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课件.ppt
金属的一项重要特性就是具有塑性,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利用其塑性,可对金属材料进行各种压力加工(如轧制、锻造、挤压、拉丝、冲压等等),为金属件的成形提供经济而有效的途径。金属经压力加工变形后,不仅改变了其外形和尺寸,还使其内部组织和有关性能发生变化。,第三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滑移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塑性变形的形式:滑移和孪生。,一、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单晶体受力后,外力在任何晶面上都可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力只能引起弹性变形及解理断裂。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金属晶体才能产生塑性变形。,1、滑移变形的特点: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产生滑移的最小切应力称临界切应力.,滑移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因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之间原子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产生滑移所需切应力最小。,沿其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叫做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也越好,其中滑移方向对塑性的贡献比滑移面更大。因而金属的塑性,面心立方晶格好于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好于密排六方晶格。,滑移时,晶体两部分的相对位移量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形成台阶,称滑移线,若干条滑移线组成一个滑移带。,铜拉伸试样表面滑移带,滑移的同时伴随着晶体的转动转动有两种:滑移面向外力轴方向转动和滑移面上滑移方向向最大切应力方向转动。,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滑移面向外力方向的转动,韧性断口,把滑移设想为刚性整体滑动所需的理论临界切应力值比实际测量临界切应力值大3-4个数量级。滑移是通过滑移面上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滑移的机理,晶体通过位错运动产生滑移时,只在位错中心的少数原子发生移动,它们移动的距离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因而所需临界切应力小,这种现象称作位错的易动性。,刃位错的运动,孪生孪生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发生切变的部分称孪生带或孪晶,沿其发生孪生的晶面称孪生面。孪生的结果使孪生面两侧的晶体呈镜面对称。,孪晶组织,孪生示意图,与滑移相比:孪生使晶格位向发生改变;所需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变形速度极快,接近声速;孪生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滑移系少,常以孪生方式变形。体心立方晶格金属只有在低温或冲击作用下才发生孪生变形。面心立方晶格金属,一般不发生孪生变形,但常发现有孪晶存在,这是由于相变过程中原子重新排列时发生错排而产生的,称退火孪晶。,三、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单个晶粒变形与单晶体相似,多晶体变形比单晶体复杂。(一)晶界及晶粒位向差的影响1、晶界的影响当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时,受到晶界的阻碍而堆积起来,称位错的塞积。要使变形继续进行,则必须增加外力,从而使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图2-7 由两个晶粒所做成的试样 图2-8 锌的拉伸曲线 在拉伸时的变形 1-多晶试样 2-单晶体,晶界处的原子:杂乱;晶格严重畸变;杂质原子比较集中增大了晶格畸变滑移时位错运动的阻力(即塑性变形抗力)增大变形难。图5-9,拉伸时:晶界处塑性变形抗力大、变形小形成了“竹节现象,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Cu-4.5Al合金晶界的位错塞积,当滑移面、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都呈45角时,滑移,方向上切应力最大,因而最容易发生滑移.滑移后,滑移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关系未发生变化。,A0,2、晶粒位向的影响,拉伸时,在与外力成45方向上的切应力最大,偏移该方向越远,则切应力越小(与外力平行或垂直方向的切应力等于零)。各个晶粒的位向是无序的,有的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可能接近45方向(称为软位向),有的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可能偏离45方向(称为硬位向)。处于软位向的晶粒先发生滑移变形,而处于硬位向的晶粒可能还只有弹性变形。,图2-10 多晶体金属不均匀塑性变形过程的示意图,多晶体中首先发生滑移的是滑移系与外力夹角等于或接近于45的晶粒。当塞积位错前端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加上相邻晶粒的转动,使相邻晶粒中原来处于不利位向滑移系上的位错开动,从而使滑移由,一批晶粒传递到另一批晶粒,当有大量晶粒发生滑移后,金属便显示出明显的塑性变形。,多晶体中各晶粒位向的不同其中任一晶粒的滑移都会受到周围不同位向晶粒的约束和限制滑移抗力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抗力总是高于单晶体。,由于各相邻晶粒位向不同,当一个晶粒发生塑性变形时,为了保持金属的连续性,周围的晶粒若不发生塑性变形,则必以弹性变形来与之协调。,晶粒间的位向不同塑性变形产生不均匀性。,(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1.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和硬度越高。因为金属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越大,位错障碍越多;需要协调的具有不同位向的晶粒越多,使金属塑性变形的抗力越高。,晶粒大小与金属强度关系,2.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塑性和韧性也越高。因为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越多,参与变,形的晶粒数目也越多,变形越均匀,使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金属在断裂前消耗的功也大,因而其韧性也比较好。,通过压力加工和热处理细化晶粒来同时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方法称细晶强化。,第二节 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不仅外形发生变化,而且其内部的晶粒也相应地被拉长或压扁。(一)晶粒形状的变化。塑性变形后晶粒的外形沿着变形方向被压扁或拉长,形成细条状或纤维状,晶界变得模糊不清,且随变形量增大而加剧。,(a)30压下量(b)55压下量(c)75压下量 图5-12 纯铁经不同程度冷轧变形后的显微组织(250),(二)亚结构的形成。在未变形的晶粒内部存在着大量的位错壁(亚晶界)和位错网,随着塑性变形的发生,即位错运动,在位错之间产生一系列复杂的交互作用,使大量的位错在位错壁和位错网旁边造成堆积和相互纠缠,产生了位错缠结现象。随着变形的增加,位错缠结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便会把各晶粒破碎成为细碎的亚晶粒。变形愈大,晶粒的碎细程度便愈大,亚晶界也愈多,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变形的方向被拉长。,工业纯铁在塑性变形前后的组织变化,(三)形变织构的产生。在定向变形情况下,金属中的晶粒不仅被破碎拉长,而且各晶粒的位向也会朝着变形的方向逐步发生转动。当变形量达到一定值(7090以上)时,金属中的每个晶粒的位向都趋于大体一致,这种现象称为“织构”现象,或称“择优取向”。,由于晶粒的转动,当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绝大部分晶粒的某一位向与变形方向趋于一致,这种现象称织构或择优取向。这种有序化的结构叫做形变织构。形变织构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各晶粒的一定晶向平行于拉拔方向,称为丝织构,例如低碳钢经高度冷拔后,其(110)平行于拔丝方向另一种是各晶粒的一定晶面和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称为板织构,低碳钢的板织构为001110见下图;,形变织构使金属呈现各向异性,在深冲零件时,易产生,“制耳”现象,使零件边缘不齐,厚薄不匀。但织构可提高硅钢片的导磁率。,轧制铝板的“制耳”现象,二、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加工硬化。,冷塑性变形与性能关系,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1、随变形量增加,位错密度增加,由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堆积、缠结),使变形抗力增加。2.随变形量增加,亚结构细化3.随变形量增加,空位密度增加,4.几何硬化:由晶粒转动引起由于加工硬化,使已变形部分发生硬化而停止变形,而未变形部分开始变形。没有加工硬化,金属就不会发生均匀塑性变形。优点: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和合金尤为重要。缺点:电阻率增加;耐蚀性下降,三、残余内应力,内应力是指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是由于金属受力时,内部变形不均匀而引起的。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外力所做的功只有10%转化为内应力残留于金属中.内应力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应力金属表层和心部或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变形不均造成的、平衡于表面与心部之间(宏观内应力)。第二类内应力相邻晶粒之间或晶内不同区域变形不均造成的内应力,平衡于晶粒之间或晶粒内不同区域之间,(微观内应力)。第三类内应力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的增多所造成的晶格畸变应力(是由晶格缺陷引起的畸变应力)。,第三类内应力是形变金属中的主要内应力,也是金属强化的主要原因。而第一、二类内应力都使金属强度降低。,内应力的存在,使金属耐蚀性下降,引起零件加工、淬火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因此,金属在塑性变形后,通常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或降低内应力。,晶界位错塞积所引起的应力集中,第三节 回复与再结晶,一、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金属经冷变形后,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自发恢复到稳定状态的倾向。但在常温下,原子扩散能力小,不稳定状态可长时间维持。加热可使原子扩散能力增加,金属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回复回复是指在加热温度较低时,由于金属中的点缺陷及位错近距离迁移而引起的晶内某些变化。如空位与其他缺陷合并、同一滑移面上的异号位错相遇合并而使缺陷数量减少等。,由于位错运动使其由冷塑性变形时的无序状态变为垂直分布,形成亚晶界,这一过程称多边形化。,在回复阶段,金属组织变化不明显,其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但内应力、电阻率等显著下降。工业上,常利用回复现象将冷变形金属低温加热,既稳定组织又保留加工硬化,这种热处理方法称去应力退火。,图2-16 变形金属在不同加热温度时晶粒大小和性能变化的示意图,再结晶当变形金属被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大,晶粒的形状开始发生变化,由破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的等轴晶粒。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称再结晶。,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变过程,再结晶前后新旧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全相同。,由于再结晶后组织的复原,因而金属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加工硬化消失。,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再结晶完成后,若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将发生晶粒长大,这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晶粒的长大是通过晶界迁移进行的,是大晶粒吞并小晶粒的过程。晶粒粗大会使金属的强度,尤其是塑性和韧性降低。,图2-18 晶粒长大示意图,黄铜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各个阶段的金相照片,二、再结晶温度,再结晶不是一个恒温过程,它是自某一温度开始,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进行的过程,发生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再结晶温度。,T再与的关系,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为:1、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金属预先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当变形度达到一定值后,再结晶温度趋于某一最低值,称最低再结晶温度。,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间的近似关系:T再0.4T熔 其中T再、T熔为绝对温度.金属熔点越高,T再也越高.,T再=(T熔+273)0.4273,如Fe的T再=(1538+273)0.4273=451,2、金属的纯度金属中的微量杂质或合金元素,尤其高熔点元素起阻碍扩散和晶界迁移作用,使再结晶温度显著提高.,3、再结晶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提高加热速度会使再结晶推迟到较高温度发生,延长加热时间,使原子扩散充分,再结晶温度降低。生产中,把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称为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温度比再结晶温度高100200。,第四节 金属的热加工,一、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在金属学中,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冷加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热加工。,如 Fe 的再结晶温度为451,其在400 以下的加工仍为冷加工。而 Sn 的再结晶温度为-71,则其在室温下的加工为热加工。热加工时产生的加工硬化很快被再结晶产生的软化所抵消,因而热加工不会带来加工硬化效果。,巨型自由锻件,自由锻,冷轧与热轧,二、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与合金中的气孔焊合。2.热加工可使粗大的树枝晶或拄状晶破碎,从而使组织致密、成分均匀、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提高。,3.热加工使铸态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沿变形方向细碎拉长,形成彼此平行的宏观条纹,称作流线,由这种流线体现的组织称纤维组织。它使钢产生各向异性,纵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显著大于横向,在制定加工工艺时,应使流线分布合理,尽量与拉应力方向一致。,吊钩中的纤维组织,锻钢曲轴中的纤维组织,在加工亚共析钢时,发现钢中的F与P呈带状分布,这种组织称带状组织。,带状组织与枝晶偏析被沿加工方向拉长有关。可通过多次正火或扩散退火消除.,热加工能量消耗小,但钢材表面易氧化。一般用于截面尺寸大、变形量大、在室温下加工困难的工件。而冷加工一般用于截面尺寸小、塑性好、尺寸精度及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工件。,蒸汽-空气锤,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