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docx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省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相关文件精神,全方彳隹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建设产业大脑提升支撑能级,培育智能制造单元变革生产组织方式,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实现装备行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为促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强城建设、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二、发展目标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全覆盖、重点产业链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重点园区数字化运营平台全覆盖,生产方式实现新变革,产业链组织涌现新模式,构筑产业大脑+智能制造单元多层次立体式的数字化转型新体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装备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三、主要任务(-)全面提升数字技术应用培育和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提升系统集成和定制化开发供给能力。围绕技术融合、集成应用、模式创新等重点方向,促进工业互联网与装备工业深度融合,支持创建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深化标识解析在行业广泛应用。推动5G、数字挛生、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向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在装备领域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加快布局一批重大场景,引导装备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突出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示范效应,提升带动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二)建立数字化转型新优势鼓励企业加快共性开发平台、开源社区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装备龙头企业协同创新,面向装备产品全寿命周期,突破设计优化、工业控制、混合建模等基础技术,开发高性能加工、先进成型等工艺技术,攻克供应链协同、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共性技术;鼓励加快工业软件产业培育,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制造业关键环节,发展工业仿真、数字李生、运维管控等工业APP,促进工业软件和行业深度融合。聚焦装备行业新技术应用、特定场景优化、企业整体提升等需求,围绕工艺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提炼低成本、轻量化、集成化解决方案,促进装备行业生产方式数字变革。(三)构建数字化转型新生态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分行业制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指导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引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深入装备企业,对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开展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等工作,推动装备企业贯标达标,扩大装备行业两化融合覆盖面。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促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与装备企业加强供需互动,为企业免费开展诊断辅导,提供一对一数字化转型解决路径,促进服务机构与企业协同发展。(四)构建龙头企业示范标杆鼓励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围绕生产线、车间、工厂等培育智能制造单元,提升精益制造、敏捷制造、协同制造能力。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的标杆示范。实施国有企业智改数转引领示范,支持国有企业加快实施生产全流程、产品全周期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标杆示范。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集约化建设管理和监督、评价工作体系,加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统筹力度。鼓励国有企业统一打造数字技术赋能平台,为业务数字化创新提供高效数据及一体化服务支撑。(五)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分行业制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指导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一批低成本、轻量化、普适性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精准匹配中小企业需求,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实现集群式数字化转型。协同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与数字化转型,鼓励中小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数字化装备等信息系统,推动业务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数字化水平双提升,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六)实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瞄准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需求,立足现有能源结构、产业分布、气候环境等现状,加强数据中心建设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支持数据中心向市内气候条件适宜和可再生能源落地较集中的区县布局。加强新建数据中心、网络基站绿色化设计,引入BlM、智能化监控系统等技术加强能耗监测,提升节能减排精准管控。重点推动行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智能设备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绿色化标杆项目。鼓励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加快数字化技术、工艺技术和环保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全流程生产、能源管控、污染治理等环节智能化,加强能源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七)加快实施供给能力提升加强研发设计、关键材料、生产工艺等环节创新,增强先进传感器、自主可控工业级芯片等基础零部件供给,大力发展工业级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业,推动创新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面向工业软件、系统集成、标识解析、信息安全等领域建立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资源池。引导全市制造业数字化场景向资源池服务商开放,加快培育服务商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本地服务供给水平。四.重要支撑(-)深化网络基础支撑。加快布局6G、互联网、Wi-Fi7,IPv6等未来网络生态,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高安全的网络服务。加快5G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与现有工业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支持企业采用虚拟专网、混合专网方式部署5G网络。聚焦质量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场景,加快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面向消费品、材料等重点行业和园区、燃气安全等重点领域进行推广。(二)加快数据资源汇聚。推进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增强数据中心集群核心承载能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重点细分行业数据资源采集、治理、共享,健全工业数据资源网络。依托数据交易中心,加快推动数据资源交易流通,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工业数据确权机制研究,探索工业数据评估评测、分析验证、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三)推动产业大脑建设。推动建立产业大脑生态体系,建成政企协同、开放赋能、生态创新、持续迭代的产业大脑,推动政府、企业、社会整体联动的生产关系重塑。推动产业大脑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建设行业产业大脑等。聚焦应用场景创新,推动平台管理数字化、项目服务数字化、政务服务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招商数字化,推动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高效协同的产业大脑体系。(四)加强创新载体支撑。持续实施规模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加快建设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各类技术研究院等为主体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持续增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生成能力。依托优势骨干企业、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着力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平台、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技术攻关联合体,加快共建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研发机构,探索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五)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完善工业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应急处置、检查评估、投诉举报等各项制度。建立工业信息安全重点企业清单和重要数据保护目录,推动企业工业互联网安全和工业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信息安全发展中心等支撑平台建设,强化安全协同保障及应急处置能力。引导企业强化工业信息安全投入,提升数字化时代新型安全防护水平。五.保障措施(-)加大统筹协调强化对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统筹协调,细化工作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解决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产业联盟的智力支撑,开展数字化转型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二)强化人才保障加快引进数字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加强数字化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一批装备领域与信息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着重培养装备行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三)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业务范围内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合作,创新产融合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开发符合智能制造特点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鼓励装备企业多样化融资,开展相关融资租赁业务。(四)加快规范推广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协会、联盟等开展交流合作,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标准研究和应用推广,积极推进相关领域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研制。加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0、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相关标准应用推广,构建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