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从《新闻调查》探析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doc
-
资源ID:3972829
资源大小:9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毕业论文从《新闻调查》探析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doc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从新闻调查探析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指导老师 学 号 姓 名 学院(部)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 专 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 日 期 2011 年 月 日中文摘要伴随着传媒行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媒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强势媒体的电视,也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寻求着自己的特点和继续发展下去的道路。在媒体资源日益爆炸的信息社会,我国的电视新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但要很好地适应电视市场,而且还要完成符合观众对信息需求的任务。那么如何把新闻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告诉他们不知道的和他们想知道的还有我知道的,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挖掘新闻侧面,了解更多新闻背后的故事,分析新闻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等。本论文将主要结合电视节目新闻调查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内涵,发展,特点,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讨论。关键词:特点,结构,调查特征,存在的问题,展望目 录前 言1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概说2(一)深度报道的普遍特征21、深度报道的定义22、深度报道的特征2(1)深度报道与客观阐述新闻事件有本质上的区别2(2)深度报道只选择新闻价值高,群众关注度高的题材作为报道对象2(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21、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22、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3(1)直观性3(2)真实性3(3)题材焦点性3二、新闻调查与电视深度报道3(一)新闻调查的栏目特征和选题理念31、新闻调查栏目概况32、新闻调查的选题理念4(二)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深度报道41、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深度报道的结构4(1)叙事4(2) 记者提问,引出原因5(3)深入调查,究其影响5(4)结束调查,引发思考52、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深度报道的调查性特点5(1)调查的新闻事件有损社会公众利益5(2)被调查事件的真相被掩盖6(3)电视新闻媒体独立调查事件6(4)个性化的记者6(5)内容人无我有,人有我新63、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6(1)结论主观化6(2)追求深度必然舍弃时效6(3)偷拍与法律之间的矛盾7三、通过新闻调查谈我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的展望7(一)节目观点应当全方位分析,多角度思考。7(二)记者的提问不要太过尖酸刻薄。8(三)吸取大众的意见做报道8结 论9注 释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前 言伴随着传媒行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媒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强势媒体的电视,也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寻求着自己的特点和继续发展下去的道路。在媒体资源日益爆炸的信息社会,我国的电视新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但要很好地适应电视市场,而且还要完成符合观众对信息需求的任务。那么如何把新闻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告诉他们不知道的和他们想知道的还有我知道的,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挖掘新闻侧面,了解更多新闻背后的故事,分析新闻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等。而这些,恰恰是本论文即将谈到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从1980年我国开办第一档评论性栏目观察与思考开始,我国的电视从业人员就已经对深入调查深入分析做了初步的尝试与实践,并起到了影响和引导舆论的作用,此栏目的创办,改变了电视新闻只有叙事没有评论的格局,是新闻改革的亮点之一。之后在1993年,央视为适应新形势和新闻改革的需要,创办了新闻调查性栏目东方时空,次年又相继创办焦点访谈,这两个栏目的出现,彻底带领中国新闻深度调查进入了炙热的高峰发展阶段。又到后来1996年,新闻调查的出现,秉承了深度报道的“深刻,理性,关注焦点”的精神实质,提出了 “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的口号,是实至名归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本论文将主要结合电视节目新闻调查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内涵,发展,特点,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讨论。选题题目:从<新闻调查>探析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选题依据:新闻深度报道作为新兴的新闻写作格式,近年来在国内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特别是传统的平面媒体如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等都将深度报道作为其对抗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法宝”。而有关深度报道的研究则从未间断。本论文将着重探讨深度报道的发展历程、现状、国际化背景下的深度报道现状以及国内深度报道运用较为成功的典范。选题意义:深度报道区别于其他的新闻报道方式的主要一点就是其深刻性,从事电视深度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站在一定的立场上,以一定的价值取向来进行深度报道,其最终的报道效果要通过主题的深刻性来体现。深度报道节目播出以后,如果观众能从节目中看到比消息更为深刻的东西,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甚至能引导他们的思考和行动,进而对自然和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才算是具有深刻主题的深度报道。从新闻调查探析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概说(一)深度报道的普遍特征1、深度报道的定义作为新闻传播活动深入发展的产物,深度报道是一种对新闻事件,新闻背景,新闻前景,新闻过程,新闻分析,主观感性,新闻预测分别做以详细调查并报道出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和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也就是对新闻事件做完全的,深入的,彻底的报道。新闻大词典对于深度报道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宣传舆论学大词典的解释是:“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示新闻内涵的一种报道形式。与一种动态报道相比,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有一些新闻写作的著述中,对深度报道的定义也不尽相同。2、深度报道的特征 (1)深度报道与客观阐述新闻事件有本质上的区别深度报道不但向受众揭示“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何事”,并且将重点注意力集中到分析事件“为什么”,“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一类问题上。而客观的事件报道则单纯的向观众交代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什么这几个事件要素。这就使得新闻深度报道与客观报道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于此同时,在深度报道实际操作中,因为做到深入的分析新闻事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深度报道的时效性并不是第一位的。(2)深度报道只选择新闻价值高,群众关注度高的题材作为报道对象能引起受众广泛兴趣的题材,往往是一些明显具有趣味性,重要性,谈论性的新闻事实。并且,这些事实必须是群众急迫想了解,有价值分析的。而对于这类题材选择上的恰当与否,完全出自于记者自身对事件性质的认知,看他选择的题材是不是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记者在培养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方面应当下很大的功夫,不断地练习,才会有敏感的新闻意识。(3)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注意其横向和纵向上的全力开拓从横向上讲,是指在空间上分析新闻事件,也就是将被报道的事件与其他相关事件内部各个场景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新闻事件与其他相关事件之间的联系。说通俗就是联系相似事件来解释分析;而纵向的开拓,就是指不但要关注今天的事实,还要考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时间上对新闻事件作出尽可能的分析解释。这种时空跨度大的报道方式,使它能够揭示客观报道所忽略的事物内在的联系,并带给受众更大的信息量,也使得宏观意义上的新闻报道能够真正成为真实的社会历史资料。(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1、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深度报道最早源于报刊,当报纸对新闻事件开始做出深入调查分析,并以文体的形式面向受众的时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识,在这里面,更重要的是报纸已经深深吸引大众的眼球从社会舆论,官方意见,造成社会影响的角度评价某件新闻事实,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接收新闻,这明显提高了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而报纸对新闻深度报道的尝试严重威胁到了其它与报纸共存的传播媒体,对其它媒体造成了传播优势上的压力。于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面临严峻的挑战时,积极借鉴了报刊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形式,并结合电视本身独有的特点,将深度报道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距今已有30年的历史,期间有多种新闻深度报道的节目创办,多种个性化的报道角度,逐渐使新闻深度报道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新闻报道形式,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样式也越来越多,一些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类的栏目成为了各家电视台的品牌性栏目,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日渐成熟。2、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 (1)直观性电视深度报道借助电视的声画优势,利用声音画面同步的优点为观众展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又由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实质上就是一期电视新闻纪录片和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集合,所以,它结合画面,解说,音乐,同期声,用画面语言直观的向观众展现出新闻的来龙去脉,让观众清楚地看到新闻发生的场景,事件造成的后果等。 (2)真实性电视新闻往往会采用让当事人自己说,自己讲的方式来表现新闻的发生过程,比起报纸的文字表现,当事人声情并茂的讲说更能真实的让观众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存在,和当时发生时的现场感觉,触景生情的投入到当事人的话语里,在出镜记者的视角带领下,不自觉的将自己融入其中,真实的感受新闻事件。并提高电视新闻对观众的说服力。 (3)题材焦点性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题材的选择上一定是当时最热门,最焦点,最有看头,最有谈论价值的话题,因为只有这样的题材才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保证电视的收视,这个特点与深度报道的一般特征紧密呼应。正如电视节目焦点访谈和它的名子一样,它所报道关注的一定是在当时最热门讨论的焦点话题。同样,新闻调查作为我国一档典型的新闻深度报道类节目,对焦点话题做出了比焦点访谈更加深入的剖析。下面,我将着重从新闻调查做出研究,谈论我个人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认识。二、新闻调查与电视深度报道(一)新闻调查的栏目特征和选题理念1、新闻调查栏目概况 新闻调查是央视的一个品牌栏目,其片头以“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接近真相从质疑开始,新闻调查探询事实真相。”精准的概括了栏目的定位和属性,自1996年开播以来,新闻调查以深入,理性的节目风格确立了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节目内容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多种多样的社会话题,对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深刻分析其因果关系,以独特的记者型主持人主持方式贯通全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被誉为我国目前最具深度的新闻调查类节目。2、新闻调查的选题理念之前一段提到了新闻调查栏目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社会上的各种话题,将视角投向社会各个角落,表现极大地人文关怀,但是,无所不包的选题范围同时被外界称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己栏目的定位。那么,让我们反思一下,如何确立栏目特色,坚持走自己的路线,给观众一个明确的栏目理念呢,这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明确自己栏目的选题特征,只有先搞清楚自己要说什么,要做什么,要给观众了解的东西是什么,其次沿着计划清楚地路线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不断地摸索中使栏目的定位更加清晰化。所以,新闻调查在开播以来的发展道路中,探寻出了适合自己的题材。栏目创办之初,他们的选题原则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关注于对新闻事件的幕后挖掘,由此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然而随着实际工作的深入,新闻调查发现单一个“新闻背后的新闻”在统率选题时有些力不从心:一些新闻尽管很有意义,但它可能只关系到少数人;有些新闻既有意义,也关系到很多人利益,但它本身太单薄,并没有太多深层的东西可挖。所以,1998年,新闻调查提出了选题的三项原则:新闻性,广泛的大众参与度,足够支撑45分钟持续悬念冲突的内容和张力。同年,他们提出了三句话理念: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全面深入、国计民生改革话题难点疑点解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故事一波三折,这可以说是把选题的原则具体化,同时也是选题内容的一个扩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深层问题也被考虑进去。新闻调查提出了选题时的四项要求:有没有真相,是不是有需要反证或澄清的事实;这些事实是不是有关切度:这一事实有没有价值,是否反映出社会发展与变革中的典型特征;是不是有区隔性,即这样的选题会不会同时被其他栏目选中。这可以说是新闻调查在选题上达到了高度的理论化,它抓住了调查类节目最本质的特征:真相、关切度、社会价值。(二)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媒体竞争的产物,新闻调查在这个转型期的中国,作为舆论监督的深度报道节目运用而生,不但满足了观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同时以为老百姓说话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深度报道的结构通过对新闻调查的初步认识,我将结合上海楼倒事件和特大交通事故背后两期常态节目浅析新闻调查的电视深度报道特点。我认为它基本的报道结构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叙事在上海楼倒事件的开片,首先是一段摇镜头画面,当镜头转移到主体(一栋完整倒下的大楼)时,光这一段画面,已经足够让观众充满的好奇心,然后配上字幕,向观众展现节目要说的事件。其次记者出镜,详细讲述发生了什么。紧接着,节目就把视线转向了当时亲临现场的群众,让他们讲述当时楼房倒下的过程,以便弥补无法再现当时画面的不足。同样,在特大交通事故背后这期节目中,也是先陈述事件,一期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然后车祸发生时的当事人讲现场情况,用一段动画视频来还原当时车祸发生的过程。因此,对新闻事件做基本阐述,讲述发生过程是深入分析,深入调查的先决条件,先得让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哪件事等待真相的挖掘。(2) 记者提问,引出原因有了追问,才有深入。一层一层的挖掘下去,找到真正的事发原因,给观众一个负责任的答案,同时也向社会发出质问。上海楼倒事件中记者的各种猜测引出了楼房倒塌的原因,于是跟随着可能有关的缘故开始采访追问。而在特大交通事故背后中,当记者采访过专家了解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之后,便着重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这种对新闻提出的“为什么”恰好满足的观众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电视的“卖点”这一说法中,也正好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吸引受众继续了解,同时还能引发广大群众对新闻背后的故事的思考。(3)深入调查,究其影响问过了原因之后,把问题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从宏观上分析调查。如延伸到社会责任,社会管理,社会风气,社会现象等等一系列问题上。上海楼倒事件中,记者的尖锐提问使被采访者屡次哑口无言,当无言以对的时候就会发现肯定有不能说的秘密在其中。于是记者继续深入,走访房产建设公司,政府管理部门,替观众讨回一个说法;特大交通事故背后里,虽然由于事件的特殊性,它不能被形式化的归入“揭丑”性报道,但是记者依然从宏观的角度引入数据,试图通过这些找出车祸高发的原因,最后谈到国家经济问题,并且找出多起车祸特例,找出一个共同原因来分析,再回到节目的主体事件,由这个原因引出另一个背景问题,即制度管理。还要采访肇事司机,再一次通过采访当事人做深入思考。 (4)结束调查,引发思考这个环节是对节目后发空间的拓展,当对新闻事件做了实质问题上的调查分析之后,节目还会对观众对社会提出疑问,使节目在无形的空间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光是短短45分钟内观众接受到得信息量,还会有更多更多。 新闻调查在不同的新闻题材上,报道结构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都离不开基本的报道框架。在遵从原理的基础上,新闻从业人员应当不断地尝试创新,不断地向国内外优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学习,创造出更多新鲜的报道手法。2、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深度报道的调查性特点当新闻调查在2003年打出深度调查性报道的口号时,国内有关调查性报道的研究不是特别深入。所以,在实践的同时,新闻调查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制作理念。而这些制作理念也深深影响着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档电视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类节目,它表现了电视深度调查性报道的一些特点。(1)调查的新闻事件有损社会公众利益举例如天价住院费这期节目,昂贵的医药费关系到所有群众,当这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机构出现漏洞时,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天价住院费直接损害老百姓的金钱利益和生命权益;还有疯狂高利贷这期节目中,当发放高额利息的高利贷在当地霸道横行时,危害着当地人的平静生活。因此,像这种能引起公众对利益思考的新闻事件,应当是调查性报道的首要条件,对公众产生危害的事情必定有它自身的弊病,这种事件发生后一定要有一个机构站出来去调查,找出原因,从根本上管理,一方面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负责。(2)被调查事件的真相被掩盖为什么要去调查,就是因为它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能被晒出来的理由,需要一只手去找出来,给群众一个答复。同样举上面一段所提到的例子天价住院费,在这个事件当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死者一天怎么可能有那么惊人数量的液体输入量,还有为何患者去世两天后化验单上还会有检查记录,患者家属自己买来的药物是否真的全部用到患者身上,医生都知道使用后会过敏的氨茶碱为何未出现在处方签里面等等一些列问题。那么带着这些问题,天价住院费这件事便有了可调查的意义,因为观众需要答案,观众在等待一个回复,所以,被掩盖事实真相的新闻事件才值得媒体工作者去进一步调查。(3)电视新闻媒体独立调查事件电视新闻媒体自己去做调查,而不是报道其他机构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在新闻调查的节目中发现,每一期节目都是栏目组自身前往现场,亲自去探访有关部门,得到最清楚地解释。如果只是参考其他机构的调查成果来进行播出,那么,这个新闻调查类节目已经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深度报道。节目所播出的每一句话,都将代表栏目组的观点。(4)个性化的记者一个记者,或者一个主持人,是栏目的外在标志和形象的代表,所以,要确立一个栏目的风格,对主持人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一个好记者的提问不在于他说的好不好,而是看他所提出的问题能否让被采访者说的好。新闻调查里面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柴静,她尖锐的提问,和带有人文关怀的采访风格,准确地把握了栏目的路线,精准的把自己摆在一个不张扬不突出个性,但又不失风格的记者的位置上。(5)内容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个应该是所有做新闻深度报道时追求的一个原则。只有独到的新闻点,或者独特的认识,与别人区分开,才能把新闻深入调查做好。如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两档节目,同样都是做新闻深度报道,并且各有千秋。但是单纯的谈论深入的问题,新闻调查则更胜一筹,新闻调查是焦点访谈的深化,焦点访谈是把问题提出来,进行一般的点评,但深度不够,有些问题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而新闻调查则要让人信服,对问题产生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采访,让不同的意见有表达的空间。3、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 (1)结论主观化众所周知,新闻调查中对事件的报道是以采访记者为代表,所有提出的问题和判断出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制作人和记者的主观认知上,他们对于事件的看法是什么样,就会使得节目最后对事件的定位朝哪个方向发展,而观众却恰好只是信息的接受体,对于已经判断好性质的新闻事件,观众的思维早已被一个固定的框架限制,很难跳出去理性的分析,可以说中国有一半以上的电视观众都只是片面的接收栏目的结论,栏目说事件好就是好,说坏就是坏,很少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它们。所以,我认为,如果要把电视深度报道做的更好,新闻调查人员就应该具备很高的判断事物的水平,片面的说好或说坏,都是在贬低自己的认知能力,要可能的做到客观的分析,报道事实一层一层认真做,展现事件原貌,但至于结论方面,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观众,让观众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事件。(2)追求深度必然舍弃时效既然说明是新闻调查,那么事件的定位在前面的小节已经谈到必须是当下最感兴趣,最热门的话题。新闻之所以被称为新闻,就是因为它有足够的时效性。而在深度报道实际操作业务中,因为做到深入的分析新闻事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深度报道的时效性并不是第一位的。在国外,新闻媒体对于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第一天先发一个消息,然后经过采访,才会发出新闻事件相关的深度报道。在我国的新闻调查中,报道的事件一般都是发生后有一小段时间的,因为报道的深度和调查的深度基本成正比,而调查的深度与调查的时间成正比,这就造成了我们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类节目中看到的事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然而,电视新闻工作者为了给观众呈现更好的调查深度,必然会在深度和时效中舍弃时效性,通过更深入的调查来给观众展现一个完整的事件报道。(3)偷拍与法律之间的矛盾我想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电视工作者的问题。节目宗旨、法律道德,这两者在电视工作中似乎永远都划分不清楚,这应该属于媒体伦理的范围。尤其对于那些幕后调查的电视节目,更是无法弄清楚这个关系,新闻调查里面我们经常看到画面右上角标明“非正常拍摄”的字样,这是在提醒观众画面拍的不够美得原因还是在告诉大家我们在偷拍。为了节目宗旨和节目效果,不得不采取隐形拍摄。而当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站在普通人角度来,用道德和法律的眼睛来审视,这何尝不是在窥探别的隐私,这还不够,还要拿着别人的隐私去到处宣扬,去批判。当新闻工作者在看待这个问题时,似乎很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的记者证可以充当一切警察的“搜查令”“逮捕令”一样的东西。去偷拍,再放大,保护了一群人的利益,同时自己触犯法律损害到另一群人的利益,再加记者咄咄逼人的追问,完全不顾当事人的感受,那么,我想问一句,这就是我们电视从业人员最终想达到的目的吗,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资格来批判被认为是不对的一方当事人呢。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矛盾外,我认为新闻调查的记者在保持自己栏目的风格之下,太过于主观的批评被认为是错的一方,并且有时提出的问题很多余,多余到被采访者都不知如何回答。还有严肃追问的气氛会让我感觉像是古时断案时的严刑逼供,几乎是逼着当事人说出一些话。在这一点上,我很不认同新闻调查。三、通过新闻调查谈我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一直在提倡深度报道,那么,究竟怎样的才是深度报道?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可以算是深度报道,将事情的是非曲直断得人心服口服也可以视为到位的评论。下面我将简单的谈论一下我个人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方面的意见。(一)节目观点应当全方位分析,多角度思考。不能一味偏向于受害的一方,不停地批判错的一方。就像天价住院费这期节目,对于医院的太过讽刺对观众造成的影响就是医院越来越不像话,越来越不靠谱。观众的意识将从一个医院开始撒网,会觉得去所有的医院治病都会被坑,那么,如果观众进医院看病,突然想起新闻调查对医院作风的严重批判,在警惕自己受害的同时,过分的抵御原本应该接收的治疗,造成的后果栏目组会负责吗,不会,根本不会。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做新闻调查的时候一定要十分理性的,十分全方位的,各种换为思考式的模式来做新闻深度报道,就像前面小节所说的,把更多判断的权利交给观众,事情的性质是好是坏,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强加于观众太多单方面的东西,要做出说服力强,不偏不让,更加权威的深度报道。(二)记者的提问不要太过尖酸刻薄。只考虑追求事件真相,既然人文关怀也是新闻调查记者的特征之一,那么,就不能光把人文关怀投向被害的一方,不对的一方也有权利得到关怀,并不是他犯了错就应该被当众侮辱,得不到最起码的人格尊重。我希望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中的记者能在这些方面很好的注意一下。(三)吸取大众的意见做报道这也是最后一点。我认为一个好的深度报道节目在评论的一块,不光是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能听取更多大众的意见,把他们融入其中,将自己和别人的精髓结合起来,给观众的感觉将会更加权威与深刻,并且当各种各样的意见出现在节目中时,观众也不会觉得这个节目很偏执。那么,这个奖观众意见融入其中的做法我认为可以通过画面播放街头采访或者电话连线的各种形式来实现。总之,就是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多吸收观众的想法,才能把节目做的深得人心。结 论本文通过几千字的篇幅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做出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和论述,由于水平所限,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等各方面可能还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望老师们能给予批评指正。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得出,国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电视节目类型中是十分重要的,还有对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结构的分析,更加明确的了解到一档深度报道类电视节目的策划流程和电视深度报道的一些优点。本文还提到我个人对深度报道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让电视自身尽早与观众进行平等对话,是一种必然。只有这样,对电视深度报道而言,你才能平视生活,才会发现更生动的事实,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你的报道和评论会因此更有血有肉;另外一个方面,才可能与观众进行交流,有一些电视深度报道的题材,俗称为“软”性的报道,没有很明显的是非对错,这样的现象或者事件是否应该批判还是褒扬,是留给观众去思考的,也有一些是不需要去思考的,这些深度报道呈现给观众的不是价值观念包裹的蛋糕,给了观众更多的空间,形成了一种平等与交流的氛围和开放性,引导观众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独立思考、自主评判今后的深度报道,还是需要不断加强与观众的沟通,同时,运用更加多样的手法,这样,深度报道的发展会更加成熟,会让更多的观众接受,自身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注 释高鑫、周文:电视专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页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页高鑫、周文:电视专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参考文献1、杜骏飞·深度报道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2、郑洋·国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3、马珊·电视深度报道特点浅析4、秦妍·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中的选题和结构以新闻调查为例 致 谢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杨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杨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志萍老师。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他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杨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杨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杨老师。我要感谢新闻传播学院教过我的所有老师,在这四年对我精心的培育与照顾,使我在这个专业茁壮成长。感谢西北民族大学08级广播电视新闻学全班同学,在我忙碌的工作中为我提供资料,与我共同探讨关于国内电视深度报道的有关知识,让我在深度报道理论方面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了解了更多内容。感谢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指导过我的任课老师,正是你们清新、平易近人的教学方式,才让我这四年在西北民族大学完成自己的深造,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