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经济学.ppt
电 子 商 务 经 济 学,第一章 导 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点:1.了解电子商务经济学的前沿学科性质。2.掌握和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以及柠檬市场和信号发送理论等相关经济学原理。3.认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规模经济,以及经济外部性和外溢效应在电子商务分析中的重要地位。4.理解因特网和个人电脑作为电子商务市场基础的经济意义,认识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法则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作用。,第1.1节 电子商务经济学及教育的兴起1.1.1 电子商务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电子商务经济学(economics of e-commerce)是伴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经济学分支。电子商务经济学始于技术层面的研究,逐步拓展到数字产品和商业流程的研究,再上升到厂商和市场层面的研究,最后形成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整体生产要素来考虑的宏观经济研究。1996年,美国Soon-Yong Choi、戴尔斯塔尔(Dale O.Stahl)和安德鲁温斯顿(Andrew B.Whinston)三位学者率先出版电子商务经济学在电子市场中经营的基本经济问题(1997年再版)一书。,塞林夫波伦斯坦恩(Severin Borenstein)和伽斯莎罗纳(Garth Saloner)从标准的微观经济学角度考察了电子商务如何在经济中创造价值,哪些经济机构最有可能获取这些新创造的价值,以及电子商务如何导致现有经济效益的分配等问题。他们认为,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依然适用于分析电子商务等经济现象。电子商务仅仅是所有商业活动的一种形式,不可能替代所有商务形式,它将与通讯、运输、生产过程的电子化及其他技术一起,成为现代商务活动的另外一个支柱。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电子商务将强有力地改变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能力,并将导致许多市场的重构,这与以往的重大技术变革所导致的结果没有什么区别。,在中国国内,电子商务经济学往往与因特网经济学或网络经济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早在1996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庐山年会上,时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教授率先提出了要重视和加强对网络经济的研究。2002年,乌家培教授将他在1999-2001年3年内所写的40篇论文、报告和讲话稿整理出版了一本文集,名为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1998年,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吉林教育出版社),并在此基础上出版网络经济(长春出版社,2000年)。2001年,黄宗捷等编著网络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芮廷先编著出版电子商务经济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1.2 电子商务经济学教育的兴起 据作者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12月,全球超过45所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其中,美国22所,英国5所,澳大利亚5所。此外,加拿大、日本、德国、丹麦、荷兰、希腊、俄罗斯、韩国、菲律宾、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均有院校开设该课程。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中,电子商务经济学也被列为MBA教学课程之一,如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等。日本在电子商务课程培训中,韩国在计算机研究高级课程中,香港文化教育中心的培训课程中,均设立有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1.1.3 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框架(1)电子商务经济学定义:电子商务经济学就是以电子商务的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或者说,电子商务经济学是将电子商务市场或在线市场作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经济学分支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电子商务经济学依然是使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法。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依然适用于分析电子商务市场的运行。,(2)电子商务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由三类问题构成:一是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市场和一种数字服务产品而展开的研究;二是着重研究在线市场如何影响离线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或者研究离线市场的竞争如何影响在线市场的结构;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问题构成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始终贯穿于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全过程。三是侧重于研究电子商务的宏观经济影响。,(3)电子商务经济学分析框架 电子商务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可以按照产品(交易物)、企业(交易主体)、市场(交易环境)、竞争(交易过程)和宏观经济影响(交易影响)的逻辑展开。按照这个逻辑搭建的电子商务经济学分析框架,既需要分析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企业,也需要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市场、电子商务的市场竞争,以及电子商务的宏观经济影响等内容。如果根据供给与需求、离线与在线市场的四要素法来分析上述六方面内容,那么,电子商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如图1-1所示。,2001年,罗伯特考夫曼(Robert J.Kauffman)和埃里克沃尔顿(Eric A.Walden)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考夫曼沃尔顿分析框架。他们将电子商务的研究划分为五个层次,即按照技术、商业流程、产品、市场和宏观经济等五个层次搭建电子商务分析框架(参见图1-2)。,第1.2节 相关经济学原理 电子商务经济学涉及的相关经济学原理不仅包括微观经济学相关原理,而且包括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等众多领域的知识。本课程仅选择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及柠檬市场和信号发送理论中的最基础性概念和理论作简要叙述。,1.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utility)在经济学中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按照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1995)的定义,效用是一个人从商品的消费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经济学家一般将效用按照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种框架来分析。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效用单位来表示的效用,它假定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满足程度可以用具体的数字1、2、3、来衡量和比较。显然,效用以具体的数值来衡量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是指消费者增加或者减少一单位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所感觉到的效用的变化。或者说,消费者从消费一种商品的一个额外的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TU Q MU Q图1-3: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规律是指随着商品或者服务消费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total utility,TU)会先呈现上升的趋势然后再减少。在此期间,边际效用却是一直呈现为下降趋势,如图1-3所示。其中,Q代表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图1-3中,当总效用达到最大化后,边际效用就变成了负值。,当消费者预算的分配使其花费在每一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便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是为相等边际原则。例题1.1 假定有一个经济人李军,他有一定的收入,在其预算约束下,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消费汉堡和购买CD的数量。基数效用理论的最大化效用原则告诉我们,李军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应该满足(汉堡的边际效用/汉堡的价格)(CD的边际效用/CD的价格)的条件。如果该等式不成立,如左边比右边大,那么,李军花费在汉堡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要大于其花费在CD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于是,作为理性人的李军,可以通过减少购买CD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是指效用大小不可以以具体的数值加以衡量,只能够按照偏好程度用第一、第二、第三的方法由高及低地进行排序。序数效用论分析的基础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表示消费者在偏好不变、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选择该曲线上任意一个商品组合得到的效用是不变的。无差异曲线的基本性质可以概括为:1)无差异曲线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但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2)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是可以排序的;3)一组无差异曲线可以代表一个效用函数;4)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李军的无差异曲线如图1-4所示,每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使李军处于同一个效用水平的各种汉堡和CD的消费量的组合。对于每一个效用水平,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与之相对应,因此,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李军拥有更多的汉堡和CD时其效用会更大,因此,他更愿意使其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当然,李军不能使其无差异曲线无限制地向外移动,因为他受到自身的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它表示在一定的个人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个人可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在上面的例子中,假设李军的预算是B元,那么,他对两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受到预算线的限制,即P汉堡Q汉堡PCDQCDB。这条预算线是负斜率的直线。其中,P汉堡、PCD和B是常数,而Q汉堡、QCD是变量。效用最大化约束条件为,在预算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的那一点达到效用最大化。在图1-4中加入预算线,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Q*CD,Q*汉堡)就是李军的最佳选择。,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得到的总效用和实际支付的效用之间的差额,或者说,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数量之间的差额,如图1-5中三角形的阴影面积。,1.2.2 厂商理论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产品的产出量与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描述的是每一特定的生产要素组合下厂商的产出,可以表示为Q=F(x1,x2,xn),其中,Q代表产出,x1,x2,xn代表生产要素投入量。为简单化,假定有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Q=F(K,L)该方程反映了产出与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等产量线(isoquant)是由生产出同一产量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形成的曲线,即等产量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的生产要素组合可以生产出同样的产量,如图1-6中的A点与B点的生产要素组合不同,但产出相同。等产量线的集合构成等产量图。等产量图中的每一条线表示在各种生产要素组合下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等产量图是生产函数的另外一种描述方式,每一条等产量线与某一产出水平相对应,当等产量线向右上方移动时,厂商的产出水平也相应地从图1-6中的Q1上升到Q2再跃升到Q3。,边际产出(marginal product,MP)是指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引起的产出的变化。以劳动力为例,劳动力的平均产出(APL)为总产出Q除以劳动力L总人数。劳动力的边际产出(MPL)是指多雇佣一个劳动力时产出的增加量,可以记为Q/L。,总成本(total cost,TC)由固定成本(fixed cost,FC)和可变成本(various cost,VC)组成,即TC=TFC(总固定成本)+TVC(总可变成本),如图1-9所示。,平均总成本(ATC)是平均固定成本(AF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之和。其中,平均成本(average cost,AC)是单位产出的成本。有 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TC)/总产出(Q)ATC=(TFC+TVC)/Q 沉淀成本(sunk cost)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费用。由于沉淀成本无法收回,因而不会影响厂商决策。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也称为增量成本,是由多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由于固定成本不随厂商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额外一单位产出所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增加量。这样,可以将边际成本表示为MC=VC/Q,在短期中,厂商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是U形的。边际成本的形状由总成本线的斜率决定,它与平均成本线在平均成本线的最低处相交,即图1-10中的A点。平均成本线的形状与技术水平紧密相联,平均成本线的下降部分表明了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而其上升部分表示生产规模报酬递减,如图1-10所示。如果底端是接近水平的,那么,它表示生产接近规模报酬不变,如图1-11所示。,在长期中,决定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形状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是否存在着递增的、不变的或递减的规模经济。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一样,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的形状也是U型的,但是,二者呈现出U型的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由于存在递增的和递减的规模经济的缘故,后者是由于生产某一要素的报酬递减的原因。图1-12显示了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往往使用等成本线来描述生产要素价格与购买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等成本线是当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成本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组合,如图1-13所示。在图1-13中,等成本线C1与等产量线相切于A点,表明可以以劳动投入L1、资本投入K1的最低成本来生产Q1的产出。,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是指多销售一个单位的产出所获得的额外收入。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AR)就是每单位产出的销售收入,即平均收益=总收益/总销售数量其中,总收益是厂商从一定量产出的销售中获得的总收入,即总收益=总销售数量 单位价格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等于厂商的总利润,即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生产者剩余 与消费者剩余相似,厂商的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PS)是指所有生产单位边际生产成本与商品市场价格之间差额的总和。就像消费者剩余表示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以下产品市场价格以上的那部分面积,生产者剩余也表示某一生产者供给曲线(S)以上与市场价格(P*)以下的那部分面积(如图1-14所示)。,厂商的生产者剩余不等于利润,但与利润密切相关。生产者剩余等于收入减去可变成本,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总成本。如上所述,总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这样,生产者剩余为PS=R-VC利润为U=R VC-FC因此,在短期内,当固定成本为正时,生产者剩余大于利润。,1.2.3 市场理论(1)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即PMCMRAR厂商的进入和退出的条件为,在短期内如果厂商得到了超额利润,那么,任何厂商在观察到存在超额利润后便有动机进入市场。结果,随着进入市场的厂商数量的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下降到超额利润消失时,厂商便没有动力继续进入市场,从而形成了长期均衡。此时,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它们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即PAC。,假设市场上存在过多的厂商,价格水平便远低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时,每个厂商的超额利润都消失了,且存在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厂商会选择退出市场。然后,随着厂商数目的减少,市场价格得到提高,最终回复到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上而达到长期均衡。这样,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为: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即PLMCMRLACAR 完全垄断市场的边际收益曲线不再是价格线。如果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是直线,那么,它的边际收益线是位于厂商所面对的需求线下方的斜率是需求线斜率二倍的直线。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即MRMCLMC。,(2)技术与市场规模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与技术水平紧密相关。首先,我们将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分成当市场需求曲线分别如图1-15和图1-16所示的两种情形时进行讨论。,当技术水平相同而市场规模不同时,如图1-17和图1-18所示,两种情况的平均成本曲线相同。在图1-17中,市场规模较小;在图1-18中,市场规模较大。,(3)寡头垄断 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厂商的情况称为寡头垄断。在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少数的几个厂商都难以战胜对方,它们在作出价格和产量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决策。假定通信设备制造业中有两个厂商,且假设当厂商A决定自己的价格和产量时,它假定厂商B的产量保持不变。A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与B的产量之差。但是,厂商A无法确定厂商B的确切产量是多少,如果厂商A计划在厂商B每个可能的产量水平上都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那么,它就可以作出一条对应厂商B的每个产量水平的最优反应曲线。,在图1-19中,DH、DL分别代表面对厂商B的两个不同的产量水平,Q1、Q2分别是厂商A面对两种需求曲线时的最优产量水平。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对应每个厂商B的产量水平时厂商A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这样便可以得到如图1-20中的最优反应曲线。如果厂商A和厂商B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厂商B采取的行动便与厂商A如出一辄,它的最优反应曲线与厂商A的最优反应曲线放在一张图上如图1-21所示。在图1-21中,两条利润最大化的反应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处所代表的产量就是每个厂商在对手产量既定的情形下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假设厂商能够决定价格,厂商可以销售多少产品及它的利润最大化价格依赖于对手索取的价格。如果对手索取更高的价格,那么,你的边际收益曲线就会更高,你就可以索取到一个更高的价格。这种情况如图1-22所示,两个最优价格反应线的交点仍然是一个纳什均衡。,在竞争较为充分的市场中,厂商采取何种竞争策略更多地考虑自身的情况。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厂商采取何种竞争策略更多地考虑对手的策略。厂商假设对手的产量不变来选择自己的产量使自己收益最大化的情况,称为古诺竞争(Cournot model)。厂商假设对手的价格不变来选择自己的价格使自己收益最大化的情况,称为伯特兰竞争(Bertrand model)。,(4)经济外部性与外溢效应 外部性(externalities)描述了某个消费者的消费直接影响到其他消费者效用的状态。如果消费者直接关注另一个代理人的生产或消费,这种经济情形包含了消费者经济外部性。当某个厂商的生产可能性受到其他厂商或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时,就会产生生产的经济外部性。技术扩散的外部性也可以用“外溢效应”(spillover effect)这个词来描述。技术外溢效应一般指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而促进了扩散领域中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信息技术外溢效应属于技术外溢的一种,指信息技术在厂商中的扩散导致厂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同样地,电子商务或企业信息化外溢效应,指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导致不自愿地改造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又不能获得投资信息化和改造组织带来的所有收益。,1.2.4“柠檬市场”与信号发送(1)“柠檬市场”“柠檬”(lemon)词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旧货、不中用的东西,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Akerlof)引入经济学研究中。假设旧汽车有两种质量,高质量和低质量。高质量旧汽车占所有车的比例是,低质量的比例为1-。卖主了解每辆所卖旧汽车的质量水平,他们对低质量车的评价是VL元,对高质量车的评价是VH元(其中,VH VL)。买主不了解每辆车的具体质量水平,每辆低质量车值WL元,高质量车值WH元(其中,WH WL),且买主是风险中性者。,假设WL VL,WH VH,因为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使交易双方从交易中获利。否则,交易双方没有交易的动机。如果市场中的信息是对称的,即买主能够有效区分每辆车的质量,那么,成交价格处于WH 和VH之间。如果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即买主不能够区分每辆旧汽车的具体质量,只能推测出市场上每辆旧汽车的平均质量,并对所有旧汽车作出一个平均的评价(VH)。这里,WL(1)WH。在购买旧汽车时,买主愿意出价将不超过。此时,对于高质量旧汽车的卖主,由于 VH,如果卖出自己拥有的旧汽车则不能弥补其效用损失,因而他会选择退出市场。结果,只剩下低质量车在市场上交易。这种现象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例题 假设市场上有100人想卖车,汽车分为高质量和低质量两种质量,高质量车与低质量车数量之比为1:1,预期售价分别为2000元和1000元。同时,市场上又有100人想买车,他们对 高质量车和低质量车的预期最高支付分别为2400元和1200元。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介于2000至2400元之间的每一个价格都能使高质量车成交,介于1000至1200元之间的每一个价格都能使低质量车成交。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买主不得不对每辆车的质量进行推测,他们对每辆车愿意支付的预期价格为(0.51200)+(0.52400)=1800元。此时,只有那些低质量车的卖主愿意出售自己的旧汽车,高质量车的卖主将选择退出市场。结果,当质量是连续分布时,市场最终将会瓦解。,(2)信号发送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彭斯(A Michael Spence)在阿克洛夫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解释这种现象的信号发送(signaling)理论。信号发送理论是关于市场中有效信号的理论。假设:在竞争性劳动市场上存在两类个人:低生产率个人L1与高生产率个人L2。其中,低生产率个人的边际产品是a1,高生产率个人的边际产品是a2,且a1a2。假定劳动市场上高生产率个人所占比例为b,低生产率个人所占比例则为1-b。为简单化,假设某条线性生产函数使低生产率个人L1与高生产率个人L2生产的总产量为a1L1a2L2。如果雇主不能观察个人的生产率类别,他的最优选择应是提供平均工资W(1-b)a1ba2。,假设个人可能拥有能够使雇主区分个人生产率高低的信号,如受教育水平等。令e1表示类型1个人接受的教育水平,e2表示类型2个人接受的教育水平。假定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相等,低生产率个人接受教育的总成本为c1e1,高生产率个人接受教育的总成本为c2e2。为简单化,假设教育对个人生产率没有任何影响(这在实际中是不真的),可以证明,在该模型中市场均衡的性质主要依赖于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假定c1c2,即高生产率个人的教育成本低于低生产率个人的教育成本,是为斯彭斯莫里斯条件。令e*表示满足下列不等式的受教育水平:,由于有a2a1,c2c1,故必然存在一个这样的e*。现考虑另外一种环境:高生产率个人受教育水平都是e*,低生产率个人的受教育水平都是零,雇主支付受教育水平为e*的个人的工资等于a2,对受教育水平低于e*的个人支付的工资等于a1。这里,个人对于教育水平的选择完全是一种显示其生产率类别的信号。在这种条件下,接受教育水平e*是否有利于低生产率的个人呢?低生产率个人接受教育的效益将是工资增量a2-a1,成本是c1e*。如果a2-a1 c1e*那么,收益小于成本,选择e*将使该条件成立。因此,低生产率个人将发现不受教育水平(即维持原状)是最优选择。然而,接受教育水平e*确实对高生产率个人有利吗?我们知道,收益超过成本的条件是a2-a1 c2e*由于选择e*,故该条件也成立。,例题 假设劳动市场由两类求职者构成,低生产率劳动者和高生产率劳动者。其中,低生产率者每年平均与边际产量为1,高生产率者的平均与边际产量为2,招聘厂商为完全竞争厂商,其产品价格为10,000,并预期每位员工平均可工作10年。又假设高、低生产率者各占50%,即求职者的平均生产力为1.5。因此,低生产率者预期给厂商带来100,000(10,000/年10年)的收益;高生产率者预期给厂商带来200,000(20,000/年10年)的收益。(1)完全信息条件下:厂商根据求职者的劳动生产率给予相应的平均工资。因此,高生产率者可以得到20,000的工资,低生产率者每年可得到10,000工资。(2)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如果厂商不能确定每个求职者的实际劳动生产率,只好给予每位员工平均工资15,000,即牺牲高生产率者的收入补贴低生产率员工。,假设e为求职者受教育年限,也代表教育程度。一般地,受教育时间越长,教育成本越高,且为达到相同的教育程度,低生产率者的受教育成本高于高生产率者。(1)假设低生产率者的教育成本为:C1(e)=40,000e(2)高生产率者的教育成本为:C2(e)=20,000e 假设教育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并不影响生产力。如果厂商以教育程度为信号,并且认为:如果ee*者属于高生产率者,给予20,000的工资;如果ee*者属于低生产率者,给予10,000的工资。虽然e*的值由厂商自行决定,但是,如果某e*值的水平无法提供厂商正确的判断,那么,厂商将会更改e*值。因此,要想知道e*的高低,需要进一步了解两类员工的受教育程度。,由于受教育的收益在于获得高工资,因此,教育收益R(e)为不同教育程度所增加的工资,如图1-23所示。,如果受教育年限达不到e*,即介于0与e*之间,都属于低生产率者,工资相同,故教育收益R(e)=0。如果受教育年限达到e*时,都属于高生产率者,工资(工作10年)自100,000提高到200,000,故教育收益R(e)=100,000。,(1)对于低生产率者,受教育成本为40,000e,而受教育的收益为100,000,因此,当以下不等式成立时,低生产率者宁愿不接受教育:100,000(受教育收益)40,000e*(受教育成本),即 e*2.5(2)对于高生产率者,受教育的成本为20,000,而受教育的收益为100,000,因此,当以下不等式成立时,高生产率者愿意接受e*的教育水平:100,000(受教育收益)20,000e*(受教育成本),即 e*5因此,当2.5e*5时,社会达到信号均衡。即低生产率者不再接受教育,而高生产率者将接受e*的教育程度,劳动者不再更改教育水平。,第1.3节 电子商务的市场基础 世界贸易组织(WTO)将电子方式概括为电话、传真、电视、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支付与转账系统、因特网。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基于上述六种电子方式的交易形成的商务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仅指基于因特网的交易形成的商务活动。1.3.1 因特网与个人电脑 电子商务的市场基础是因特网和个人电脑。从某种意义来说,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速度和市场潜力取决于因特网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率。,1.3.2 电子商务市场 在因特网和个人电脑普及的推动下,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图1-26:2002年中国在线服务市场消费结构(不完全统计)资料来源:2003年1月CNNIC调查报告。,1.3.3 电子商务市场的基本法则 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法则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两个基本法则。根据摩尔定律(Mores law),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摩尔定律反映了信息技术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该定律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依然发挥作用,估计还会持续发挥作用20年。,根据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网络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或者:网络价值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夏皮罗和瓦里安(1999)在信息规则(中文版,第162页)中是这样描述梅特卡夫法则的: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1)=n2n成正比。如果一个网络对网络中每个人的价值为1美元,那么,规模为1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大约就等于100美元。比较之下,规模为10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大约就是10000美元。网络规模增长10倍,其价值就增长100倍。,例题 假设有一个拥有40名员工的公司,员工之间的每个电子信箱与内部网连接的每月价值为10美元。这样,根据梅特卡夫法则,该公司员工每月的集体价值为:(n2n)10(美元)=(40240)10(美元)=15600(美元/月)。上式计算结果表明,如此高的集体价值说明公司对网络设备、计算机培训和系统维护的投资是有价值的。在电子商务市场中,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数字产品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结构、数字产品定价等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法则的影响。一般地,摩尔定律更多地对电子商务的宏观经济发展构成影响,梅特卡夫法则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外部性,则更多地对电子商务的微观经济运行构成影响。,本 章 小 结 1.电子商务经济学就是以电子商务的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构成电子商务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教学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同时也作为其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分析方法,构成电子商务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3.因特网和个人电脑普及率构成电子商务的市场基础。4.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法则构成电子商务市场的两个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