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doc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 专 业: 民 商 法 姓 名: 准考证号: 考 点: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填写日期:2012年3 月 3 日摘 要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城乡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不应被忽视的社会群体,然而就是他们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屡遭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其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探索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历经十几年的努力,目前仍然处在相对混乱的多种制度模式并存、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明显受损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缺陷,其中包括政策缺位、政策冲突以及政策取向偏离政策目标等;其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这是导致该制度建设陷入困境的更深层次原因。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一个被日益边缘化的新弱势群体,存在着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和劳动保障缺失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缺陷;原因;完善。 Abstract Migrant worker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workers, the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should not be ignored social groups, however, is that they ar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cess of repeated discrimination and unequal treatmen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seriously infringed. From the 1990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effort of ten years, is still relatively confused many system mode coexist,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not ideal, migrant workers social security rights and interes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aired in the state.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has two aspect: one is the migrant workers social security policy, including the policy vacancy, policy conflict and policy orientation policy objectives; second is the migrant workers social security covering all the main conflict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especially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nterprise and local governm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which is led to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roubled deeper reason. Migrant workers is ranged between farmer and citizen of a marginalized new vulnerable groups, the existence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medical insurance and labor protection lack of. This paper on these issu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perfec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migrant workers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social security; policy defect; causes; perfect. 翻译结果重试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目 录前言4 一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5二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6三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8结语9参考文献10前 言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中,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更是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一环。目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还不完善, 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立法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法工作滞后, 立法空白多、位阶低、体制不规范、适用范围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探索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历经十几年的努力,目前仍然处在相对混乱的多种制度模式并存、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明显受损的状态。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并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作为城市的“边缘人”,他们享受的社会保障程度很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实际上是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会大大促进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中国社会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为农民工提供适度的社会保障,既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更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加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2006 年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研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以国家为主体, 通过立法, 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运用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 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 它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是以法律为依据, 以国家、集体、农民个人投入为主体, 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意外事故而在生活上暂时发生困难的农民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中, 核心的社会保障内容包括工伤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生育保险等。为加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2006年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1. 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政府及社会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在1998年以来就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但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相应的立法。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使他们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实现强制性原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甚至是缺失。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只覆盖城镇,虽有个别地方为农民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是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远未形成,真正的共济互助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形成。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严重脱节,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一是社保关系不能转移接续;农民工的突出特点是流动性强,而现行制度安排恰恰在农民工社保关系的转移接续上设置了层层障碍,极大地压抑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更多的农民工愿意选择参加能够当期受益的医疗保险等。农民工一旦离开原先打工的城市,往往选择退出养老保险,但也只能拿走个人缴的保费,用人单位缴纳的保费则无法带走,作为统筹基金留在打工的城市,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社会保障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此外,农民工外出打工,最怕遇见的是大病、疾病。一旦出现意外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二是农民工身份不好清晰地界定;这种模糊性不好把他们划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内或是划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内,即使把他们划入城镇,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大的特点,也很难固定由哪个企业或部门负责。 2.户籍制度:一方面,这种二元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极不完善,形成了农民工一开始便处于社会保障体系弱势地位的局面。另一方面,当农民工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从事非农生产时,又因为户籍制度以及附加的许多不公平甚至歧视性的政策而不能融入城镇社会,被相对完备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无情地排斥在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但由于强大的制度惯性和既得利益格局的影响,户籍制度仍在顽强地生存和发挥作用,将公民划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工的基本权益虽然得到了保障,但从“农民工”的称谓,到农民工实际享有的权利待遇,都存在着诸多政策性、观念性的歧视成份,与城镇职工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老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农民工比城市居民承受着更多困难和压力。有的已经在城市打工一二十年,还是脱不了一个与生俱来的“农民”身份。 3.子女受教育难:学位有限而且学位又与户口挂钩,没有户口的人入学要缴与学校级别相应的借读费,而这部分额外的费用使得原本收入并不高的农民工在经济上更加处于被动的境地。孩子通常为了要回避这些高额的费用而让他们在户籍地读书,而这样父母与孩子被分居两地,双亲教育的缺失对子女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孩子因而产生人格发展不完全等问题,甚至有的走向违法道路。外来农民工的儿童被排斥在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体制之外而很难享有义务教育,许多家庭被迫以体制外的自发的市场化方式来解决,而市场化的教育提供和有效需求都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教育体制仍是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加上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所以进入城市的外来劳动力一直面临着种种困境。外来劳动力子女在“流入地”上学难,他们长期居住在当地,但并不能从更深的精神、文化层面上认为自己是这个地方的成员。当意识到不可能被当地社会承认时,尖锐冲突即难避免。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原来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由于户籍的存在,他们不可以获得“流入地”的合法身份,他们的“第二代”不能与当地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权。二、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1.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户籍制度存在着三大弊端:一是城市和农业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三是户籍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被人为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值”。 这种户籍制度, 从一开始就集政治、经济等社会功能为一体, 承载了不属于它的政治功能。虽然改革开放以后, 户籍制度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改, 户口的迁移政策逐渐放宽, 并努力还户籍制度以本来面目, 试图摆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将户籍作为附加管理手段的局面。但户口迁移的障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二元的户籍制度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进城农民工无法取得城市户籍,难以在城市定居。由于没有户籍, 农民工被视为“盲流”, 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在医疗、劳保、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现行户籍制度的城乡户口有别、城乡隔离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是二元户籍制度。为了制止建国初期农村人口盲目外流, 国家从法律上筑起城乡之间无形的城墙, 并进一步导致公民迁徙自由权的丧失。而随着对城市利益的政策倾向, 城乡隔离日益加剧, 并进一步蔓延到生活领域, 粮食供应、就业、社会福利保障等均与户口挂钩, 计划经济思维的指导下形成了城乡户籍铁壁。改革开放以来, 虽有“农转非”等政策, 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二元户籍制度并没有多少实质性松动。这种松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但这种改革还不够彻底。当前, 应考虑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为农民工自由迁徙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应修订现有的户口登记条例等法规,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将承载于户籍制度之上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功能消解, 还户籍制度以本来面目。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根本原因。农民工社会保障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规范,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立法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989 年制定的劳动部关于私营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曾规定国家对私营企业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但过于简单, 无具体操作办法。1991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对农民工社会保障作了较为具体却不完整的规定, 但由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减少, 其适用范围越来越窄, 因而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而言缺乏可操作性。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大,工作场所不固定,而现在我国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程较慢导致统筹层次低和服务水平差,特别是缺少一个确保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的管理机制。农民工社会身份和职业上的矛盾直接导致他们沦为社会边缘性群体。这决定了关于他们的社会保障政策议程的设立途径较少、设立过程缓慢且无法有效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许多用人单位根本不与外来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一旦发生纠纷难以调查取证的后果。更有些执法不当的行为,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保障权, 应该直接为宪法和社会保障法律规定, 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其实施。但在我 国社会保障法体系中却很难找到面对新型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的法律依据,只有在与其相关的社会保障立法中零星的见到相关内容, 例如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但从整体上看, 缺少全国性的专门立法和相关的辅助制度及配套设施, 很难在实践中操作实行,立法上的滞后和缺失也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难以得到实施的一个症结。目前在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争议纠纷进行仲裁或提起诉讼时, 由于立法滞后, 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无法根据有效的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障争议进行仲裁或判决, 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从总体而言, 我国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处于滞后和非正常状态, 尚不能给国家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面临的复杂问题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求。3.社会保障资金不足,财力支持不够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虽已集中力量加强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以确保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仍旧陷在资金困境之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已经有大笔历史欠账,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考虑在制度范围内,国家和政府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难。从企业来说,凡是招用农民工的单位大都处在产业链的初端,产品技术含量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企业不愿自觉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从农民工自身来看,除了参保意识差以外,其收入低而不稳定的情况迫使他们不得不把辛苦赚来的钱全部用于当前急需的养家糊口、盖房子、结婚等支出上,而且,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这对城镇现有的教育资源又是一大挑战,教育经费需求的扩大也是个现实问题。资金问题是农民工社会保障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此外,农民工在他们相对较低的收入中,用于维持生活,抚养教育子女,已是相当紧张,再拿出一部分资金参加社会保险,也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不愿将一部分收入投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保障上。当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受到资金限制时,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考虑在制度范围内,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难。而且,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这对城镇现有的教育资源又是一大挑战,教育经费需求的扩大也是个现实问题。资金问题是农民工社会保障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4.思想观念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观念已有很大突破, 但农民工没有得到基本的身份认同,一部分人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忽视农民工自身的基本权益。特别是这几年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下岗工人增多,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进城务工农民抢了他们的饭碗, 更不愿意给农民工安全可靠的保障。就农民本身来讲, 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他们一般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 劳动条件较差,劳动报酬也相对较少。由于工作和收入不稳定, 一些农民工不愿意参加缴费标准过高的社会保障, 而是将宝贵而有限的现金收入寄回农村,部分农民工则是今天有钱今天得, 并不考虑将来和病时的生计。追求短期利益现象严重, 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和医疗纠纷, 只能自认倒霉。政府思想上有顾虑:一是担心给农民工提取社会保障, 会使东南沿海的加工工业成本上升,影响外商投资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二是担心如果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财力将会面临巨大的战。作为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 政府财力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由于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承担了较多的责任, 从而使得政府在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各种社会事业的建设中往往由于财力不足而显得力不从心。三、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一)树立平等观念, 取消现行户籍制度。人所具有的尊严是没有程度差别的,政府和社会就应当公平地对待所有的社会成员, 不应该有“农村人”与“城里人”的不同。社会政策的制订者必须树立公正的理念, 还农民工以公平和平等。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强制政策和措施进行反歧视行动,必要时可以制订反歧视法,落实农民工的平等权利, 以法律来保障农民工在城市的合法权益, 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待遇,不再受到歧视和排斥。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是妨碍城镇化的主要制度障碍,是进城农民工面临各种歧视的基础性原因。目前,小城镇户籍基本放开,但由于制度惯性和部门利益阻碍,农民工仍无法获得大中城市户口,不利于农民转变为市民,应考虑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为农民工自由迁徙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 应修订现有的户口登记条例等法规, 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 将承载于户籍制度之上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功能消解, 还户籍制度以本来面目,实现劳动力合理流动,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以便让农民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社会地位,从而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一定的条件。(二)加快制度完善的步伐。认真归纳总结我国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并借鉴国际经验,评价比较现有的农村模式、完全城镇模式、差异城镇模式以及独立模式等四种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从而推断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优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现实需求特征、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利条件和相关配套政策。(三)分层次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建立多层次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促进作用表现在: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工及其家庭即期消费的愿望和能力,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由于农民工及其家庭大多数属于低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高,还具有接近城镇职工和居民的消费观念,特别是年轻农民工的消费方式更多地受到城镇青年消费观念的影响,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从总体来看,由于农民工的特殊性,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而是有针对性地,从其迫切需要解决的方面入手,从点到面,逐步建立健全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要从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为农民工提供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在内的低水平、全方位、不遗漏的多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再通过各层次之间的融合,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规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农民工因工致伤、致残的事故时有发生,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劳资纠纷,这就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现阶段必须把工伤保险、大病保险作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病失业以及因病导致的一系列贫困问题。还建立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对其实行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保护其义务教育权利。畅通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渠道,有序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参与,依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更多的民主管理权利,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加大农民工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各级工会组织,整合相关社会教育资源,包括成人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来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建立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一方加强对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培训。政府要组织建立农民工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民工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使更多的机构和人能够关注到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对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让农民工了解国家政策,理解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农民工心理素质,使整个社会都参与到农民工的保障。(五)改进服务手段,组建动劳务公司,提高管理社会化水平首先要加快研制和设置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大多是以同乡介绍或“包工头”性质的临时性组织出现,导致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很难依托一定的单位或部门来进行解决。当前,要大力推动劳务公司的组建,政府部门应发挥好主导性的作用,劳动、工商、税务、建设等主管部门要密切协作,取消或规范部门指定的各种商业保险,通过制定和落实一些政策措施,在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特别是在劳务公司组建初期,要在保险费收缴、税收优惠政策、行业管理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确保劳务公司能“办起来、活下去”,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灵活就业群体日益增多,工作岗位变换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的变动,接续和管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只有尽快研制和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要以建立地市一级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为基础,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在地市间、省市间的联网与信息共享,使这一系统能为频繁变动就业单位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者建立、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最终,实现全国社会保险关系信息互联互换,从而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其工作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从而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 语农民工保障问题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高度相关,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地相继出现的“民工荒”已为我国农民工问题敲响了警钟。农民工保障的缺位是我国相关社会背景和制度的必然产物,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是顺应我国社会转型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形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解决农民工的保障问题除了在法律制度上平等对待农民工之外,对建立和谐社会,缓解征地矛盾,根本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等问题,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忽视失地农民养老问题,不仅会阻碍城镇化的发展,甚至酿成严重的社会危机。从事非农生产和经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且有非城镇居民身份的非农化从业人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实际上是在农村劳动生产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会大大促进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中国社会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努力,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为契机,构建多元化的失地农民养老体系,既可以保障他们的养老权益,又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工是指从农民中率先分化出来,与农村土地保持着一定经济联系,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参考文献1胡雅妮,郭威,试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8):15 2杨辉.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天府新论,2003,(2). 3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 4杨立雄.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社会,2003(9). 5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思考与政策选择来自江苏、吉林、辽宁的调查J.中国劳动,2004(10). 6张喜亮,吕茵从“农民工退保”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J理论参考,2007, 7程瑜,陈瑞文.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8郭颖.农民工社会保障:经济发展必行之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8). 9赵莲英.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0杨斌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J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11施华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2 鲁开垠 构建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保体系 N 南方日报, 2006-02-0813李凌霄.浅谈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J.北方经贸,20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