包括街道、公共菜地、绿地、公共建筑(如普贤寺)等。问题公共空间较少,质量不高,缺乏活力。通直的街道空间无趣。对策类似目前局部自留地式的绿化,增加开放空间和休闲绿地。,基地及周边业态分布问题:道路等级与其附近地价租金和业态类型有一定关系。场地内道路、空间均质,同时业态也以居住和客栈为主,比较单一,缺乏活力。普贤寺文保单位、第六十医院、幼儿园等公共建筑对场地的活化作用未发挥大理之眼表演场地从尺度和通达性上与基地相对立。对策:考虑引入新业态以及旅游模式,“希夷之大理”之去留,对“希夷之大理”的评价近50%认为:拉动经济,增加就业近50%认为:破坏环境,有违传统,“希夷之大理”之去留,是否保留“希夷之大理”近50%认为:应该保留近50%认为:改造成绿地公园,农田灌溉,北水库,南水库,?,破坏生态噪音扰民隔断公共活动绿地,提供就业岗位展示大理文化,VS,作为本土的民居,本土生活:檐下空间、回廊空间本土材料:废物利用,就地取材,半室外生活檐下空间,檐柱,金柱,半室外生活檐下空间,晾晒游憩交谈农活,晾晒游憩交谈,半室外生活回廊空间,半室外生活回廊空间,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材料,夯土,废瓦,小块石料,大块石料,方砖,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材料,自然系统调研,System of nature,宏观-虚拟的变迁,Macro scale,1,2,3,4,POSSIBILITY2,POSSIBILITY1,中观到微观,Medium and micro scale,地形-静止,地形-变化,光、风、雨、水,光,水,绿,绿,其他的内容-关于居民,Bouns-on resident,调查结果,身份,职业,大理的吸引力,对表演的评价,北水库的可能,住房结构,对居住环境的不满,需要的设施,结论:1、居民希望有绿地公园 2、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是大理吸引力的来源。3、演出并不是人人喊打的。4、当地人的居住环境已经相当程度现代化了,此时,本地人,外地人,本地商人,外地商人,在地青年,外出青年,积极工人,消极怠工,此时,此时,将来,此时,询问结果,状态所在时刻,结论:1、本地人在被向外置换。2、表演演员积极性不高,原因是没有观众看。,根据推想的原住民分布图,可能性,possibilities,1、水可以成为维持生活方式的因素2、阳光和人的关系随新住宅体系引入而改变3、基地西侧的自发建造可能成为沟通基地内外的机会4、基地中心老宅享有大片的开放绿地而有成为公共中心的潜质5、物理环境改善是改善问题的基础,文化层面的改善是改变的核心。有针对这两方面进行建筑计划的可能性,总结,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