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院公共体育部课件.ppt
鞍山师范学院公共体育部,公共体育部概况公共体育部特色,公共体育部概况,组织结构图基本情况简介,详细内容.,返回,组织结构图,公共体育部,办公室,基础教研室,西区教研室,俱乐部教研室,返回,高职院教研室,公共体育部基本情况,公共体育部始建于1994年8月,在过去的9年中,在院党委的支持和关怀下,我部的办学条件己初具规模。公共体育部负责我院117个自然班体育教学工作。公共体育部现有教职工30人,党员10人,办公室人员4人(秘书1人、资料员1人、保管员2人)。专任教师26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1人,助教9人。研究生5人,(硕士4人)。国家级田径裁判1人,国家级社会指导员1人,一级裁判员10人11项。全国高师体育学会理事1人,辽宁省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人,辽宁省学校体育协会学常务理事1人。并多人荣获省、市、院体育先进工作者和鞍山市委市政府拔尖人才荣誉称号。公共体育部近几年曾获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合格单位、辽宁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民健身宣传同活动先进单位、辽宁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先进单位、连续被市评为达标先进单位。,返回,基本情况(续)1,公共体育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全体教师刻苦钻研、拼搏奉献,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使公共体育部初步形成一支教学、科研、管理都出色的师资队伍。公共体育部派一些青年教师分别到北京体育大学和沈阳体育学院等高校进行不同层次的进修学习。多人撰写的专著及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近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参与全国学校体育“九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辽宁省学校体育改革的实验研究、面向21世纪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面向城乡中学培养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3项目都通过了专家鉴定,2001年公共体育部获我院首批重点课程。2002年体育部刘志敏教授担任总课题组组长,主持“十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课题1项,正在进行。,返回,基本情况(续)2,93年变院以以来,共出版专著17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现己完成国家级立项2项,世界银行贷款1项,省级立项2项,省级新立项1项,国家级新立项“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课题1项。公共体育部下设四个教研室:基础教研室、俱乐部教研室、西区教研室,高职院教研室。基础教研室负责大一学生基础体育教学;俱乐部教研室负责大二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和大三体育公共选修课程教学;西区教研室负责小教系体育教学;高职教研室负责高职院学生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体育部发展非常迅速,现拥有一座700平方米的公体楼,内设乒乓球馆、健身房,一块标准400米田径场、二块300米田径场、十三块篮球场、七块网球场、八块排球场。公共体育部的资料室己初具规模,现有藏书1100册,以改善当前书籍贫乏现状,为公体部教师的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返回,基本情况(续)3,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以辅助课程建设的实施购进有关体育教学录像带,使其成为俱乐部教学的一种手段。,返回,公共体育俱乐部特色,返回,2.体育俱乐部的内容,3.体育俱乐部的实践效果,1.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及意义,1.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及意义,1.1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目的,1.2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意义,1.1体育俱乐部的目的,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1.2体育俱乐部的意义,1.2.1锻炼身体,掌握健身方法,体验运动乐趣,养成健身习惯,提高体育能力的。1.2.2 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掌握初级裁判的能力。1.2.3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2.体育俱乐部的内容,2.1 体育教学俱乐部结构,2.3体育教学俱乐部选编教材的原则,2.4体育教学俱乐部执行大纲的要求,2.2体育课外俱乐部结构,2.1 体育教学俱乐部结构,2.1.1一年级基础课2.1.2二年级必修课2.1.3三、四年级选修课2.1.4学院代表队,2.1.1一年级基础课,技能课内容:学习以田径等项目为主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并完成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内容。每学年四学分组织形式:以原始教学班为主体,严格按“多维目标体育课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课的密度和运动量要达到一定标准。考试特点:技术测试;达标;学习态度;提高身体素质为俱乐部专项课打基础提高达标率。理论课内容:体育的概述、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高师体育职业技能培养组织形式:以不班课为主,合班为辅多媒体教学。考试特点:理论课测试;生理指标检测,2.1.2二年级必修课,技能课内容:学生必需选择一项:篮、排、足、乒乓、网、健美、武术等专项俱乐部使及自编公开出版的体育俱乐部教程。每学年4学分组织形式:打乱原始教学班、系的界线,学生必选一个俱乐部,一年内不许变动。一个班内学生人数不得20人,不得多余40人,主张灵活快乐民主考试特点:专项技术测试;达标;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一项自己所喜爱并能终生从事和坚持的体育活动理论课内容:各单项发展概述,规则与裁判方法,球类运动编排方法。终身体育组织形式:以合班为主,以小班为辅,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专项理论测试,2.1.3三、四年级选修课,技能课内容:学生在八个专项俱乐部中选择一项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使用自编公开出版的体育俱乐部教程。每学年4学分组织形式:打乱班、系的界线,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俱乐部,一年内不许变动,班内学生人数40人以下,20人以上,主张分散为主集体为辅。特点:专项技术测试;达标;学习态度;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一项运动技术,为终身体育的形成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理论课内容:本专项的系统理论,与实践,并达到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组织形式:以选修班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考试特点:体育社会指导员;理论测试,2.1.4学院代表队,在俱乐部中进行选拔,院代表队成员享受学院“关于运动员加分”等文件中规定的待遇,2.2体育课外俱乐部结构,篮 排 足 乒 网 健 武 田球 球 球 乓 球 美 球 球 球 操,各系、全院单项比赛和综合性运动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早操、达标、讲座等,院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分管体育工作的院领导、体育部主任、教务处长、学生处处长),各俱乐部主任组织 体育部与俱乐部组织,全年计划,总结经验,定期汇报,批准计划,检查指导,我院课外体育俱乐部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指导力量的配置。各个俱乐部由以下成员组成:俱乐部主任由一至二名指导教师,副主任由一至二名学生,秘书一名学生,干事由二至三名学生,各各成员的职责在各俱乐部章程中有明确规定。学生自愿参加课外俱乐部,成为该俱乐部会员。前提是本人对此项活动兴趣。根据学生兴趣及现有设施条件,我们首批建立了八个俱乐部。每个学生每学期只选择一个俱乐部活动。每周至少活动二至三次,每次一个半小时,由俱乐部指导教师考勤。学期未由指导教师会同俱乐部负责人考核运动技术及确定会员成绩。加入俱乐部的学生必须进行注册,领取会员证,持证参加锻炼和定期举办讲座、比赛、裁判、学习等。课外俱乐部的活动是教学俱乐部的延伸,是满足个性发展与体验竞技活动的场所。教学课上基本技术学习比重较大,而俱乐部则以 战术与实践比赛为主,这样使在课上受到约束与压抑的个性特点以及体能都得以充分发挥。会员即掌握了本专项的基本技术、战术,也学会了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法。,2.2体育课外俱乐部结构(续一),2.3体育俱乐部选编教材的原则,2.3.1教材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的健身、健美方法、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方法。增加身体锻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运动的生理效果、运动的健康效应、运动处方原理等知识,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2.3.2增加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在体育教学中结合身体锻炼。2.3.3竞技体育教材化的原则2.3.3.1全面性:要全面发展身体,不应脱离全面性原则专搞专项提高。2.3.3.2主动性:不受高级运动竞技项目的制约,根据体育、教育的目标去开展、形成自己的体系。2.3.3.3效果性:以学生可接受为原则,按照身体实际情况逐步加以改变。2.3.3.4注重发展学生身体的手段,追求增强体质的效果。2.3.4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方法2.3.4.1降低负荷的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负荷价值阈内,每次课评定身体锻炼效果的负荷指标是110140次/分的最佳负荷价值阈。2.3.4.2从结构上尽量减少运动技术的难度,使这项运动符合学生运动时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2.4体育教学俱乐部执行大纲的要求,3.4.1竞技运动的教材化教师要学会从各种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用不同方法手段去调节教材的内容,以适合具体的学习对象。3.4.2课程内容弹性化体育教材既要有统一性要弹性化,坚持体育目的、方法、组织等多样、灵活。3.4.3课程结构多元化在课的结构上,执行我院“多维目标体育课的模式”,提倡机动灵活,富有成效。在教学组织上,主张灵活化、快乐化、民主化;分散为主,集体为辅。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诱导探索式。3.4.4课内课外一体化以教学俱乐部为基础,课外俱乐部作为延伸与补充,课内课外结合,这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思想品德非常有利。,体育俱乐部的实践效果,从我院99级学生开始实行学分制,并开始全面试行体育俱乐部制。我院俱乐部经过一年的准备,四年的实验,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培养了一大批有组织能力的体育骨干,他们能够制定课外活动计划,组织比赛。我院用四年半的时间和鞍山市体委联办共培养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84人。99年新学期开学后,以乒乓球、网球俱乐部为例,乒乓球注册会员849人,网球560人,活动时间从78节扩大到每天晚间与周六、周日,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同学无法加入到这两个俱乐部中。经过俱乐部的锻炼,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院的体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真正的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优势。,结束语,高师应把体育教学俱乐部与课外俱乐部溶为“一体化”使其充实、壮大、以求在同等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价值和效益。培养师范生具备指导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初步能力。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体育课外俱乐部是教学俱乐部的延伸,在专项教师的指导下可满足体弱、体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复习课堂内容和改进技术,展示参与竞技的对抗性能力,为院代表队的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