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国大气污染现状.doc

    • 资源ID:3975741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国大气污染现状.doc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1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近年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总体有好转趋势。我国目前有660个设市城市,在开展监测的343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二级、三级和劣三级的城市数量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超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略有下降,颗粒物污染范围较广,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所有城市二氧化氮均达标。酸雨区范围和污染程度稳定,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的城市有酸雨。在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二级、三级和劣三级的城市数量分别为40、41和32个,比例分别为35.4%、36.3%和28.3%。其中,二氧化硫超标城市36个,颗粒物超标城市73个。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颗粒物仍是首要污染物。颗粒物仍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在343个有监测的城市中,60%城市颗粒物浓度超标,重点城市中64.6%的城市超标。北方城市颗粒物污染总体上重于南方城市,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的颗粒物污染比较突出。二氧化硫排放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0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烟尘、粉尘排放现状: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和四川盆地,近年局部地区酸雨有所加重。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区和重庆市。特大、超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明显重于中小城市,尤以人口规模在100200万的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最重。空气中主要污染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超标的特大、超大城市比例明显高于中小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比例则低于中小城市。从暴露人群看,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人口比例仅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26.3%;暴露于未达标空气质量的城市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的近四分之三。2002年所有监测城市的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部分大城市浓度相对较高。2 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的原因 2.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2.2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2.3 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2.4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3颗粒物污染防治现状及展望3.1颗粒物污染防治情况颗粒物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113重点城市在2005年达到阶段目标、2010年全面达标的最大障碍。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是其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载体,能够被吸入肺泡直接进入血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有关研究表明,在常规污染物中,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最大。细颗粒物也是影响城市大气能见度的重要因素。为推动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必须高度重视颗粒物污染控制。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相比,颗粒物来源广,成分复杂,控制难度大。从来源上看,城市空气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尘、煤烟尘、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尘等一次污染来源,也包括城市道路交通扬尘等二次污染来源。从我国很多城市的经验看,颗粒物污染控制需要多管齐下、多部门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城建、市政、环卫、园林、交通等部门,采取综合控制措施。近年来,我国的科研工作加强了对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应用意义的成果。随着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煤烟尘污染基本上得到遏止,各级管理部门近年加强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工作。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扬尘污染防治;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举办了部分重点城市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应用培训班;2002年举办了“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研讨班”;2003年要求重点城市在核定城市大气环境容量的工作中开展颗粒物源解析,并核算出PM10各种来源的允许排放量。今后,国家环保总局将采取多方面措施,推动城市的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工作。颗粒物来源广,需要利用科学来指导实际管理工作,颗粒物源解析就是定性或定量研究大气颗粒物来源的技术。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推动下,各地加强了颗粒物源解析工作,近年来,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济南、石家庄、太原、郑州、乌鲁木齐、唐山等二十几个城市,相继开展了颗粒物源解析研究工作,为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指导3.2国家对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的要求鉴于颗粒物来源复杂、控制难度大,为了提高环境管理与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各重点城市继续深入开展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在容量测算报告中单独设颗粒物源解析章节。尚未开展过源解析工作的城市,本次工作可先参考城市环境空气中煤烟尘贡献值(分担率)的评估方法进行简单估算。在源解析基础上,确定主要固定源排放颗粒物的贡献率和总量控制要求,对于其它的颗粒物来源可不提出总量要求,但要明确控制措施,促进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达标。3.3对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的建议颗粒物源解析技术主要采用受体模型,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是当前应用最广的模型。当前,全国重点城市都在开展颗粒物源解析工作,为使颗粒物源解析能更好地为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服务,需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简化颗粒物源解析技术。颗粒物源解析工作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多资金,由于源解析结果时效性强,必须能在短期内完成源解析,以便更好地为管理服务。当前,全国重点城市都在开展颗粒物源解析工作,需要简易快速的颗粒物源解析技术方法。2)应逐步建立源和受体成分谱数据库。应当建立国家、区域、城市三级源成分谱数据库,为颗粒物的跨区域输移和跨区域污染控制提供支持,也可节省城市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的时间。3)要对源解析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清楚各种源不同贡献率的原因,分析清楚气象因素对结果的影响。4)源解析工作与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要密切结合。源解析工作的落脚点是颗粒物防治对策,要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对策。5)要逐步建立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例行制度。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颗粒物源变化很快。已开展过源解析工作,并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城市,可以先行试点建立常规源解析制度,每年或每两年开展一次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为决策者提供有效支持。6)加强对地方各级环保部门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者的培训。国家环保总局将对颗粒物污染严重的重点城市开展相关培训。7)编写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手册,便于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颗粒物防治。3.4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是其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划定方案的要求,为使这些重点城市环境质量率先得到明显改善,我局正在113个重点城市开展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工作,要求在201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全面达标。合理划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是全面达标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原有的功能区可能已经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进行适当调整。各城市应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整和完善环境功能区划,并上报我局备案。制定全面达标规划: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基本目标,以控制污染源为主要途径,重点关注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利用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相结合、结构调整和技术改进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制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和发展趋势预测、大气环境功能分区、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分析、大气污染控制战略及保障措施等四部分。4建立的环保制度4.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历史地成为与当代中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生存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把保护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在8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确立环境保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颁布实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坚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国家指导下的宏观调控与管理,逐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使环境保护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环境监督管理的作用加速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组织科技攻关,开发和推广防治环境污染的实用技术,扶植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科研体系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广泛进行环境宣传,逐步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环境保护在职教育和专业教育,培养环境科学技术和管推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环境与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努力发挥中国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作用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进入90年代,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探索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得到了与会各国政府的普遍赞同992年8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应采取的十大对策,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以及未来的必然选择.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分别制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施。4.2逐步完善的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 中国重视环境法制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该法确立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规定了各级政府、一切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制定颁布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源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等。 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30多件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此外,各有关部门还发布了大量的环境保护行政规章。 中国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为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和颁布了600多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环境标准是中国环境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到1995年底,中国颁布了364项各类国家环境标准。中国法律规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违反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建立健全环境法律体系的过程中,中国把环境执法放在与环境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连续4年开展了全国环境执法检查,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中国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开辟了人民群众反映环境问题的渠道,加强了新闻媒介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揭露和曝光。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某些方面存在着立法空白、有些法律的内容需要补充和修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等。因此,继续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仍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中国同样重视环境管理体制建设,现在已经建立起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监督,各级政府负责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和审议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草案并提出报告,监督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法律的执行,提出同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有关的议案,开展与各国议会之间在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交往。一些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也相应设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机构。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成员组成,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作的议事和协调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审议国家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指导并协调解决有关的重大环境问题,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推动和促进全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省、市、县人民政府也相应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 国家环境保护局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省、市、县人民政府也相继设立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前,中国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2500多个,从事环境行政管理、监测、监理、统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的总人数达8.8万人。 中国各级政府的综合部门、资源管理部门和工业部门也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相应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中国多数大中型企业也设有环境保护机构,负责本企业的污染防治以及推行清洁生产。目前,各部门和企业的各类环境保护人员已达20多万人。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国大气污染现状.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