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43711       资源大小:54.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

    我国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系09级一班 杨鹏明指导教师 阿里玛斯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公益组织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管理工作存在着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建议。关键词:民间公益组织 政府 管理 问题 对策1.前言1.1 相关概念民间组织(英译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中国官方使用的概念,又称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政部门根据其性质和任务将社团分为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和联合性四大类,典型名称如协会、学会、联合会、研究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集的基金会即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集的基金会即私募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体育类、卫生类、劳动类、民政类等。公益是指公共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早先的民间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公益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西方一些学者把公益组织统归于非政府组织,我国一些学者则把它称作第三部门或非营利机构,以区别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等。 关于民间公益组织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普遍认可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民间公益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民间社会组织。有的学者认为民间公益组织是指由持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的成员的、超出于政府机构和企业之外而独立运作且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较为普遍的看法即笔者认同的是,民间公益组织是指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合法的、非营利的、非政府的、非党派性质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组织,其主要活动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这类组织多以基金会、协会、社会团体形式出现。其中,民间性和公益性是最为重要的特性。1.2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及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状况1978年后,我国开始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事实证明,在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单凭政府机构的力量,很难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众多而又复杂的社会问题;同样许多社会问题也不是由企业去解决的。企业主要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一般只提供市场化的服务,而且,它们大多数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缺乏足够的力量和“取之于民、回馈于民”深切关怀社会问题的理念。因而,相当多社会事务只能实行社会事业社会办的社会化政策和方法。与此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立法管理工作。1989年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要求,1998年国务院重新修订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并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公益事业捐赠法。200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为主,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一系列相关政策共同组成的政策法规体系,各种民间组织基本上有了合法建立的途径。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民间公益组织活跃在环境保护、扶贫发展、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慈善救助等领域并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民间公益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民间公益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类别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民间公益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种类种类增多,合法性得到增强。截止到 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其中民间公益组织4万多个。 二是民间公益组织积极作用日益彰显。民间公益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现状1.3.1工作方针目前,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管理的工作方针是“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这是1998年国务院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会议确立的。培育发展是目的,监督管理是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必须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1.3.2管理体制民间公益组织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维护自己的秩序,必须有自己一套行政管理机构和一系列的行政管理措施及手段。我国采用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公益组织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所谓“归口登记”是指民间组织统一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赋予其法律地位。这一体制始于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目前,除了极少数民间公益组织如中华慈善总会采用备案制外,其它民间组织都应到民政部门登记。所谓“双重负责”是指每一个民间公益组织都要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登记管理机关是指各级民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是指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在条例中,分别对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在民间公益组织管理中的职责进行了明确。从总体来看,登记管理机关侧重于登记管理和宏观管理,而业务主管单位则侧重于对所属民间公益组织业务活动上的指导。所谓“分级管理”是指县以上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民间组织进行登记管理。一般而言,根据其活动地域或会员分布来划分登记管理权限。全国性的由民政部直接登记管理;地方性民间公益组织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民间公益组织由所跨行政区域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分级管理并不意味着民间公益组织有级别,它仅仅表示该组织的活动地域或会员来源不同。1.3.3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目前,我国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主要包括登记管理、日常行政管理。主要的管理部门是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是国家确认民间公益组织合法性的基本形式,是指调整和规范民间公益组织成立、变更和注销登记行为的法律程序和措施,是民间公益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形式;日常行政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机制,对民间公益组织的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和指导的过程,也是民间公益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按照有关政策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日常活动、对民间公益组织实施年度检查、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受境外捐赠资助、按章程开展活动等等。此外,对于民间公益组织的监督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项社会的综合管理,除了民间公益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外,还需要银行、税务、质监、公安、财政等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做好。2.我国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日前,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中华学生爱眼工程”事件及以前发生的红会“郭美美”事件等,说明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管理中存在着众多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但是,公益事业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工作有待于开拓,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有差距,许多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解决。目前我国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法律、法规不健全、滞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民间公益组织法规。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法律框架和法制环境,但是民间公益组织的法律地位仍然不确定。一方面,我国有关民间公益组织的立法较为零散,多以国务院或有关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与条例为主,它们分别规定在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法律规范文件中。一般性立法多表现为行政性的法规与规章,主要包含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所处的位阶低。除此之外,虽然另有一些单性法律特别就某些特殊的民间公益组织的设立、职能、组织等问题做出了规定,例如基金会管理办法、工会法、律师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华侨捐赠兴办学校办法,但是它们都是关于某一方面的单项规定,不成系统。另一方面,立法速度跟不上受法律约束的对象的发展速度,立法滞后。近年来,随着我国民间公益组织数量的急剧增加,类型不断多样化与复杂化发展,现行的法规往往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它们所带有的严格控制与繁琐手续的制度框架严重阻碍了民间公益组织的运行与发展。2.2管理不规范一是未能真正实现归口登记管理。根据我国的民间组织管理法规,要求所有的民间公益组织统一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赋予其法律地位(称归口登记)。按照现行法规,民间组织在申请登记时,必须要有一个业务主管单位。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位要成为一个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该单位及负责人就要为这个民间组织承担一定的风险。为了避免风险,这个单位很可能不愿意成为这个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那么这个民间组织就无法成立。这种设计使许多具有“合理性”的组织无法取得“合法性”外衣而游离在政府的管理之外,影响了民间公益组织的设立和作用发挥,大量民间公益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不了日益多元化的公共利益需求。二是管理职责不明。现行管理体制对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虽然规定了职责,但具体执行中,由于一些规定不够明确,内容笼统,这种体制在运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形 ,致使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不免出现体制上的漏洞和运作上的困难。2.3监督不力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监管方面,存在监督力量薄弱、监管乏力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主管监督不到位。由于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设计,双重管理应该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实际操作中,两个部门都容易出现对民间公益组织事后监督不力的问题。如,业务主管单位偏重于申报活动,疏于日常管理与监督,有的甚至放弃管理;登记管理机关由于面对着众多的民间组织,人力资源紧张,经费有限,而无暇顾及民间公益组织具体的日常活动。这样,双重管理就变成了纯粹的申报与登记机关,背离了自己的职责,致使双重管理、双重负责体制的落实出现漏洞,使得监督存在漏洞。另一方面,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公众无法有效监督。当前,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对资金的筹集、捐赠项目和资金的投向未能如实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社会捐赠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资金的安全性还存在隐患。有的公益组织把社会自愿救助捐赠活动转为变相摊派、挪用甚至侵占捐赠款。有的公益组织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审计,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2.4限制过多,准入门槛高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限制过多,准入门槛高。无论是在准入制度还是监管制度中,都有着对社会组织的各种限制条件,这些限制体现着管理部门注重预防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组织发展。(1)准入标准高。如社团条例第十条规定了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的六个条件:“(1)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2)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3)有固定的住所;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5)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的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6)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这些还仅仅是社团条例的明文规定。另一方面是业务主管单位成为主要的限制因素。社团条例第9条:“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社会团体要想成立,必须找到一个相应的业务主管单位。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业务主管单位的资格要求是政府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的组织。一些政府部门只愿意为与自身有关的本系统内社会组织做业务主管单位,也就是愿意审批有本系统参与的具有官方色彩的组织,不愿意为民间性的社会组织承担管理职责,所以也会出现因为政府部门不愿意做业务主管单位而导致社会组织无法登记的现象。虽然一些社会组织通过变通进行了登记,但这是在登记管理机关默许的情况下进行的。事实上由于承担责任的考虑,多数情况下登记管理机关都不会同意变通业务主管单位的做法。由于严格的准入门槛,民间公益组织的成立及运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限制了民间公益组织数量的快速发展。(2)审批过程中多重审查。民间公益组织的登记都要经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双重审查。我国在社会组织审批上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精神,其表现一方面是成立社会组织还需经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双重审查,只要有一方不同意,社会组织就无法登记。这种审批被有的学者称为“双重许可主义”。另一方面是审批中增加了筹备环节。社团“筹备”成立相关规定在1989年条例中并未设置,是1998年条例修订时增加的环节,这一阶段的设置,实现了社会团体登记审查程序的前移,避免未经登记而批准筹备社会团体可能带来的混乱。如果说筹备环节的设置延长了审查过程的话,那么审批部门在审批过程中的实质性审查则增加了审批的复杂性。社会团体在向民政部门申请筹备;基金会在申请设立之前要先获得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同意;民办非企业单位要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中所列举的行业申请登记,申请登记前要取得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主管部门发放了执业许可的,还要提交执业许可证明。在登记过程中,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都进行严格的实质审查。登记管理机关不仅审查登记手续在形式上是否合法、完整、有效,还审查申请事项和登记手续的真实性和事实上的合法性。这一切都限制了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3)活动范围一定。我国的民间公益组织按照不同级别的行政部门登记,并要求在核准的行政区域内开展活动。目前我国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四级登记,基金会分为全国和省两级登记,由此决定了民间公益组织的活动范围一定。2.5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使得发展环境较差公益组织的不完全竞争环境,使得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环境较差。民间公益组织向社会提供的是非垄断性公共物品,这意味着它也不应该居于垄断的地位。可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13条第2款、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13条第2款第3项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必要成立的,对于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申请不予批准。不仅如此,有关机关还主动将其认为业务上有重复或没有必要存在的社会团体,予以撤销或合并。在1990年、1997年的三次大的全国范围内的对民间组织清理整顿的过程中,政府合并了一大批宗旨、业务范围相同、相似的民间公益组织。从政策上看,政府就是要限制民间公益组织之间出现竞争。其政策目的可能是为了便于控制和管理,防止民间组织的数量过大而难以控制,也防止由于竞争导致各个民间公益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更主动地采取各种促使,进而偏离政府所希望的方向。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民间公益组织的角度来看,却人为地造成民间公益组织垄断的局面,既限制了民间组织在相同或相似业务范围内的竞争,也限制了民间公益组织的跨区域的发展,其消极影响是巨大的。现在,民间公益组织经费不足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竞争应当说是一个根本的原因。由于缺乏竞争,不少民间组织往往不思进取,也没有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影响力便必然降低,导致财源萎缩,也留不住优秀人才。经费和人才不足,自然无法开展正常活动,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循环,不利于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3.对策建议加强和改善民间公益组织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要推动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核心目标也是为了建设和发展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民间公益组织。目前完善我国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规范其行为,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3.1正确定位,理顺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关系当前,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巨变。经济领域,正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政治领域,正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文化领域,正在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而这三个领域的建设,都离不开社会领域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发展民间公益组织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现实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任务。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也第一次通过党的决定的形式明确了民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公益组织要对自身正确定位,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正确理解自身在政治、经济中的作用,与政府建立平等合作关系。有些学者主张政府对社会事务管得越少越好,笔者则认为,政府要管,但是要管得聪明,管得恰如其分。一般来说,政府对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负有最高责任;而民间公益组织将公众组织起来,其注意力则偏重在微观方面,在微观方面它可能做得比政府更好。因而,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两者应密切衔接、配合起来,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效果。当前,迫切需要政府按照社会发展和政府改革的内在要求,真正站在社会管理者的角度,加强对民间公益组织公益精神和志愿精神的培育,理清并优化民间公益组织的运作机制,对民间公益组织运作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同时政府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从部门到社会的转变,构建和塑造以民间性、公益性为主要特征的民间公益组织运作机制。政府要主动承担管理的职能。为此,政府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民间公益组织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职能与优势,返还职能,减少对民间公益组织日常事物的直接干预与管理,使民间公益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自治性。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在注册登记、筹措资金、改进技术等方面为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帮助,特别是在制定税收政策时,政府应根据民间公益组织产品的性质对其进行税收优惠甚至是税收减免,为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总之,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彼此的合作与互补,朝着一种良性互动的方向前进。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民间公益组织良性运行和合理发展的有利保障,因此要加大民间公益组织法律建设的步伐,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对于与民间公益组织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款要加以修改,过时的规章制度要予以废除;另一方面,要尽快制定一部有民间公益组织的统一规范的基本法。在制定有关民间公益组织的基本法的基础上,还要修改和进一步完善民间公益组织登记管理的专项法规体系。建设适应民间公益组织发展需要的法律环境,完善民间公益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政府对民间公益依法管理,民间公益组织内部依法管理。3.3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应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第一,要完善民间公益组织行为法和健全民间组织管理规章规定,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第二,要一改过去重登记轻管理的作法,把监管的重点从入口关一直延伸到其运作的全过程。第三,要努力克服重制度轻执行的问题。行政管理的简化形态就是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没有好的执行,再科学再正确的决策都会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因此,要使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加大行政执行力度。第四,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公益组织管理的制度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的管理制度,对它们实行全过程、常态化管理。第五,克服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治的倾向。主要管理机关民政部门要有大局意识,要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多部门相互配合,行动一致,协调运作的整合机制,做到既不错位,也不缺位。3.4完善监督机制完善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监督机制,首先实施行政监督。要对民间公益组织的行政监督包括业务主管单位对民间公益组织依据章程开展活动情况的监督,登记管理机关对民间公益组织实施的年度检查,登记管理机关对民间公益组织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对非法组织的取缔,税务、财政、审计等机关对社会组织纳税、财务管理、资产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民间公益组织日常活动情况的监督在法规上规定由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地方登记管理机关要求社会组织实行重大活动报告制度,将民间公益组织日常重大活动的监管纳入了自己的管理范围。加强对民间公益组织运营期间的监管,通过年检和日常监督,加强对捐赠资金使用,重大活动,社会信用,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检查,对民间公益组织运作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年度检查主要是对民间公益组织上一年度履行登记手续情况、开展活动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年检采用民间公益组织自行报告,管理机关书面审查的方式。民间公益组织对报告真实性负责;或采取了实地查验的方法。对民间公益组织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主要是针对骗取登记、违规使用证书印章、超范围活动、财务管理违规、营利性经营、不按规定办理登记、不接受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处罚,处罚种类从警告到撤销登记不等。管理机关要加强管理力量,完善监督办法,健全管理数据系统,建立民政部门主导,资金管理部门、社会安全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联合管理的机制;登记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要规范执法程序,细化操作条款,减少自由裁量;加强税务监督,视民间公益组织活动情况给予或取消免税资格,引导公益行为。完善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监督机制,其次要探索社会监督。在加强管理机关监督的同时,要培育社会中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民间公益组织活动的各方面进行评估,使组织最大程度接近大众,加强自身制度建设,规范运作,为公众捐赠和社会合作提供参考依据。要积极扶持各种社会组织的同业组织或行业组织的发展,利用同业监督方法形成普遍的行业自律。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培育公众的公民意识,让每个公民知晓其对社会事务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社会公众对民间公益组织的认同感,培养公民对公共事务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有利于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通过社会监督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3.5改革准入制度改革准入制度主要是建立一元管理体制。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取消业务主管单位,民间公益组织由民政部门统一登记管理,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民间公益组织工作进行宏观管理。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在民间公益组织管理方面的职责包括:制定民间公益组织的活动规范并监督实施,将本系统政府需向社会转移的职能移交给所管民间公益组织,指导党建工作,管理行业内重大信息的发布,在法律规定的行业中负责执业管理等。二是提升登记管理机关能力。将登记管理机关从民政部门中分离成为政府领导下行使登记管理权力的独立部门,提高行政地位和工作效率,增加人员和编制,设立备案登记、公益认定和活动监督、党建领导、内部建设、奖励扶持、教育培训、执法监察、社工和志愿者管理等工作岗位或工作部门。三是分级分类管理。依据民间公益组织名称中行政区划的不同,由不同级别管理机关负责备案或登记。在乡镇和街道设立登记管理机关派出机构,负责社区级别民间公益组织备案和管理。3.6减少限制条件,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有必要解除对民间公益组织间竞争的限制,打破垄断局面,强化它们之间的竞争。条例规定如果一个机构“在同一行政区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将不予登记注册。对于民间公益组织来讲,同一社区出现多家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公益组织是很正常的,只登记一个,那别的怎么办?另外条例还规定所有登记单位都需找到县以上的一家政府部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经其审查同意并担负主管职责才能登记。这显然不符合公益组织的原则。一些公益组织为取得合法地位,只好到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因此,要发展民间公益组织,政府部门应该改变过去对民间公益组织严格审批的政策,放宽民间公益组织的市场准入,采取自由登记的原则,实行机构登记制度。让民间公益组织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4.结语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构筑国家市场社会所组合的三元格局。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不长,虽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不断改进民间公益组织的法律法规,完善民间公益组织的自身建设并使其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平等合作关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监督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民间公益组织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民间公益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能力和作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致谢本篇论文历经选题、构思、写作、初稿、多次修改、定稿等几个阶段,费时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学院各位老师在不同的时期给文章作者不同的帮助。系主任于晶老师在选题阶段指导作者如何选题,规范论文写作格式。布和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对作者提出不少建议,指导作者如何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给文章作者帮助最大的还是本篇论文的指导老师阿里玛斯老师,他认真修改文章作者每一次交上去的论文,告诉论文的不足和修改的方法。可以说,没有老师们给我的帮助,本篇论文就不能按时完成。在此,文章作者对本篇论文完成帮助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阿里玛斯老师表示深切的敬意。 杨鹏明 2012年4月27日参考文献: 1.李维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1版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陈向阳,民间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中国民间组织网4.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法规选编,华龄出版社,20105.周世平,我国民间组织管理:问题与对策,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6.商玉生,中国非营利机构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思路,上海企业与社会公益研讨会论文,20007. 8. 9.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主办,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existed in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of civil public organization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department YangPengmingGuiding teacher AlimasiSynopsi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China, civil public organ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eng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and some defects remain in the management work of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exist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vil public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civil public organization government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政府在管理民间公益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