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的临床应用ppt课件.pptx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一、五输穴,定义: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组穴位。分布范围:十二经中数目:共60个穴位五输穴的临床应用广泛,常用的取穴方法有三种:(一)按病选穴法(二)按时选穴法(三)补母泻子取穴法,五输穴的含义和分布,(一)按病选穴法,(二)按时选穴法,难经:“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春夏人体阳气在上,故针刺宜浅,宜选用井荥穴。秋冬人体阳气蛰伏于里,故针刺宜深,宜选用经合穴。,(三)补母泻子取穴法,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本经补泻: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本 经母或子穴。肺经实证,取尺 泽;肺经虚证,取太渊。异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母经或子 经的母穴或子穴。肺经实证,取阴谷,肺经虚证取太白。,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补母泻子取穴法在临床应用上分为本经取穴和异径取穴两种。首先要掌握五输穴五行配伍的关系。,(三)补母泻子取穴法,二、原穴、络穴,(一)原穴定义: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分布:阴经以输为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的输穴之后应用:脏腑疾患(尤其五脏疾患),(二)络穴定义: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分布:十二经脉十二络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督脉络穴长强;任脉络穴鸠尾;脾之大络大包;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原络配穴法,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根据相表里的脏腑、经络、何者先病、或后病,而产生的配穴方法。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例如:肺经先病出现咳嗽、胸痛等,进一步影响到大肠经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取穴:先取肺经原穴太渊,后取大肠经络穴偏历。,三、俞穴与募穴,(一)俞穴(背俞穴)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膀胱经第一侧线应用:脏腑病变及相关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二)募穴(腹募穴)含义: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与其相关脏腑的位置相邻近。应用:脏腑病变,以六腑为主的疾病。,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经母或子穴。应用:脏腑病变,以六腑为主的疾病。异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母经或子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经母或子穴。胸痛、咳嗽:肺俞、中府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泽;俞募配穴法是典型的前后配穴法。异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母经或子掌(跖)指(趾)关节之前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应用:对各自所会的脏、腑、筋、脉、气、血、骨、髓相关的病证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月经不调、痛经-地机脾之大络大包;含义: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含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俞募配穴法,俞募配穴法是典型的前后配穴法。俞穴治疗脏病-阴病引阳募穴治疗腑病-阳病引阴若某一脏腑出现病变时,可以同时选用俞穴、募穴治疗。如:心病:心俞、巨阙 胸痛、咳嗽:肺俞、中府,四、郄穴,含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分布:胃经的梁丘除外,都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应用:擅长本经及所属脏腑的急症。例如:咽喉肿痛、咳血-孔最 胃痛-梁丘 月经不调、痛经-地机,五、八脉交会穴,含义: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分布:腕踝部上下应用:奇经八脉病症,六、八会穴,含义: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聚会的八个腧穴。应用:对各自所会的脏、腑、筋、脉、气、血、骨、髓相关的病证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如:胸闷气短取膻中,筋脉拘急取阳陵泉。,七、下合穴,含义: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分布特点: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足三阳下合穴与合穴相同,其余在足三阳经上。应用:“合治内腑”-六腑病症例如:肠痈-上巨虚,癃闭-委阳,胃痛-足三里,恳请各位老师指导 谢谢!,(一)按病选穴法,二、原穴、络穴,(一)原穴定义: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分布:阴经以输为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的输穴之后应用:脏腑疾患(尤其五脏疾患),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组穴位。足三阳下合穴与合穴相同,其余在足三阳经上。肺属金,子经肾经,母经脾经应用:擅长本经及所属脏腑的急症。胸痛、咳嗽:肺俞、中府如:胸闷气短取膻中,筋脉拘急取阳陵泉。应用:对各自所会的脏、腑、筋、脉、气、血、骨、髓相关的病证具有特殊治疗作用。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例如:肺经先病出现咳嗽、胸痛等,进一步影响到大肠经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春夏人体阳气在上,故针刺宜浅,宜选用井荥穴。难经:“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肺经实证,取阴谷,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肺经实证:泻子穴(合穴尺泽),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分布:阴经以输为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的输穴之后经的母穴或子穴。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肺经实证,取阴谷,督脉络穴长强;应用:脏腑病变及相关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例如:肺经先病出现咳嗽、胸痛等,进一步影响到大肠经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掌(跖)指(趾)关节之前月经不调、痛经-地机应用:擅长本经及所属脏腑的急症。应用:对各自所会的脏、腑、筋、脉、气、血、骨、髓相关的病证具有特殊治疗作用。俞穴治疗脏病-阴病引阳掌(跖)指(趾)关节之前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组穴位。应用:“合治内腑”-六腑病症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定义: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分布:胃经的梁丘除外,都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月经不调、痛经-地机例如:肺经先病出现咳嗽、胸痛等,进一步影响到大肠经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异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母经或子定义: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督脉络穴长强;月经不调、痛经-地机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应用:脏腑疾患(尤其五脏疾患)任脉络穴鸠尾;掌(跖)指(趾)关节之前应用:擅长本经及所属脏腑的急症。月经不调、痛经-地机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异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母经或子月经不调、痛经-地机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分布特点: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应用:脏腑疾患(尤其五脏疾患)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胸痛、咳嗽:肺俞、中府例如:肺经先病出现咳嗽、胸痛等,进一步影响到大肠经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应用:脏腑病变及相关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根据相表里的脏腑、经络、何者先病、或后病,而产生的配穴方法。应用:脏腑病变及相关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如:胸闷气短取膻中,筋脉拘急取阳陵泉。五输穴的临床应用广泛,常用的取穴方法有三种:掌(跖)指(趾)关节之前难经:“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分布特点: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异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母经或子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组穴位。分布特点: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泽;含义: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取穴:先取肺经原穴太渊,后取大肠经络穴偏历。胸痛、咳嗽:肺俞、中府,含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含义: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应用:对各自所会的脏、腑、筋、脉、气、血、骨、髓相关的病证具有特殊治疗作用。肺经实证,取阴谷,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俞募配穴法是典型的前后配穴法。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任脉络穴鸠尾;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组穴位。肺经实证:泻子经(合穴阴谷)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病在某经,在本经选取子母穴,进行补泻。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月经不调、痛经-地机定义: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月经不调、痛经-地机掌(跖)指(趾)关节之前胸痛、咳嗽:肺俞、中府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脾之大络大包;肺经实证:泻子经(合穴阴谷)泽;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定义: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经气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督脉络穴长强;分布特点: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若某一脏腑出现病变时,可以同时选用俞穴、募穴治疗。例如:肺经先病出现咳嗽、胸痛等,进一步影响到大肠经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补母泻子取穴法是将五行与五输、脏腑、经络相配,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进行推衍,再根据脏腑病变的虚实状况,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穴。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应用:表里经脉疾病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症,原络配穴法,原络穴配合法是典型的表里配穴法,又称为主客配穴法。根据相表里的脏腑、经络、何者先病、或后病,而产生的配穴方法。先病为主,取其原穴,后病为客,取其络穴。例如:肺经先病出现咳嗽、胸痛等,进一步影响到大肠经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取穴:先取肺经原穴太渊,后取大肠经络穴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