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地理教学论-第三章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课件.ppt

    • 资源ID:3968717       资源大小:2.06MB        全文页数:2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教学论-第三章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课件.ppt

    第三章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设置 第二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三节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设置,一、课程(一)课程的定义“课程是学习方案”(塔巴、麦克唐纳等)“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泰勒、多尔、史密斯等)“课程是具体的学程内容,即为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内容的跑道”(布卢姆、英洛等)。,(二)课程的类型,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课程表中的学科,由教师直接传授的经验。,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学生团体交往、校园文化等,这些活动并不直接传授经验,经验只是隐于其中。,分科课程:是根据学科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如地理、历史、物理、化学。分科课程在所有课程的类型中,历史最为长久,学校教育产生时即已存在。,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也常常被称之为“经验课程”。活动课程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活动”,其发展历史较分科课程要迟。,核心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反,核心课程一改将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做法,而是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规定为必修科目,同时尽量使其他学科与之配合。核心课程的特点除了学科间的综合而构成一个“核心”之外,它还有另一显著特征,即这种课程是须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和掌握的。,外围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是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的。它不像核心课程那样稳定,而是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年代的不同及其他差异而进行相应的变化。,(三)地理课程的定义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四)地理课程的功能,地理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等,这些功能都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替代不了的。,(五)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1、地理科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取材于地理科学的地理课程,无疑受到地理科学发展的最直接的影响。,2、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对地理基础教育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需求和时代性的要求,如社会高度重视环境演变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就要求地理课程处理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培养。,3、学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1)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应该适应并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初、高中学生因年龄而在记忆、思维、想象与创造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年龄的差异。2)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受社会舆论与评价导向影响很大,并与学校课程策略、地理教材、教学方式与过程关系密切。地理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机因素。,(六)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含义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课程目标的开放性 课程形态的开放性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二、我国中学地理新课程的设置,(一)地理新课程的设置 1、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 初中阶段单独设置两年的地理课程,每周2课时。初中阶段设置分科或综合的课程。在初中新课程的实施中,如果学校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如果学校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地理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2、高中地理新课程设置(2003实验方案),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分为“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共108课时。选修课程分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每一个模块36课时。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公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充分体现出地理科学的教育功能。,2、高中地理新课程设置(2016修订方案),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即地理1(侧重自然地理)、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选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即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课程包括9个模块,即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的设计依据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2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必修课程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每个模块2学分,2个模块共计4学分,建议安排在高中一年级。选修课程共设3个模块,建议安排在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其未来高等教育学业与职业方向进行选择(06学分)。选修课程共设9个模块,建议安排在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04学分)。,(二)台湾、香港地理课程设置,香港中一年级至中三年级(相当于内地初中)设置地理课,内容为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以及香港本土地理。香港在中四、中五年级(相当于内地高一、高二年级)也开设地理课程,地理是高考(会考)科目之一。,1、香港中学地理课程,2、台湾地理课程,初中地理分设3门课程:认识台湾(地理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地球科学(自然地理)。,高中(高一和高二)地理课分为4门课程:地理(系统地理和中国地理),高中一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世界文化(世界地理),高中二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基础地球科学,高中一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物质科学(地球科学),高中二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高中三年级开设地理与地球科学选修课程,每周34课时。,世界中小学地理教育发源于欧洲,17世纪中叶出现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主张的单独设科的地理教育;17-19世纪中叶,是学校地理教育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为近代地理教育的形成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后,是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地理教育取得重要发展的时期。,三、国外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国外的地理课程设置大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初中和高中均单独开设地理课,例如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属于这一种情况;另一种是在初中开设包含地理在内的综合课,高中单独开设地理课,例如澳大利亚、日本。有的国家情况比较复杂,例如美国。美国初中阶段既有单独开设地理课的,也有开设综合课的。,地理教育地位较高 一是将地理课作为国家课程标准的核心课程或基础课程之一。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制订的“国家课程”中,地理被列为7门基础课程之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规定了国家五项核心课程,地理被列为五项核心课程之一(其他四项是英语课程、数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和历史课程)。二是地理课程的开课年限和课时分配有比较充分的保证。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连续开设地理课,或从初一到高三都开设地理课。在课时总量上一般均占中学课时总量的10%左右,国外地理课程设置的特点: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根据地区、学校、专业不同设置的地理课程,例如,法国除了为一般学生(文理专业)设置的地理课程外,还分别为高中的旅游方向、音乐舞蹈方向、科技方向等学生设置了专门的地理课程。,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结构主要不是从地理科学的需要,而是从地理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这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识。其次,将传统的区域地理内容与传统的系统地理有机结合,是国外采用较多的内容结构,即使是明显的区域结构,也多采用在选定的区域中、重点讲一地理要素的方式。,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国外课程标准多以主题方式表示教学内容,一般不再作详细的具体知识点的排列,但都给予比较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目的在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束缚,同时课程标准的说明和教学要求细化则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国外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是主题较少,但每个主题给的时间相对较多,例如,法国地理课程标准中,“印度和中国”的主题给了78课时。较充足的教学时间可以给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以下突出的变化: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不是精英。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这些描述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和可评估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新课程标准使得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成为可能。,第二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过程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于2001年秋开始进行实验,至2003年秋,参加新课程实验的学生已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人数的47%。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般新课程实验范围达到50左右,即可以考虑修订并在全国推广。2003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由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全体核心成员以及特邀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等专家共同组成工作组,进行修订。第一次修订(包括补充修订)形成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文本并未颁布。,2007年启动了第二次修订工作。第二次修订工作由中科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刘昌明牵头,约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地理学界著名专家教授参加,并汇集了各版本地理实验教材的主编、多位教育部中学地理教材审查委员、中学地理特级教师等各方面人员参与,同时也有原课标研制组部分核心成员参加,力图确保修订工作的权威性、客观性以及继承性。课标修订组由刘昌明、樊杰、陈澄任召集人,成员有林培英、朱翔、王恩涌、丁登山、王民、张凯等,秘书由林培英兼任。2011年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 2012年初,经教育部党组、中央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教育部颁布,称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框架:一、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课程内容准:标准、活动建议、说明。四、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四)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一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具体如下:,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4规定的少量区域(南、北极地区、北京、台湾、香港、澳门)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1455方案)。4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概 况,认 识 区 域,海 洋 与 陆 地,气 候,居 民,地域发展差异,认 识 大 洲,认 识 地 区,认 识 国 家,疆 域 与 人 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 济 与 文 化,地 域 差 异,位 置 与 分 布,联 系 与 差 异,环 境 与 发 展,概况,认识区域,乡土地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4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关于“课程内容”部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1)“课程内容”分别由“标准”和“活动建议”等组成;(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球仪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开展地理观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动手制作等活动。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 例如,观察不同季 地球的大小。节(或一天内)太阳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光下物体影子方向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和长度的变化,用 2地球仪 乒乓球或其他材科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 制作简易地球的 与纬度的划分。模型。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二)地图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 开展运用地图、距离。动手制作等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 例如,在地图上查 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找地名并选择到达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该地点的最佳交通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 路线,使用地图、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 手持定位仪等进行 习惯。定向越野”活动;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 利用泡沫塑料、沙 中应用的实例。土等制作地形模型。,二、世界地理(一)海洋与陆地(二)气候(三)居民(四)地域发展差异(五)认识区域,说明(认识区域):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四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大洲地区国家”组合应涉及所有大洲,其内容必须涵盖本单元全部“标准”。就某一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三、中国地理(一)区域与人口(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三)经济与文化(四)地域差异(五)认识区域,说明(认识区域):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国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但所选区域组合,必须涵盖本单元所有“标准”。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四、乡土地理(标准、活动建议略)说明: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情感。这里的“乡土”范围一般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也可以讲授本地区(省辖市)地理,或者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提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镇以下)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节野外(校外)考查或社会调查。,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领悟本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 地理教学要强调地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从地理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例如,在以一个国家为例学习区域地理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该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多方面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该国地理特征的综合影响。,(二)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可以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经纬网内容的教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类似“设计出行路线进行救援”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三)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 地理图像以及地理视频、计算机网络都承载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信息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祛,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有关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四)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一方面,立足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以“我帮学校做规划”为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和保护环境责任感的目的。另一方面,应提倡开展野外(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二、评价建议 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应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一)根据地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确定评价标准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对地理知识的评价,要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确定评价的层次要求。例如,对于要求描述、说出的内容,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的表述状况;对于要求学会、运用、举倒、用实例说明、用图说明的内容,重在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和进步状况,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相关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对地理技能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技能的方法和要素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例如,若评价“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这一标准要求的地理技能,可以采取布置学生读地形图、完成读图分析题等方式加以评价。评价可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考查学生能否利用和激活下图所示的认知结构,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头脑中有无这样的认知结构,如有,则要判断其是否完整和准确;二是评估学生是否有条理、有顺序并能熟练地从地势、地形类型构成和地形分布状况等方面获取信息;三是评估学生能否合理运用从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中获取的信息得出相关结论。,2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以评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以及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情况为基本目标。在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过程的表现时,应重点评价学生:,(1)能否提出地理问题;(2)能否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以及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获得资料;(图像转换为文字)(3)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文字转换为图像)(4)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5)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在评价学生地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时,应注重对学生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进行评价。例如,要检测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达成度,教师可先提出探究活动要求,让学生根据地图选出几个代表性的区域并举出实倒,说明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具体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探究:(1)如何选择代表性区域;(2)从哪些方面对所选区域进行比较;(3)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以上探究活动可以评价学生地理比较方法运用是否合理。为此应当观察学生是否能有效利用地图,是否有条理、有步骤、认真细致地观察地图;要判断学生所选择的比较地域和确定的比较项目是否合理,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上述的观察与判断,可以对学生地理观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水平作出相应的评价。,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1)是否具有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否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具有好奇心;(2)是否积极主动地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大胆质疑;(3)是否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乐于听取同伴的建议,修正、发展自己的观点;(4)是否关注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5)是否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6)是否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7)是否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二)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符合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要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予以考查和评价,因此要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规避其不足。丰富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主要有纸笔测验法、档案袋法、观察法等;相应的评价方法有纸笔测验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方法、观察评价方法等。,1纸笔测验评价方法 纸笔测验评价方法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运用纸笔测验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试题的质量至为关键,命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量、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2)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并进行考查。(3)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可以设计填图、填充、选择类试题;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读图、阅读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2档案袋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方法是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体现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作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学业成绩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于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努力程度、自我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习档案袋可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绘制的地图、制作的模型、收集的地理图片和资料;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更多地将其作为“反映学生进步”和“展示学生作品”的工具。应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与教师一样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此外,家长、管理者等也可以参与档案袋的评价。,3观察法评价方祛 观察评价方法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行为表现等的观察记录,对照事前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学生:(1)参与一般地理学习活动的表现,如在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一般地理活动中的表现;(2)在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讨论、实地观察与观测、真实性情景的问题解决等地理探究活动中的表现;(3)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状况,如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掌握与运用;(4)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三)评价的实施 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落实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建议对学生的答问、演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都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由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因而评价应采取多种方法。,要重视多元评价,调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部分内容或部分项目的评价。地理学习评价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四)评价结果的解释 评价结果的解释就是通过对利用评价工具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评价结论。评价结果的解释重点应放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上,在于“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评价结果的解释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作出多角度和较为全面的评价。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评语既要简练、中肯、有针对性,又要富于感情、有重点、不求全责备,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给学生作出评价结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三、教材编写建议 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等。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以本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使地理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一)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对课程内容标准进行合理组合,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结构体系,而不必拘泥于区域地理的学科体系。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教科书编写者选择区域时,既要注意区域的典型性、独特性,也要注意区域知识组合的覆盖面,适当分散难点,注意知识再现。,(二)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地理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注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群体的发展,不断积累素材,及时加以修订。,(三)设计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容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注意我国各个地区在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地理教科书的地区适应性。地理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应具有不同层次和一定的弹性。例如,可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四)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体现课程基本理念所提倡的探究学习方式。采取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新内容;可以将有些内容设计成开放式的,不直接提供结论。,(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课文要简明、通俗、科学、直观、生动、亲切,活动的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易程度恰当;提倡多使用地图以及剖面图、景观图、示意图、遥感图等图像;采用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索、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导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操作、有创意的活动和练习;安插一些引人入胜、拓展知识的地理小故事。,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建设学校地理课程基本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立基本的地理课程资源库。,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地图集、地理挂图、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软件、教学实践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其中必备的教具、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三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机、岩石和矿物标本、东西两半球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世界与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政区与交通图、中国地形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应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软件外,还可自制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二)利用学生学习经验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教师应鼓例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教师应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学习和实践成果。,(三)开发社会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学校所在地区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都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也可邀请有关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和座谈;有条件的地区可创建地理实习基地。,(四)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取各种适用于地理教学的电子资源,如地理文字资料、地理图像、地理视频、地理动画、地理书刊、电子教案等。网络资源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数量巨大、获取方便、内容新颖、成本较低,是地理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库。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地理。,教师在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所选资源的科学性、思想性、适宜性,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为创造生动、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教学论-第三章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