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与道路交通安全毕业论文.doc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持续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增加依然不能满足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尤其是经济活动比较集中的世界各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制约了社会活动的进行。而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更令人触目惊心,交通阻塞还引起环境恶化。为了充分发挥现有交通设施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交通与环境更协调和谐,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并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建立起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安全;信息;人、车、路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he socie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demand growth,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annot satisfy the increase of traffic transportation still increased, particularly economic activity more centralized world in major cities, traffic conges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serious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tricted the social activities. And the traffic accident caused loss more shocking, traffic jams cause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existing traffic faciliti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traffic and environment more harmonious, governments are seriously effective use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high technologies such as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med a kind of modification and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socialization of new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will people, vehicles and road close coordination, harmony and unity among big scope, establish the role of, omni-directional real-tim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Keywords: I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Road traffic safety; Information; People, vehicles and road 第一章 绪论1.1论文背景自从交通行为出现以来,交通安全就是交通运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机动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交通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数不尽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和社会繁荣,但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使人类蒙受了难以计数的损失,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在许多国家,由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数比火灾、水灾和意外爆炸等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总和还要大得多。从经济损失方面来看也是如此,例如,美国的火灾经济损失只有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13%左右,中国的火灾经济损失只相当于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10%。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现有交通设施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交通与环境更协调和谐,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利用信息数据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运筹学、人工智能和系统综合技术的有效地集成,应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以及车辆制造,从而促进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1.2国内外智能交通的研究与发展1.2.1、美国APTS、ATMS、ATIS、CVISN、Volpe Center(国家交通系统中心).1.2.2、欧洲 DRIVE计划、PROMET HEUS计划以及ERTMS(欧洲铁路交通和管理系统).1.2.3、日本 CACS、VICS、自动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1.2.4、加拿大COMPASS、SCOTT、AVION.1.2.5、澳大利亚、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高速公路管理和信息系统、电子售票系统、电子收费、车内导航和信息系统、车辆定位和调度系统1.2.6、国内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应用、汽车安全辅助装置开发、车载信息装置开发、专用短程通信设备开发、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评价方法、基础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技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技术、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北京“科技奥运”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跨省市和国道主干线电子(收费)支付系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ITS领域的应用软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支持系统开发和技术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社会环境体系的建设、快速路系统通行能力、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开发1.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近几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交通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带来了公路交通的日益繁忙和机动车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高位运行。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近40万起,死亡超过10万人,受伤近5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事故的75%。尤其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世界汽车总量8%的情况下,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超过全世界五分之一,万车死亡率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据最新资料显示,日本万车死亡率是0.77,英国是1.1,加拿大是1.2,澳大利亚是1.17,法国是1.59,美国是1.77,而我国万车死亡率为 5.1,是发达国家的4至8倍。这些醒目的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已进入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要解决当前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要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人、车、路和环境四要素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根本原因出发才能根本的解决交通安全隐患。在未来的交通发展上更加注重这几个方面的建设,使我们有一个安全的出行。1.4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 主要针对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安全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当前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必然趋势,并阐述世界各发达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进程,以及智能交通与道路交通安全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 智能交通系统(ITS)2.1智能交通系统概念2.1.1、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2.1.2、目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目的:使人、车、路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2.2智能交通系统(ITS)构成2.2.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s)主要指先进的监测、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该类系统向交通管理部门和驾驶员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功能。它包括城市集成交通控制系统、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公共交通优先系统、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交通公害减轻系统和需求管理系统等。2.2.2、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s)2.2.3、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APTS,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它包括公共车辆定位系统、客运量自动检测系统、行驶信息服务系统、自动调度系统和电子车票系统等2.2.4、商用车辆运营(CVO,Commercial Vehicle Operation)系统它是专为运输企业(主要是经营大型货运卡车和远程客运汽车的企业)提高盈利而开发的智能型运营管理技术,目的在于提高商业车辆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2.2.5、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AVCS, 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s)它主要指智能汽车的研制。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包括事故规避系统和监测调控系统等。智能汽车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2.2.6、自动公路系统(AHS,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由路面设施和车辆上的特殊装备组成。如路面设施是在车道中心按一定间隔距离埋设磁铁,车载装置是磁传感器、障碍物检测雷达、车道白线识别装置、电子导向仪、电子自控油门、电子刹车装置等。2.2.7、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ARTS, Advanced Rur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它是将ITS技术与方法应用到乡村和小城镇的运输环境中。2.3 智能交通系统特点2.3.1、技术的先进性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基础是先进的信息、计算机、网络、控制等技术。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领域当中,形成现代的先进的运输管理技术,正是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关键,也是其应用和开发研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2.3.2、技术的综合性智能交通系统包含了大量的技术,这些技术还必须被综合利用,而不能简单叠加,技术与技术之间有很好的分工协作,才能实现一个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2.3.3、技术的系统性智能交通系统的各项技术集成到一块,形成一个有机和完整的系统,令这些技术手段本身符合系统的特定要求,有助于实现系统功能。系统的技术与技术之间有良好的接口和兼容性,才能整合到一起真正实现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目标。2.3.4、技术的集成性将先进的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和交通工程集成,形成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各项特有的技术,加强人、车、路之间的联系,将各种设施单元(车载设备、路侧单元、控制中心)、交通管理部门和出行者集成到一起,为提高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水平提供了基础和手段。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将ITS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一体化的交通综合管理。2.3.5、技术的相互关系从信息流程的角度看,ITS系统涉及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交通管理与控制、信息发布和利用,所有的信息交互都是基于信息传输网络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的这些联系就构成了ITS的信息链。信息利用和发布信息传输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交通管理与控制ITS用户 表2-1 ITS的信息链数据处理环节ITS相关的信息技术系统方面车辆方面信息采集交通检测器、环境监测器、设施状态检测器自动车辆控制AVI信息处理数据压缩处理、信息融合处理、识别处理数字地图、GPS信息传输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网络DSRC,移动通信交通控制城市交通控制UTC、匝道控制、轨道交通运行控制车辆安全控制、自动车辆控制信息管理数据库、GIS信息利用信息服务系统路径诱导信息发布VMS可变信息板,Internet交通广播、车载台GIS表2-2 ITS相关信息技术2.4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2.4.1、交通信息技术内容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交通信息处理技术交通信息传输技术信息传输网络技术交通控制技术交通信息管理技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全球定位系统(GPS)2.4.2、交通信息技术采集交通信息采集类型采集方式交通信息静态信息各系统、各部门已有的与道路交通信息相关的地理数据库中处理、转换得到。通过基于地面数字化、智能化采集、RS、DPS、GPS和GIS等技术集成。动态信息直接信息传感设备:环形线圈、无线采集器、超声波采集器、电磁波采集器、图像式采集器、AVI装置、动态图象采集器、移动式采集系统、速度传感器及环境信息采集器。间接信息人工式(如司机通过移动电话提供路况信息等)、网络式(如通过数据网获取轨道交通、机场及港口客流信息等)。表2-3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性能优点缺点微波真实现场检测速度误差<3流量误差<1%占有率<5车型判别:分级设定在恶劣气候下性能出色可检测静止的车辆可以侧向方式检测多车道直接检测速度侧向安装条件下,虽然能检测多车道,但误差比较大。正向安装精度比较高但造价较高可见光视频检测速度误差<810流量误差<1%占有率<5车型判别:分级设定可为事故管理提供可视图像可提供大量交通管理信息单台摄像机和处理器可检测多车道大型车辆能遮挡随行的小型车辆阴影、积水反射或昼夜转换可造成检测误差感应线圈检测速度误差<3(120km/h)<5%(150km/h)流量误差<1%占有率<5车型判别:分级设定线圈电子放大器已标准化技术成熟、易于掌握计数非常精确安装过程对可靠性和寿命影响很大修理或安装需中断交通影响路面寿命易被重型车辆、路面修理等损坏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表2-4 交通信息检测技术2.4.3、交通信息处理技术 多媒体数据压缩处理技术 交通信息融合技术数据融合(Data Fusion),又称信息融合,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传感器的观测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 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的信息处理过程。 行程时间预测技术2.4.4、交通信息传输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专用短程通信技术 传输技术特征优点缺点模拟信息传输模拟信号模拟调制方式占用频带窄节省频率资源抗干扰能力不强数字信息传输数字信号抗干扰性能强可靠性需要通过其他信息处理技术提高无线信息传输信道开发没有电缆无需敷设电缆就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接收信息必须解无线电波的传表2-5 不同信息传输方式的优缺点2.4.5、信息显示技术GIS-T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信息系统,是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延伸,是GIS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它将为交通各部门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信息服务和管理工具。GI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电子地图的应用公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维护运输企业运营管理为智能运输系统提供数字化平台第三章 道路交通安全3.1、道路交通安全概念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地 区亚太地区欧洲中东部非洲高度机动化国家中东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事故比率(%)44121114613表3-1 1999年全球交通死亡人数分布情况3.2、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环境四大类。驾驶员 外界信息 指令车辆道路环境 运动表3-2 人、车、路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3.2.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等。1驾驶员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受信息,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经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驾驶员就是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可见,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2行人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加强行人的法律法规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会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产生重要作用。3乘客 乘客的行为也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产生影响。乘客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一旦事故发生能够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3.2.2、车辆因素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包括有动力性、制动性(如ABS、EBD)、操纵稳定性和轮胎等。被动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的车体构造,如安全门、安全窗、安全带、安全气囊、转向机构、乘员头颈保护系统以及车内其他构件的安全设计。涉及车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1、是9座以上客运车辆。其中包括公路营运客车及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接送车辆。这类车辆受客运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影响,“多拉快跑”现象普遍,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严重存在,极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特大事故。因此说,加强客运车辆监管在预防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中具有重要作用。2、是公路营运货车。这类车辆 “多拉快跑”现象更加严重,加上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良,超高、超宽和严重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严重存在,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据较大比例。3、是小车。由于小车车辆机械性能较优越,操作相对简单,车速快、行动便捷,驾驶员极易实施超速违法行为,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4、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由于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在生产、销售、运输环节上隶属不同部门监管,部门间协作配合不足,联勤监管机制不到位,存在安全监管漏洞,单靠公安交警部门难以有效查处路面违法行为,危化品运输车辆无证运输、违规运输、超载等严重违法普遍,极易导致事故发生。而危化品运输车辆一旦引发事故,不仅车毁人亡,还会引发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泄露等灾害事故,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是摩托车。摩托车面广、基数大,特别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驾驶员安全意识普遍较低,超员、不戴头盔、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严重存在,事故发生率非常高。摩托车已成为重特大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6、是电动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目前,电动、助力自行车被广大群众喜爱和接受,特别是在城区道路上大量存在,而现在对电动、助力自行车的管理法规还没有出台实施,大部分“助力车”突破国标技术要求,车速快、质量大、重心高,刹车远、稳定性差,交通肇事率上升幅度大。3.2.3、道路因素1.路面 为满足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路面应具有以下性能:强度和刚度、稳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路面状况尤其是抗滑性能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见表3-3。路面状况干燥湿滑路面不湿而滑路面积雪结冰合计粗糙化前/%214415282粗糙化后/%1854027表3-3不同路面状况同交通事故率的关系2. 视距 视距是指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司机应能看到行车路线上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发现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时,采取停车、避让、错车或超车等措施,在完成这些操作过程中所必需的最短时间里汽车的行驶路程。在道路平面和纵面设计中应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以确保行车安全。3. 线形 道路几何线形要素的构成是否合理,线形组合是否协调,对交通安全有很大影响。(1)平曲线。平曲线与交通事故关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越高,尤其是曲率大于10以上时,事故率急剧增加。(2)竖曲线。道路竖曲线半径过小时,易造成驾驶员视野变小,视距变短,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易产生事故。(3)坡度。据前苏联调查资料,平原、丘陵与山地3类道路交通事故率分别为7,18和25,主要原因是下坡来不及制动或制动失灵造成。(4)线形组合。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不仅与平面线形、纵坡有关,而且与线形组合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即使线形标准都符合规范,但组合不好仍然会导致事故增加。4. 交叉口特性 当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不同的道路相交时便产生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两类。立体交叉口上不同交通流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而平面交叉口由于存在不同车流的冲突,从而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为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应尽量设置立体交叉。5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和道路交通安全有很大关系,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炫设施等。安全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安全而规范,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能够在车辆出现操控异常后,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缓冲和防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2.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气象、管理等的总称,其中管理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健全和统一高效的道路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条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目前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的侧重点不同。其中,公安部门担负道路安全立法、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及安全宣传教育等职责;交通部门担负道路发展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养护、路政及制定相应标准法规等职责,负责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宏观安全监管工作;城建管理部门则参与城区道路发展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养护、城市公共交通及定制相应标准法规等工作。3.3、道路交通安全控制措施3.3.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驾驶员的思想和技术素质教育。从法制上严格驾驶员培训制度,在提高驾驶员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交通道德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考虑到深圳市外来民工多聚居在城中村,应加强对外来民工的交通安全教育。3.3.2、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以下方面:监控并降低机动车辆、自行车和行人受伤、死亡以及发生事故的几率;改进交通设施以便于应急管理,包括自然灾害、有害物质以及其它公共应急事件;提高运输服务、车辆和设施的安全性,以及不利于道路交通的条件的安全性。3.3.3、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对全市道路和交通设施情况多渠道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改造道路与交通设施。主要措施包括:改善道路设计,提高道路技术标准和路面质量,加快干线道路的改造,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离。另一方面,增加标志、标线与信号管制等配套交通安全设施。3.3.4、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通过实现人、车、道路的密切配合,极大地提高交通效率,消除交通阻塞现象,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3.3.5、重视交通管理队伍建设适当扩大交通管理者队伍,需要重视复合型交通规划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让一部分交通管理骨干完全参与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决策中的作用。3.3.6、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建立交通事故快速抢险救护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第四章 结论4.1、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其实质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4.2、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ITS能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各项科技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把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的一种安全、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运用IT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交通阻塞问题,而且对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有显著的效果。我国目前由于仍然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期,在ITS的开发和应用上还处于初步阶段,而发达国家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现在的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大国,智能交通在美国的应用已达80%以上,而且相关的产品居全球前列。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技术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益,如电子收费、付费系统,大大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在环境方面,运输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减少车辆废气排放。例如,在美国广泛使用的交互式导航系统能使车辆废气废气排放量减少5%-16%。目前,美国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发展较快的几个方面分别是:车辆安全系统(占51%)、电子收费(占37%)、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占28%)、实时自动定位系统(占20%)、商业车辆管理系统(占14%)。为了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2001年4月,美国召开了一次由智能交通系统行业260名专家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全国高层讨论会。会后制订了21世纪头10年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使命和发展目标。规划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一是安全方面:减少交通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到2011年,减少交通事故达15%。二是经济方面:以可靠的信息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管理,保证出行时间的准确性,便于人们决定是否或何时、通过哪种方式出行,有助于形成高效的、终端至终端的客货运输,包括快速的、无间隙的、多方式之间的货物转换,已达到每年节省200亿美元的目的。三是环境保护和减少能耗:降低燃油还费,减轻噪声污染以及其他交通因素构成的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和健康的危害程度。美国交通部估计,智能交通的应用将减少大约每年120万起的交通事故,玩就上万人的生命,节省260亿美元因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4.3、加强ITS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交通规划支持该系统主要为交通规划提供关于交通流和交通需求方面的数据。交通控制指的是利用交通信息和控制技术对交通流进行管理和控制。事故管理这项服务就是要及时检测出交通网络中的各种交通事故,并作出反应。交通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指的就是采用如收费和区域进入控制等一些管理和控制策略来影响整个出行在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上的需求水平。警力巡逻与执法指采用一些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来执行各项交通法规和条例。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应用ITS技术进行道路、通信及机电系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4.4、结语道路交通安全是交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在交通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于改进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建立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全新的ITS系统已愈来愈成为21世纪世界道路交通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化城市的先进标志,可以预见,ITS技术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必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参考文献1郭忠印,方守恩,道路安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陆花普等,智能交通系统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3沈斐敏,钱新明,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陈旭梅,杨冰,智能运输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5裴玉龙,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