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肺复苏课件.ppt
,第五章 心肺复苏,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心肺复苏和心搏骤停的定义;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生存链的内容;基本生命支持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方法 熟悉: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复苏效果的判断;终止复苏的指标,第一节 概述,心肺复苏,一、概念,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呼吸恢复,最终目的不仅是挽救生命,而是促使患者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因此,又称心肺脑复苏(CPCR),二、心肺复苏的发展史,现代心肺复苏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1956年Zoll进行体外交流电除颤和心脏起搏成功1958年Peter Safar教授发明了口对口呼吸法1960年William Kouwenhoven发现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电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二、心肺复苏的发展史,1973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制定心肺复苏指南,以后为了操作便捷,提高存活率,曾多次修订2010年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复苏学会(ERC)及心血管急救(ECC)再次修订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望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的推荐意见和建议强调高质量CPR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的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三、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心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3s 感头晕 1020s 可发生昏厥或抽搐 60s 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24分钟后 大脑储备的葡萄糖和糖原将被耗尽 45分钟后 ATP耗竭 46分钟内 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三、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心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极小,第二节 心肺复苏,生存链,早期识别心搏骤停和呼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心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 生存链核心思想:时间就是生命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缺陷或延误都可能丧失抢救的机会,心肺脑复苏包括三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心肺脑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A、B、C、D。BLS包含生存链中“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前三个环节,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人工循环D(defibrillation)除颤,一、基本生命支持,评估、判断意识和呼吸,1,呼救并启动EMSS,2,体位,3,检查脉搏,4,C人工循环,5,B人工呼吸,6,D除颤,7,心肺复苏流程,A开放气道,8,第一步 评估、判断意识和呼吸,1.评估周围环境有无危险因素,以保证安全 2.判定患者有无意识,轻拍患者肩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喊叫其名字或“喂!你怎么了?”,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应3.暴露胸腹部,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判断呼吸情况 重呼轻拍不能摇头或轻易搬动病人,第二步 呼救并启动EMSS,患者无反应,立即呼救:“来人啊,快来抢救病人,请拨打120!”,呼救!,第二步 呼救并启动EMSS,单人急救对于心源性心搏骤停时,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刻CPR 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和小于8岁的儿童等情况,或其他因窒息而引起的心搏骤停,应先行5组CPR(大约2分钟),再拨打电话求救两人以上急救:一个立即开始CPR,另一个求助EMSS,第三步 调整体位,复苏体位:呼救的同时,迅速将病人摆放成仰卧位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身体平直摆放的地点:地面或硬板床救护者体位:跪于病人一侧注意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第四步 检查脉搏,检查脉搏:触摸颈动脉搏动颈动脉在环状软骨旁开23cm单侧触摸、力度适中、10s内完成目前已不再强调检查脉搏的重要性,如在10秒内不能明确是否有搏动,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第五步 人工循环,是现场或紧急状态下建立人工循环的首选方法。确定心搏骤停后,就应立即给予30次“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压是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和(或)直接按压心脏驱动血流,有效胸外按压能产生6080mmHg动脉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叠放其上,双手指相互紧扣,手指翘起离开胸壁,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手法身体前倾,肘关节伸直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利用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然后放松,保证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应用力、快速按压按压幅度:至少5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通气比30:2每个周期为5组30:2,大约2分钟每5组CPR(大约2分钟)检查一次脉搏2人以上CPR时,每隔2分钟替换一次,以防按压者疲劳使按压质量降低无论是分析心律、检查脉搏和其他治疗措施,尽量减少中断按压,中断胸外按压时间10秒,第六步 开放气道,1.仰头抬颏法,第六步 开放气道,2.托颌法,第七步 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 2.口对鼻人工呼吸,第七步 人工呼吸,3.球囊-面罩通气,无论何种方法进行人工通气 每次吹气时间1秒以上,应见胸廓抬起每56秒通气一次,潮气量约500600ml为宜呼吸频率1012次/分吹气时暂停按压,第八步 除颤,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立即除颤一次,然后行5组CPR,再检查脉搏和心律单相波除颤器360J双相波除颤器120J双向切角指数波150200J除颤器波形不明确,选择200J,进一步生命支持(ALS):通常由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在医院内进行,用人工气道或机械通气,建立静脉液体通道并给予复苏药物的进一步支持治疗,可归纳为高级A、B、C、D,A(airway)人工气道B(breathing)机械通气C(circulation)建立静脉通道,血管加压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D(differential diagnosis)寻找心搏骤停原因及监测,二、进一步生命支持,二、进一步生命支持,(一)人工气道 气管内插管是急救时最可靠、最有效的通气方法(二)机械通气 呼吸机可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通气参数,可提供特定的潮气量、高浓度氧、呼吸频率等。高级气道建立后,通气频率按照每68秒通气一次(810次/分),通气时不需暂停胸外按压,二、进一步生命支持,(三)识别心搏骤停的可能原因和复苏监测1.识别心搏骤停的原因:低血容量、低氧血症、酸中毒、低/高钾血症、心肌梗死、原发心律失常、肺栓塞等2.复苏监测(1)生命体征,维持最低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2)通过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评价气管插管患者CPR的质量(3)自主循环恢复后,维持PETCO2在3540mmHg,PaCO2在4045mmHg,维持适当的氧合,使血氧饱和度(SpO2)94%,但100%,(四)药物治疗1.给药途径 静脉途径:为首选的给药途径气管途径:剂量是静脉给药剂量的22.5倍骨髓途径,二、进一步生命支持,(四)药物治疗2.复苏常用药物血管加压药物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首选药物 血管加压素40IU,单次用药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300mg,每35分钟重复150mg利多卡因11.5mg/kg静脉注射,每隔510分钟再用0.50.75mg/kg,总剂量不超过3mg/kg,二、进一步生命支持,(四)药物治疗2.复苏常用药物碳酸氢钠:不常规使用,仅用于原本就有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首次剂量为1mmol/kg,静脉注射,以后可根据动脉血气测定结果调整剂量 阿托品:不常规使用,仅用于心室停搏或过缓性无脉性电活动。剂量为1mg静脉推注,每隔35分钟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3mg,二、进一步生命支持,三、延续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PLS)在医院的危重病监护室进行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综合治疗1.优化气道管理,减少肺损伤2.继续心电监测、反复评估生命体征,给予必要的检查3.治疗导致心搏骤停的直接病因 4.维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