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课件.ppt

    • 资源ID:3949312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10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课件.ppt

    -1-,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剩余价值的生产三、资本积累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五、剩余价值的分割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2-,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3-,一、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每一个新资本最初是作为货币出现在舞台上,即出现在市场上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个货币就转化为资本。要成为资本家,首先手中必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不是资本。货币必须在流通流域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才能带来剩余价值,才能转化为资本。,-4-,从流通的形式入手:商品流通公式:W-G-W 资本流通公式:G-W-G(W:商品,G:货币)都称为流通公式,因为都包括买、卖两个阶段,是买和卖的统一。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见下表,1.货币向资本转化,-5-,形式上的不同反映了内容的不同。同量的货币换货币是没有意义的。因此:,-6-,资本流通公式实际上是:G-W-G(=G+G)G 就是剩余价值(m)。两个流通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 m。资本是能带来m的价值。量的增加可以无限,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7-,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无止境地追求 m,使资本在运动中增值,是资本家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同其他任何人的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资本论第一版序言)资产阶级通过这种形式推动了生产力发展。,-8-,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代表各类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反映了资本在运动中增殖的本质,是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9-,解决这个问题的限定条件:m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脱离流通领域而产生。在流通中,不论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按照价值规律都不产生 m;离开流通,生产者自己手中的W和G,其价值一定,不可能无故地多生出价值。不能产生m。所以:m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10-,这样,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W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马克思: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所有者,必须按照W的价值购买W,按照W的价值出卖W,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必须取得比他投入的价值更大的价值。,-11-,3.劳动力成为W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w 解开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钥匙劳动力:人的身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成为w的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的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1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 w 价值决定上的特点: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w也有价值。但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计量。可以间接用供养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13-,这些生活资料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 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为延续劳动力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为提高和发展劳动力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来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14-,劳动力w的使用价值,其特殊性在于,其他w被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或者转移。劳动力被消费时(劳动),创造出新价值和使用价值。不仅有生产w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更大的价值。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后者大于前者。资本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购买这一商品。,-15-,4.劳动力买卖的虚假性质,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在流通领域完成。表面看,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是自由、平等的,双方都只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且都只顾自己。一旦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成交,“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资本论1卷,p200),-16-,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工人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因此,资本家必须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劳动者与资本形态的生产资料结合,从而形成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的形式下,雇佣工人劳动,占有剩余价值。,-17-,劳动力的消费同其他商品的消费一样,是在流通领域以外进行的,“因此,让我们同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一道,离开这个嘈杂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领域,跟随他们两人进入门上挂着 非公莫入 牌子的隐蔽的生产场所吧!在那里,不仅可以看到资本是怎样进行生产的,还可以看到资本本身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赚钱的秘密最后一定会暴露出来。”(资本论1卷,P199.),-18-,二、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家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了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也是商品生产W生产有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因此 w 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19-,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 w 生产,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因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必须运用劳动两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0-,劳动过程,是人有目的的活动,是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创造财富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2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两个特点: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并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进行劳动。劳动过程的成果即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而不是归劳动者所有。,-22-,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必须让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生产目的是 m,是价值增殖。要说明价值增殖,首先分析价值形成过程。W 的价值由生产W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同一过程中活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价值形成过程一方面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具体劳动转移和保存),另一方面是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23-,以皮鞋的生产为例:,假定,劳动生产率为:1双皮鞋/小时/人 每双皮鞋生产资料耗费10元。工人工资 6元/人/天,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1元。每天劳动6小时,生产6双鞋则6双鞋的价值:106+16=66元,资本家的支出和收入相等,价值增殖的目的还没有达到,,-24-,若劳动时间延长到 12小时,购买支出:1012+6=126元得到产品价值:1012+112=132元 132 126=6元 即价值增殖,就是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目的达到了。,-25-,剩余价值的来源,是资本家把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劳动 所创造的价值,即工人新创造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差额。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指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一点,才会产生 m,是价值增殖过程。,-26-,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 w 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的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w 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剩余价值的定义(本质内容)m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27-,劳动时间的划分,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可分为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劳动时间(生产 m)。m的生产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W 交换遵循了等价交换的原则,m 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8-,2.资本的本质,从现象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设备和产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在它们成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因此:资本是能够带来 m 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29-,资本的性质,1.资本是能够带来m的价值。本身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有价值的物,货币、w、设备等。2.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生产关系。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生产关系。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特定历史阶段上存在。前提是劳动力成为 商品。,-30-,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了生产m,资本家必须支出资本以购买材料、厂房设备、劳动力等;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中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1-,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揭示了可变资本是价值发生增殖的根源,m 的真正来源是工人的劳动。在理论上,对进一步阐明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和地租等理论做准备。,-32-,剩余价值率:,c 代表不变资本,v 代表可变资本,m 代表剩余价值;商品的全部价值:w=c+v+m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剥削率,准确反映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33-,4.生产 m 的两种方法,进一步具体分析: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提高剩余价值率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34-,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图示:必要劳动 4 剩余劳动 4 0 8 m=4/4=100%必要劳动 4 剩余劳动 8 0 12 m=8/4=200%,-35-,劳动日的限度,劳动日的 最低限度: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日的最高限度:(1)劳动力的生理界限。(2)社会道德界限。“在平等的权力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1886.5.1 芝加哥 20 万人大罢工,争取 8 小时工作制。,-36-,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图示:必要劳动 4 剩余劳动 4 0 8 m=4/4=100%必要 2 剩余劳动 6 0 8 m=6/2=300%,-37-,相对 m 生产的实现,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由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直接取决于生产这部分生活资料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间接取决于和生产这部分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8-,生产率提高是资本家追求超额 m 的必然结果,超额 m 是 个别资本家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产品的个别价值 低于 社会价值,而多得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超额 m 是指 w 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39-,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 仍然是本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例如,社会平均条件下每个工人一天8小时生产2双鞋,一双鞋用4小时新创价值4元,另转移价值20元,则每双鞋的社会价值24元。某企业由于技术改革生产率提高,工人一天劳动8小时能生产4双鞋,4双鞋的个别价值为20元 4+8 元=88元;4双皮鞋的社会价值:24元 4=96元,超额剩余价值 96 88=8元。,-40-,超额剩余价值一种暂时的现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时,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但资本家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4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两者的联系表现在:第一,两者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 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2-,两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概念不同。第二,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生产技术条件的变革为基础。第三,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据主要地位。在现代资本主义中,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据主要地位。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43-,5.资本主义工资,表面看,工人已经按照他付出的劳动的数量、质量,拿到了全部劳动报酬。因此,没有什么剥削问题。工资被看作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有其原因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在先,取得工资在后 工资的多少又是按劳动时间的长短,产品数量的多少来计算的工人的劳动复杂程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又可取得不同工资。,-44-,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雇佣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这时劳动还没有开始、不存在),不是劳动(劳动属于资本家,不属于工人)。劳动不是 w,没有价值或价格(否则就会说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是无意义的同义反复。)如果劳动是商品,就应该遵循等价交换规律,不会有剩余价值;如果承认剩余价值的存在,则表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没有进行等价交换。事实上这两个规律都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是不能否定的。科学地区分劳动力和劳动,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45-,三、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再生产:不断更新、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46-,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全部 m 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例如:资本家预付资本 5000元,m=100%,获得产品价值:c(4000)+v(1000)+m(1000)=6000其中的 m=1000,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下一时期的生产资本仍然为 5000。,-47-,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1)从再生产观点看,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和自己,而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即 V 是工人自己创造。(2)从再生产观点看,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因为经过若干年资本家的原资本就全部消费完了。(3)从再生产观点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工人的个人消费,并非工人个人的私事。对资本家来说,工人的个人消费犹如给机器加油一样,是必要的。马克思:“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的手里。”,-48-,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把 m 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例如:第一期:预付资本 5000元,m=100%,获得产品价值:c(4000)+v(1000)+m(1000)=6000其中的 m=1000,一半(500)用于个人消费,另一半(500)用于生产。第二期:生产资本 为 5000+500=5500,产品价值 c(4400)+v(1100)+m(1100)=6600比前期扩大10%。,-49-,资本积累:m 的资本化,即 m 再作为资本来使用。m 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50-,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意义,(1)追加的资本一开始就是 m 转化而来,是由工人创造的。(2)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还是资本家用来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3)资本家不但要工人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要生产出新的 m。,-51-,资本积累的原因:,无止境地追求m,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m既定,资本量越大 m越多。优胜劣汰的竞争,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保住现有资本的最好方法就是扩大资本。,-52-,资本积累与两极分化,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是工人失业和贫困的积累,无产阶级的收入在资本主义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53-,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的扩大有什么规律?资本的扩大对工人阶级的命运有什么影响?(1)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如:3台织机:1个工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两者之间的比例叫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了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排除C 和 v 的价格变化),-54-,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往往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是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额。通过 m 的资本化达到。资本集中:把若干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包括大吞小、股份公司等形式实现。竞争和信用是两大杠杆。,-55-,(2)相对人口过剩,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激化 一方面需求减少: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需求绝对减少;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供给增加:妇女、儿童加入;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破产的小资本家加入;造成大批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56-,劳动人口过剩的实质:相对过剩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能保证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只是相对于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是过剩的。,-57-,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流动形式:在城市中时而被雇佣、时而被解雇的过剩人口潜在形式:农村失业、半失业的人口停滞形式:就业层次低且极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人口。,-58-,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意义,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象蓄水池,适应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周期性变化的需要;对在业工人形成压力,有利于加强剥削,-59-,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资本循环资本要增殖,不仅需要生产,还需要流通:买和卖。资本必须在运动中增殖。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资本循环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60-,资本循环全过程,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相应采取货币、生产和商品三种职能形式,在运动中得到增殖并回到原来资本出发点的运动过程。,G,W,Pm,A,P,W,G,购买阶段 货币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销售阶段商品资本,-61-,资本循环 图示,-62-,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G,W,A,P,W,流通: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流通,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Pm,G,-63-,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1)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即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而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只有这样,当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同时,又有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同时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使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2)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即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顺利地进行各自的循环,不断完成职能形式的转换。不论哪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各自循环的哪一个阶段上停顿下来,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空间上的并存与时间上的继起互为前提互为条件。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必然形成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连续的并列进行”的统一的运动。,-64-,2.资本周转,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研究资本周转的目的:资本周转快慢怎样影响资本增殖。度量资本周转快慢的指标:资本周转速度,即资本在一定时间内的周转次数。,n,u(周转一次的时间),U(12个月),-65-,影响周转速度的因素,(1)资本周转时间,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所有者手中的时间。包括生产时间(资本在生产领域里停留的时间,含劳动期间和非劳动期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里停留的时间,含购买时间和出售时间。)(2)生产资本构成,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价值周转方式不同。不同于c 与 v的划分。),-66-,加速资本周转对价值增殖的影响,加速流动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预付流动资本。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可以减少或避免无形磨损。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案例:海尔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问“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答:速度。孙子兵法: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67-,3.社会资本再生产,(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问题社会总资本:相互联系着的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取得剩余价值,即该卖的都卖掉。实物补偿: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在转化为货币的同时,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即该买的都买到。,-6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理论前提:,不变资本(c),价值形态,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物质形态,社会生产,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社会总产品,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69-,(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1,2,3,1.第一部类内部交换 2.第二部类内部交换3.两大部类之间交换,-7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v+m)=(c)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量相等,质相等(适销对路),两个引申 条件:,(c+v+m)=(c)+(c)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价值之和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生产资料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c+v+m)=(v+m)+(v+m)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价值之和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消费资料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71-,(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内涵式外延式 前提条件:,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外延式(c+v+m)(c)+(c),即(v+m)(c),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内涵式(c+v+m)(v+m/x)+(v+m/x)(c+m m/x)(v+m/x),-7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最关键的交换为两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一期(年):I:4000c+1000v+1000m=6000 生产资料II:1500c+750v+750m=3000 消费资料由于I(v+m)IIc,有条件扩大再生产。设,第一部类 m的一半用于资本家个人的消费,则两大部类需要交换的产品:,I:(4000c+400 c)+(1000v+100 v)+500 m/x=6000II:(1500c+100 c)+(750v+50 v)+600 m/x=3000,3,3,1,2,-7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第二期(年)产品:I:4400c+1100v+1100m=6600 生产资料II:1600c+800v+800m=3200 消费资料第一部类资本从5000增加到5500;第二部类资本从2250增加到2400;产品比上一期 增加了 800,实现了扩大再生产;以后各年依次类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第一部类的生产增长快于第二部类。,-74-,结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部类之间、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供给和需求之间、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资本主义条件下,保持比例关系具有严重的盲目性,造成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甚至引发经济危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I(v+v+m/x)=(c+c),1.I(c+v+m)=I(c+c)+(c+c),2.(c+v+m)=I(v+v+m/x)+(v+v+m/x),引申条件,-75-,五、剩余价值的分割,1.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产业资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资本,与不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等对称。此前所讨论的资本均为产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其他各种资本,参与瓜分剩余价值。先讨论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内部的分割,-7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理论分析的结果,在实际经济中看不到。在实际现象上,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家的利润。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认为全部预付资本都参与了生产过程,都应带来利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现象,本质是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的产物)。,-77-,利润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P=m/C,C 表示全部预付资本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P m。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则反映了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歪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7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A 剩余价值率,正方向 B 资本有机构成 反方向 C 不变资本的节约 正方向 D资本的周转速度 正方向,-79-,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由于上述原因,各产业部门的利润率不同以“资本有机构成”一个因素 为例说明。各个部门的 100 资本,但 C:V 不同;设m 相同,为100%。则各部门的利润率就不同,见下表:,-80-,资本的本性是增殖。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得利润率趋于平均。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和供求情况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价格涨落,利润率有升有降,使得利润率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演示如下:,-81-,资本流入,有机构成高 利润率低,有机构成低 利润率高,食品工业(70c+30v),生产迅速扩大,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机械工业(90c+10v),生产缩减,供不应求 价格上升,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平均利润率,-82-,平均利润率: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利润率平均化只是一种趋势,而不是利润的绝对平均化。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使得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83-,学说的意义:理论上,平均利润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与 价值规律 在形式上的矛盾。实践上: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作为阶级的对立关系。(整个社会像大股份公司,按入股分红。马克思:“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3卷P225。),-84-,2.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执行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表面上,是商业资本所有者通过贱买贵卖获得的;实际上,是产业资本所有者转让给商业资本所有者的、由生产领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85-,举例:,社会产业资本:900(设C 一次全部转移)一年全部产品:720 C+180V+180m=1080社会商业资本:100平均利润率:180m/(900+100)=18%产业资本获得利润:90018%=162出厂价格:900+162=1062销售价格:1062+(100 18%)=1080商业资本的利润:1080-1062=18=100 18%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一起,参与剩余价值(利润)的瓜分、利润率的平均化。,-86-,3.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银行资本,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发放贷款,银行业务,银行利润利息差额,准备金,自有资本,-87-,银行利润形式上来源于存、贷款利息差;运动形式:G-G;最终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G 或资本能够“自行”增值,被解释为“自然属性”。使用自有的资本“也应该自然增值”。,-88-,平均利润 被分割为利息(资本所有权的产物)与企业利润(资本使用权的产物)两部分。于是,企业利润被说成“监督工资”、资本家的“劳动报酬”。在有协作劳动的地方,都需要监督和指挥。但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下,有不同性质。在剥削制度下,它不是简单的劳动分工,同时是剥削活动。(就像奴隶主、地主的活动)马克思:“资本家所以是资本家,并不是因为他是工业的领导人;相反,他所以成为工业的司令官,因为他是资本家。”(管理的二重性质。)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监督和指挥活动与资本家分离,由专门的经理人员(高薪)完成。资本家(投资人)仍然获得利润、分红。,-89-,4.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有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90-,级差地租:是指由于耕种较好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超额利润。耕种较好土地,劳动生产率高,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二者的差额构成级差地租。(生产价格=c+v+p-);由于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耕种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91-,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高,个别生产价格低,个别生产价格高,社会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超额利润,-92-,级差地租的形成,-93-,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不论土地优劣,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由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所构成。农业生产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在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绝对地租来自垄断价格。,-94-,绝对地租的形成,-95-,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创立了完整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根源;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大指导意义。,-96-,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与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其表现是:,-97-,生产资料的使用社会化了,生产过程成为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的大生产;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强;社会分工不断扩大,从一个企业扩展到一个国家,甚至扩展到全球,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密切地联结成一个整体。,-98-,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更加集中: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按照资本家个人的意愿来进行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由资本家所占有,并按照他们的私利来进行交换和分配。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99-,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公共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少数资本家按照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而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100-,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重要的经济现象。(1)表现: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大量失业,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2)实质: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101-,(3)根源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不接着购买,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同时,在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10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具体表现在:生产无限扩大和购买力相对缩小;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103-,(4)周期性再生产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步伐逐渐加快,慢步转为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商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已。”恩格斯 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 固定资本更新,为摆脱危机奠定物质基础;为进入下一次危机提供物质前提。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104-,(5)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及原因,(在下一部分介绍)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出现新特点的原因,-105-,附: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类型:长波经济周期 中波经济周期 短期经济周期原因:自然因素周期论 货币信用周期论投资过度周期论 技术创新周期心理因素周期论 政治因素周期论非线性函数周期论 突变周期论,-106-,本段课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