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5章董事会制度的构建与运行课件.ppt

    • 资源ID:3951612       资源大小:2.69MB        全文页数:17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章董事会制度的构建与运行课件.ppt

    第5章 董事会制度的构建与运行,目录,本章开篇讨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问题。董事会的功能定位原则,也就是公司治理整个系统的定位原则。随后,本章对董事会制度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其组织结构和议事规程。此外还说明了董事会制度设计的全部维度,这其中多数因素乃是目前学术研究的热门主题。在董事治理一节,介绍了加强董事自身治理的多个重要环节,其中关于董事承担义务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它也是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的重点。最后,本章单独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论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特殊性。,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 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 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5.2 董事会治理 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 5.2.2 董事会的议事规程 5.2.3 董事会制度设计维度5.3 董事治理 5.3.1 董事的义务与责任 5.3.2 董事的选聘与激励5.4 独立董事制度 5.4.1 独立董事的界定 5.4.2 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东华大学 吴炯,引导案例,舒眉:央企嬗变:第一家董事会浮出水面,载南方周末,2005-11-10外部人来了国资委归位外部董事库已建立,如果这两篇报道基本准确的话,央企董事会的构建与运行原则在4年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少在董事应该选择外部人还是内部人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2005年,还以“外部人来了”作为改革的标志。而到了2009年,“少用外人”却成为新的动向。这是试错过程中的反复?还是理性的演化?,央企董事会嬗变,康怡、王宝宁:“多用自己人”新一轮央企董事会试点启动,载经济观察报,2009-8-8少用“外人”“专职化”加速,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一、现代董事会的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角色,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二是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对于前者,公司需要一种机制可以控制住经理的代理问题;对于后者,公司也需要一种机制能防止股东的权利滥用。,这一机制在现代公司内部就集中反映到董事会制度安排上。,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一、现代董事会的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对于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董事会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当股东将公司的法人财产交给经理人后,股东面临着如何确保法人财产上的资产经营权不被经理滥用的问题。如果这时的股东只有少数的几个,董事会是不必要的。股东大会就可以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将经理的行为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如果股东人数众多,受到参会成本的限制,受到决策能力良莠不齐的限制,受到集体决策中“群体思维”和“群体偏移”的限制,股东大会不可能满足监管需要。因此,公司需要一个相对常设的机构受托于股东来履行监管职责,这个机构就是董事会。法玛、詹森等人的研究认为,董事会是监督经理的成本最低的内部治理手段。,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一、现代董事会的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对于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董事会扮演着保护者角色。有关有限责任制度的法律保护机制就像一道屏障,将超过股东投资额的风险屏蔽在股东身外。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对应机制,避免股东侵犯公司的独立性。当公司股东成员较少时,股东间的相互博弈和力量制衡可以完成这一功能。如果股东人数众多,股东群体内部的相互管制就会遇到问题。这时候,董事会作为公司法人资格的保护者出现了,它成为隔断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一层“面纱”,起到屏蔽功能。在“现代”公司中,董事会不是代表各自股东“选民”的“竞技场”,而是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保护者。其保护行为通过屏蔽完成,这个屏蔽就将个别股东伸向公司之手隔开,就是让公司法人真正独立起来。,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二、董事会的起源,首先,在公司制度的萌芽期,出现了调停各方利益的机构。公司,写作Company,源自意大利语Compagnia。在欧洲的中世纪时代,在资本主义兴盛之前,意大利等国出现了称作索塞特斯和康孟达的一类合伙商业形态,被认为具有了公司现代公司特征的某些制度安排,比如,某些出资人的有限责任,以及负责经营的专职经理等。那时的这些“公司”多数类似于今天的行会。合伙商人组合在一起,通过“公司”对外获取相关业务的特许权和垄断权,对内的职责是解决相互之间的纠纷。这个“公司”具有了董事会的功能。,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二、董事会的起源,其次,基于股份制特点,一般认为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及同时期的一批公司是现代公司制度的起点。就在这一时期,董事会的雏形也开始出现了。这一时期公司的发展与殖民贸易密不可分,东印度公司就是与在印度以东的亚洲国家进行特许贸易的公司。殖民贸易活动就意味着公司行为发生在两处,一是公司发起所在的殖民地国家,二是公司业务开展的所殖民地国家。1606年在英国成立的弗吉尼亚公司(最初称为伦敦公司),开创先河地成立了两层理事会,在美洲大陆的一层负责殖民地的具体商务活动,而在英国的一层则由发起人构成并具有最终的决策权,前者对后者负责。这些在殖民国家本土活动的机构就是董事会的雏形。,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二、董事会的起源,随后,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公司制度被接受,各国出台公司法对公司制度的设立和运行做出规则要求,包括有关董事会的条款。英国1856年颁布的合股公司法是第一个成型的公司法,对董事制度进行了初步的规制。在这段时间,董事会的设立不是被强制要求的,对其认识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在1808年的法国商法典(也在德国被使用)中,公司的成立要经国家许可,董事会也要在国家的监督机构监察会的监督下行使职能。但是,到了1897年的德国商法典,对董事会提出独立性要求,确认董事会对公司的领导不再受股东及国家监督组织的影响,要独立指挥公司运行。,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二、董事会的起源,最后,董事会作为公司必设机构的要求,其实是较近的事件。在英国,直到1947年的公司法才规定董事会是公司必设机关。在美国,1943年的示范公司法也才规定,“除另有股东协议外,每个公司必须有董事会”。如果说公司法是有关公司制度的一套“通用”契约(公司章程属于特殊契约),反映了人们对公司运行的某些环节的共同认识。那么,董事会存在的必要性、董事会制度设计的标准化要求,也是当代才达成共识,甚至是妥协。,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二、董事会的起源,根据以上有关董事会起源、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董事会在其出现的早期,其功能与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现代董事会的认识有较大出入:第一,董事会最初不是以监管者而是以决策者的身份出现的。以第一家设立了董事会雏形机构的弗吉尼亚公司为例,其设立在英国本土的理事会由13人组成,负责的是公司最高管理和指导。它对于发生在殖民地美国的公司业务,不仅是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直接决策;第二,董事会最初的另一重身份不是保护者而是仲裁者。在早于东印度公司等合股公司之前的具有行会属性的“公司”中,董事会性质的机构并不保护公司的独立性,因为那时的法人地位尚在建立中。董事会主要负责确定和履行商人成员间的行为规则,解决商人成员间的内部纠纷。,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三、董事会角色的演进,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三、董事会角色的演进,董事会制度的发展变迁历程中,一共存在着四项角色:决策者、监管者、仲裁者和保护者决策者角色反映了董事会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任务,董事会要负责公司的战略性决策活动;监管者角色体现了董事会对经理的管治作用,董事会要对经理及其行为履行监督职责;仲裁者角色认为董事会要平衡好公司各方投资者的利益,董事会作为解决股东间纠纷的处理机关;保护者角色说明董事会要代表全体股东利益,董事会成为屏蔽各方私利而确保公司独立性的保护装置。,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1 董事会的“今生”与“前世”,三、董事会角色的演进,这四项角色安排构成了董事会的功能空间。这四项角色在董事会制度演进的不同时期,“戏份”明显不同,且具有着密切联系:决策者角色和监管者角色都与公司的资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是法人财产使用权和处分权的不同配置结果。但是,随着经理人经营管理的职业化发展,也就是在经理革命的推动下,董事会的决策者角色渐渐淡去,其监管者身份日渐重要;仲裁者角色和保护者角色都与公司的利益划分密切相关,反映了法人财产收益权的不同规制方式。但是,随着股东投资风险的减少,或者说是股东责任的有限化,即在有限责任制度和法人独立制度的推动下,董事会的仲裁者角色变得不合时宜,其保护者角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一、董事会干什么?凌乱的现实和模糊的理论,请留意三点:一是董事会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二是董事会任务的低层次性;三是不同公司董事职能的差异性。,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一、董事会干什么?凌乱的现实和模糊的理论,其中第8、第10、第11款规定比较模糊,也似乎干涉了公司的日常经营。反映了目前理论层面对董事会功能研究的模糊。,第四十七条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二)执行股东会的决议;(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四)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七)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八)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九)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十)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一、董事会干什么?凌乱的现实和模糊的理论,目前理论研究还未完整挖掘出董事会功能的系统成因。现实中的董事会做了太多“理论上”不应该做的事情。宁向东认为董事会有两大职能,一是由财产托管而来的监管职能,二是参谋职能。但是,这里的参谋职能虽然符合现实,却难以从公司治理理论分析中推演出来,于是称“只有财产托管责任的董事会才是现代公司意义上的董事会,仅仅具有参谋价值的董事会不是现代公司意义上的董事会”。,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一、董事会干什么?凌乱的现实和模糊的理论,凌乱的现实和模糊的理论,为我们提出两个问题:第一,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核心机构,为什么在现实中要承担一些非公司治理的职责?第二,为什么董事会所承担的这些功能在内容上、在力度上,在不同的公司间会千差万别?,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一、董事会干什么?凌乱的现实和模糊的理论,其实,之所以出现这两个问题,在于人们的两点认识误区:第一,将董事会的制度功能与董事会机构运转职责混淆起来。前者是董事会存在的价值所在,是董事会本身内生出的权变性功能,而后者是法律上认可了董事会的事实存在后,要求其承担的法定职责;第二个误区是人们认识上同时存在的董事会狭义化倾向与公司治理泛化倾向。所谓董事会狭义化,是指人们在概念上习惯于仅仅把董事会理解为公司治理的机构。事实上,历史上董事会所从事的任务与今天的公司治理目标无关,甚至相抵触。董事会狭义化思路下为了对现实情况自圆其说,进而同时就又发生了所谓的公司治理泛化的倾向,即把董事会一切的活动都“扔”到公司治理这个“筐”里。,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二、董事会的两类功能,推动现代公司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两次革命,一是经理革命,二是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这两次革命的划时代意义无须赘述,可是这两次革命也有着明显的副作用。经理革命引致经理决策地位的显著提高,诱发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哈特认为,所谓公司治理就是为了解决代理问题。这种思路就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传统脉络,本书称其为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有限责任制度的副作用主要来自于事实上的“无限”权力与法律上的“有限”责任的矛盾。现实中,存在着被称为控制股东的一种人,当公司经营尚可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是剥夺,当公司难以为继的时候,他们则“享受”有限责任,一走了之。这反映了股东之间的矛盾。一些学者称其为第二类代理问题,而本书称其为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的内涵与董事会的本质功能,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二、董事会的两类功能,是经理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的革命促成了现代公司制度的确立,但其本身也有副作用,它诱发了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本质上不是对人的治理,也不是对事的治理,而是对公司这种企业制度的治理,治理的是公司制度的先天缺憾。公司治理的功能是明确的:一是监督、管制、激励经理,降低代理成本,治理经理制度,姑且称其为监管经理功能;二是确保公司的独立性,避免剥夺行为,治理有限责任制度,姑且称其为法人独立功能。由于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机构的核心枢纽,因而,可把董事会的本质功能确定为其所承担的公司治理的功能。,公司治理的内涵与董事会的本质功能,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二、董事会的两类功能,董事会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制度演进内生出的,二是被公司法强制要求设立的。首先,有关董事会起源的分析表明,在董事会出现的早期,其角色是决策者和仲裁者而非监管者和保护者,其功能也与董事会所承担的公司治理本质功能无关。所以,初始的董事会制度与当时的公司制度相对应,解决的并非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其次,当建立董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的必要性被普遍接受后,政府出面了,通过公司法对公司治理机构做统一的、一般性的安排。于是,现在一家企业要注册为公司,都要受到公司法的管治,都要有统一的公司治理机构。换言之,在今天,一些公司设立董事会并非源于公司治理方面的实际需要。,董事会的起源与董事会的原生功能,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二、董事会的两类功能,所有的董事会都在做公司治理的事情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作为制度演进内生的董事会,产生在经理革命之前,也产生在公司治理问题被正式认识并提出之前,它的最初功能就不可能是前文所界定的公司治理的本质功能。其次,目前许多被冠之以“公司”并按照法律要求设立了形式上完备的董事会的企业,其实并不满足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并未面对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也就没有强烈的公司治理意愿。于是,这些公司的董事会就会借鉴历史的做法,去执行其他职责,至少一部分其他职责。,董事会的起源与董事会的原生功能,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二、董事会的两类功能,现实中的董事会不仅仅承担公司治理的本质功能,还要承担“原生功能”。第一项原生功能,我们称为决策制定功能,即董事会要承担制定经营决策的职责,至少要在决策制定中发挥参谋作用。首先,决策制定功能不是公司治理的本质功能,而是赋予董事会的一种原生功能。其次,董事会执行这项功能对于已经完成经理革命的现代公司而言是不合理,经理革命导致的企业家职能的分解已将这种职责交给了经理。但对于经理革命不彻底地,进而未建立起委托代理关系的所谓公司而言,由公司法既定的董事会承担某些经营决策的制定却是合理的,是符合劳动分工的效率原则的。换言之,现实中的董事会并不完全负责公司治理,它还是公司管理系统中的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董事会的起源与董事会的原生功能,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二、董事会的两类功能,第二项原生功能,称为利益仲裁功能,即董事会负责处理股东间的利益纠纷,或者是大股东寻求额外风险溢价而控制公司的机关,或者是制衡股东间利益斗争的场所。严格地说,董事是全体股东的代表,而不是某些股东的代言人。董事会不应该是利益群体的讨价还价场所,不应该是某些股东控制公司的枢纽。但是,一些董事会承担原生的利益仲裁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仲裁的前提是某些股东存在个人的利益诉求。在现实世界里,股东对公司的付出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股东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是不一致的,甚至某些股东单边承担不完备契约的风险。某些股东的责任相对于另外一些股东并非是真正“有限”时,公司的有限责任特征就是不完全的,这时一定个人利益维护就合理了,而围绕了个人利益维护的纠纷和仲裁就发生了。当然,如果股东完全具备有限的、平等的责任和风险后,董事会仍维护个别股东的利益,则就会出现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董事会的起源与董事会的原生功能,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三、董事会的功能外延,现实中的董事会承担着两类四项功能:第一类是本质功能,包含监管经理功能和法人独立功能两项,第二类是原生功能,包含决策制定功能和利益仲裁功能两项。本质功能反映出,董事会是为公司治理服务的,是公司治理功能实现的组织机构载体。这意味着,在纯粹的公司治理意义上,董事会的功能外延要小于公司治理的功能外延。,董事会制度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功能外延,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三、董事会的功能外延,现实中的董事会承担着两类四项功能:第一类是本质功能,包含监管经理功能和法人独立功能两项,第二类是原生功能,包含决策制定功能和利益仲裁功能两项。原生功能说明,董事会还承担着其他责任。对于经理革命未完成,进而代理型公司治理需求不强烈的公司而言,它是公司决策体系的一部分;而当股东承担较大风险责任且其分配不均时,公司的内部治理机构就应该是风险承担者的利益维护机构。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的董事会的外延又大于公司治理的外延。,董事会制度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功能外延,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三、董事会的功能外延,关于董事会本质功能和原生功能的客观存在早已为人所洞悉,但在几乎所有的研究中,这两类功能被表述为一种互补性的关系,甚至将原生功能作为“公司治理功能系统的发展和更新”。可是,从这两类功能的起源来看,两者非但不是互补的,而是替代的,甚至是互悖的关系。首先,没有经理革命就没有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而经理革命的就是让公司的决策权向经理集中,这是经济制度进化的效率要求和基本规律。既然决策是经理的职能,再让董事会制定决策,不是自相矛盾吗?其次,当公司的所有出资人的责任都是平等的“有限”,进而公司应该独立,但事实上又未独立的时候,就产生了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所以董事会的法人独立功能与利益仲裁功能(背后是利益的个别维护)更是一种矛盾。,董事会本质功能与原生功能的关系,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2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三、董事会的功能外延,第一,我们不能把董事会的功能等同于公司治理的功能,当董事会的设立作为一种法律既定的要求时,它既是公司治理的组织机构安排,也是公司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第二,从公司制度演进的时序过程看,董事会的原生功能在前,本质功能在后。而所谓的公司革命,其实就是本质功能对原生功能的替代。不将决策权交给经理,就不能实现经营管理的优化分工;不实现满足独立法人资格要求的有限责任制度,就难以促进资本规模的扩大。当然,革命也有副作用,这就要求董事会发生功能上的跃变式转移,执行本质功能,从事公司治理。,董事会本质功能与原生功能的关系,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一、董事会功能定位模型,人们发现现实世界里董事会所行使的职责具有很大差异,并基于这些差异表现将董事会分为多种类型。一种分类是将董事会划归四类:立宪董事会仅具有形式上意义;咨询董事会负责决策指导;社团董事会利益团体的讨价还价场所;公共董事会公有制下的利益控制机构。另一种类似分类,分别为是底限董事会、形式董事会、监督董事会和决策董事会。,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一、董事会功能定位模型,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一、董事会功能定位模型,董事会制度的完整空间可由经理制度与股东风险控制制度刻画。经理制度演进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经理革命;股东风险控制制度演进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有限责任制度的实施,强调公司全体股东事实上的责任及风险的有限和平等。在经理制度路径上,当经理革命未发生时,董事会就要承担原生的决策制定功能。若经理革命完成后,董事会功能应该“革命性”地变为监管经理;在股东风险控制制度路径上,当真正的有限责任革命未发生时,董事会就是一个股东间的利益纠纷的仲裁机关,甚至成为大股东内化其风险的利益定向机构。但有限责任真正实现后,董事会就是一个屏蔽装置,其功能是保护公司法人的独立。董事会的制度空间就被这两大制度路径及其之上的两项制度革命,划分为四个空间。而董事会的功能定位,就是这四个空间的选择和锚定。,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一、董事会功能定位模型,当某一董事会的两类功能均定位在原生功能上时,其为立宪董事会,或称底限董事会、形式董事会,即基本不承担公司治理的职责;当某一董事会将决策制定权授予经理后,但在有限责任制度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时,该董事会是社团董事会或公共董事会,其功能构成是本质的监管经理功能和原生的利益仲裁功能;当某一董事会严格遵守法人资格要求但经理革命不彻底时,其为决策董事会或咨询董事会,执行本质的法人独立功能和原生的决策制定功能。当公司的两项制度革命在完全意义上实现之后,该公司的董事会就应该履行两项本质功能,成为现代董事会。,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一、董事会功能定位模型,董事会的功能定位方法可归纳为“三步走”。第一步,明确公司在经理革命和有限责任革命上的完成情况,判断职业经理是否完整拥有资产经营权,以及全体股东的责任及风险是否有限和平等;第二步,根据制度革命情况,分别在原生的决策制定功能与本质的监管经理功能之间,以及原生的利益仲裁功能本质的法人独立功能之间,进行选择。第三步,将两类功能进行匹配,就定位出董事会的功能类型。,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二、公司制度定位兼对董事会功能定位模型的检验,不同的公司制度形态还可以从不同的董事会功能定位中反映出来。,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二、公司制度定位兼对董事会功能定位模型的检验,当监管经理功能和决策制定功能都弱时,经理处于“放任”的状态,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难免会发生;当监管经理功能弱但决策制定功能强时,该公司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经理仅仅是决策的执行者;当监管经理功能强但决策制定功能弱时,一方面职业经理人的优势被发挥,另一方面经理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下,这是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这两项都很强的情形在一般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会发生类似的情况,企业的经营不能由厂长负责,同时厂长的一切行为(甚至个人生活)都被监控,这是完全没有活力的企业形式。,5.1 董事会的功能范畴与功能定位,5.1.3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二、公司制度定位兼对董事会功能定位模型的检验,当法人独立功能和利益仲裁功能都强时,一方面意味着股东的群体整体性被打破,且利益配置出现了不公平情况,另一方面又让既有利益股东享受有限责任,并屏蔽到其他股东的干涉,这就是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的严重性和隐蔽性;当法人独立功能弱但利益仲裁功能强时,该公司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当法人独立功能强但利益仲裁功能弱时,符合现代公司的基本运作原则;法人独立功能和利益仲裁功能都弱的情形在一般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意味着应该有人承担企业权责但事实上又无人承担企业权责,但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恐怕就是这种情况。,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一、董事会的法定身份与职责,上一节的论证说明,没有什么“最优的”、“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的制度设计要与公司制度本身特征而匹配。本章以下以现代董事会为讨论基点。,尽管董事会是市场对组织设计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公司制度演进中内生出来的控制工具。但是在今天,董事会又是公司法所要求的必设机构(特殊情况除外)。虽然,这种法律的规制可以看作是制度创新后的认可与规范,然而法律的强化赋予了董事会进一步的法定身份和法定职责。,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一、董事会的法定身份与职责,在法理上,董事会被定义为:代表公司行使法人财产权的会议体机关,它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不少于法定人数的董事所组成。这里重点关注董事会的法定身份。当股东将其个人资产投入公司,转变为法人财产后,这笔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由公司获得。但是,公司法人这个法律存在需要一个具有人格特征的机构去行使该法人财产权,而当股东大会无法担当这一职责后,董事会出现了。从而,董事会的法定身份是对股东尽到信任托管职能的法人代表机关。而这一身份就决定了董事会的三层职责:第一,董事会要对法人财产的使用处分及其收益分配尽到信任托管职责;第二,董事会要发挥公司法人的财产信托代表机关的法定作用;第三,董事会要强化自身治理。,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一、董事会的法定身份与职责,董事会要对法人财产的使用处分及其收益分配尽到信任托管职责:董事会对股东尽到受托责任是董事会的核心功能,是董事会内生出现的原因所在。上一节所讨论的董事会功能均专指这一方面。董事个体投身于董事会活动中,也成为了公司契约的缔结者。董事个人的某些资源,诸如个人的信息资源、个人的社会网络资源,甚至个人的品牌资源等无形资产,也投入了公司中,间接地成为了公司法人财产的一部分。这些外来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并非董事会创设的目标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间接地为公司向外界打开了窗口,使得董事会成为公司吸纳社会资源的桥梁,进而使董事会具有了社会资源渠道职能。,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一、董事会的法定身份与职责,董事会要发挥公司法人的财产信托代表机关的法定作用:在董事会被赋予了相应的法律身份后,董事会就要承担一系列合规职责。合规职责无所谓定位要求,是法律规范下的强制性安排。第一,法律遵行职责;第二,使命陈述职责。公司使命、宗旨,由董事会负责陈述;第三,信息披露职责。董事会要履行必须的说明责任;第四,剩余控制职责。配置剩余控制权时,仍然有一部分无法分配。如果由股东大会处置,这样的制度安排被称为“股东大会中心主义”。但目前主要国家采用“董事会中心主义,即董事会掌握这些剩余权力。现实中许多董事会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动作用,就来自董事会的剩余控制职责,因为危机的基本属性就是不可预测性。,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一、董事会的法定身份与职责,董事会要强化自身治理。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枢纽机构,必须推动治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履行程序保障职责;董事会要加强自我完善工作,严格董事会评估、及时更替董事、规范董事行为等,履行自我管控职责。,法人财产受托职责直接反映了董事会的制度功能,是公司治理定位后的权变性制度安排;而合规职责是法律将董事会认作法人财产的信托代表机关后,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自治理职责是董事会运转的保障措施。,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一、董事会的法定身份与职责,法人财产受托职责直接反映了董事会的制度功能,是公司治理定位后的权变性制度安排;而合规职责是法律将董事会认作法人财产的信托代表机关后,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自治理职责是董事会运转的保障措施。,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小贴士 中国的“法定代表人”制度,“法定代表人”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公司法第13条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在实践中,一般由董事长担任。由于法人是一种组织,本身并不具有意志力和行为能力,因此各国公司立法确立了不同的法人代表制度。但是,国外普遍将法人代表的身份赋予给董事会或多个董事,甚至每一名董事。仅有中国“创造”了法定代表人,由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成为法人的代表。如此安排,必然导致董事会和其他董事的权利被架空,也导致公司制度的“人治”色彩大于“法治”,董事会的合议决策的科学民主无法实现。从剩余控制权配置的角度看,如果法定代表人来自公司内部,则“内部人控制”问题难以处置,如果是外部大股东的代表,则法人的独立性难以保证。,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二、董事会的模块系统,世界主要公司治理模式的董事会模块系统,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二、董事会的模块系统,中国公司法所描绘的董事会模块系统,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二、董事会的模块系统,日本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董事会中的部分监督职能单立出来,设定监督董事会,又称监事会;执行董事会与经营层高度结合,大量高级经理进入董事会;董事会规模极大,为便于组织,往往会形成多层结构。中国设立单独的监事会,监事会的监管对象一是董事会,二是经理;中国在法律层面上允许,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要求职工进入董事会。,日本模式的特征及其在中国模式中的痕迹,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二、董事会的模块系统,德国模式是双层董事会制度的代表,欧洲大陆国家的董事会系统均与此近似:设立监督董事会,也常被简称为监事会,其监管对象是执行董事会;监督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较多。德国实行共同决定制度,它要求各类工商业公司的监督董事会中,职工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德国监督董事会与执行董事会的权力配置关系,在中国模式中痕迹是监事会不仅监管经理,还要监管董事会。中国监事会制度还规定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这大概也是借鉴于德国模式。,德国模式的特征及其在中国模式中的痕迹,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二、董事会的模块系统,英美模式常被称为单层董事会制度,也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不设立单独的监督机构,也正因为此称为单层结构;大量独立董事进入董事会;董事会内部设立了较多的次一级的专门委员会;执行较成熟的首席执行官制度。相比较德日模式而言,英美的首席执行官握有半个董事会的权力。所以,将英美的首席执行官制度列入董事会系统,也有一定道理。中国近些年吸纳了大量的英美模式的制度安排,如独立董事制度、专门委员会制度。另一方面,中国的监事会制度处于“鸡肋”地位。,英美模式的特征及其在中国模式中的痕迹,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三、董事会成员,董事长,或者称董事会主席,由董事担任,是董事会的统领人、召集人和代表人。作为统领人,董事长负责领导和监督董事会的运作;作为召集者,董事长要负责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并主持股东大会;作为代表人,董事长对外代表董事会甚至整个公司。董事长可以在董事会闭会期间行使董事会的部分权利。中国的法定代表人制度将董事长的代表人身份推向极致。,董事长,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三、董事会成员,董事长,或者称董事会主席,由董事担任,是董事会的统领人、召集人和代表人。作为统领人,董事长负责领导和监督董事会的运作;作为召集者,董事长要负责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并主持股东大会;作为代表人,董事长对外代表董事会甚至整个公司。董事长可以在董事会闭会期间行使董事会的部分权利。中国的法定代表人制度将董事长的代表人身份推向极致。由于董事会毕竟是会议体机关,工作强度并不高,而如果董事长又仅作为统领人、召集人和代表人身份,那么,他工作起来还是比较超脱的。,董事长,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三、董事会成员,公司法规定公司还可以设副董事长。副董事长可以作为董事长的副手,但其核心价值不在于助手作用,而是替代作用。法律规定,当董事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能履行职务或不履行职务时,副董事长将代行董事长职务。在公司处于变动的情况下,董事长事实上缺位的时候,副董事长的作用就更体现出来了。在英美国家的董事会中常常会设置Leading Director,所谓首席董事,基本由独立董事担任。一般当董事长兼任经理或CEO时,在某些议题上会要求内部董事回避,这个首席董事就临时起到统领董事会的作用,甚至在某类活动中,决策、监督等活动均由首席董事控制。,副董事长和首席董事,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三、董事会成员,董事会秘书是公司的关键人物,由董事会任命、领导并对其负责。中国公司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除了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还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董事会秘书是公司董事、经理和股东之间的联络人,是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之间的中介机构。,董事会秘书,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四、专门委员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是指,由董事会设立并由董事组成的,行使董事会部分职责或者为董事会行使职责提供帮助的,内设于董事会的次一级组织机构。,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与运行,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四、专门委员会,常见的专门委员会有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一般都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专门委员会的构成成员一般仅限于董事,目前越来越多地要求独立董事会的加入,甚至某些特殊委员会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而总人数比较多地集中在3到5人之间。同一董事兼任两个或两个以上专门委员会成员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性质上,专门委员会一般具备的是审议功能而非审定功能。它们会借助其专业知识在某些专业领域深入讨论,并出具审议报告。审议报告所列内容是否成为董事会意见,还需要董事会全体会议的裁定。,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与运行,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四、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设置的必要性来自于董事会规模扩大和职责细化的要求,也来自于董事会地位独立性的要求。董事会在规模选择上会遇到群体决策的两难问题。一方面,董事会需要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广泛的信息来源。同时在一个具有利益仲裁功能的董事会里,也需要多方利益代表的加入;另一方面,规模扩大后发生的董事个体责任感的下降,以及沟通渠道几何级数般增加而导致的沟通和协调的障碍,又限制了董事会规模的成长;专门委员会的普及,也与人们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呼吁有关。中国证监会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中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与运行,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案例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置情况,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案例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置情况,该报告关于委员会设置数量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难道是设置得越多越好吗?如果是这样,根据下表反映的欧洲13国2009年的情况,只有德国好过中国了?所以,本书的观点是,没有什么“规范的”、“最优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和行动方案有一个定位和选择的问题。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完全要以每家公司各自的内外制度环境以及特定的公司治理目标为前提。另外要清楚,不设某专门委员会不是说该内容在董事会职责中就空缺了,仅是行使中不用委员会这种形式而已。,5.2 董事会治理,5.2.1 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四、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最多被设置的专门委员会。一方面它是内部治理系统中专职监督职能的董事会构件,它通过对公司财务控制和审计程序进行检查,进而监控公司的整体运转,最终实现对经理和控制股东的监督。在内部治理方面,如果说监事会与董

    注意事项

    本文(第5章董事会制度的构建与运行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