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毕业论文).doc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目 录第1章 前言.1第2章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22.1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32.1.1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 .32.1.2信息化是降低直接成本的方式 .32.1.3信息化能够降低管理成本 .42.1.4信息化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便利 .42.2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52.2.1网络办公系统( WOA) .52.2.2企业资源管理(ERP) .52.2.3客户关系管理(CRM) .62.2.4供应链管理(SCM) .62.2.5信息资源管理(IRM) .6第3章 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73.1缺乏主体意识 .83.2需求分析不够 .83.3应用偏离全局性 .83.4相关软件市场建设滞后 .93.5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 .9第4 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路径优化 .104.1统一思想,领导重视.104.2发动群众,全员参与.114.3建章建制,规范流程 .114.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124.5选好软件,做好咨询.134.6培养人才,持续发展.13第5章 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摘 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全球的普及,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企业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是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关键,成本节约则是信息化运用的直接效果,采取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在企业业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业务活动的信息传递、加工和处理的速度,使这些信息得到可靠保存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信息化建设应考虑的各种因素生产经营的需求、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企业的人员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等等。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在信息化工作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谈一谈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想法。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办公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第1章 前言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经十余年的风雨飘摇,它带给我们的绝非单纯的传播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则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从台式机到个人PC,从表单到数据库再到信息处理能力庞大的“云计算”,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并深刻影响着成长中的中国企业。那么什么是信息化呢?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的定义为(informationalization)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企业的信息化,那么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是什么呢?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句外来语,在我国港澳和台湾地区俗被为“企业资讯化”。企业信息化起源于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的“信息高速路计划”。此后日本、德国等纷纷效仿提出各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当时它们提出的信息化泛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于70年代中期,发展与80年代,成长与90年代,不可否认,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在发展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还在结构调整的转型期,信息化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总要的作用。第2章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发展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终极目标,关乎企业自身的利益,然而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着信息化管理体系和风险抵抗能力的缺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自身信息化程度的滞后感到不安,传统软件或许能够满足自己的一时只需,但面对遥遥无期的软件开发周期和巨额的软件授权费用,足以令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企业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要求,必要时能够实现软件的随需升级、更新甚至换代。因此,如何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第4次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和地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94%的企业已经制定、正在制定或计划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77.4%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80%的企业制定了“十五”信息化建设投入预算;89.1%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86.7%的企业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适时进行了系统改造和升级。74.9%的企业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列为工作重点;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国家已走入了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化已为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曾经把企业通过管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归纳为5点:一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二是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三是解决数据真实准确的可靠工具;四是堵塞采购、销售环节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五是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的技术保障。基于以上5点,信息化成了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国际形势看,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紧密结合,使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和提高,信息化正在超越传统的经济形态,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信息化关系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2.1信息化的必要性2.1.1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它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效果。2.1.2信息化是降低直接成本的方式。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两方面。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呼叫中心,一个训练有素、服务能够持续24小时并且态度保持不变的服务人员,其一个人每个月大概能接待350名客户。调查同时表明,客户询问最多的问题是“银行利率是多少”。这就很荒谬,因为这些简单的问题造成了呼叫中心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他们本来应该更多地参与解答一些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简单问题剥离出来,让客户通过网络实现自助服务。结果,这名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同等条件下能够负责15000名顾客,工作效率提高了45倍。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还给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上的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低效体制。 如企业实现管理系统信息化后,上级管理者可随时跟踪、监控下级的工作状况,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的竞争,网络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在接触全球各地客户的同时又降低交易费用和缩短沟通时间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可与客户直接联系的、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使企业可以避开传统的或业已存在的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据调查,在传统企业交易方式下,企业交易流程需要19个环节。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而在电子商务方式下只需要7个环节,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美国亚马逊书店首先尝试在网上销售图书并获得成功,成为带动全球B2C电子商务(企业与个人交易)发展的风向标。国内也有一些开展网上零售成功的企业,比如:当当书店。读者可以在网上不限时间地随意挑选喜爱的书籍,从中体会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现代气息”。书籍的网上销售方式是对传统经营方式进行挑战最成功的例子,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逐步开展网上销售的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2.1.3信息化为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企业想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有必要在扩大公司规模、承揽大型项目和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需要实现纵向一体化模式,或是采用横向联合生产模式。采用前者会难以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每一个领域都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才是明智之举。而只有使用了互联网作为商业活动的平台,并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多媒体通讯手段,在承包工程领域,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种可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网络可以使整个企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让从业人员能够更高效快捷地得到各网上企业的营运资料。而且随着加入网络上的商家不断增加,选择面更加广泛。2.1.4信息化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便利。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仅要协调企业自身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还要与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实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而B2B电子商务正好面向整个供应链,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利用互联网,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产业,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使得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料互换、信息共享,整合合作共同体的资源,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动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三种变化 :第一种是替代性变化。举例来讲,汽车发明之后取代了马车,这就是取代式变化。它反映在经济GDP上的效应是一到两倍;第二种是升级式的改变,依然以汽车为例,伴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高性能的汽车出来了,从每小时30公里的马车到每小时250公里的跑车,这种升级式的改变给经济GDP往往带来10倍以上的增长;第三种改变是结构性变化,以美国为例,一般员工都是在城里上班,住在郊区,这样就诞生了“郊区经济”,在科技进入郊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就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它在GDP上的反映是促成了100倍以上的增长。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演绎着类似的变化。在从传统商业模式向e商业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生态环境随着信息化的实施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企业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它涉及到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科学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等等这些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2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企业信息化关键定位在以下五个业务领域: 2.2.1网络办公系统( WOA) 该系统联接企业总部对各分、子公司的协同办公、公文管理、公章管理、手写批注、电子签章、公告信息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文档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手机短信服务、管理等。此类高端项目型OA软件主要包括神州数码、泛微、用友致远、金蝶、复旦协达等,软件功能上具有整合各个部门(分公司)、各个业务流程的协同应用,还与企业已有的ERP等应用系统链接、数据交换,成为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中心。 以行政办公为主,辅助办公为辅,侧重于公文(文件)的处理和信息流通的中小型企业可采用中端产品型OA软件,主要包括合强、金和、万户、新思创、赛飞等,此类软件功能模块比较固定、稳定,因此实施、培训也相对简单。 2.2.2企业资源管理(ERP) ERP是一种规范、集成和优化企业内外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工具。它根据现代管理思想,对企业活动中和制造有关的所有资源和过程(包括产、供、销、人、财、物)进行统一的管理,以达到对成本的控制及产品质量的控制。 企业成功实施ERP基于以下三点: 1、建立、改进、完善一整套需要ERP系统支持的企业业务流程。这就是说企业应由生产为核心转向以客户为核心;由流线型转向流程、过程式管理;由局部的转向整体优化的三个转化,使企业成为全局的、整体的、系统的ERP载体。 2、企业ERP系统的实施目的在于促使企业增值、在于与企业的权益共同体客户、合作伙伴、员工、投资者、政府等实现共赢。 3、企业ERP系统实施过程是一个知理、知己、知彼、知情、知用完整的学习、运用、创新和变革以便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2.2.3客户关系管理(CRM) 全球性产品过剩及产品同质化,使企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从产品价值转向客户需求,客户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客户关系是指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发生、发展的信息归集。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既成价值、潜在价值和模型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业务规则,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共享信息平台,以实现客户资料公司化,营销过程透明化、管理精细化,从而建立起简捷、高效的整体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2.2.4供应链管理(SCM) 企业在经营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这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在于追求整体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以降低客户成本和增加客户效益达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使企业有效地实现供求一体化,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降低企业库存,大幅度缩减成本,从源头上巩固企业的竞争力。 2.2.5信息资源管理(IRM) 企业的信息资源与其它资源有同等地位,就信息资源管理(IRM)而论,概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整合网络资源与统一网络平台建设;2、数据环境优化与数据中心建设数据环境优化与数据中心建设。 值此期间,规范、统一数据结构,组织数据转换、继承已有数据库资源、建立新建数据结构的数据转换、加载,研制数据交换接口,以实现数据文件(Data-files)、应用数据库(Application Data Bases)、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有机整合,使网络办公系统(WOA)、企业资源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贯穿企业信息化主流,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按业务主题,消除孤岛,信息共享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第3章信息化现状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开始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对其高端工业的渗透、提升,是一个渐进“搭接”过程。而我国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遭遇信息化革命,没有选择先工业化再信息化,而是创造性地选择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的合理并行。虽然如此,但是就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而言,扔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左右,并且各行业和各类型企业的发展不平衡,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系统在支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的功能方面相对薄弱,不同软件系统、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部门科室之间的业务数据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交流等等问题还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由于我国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企业更需要在确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架构,按照一定的流程有计划地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国外的一些大企业用了2030年的时间,而国内企业由于必须迎头赶上,所以只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企业与先进的模式已有很大差距,因此,更应借鉴成功的经验,抓住时机,毫不犹豫,按照规范的流程,大胆投入,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做到一举成功。据调查,到目前为止,我国有近63的企业未建立自己的网站;另一项调查显示,国内目前很多的企业对企业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甚至连这样的功能也没有,倒更像一个时髦的摆设。在浏览企业网站时,你不难发现,用户根本没有路径与企业在网上互动。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通过网站使业务和商务伙伴进入,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和互动收益呢?因此,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扩张的瓶颈。根据建筑在线网(WWW.BUILD-ONLINE.COM)的调查结果显示,通常由于丢失文件和缺乏沟通使施工成本增加2030%,而由于网站的使用英国建筑市场每年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同时施工工期缩短15%.美国的招标网站(WWW.BIDCOM.COM)和建造网(WWW.BUILDNET.COM)都宣称通过将建筑市场带入互联网可以节约3035%的项目成本。另据调查显示,在800万家被调查的企业中,信息化有效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市场反应速度缓慢等,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企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不会因为“盲从”而带来损失。信息化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大障碍。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应该通过切实的信息化建设营造持续竞争优势。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把计算机列入了重点发展领域,但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停留在科学研究工具的水平上。把它引入管理领域,当作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手段一直是一个空白。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有了很大改变,信息技术逐步在企业的各个领域获得应用,如从业务流程到管理流程,从单项应用到集成综合,从日常工作到管理决策,从企业内部到企业之间,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从未有过的巨大作用。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具体表现:3.1缺乏主体意识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随着体制改革,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主体意识,各个企业的重视程度相差却很大。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意识,仍愿意停留在原来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3.2需求分析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源头,这个源头直接决定了整个信息化项目的工作量。由于企业领导人工作繁忙,且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企业经营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势必造成需求界定不清晰,开发盲目。故导致从一开始就留下隐患,等到发现需求不清晰引发大量返工的时候,为时已晚,不是项目拖期就是严重超出预算。3.3应用偏离全局性我国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应用方面的普及面比较广,但是在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具体说来,很多企业就某一方面,譬如财务、库存等方面的应用比较广,而另一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系统应用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这就导致信息系统只能片面地解决某一管理环节或局部的问题,而不是从整个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系统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模块之间互不兼容,无法实现系统的统一和衔接,造成整个企业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各节点间无法实现信息畅通,企业的所有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3.4相关软件市场建设滞后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价格普遍较高,对环境要求也高,超出相当数量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且市场上大部分管理软件都是通用的,软件商为企业量身定制的能力较弱,其服务与企业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软件商“以我为主”的服务理念使企业需要的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未能得到较好的满足。而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的缺乏更使软件市场建设呈现滞后状态。3.5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较为突出。原因之一是,我国IT厂商主要提供Pc机、显示器、终端等产品,能够提供给企业从售前的咨询,到方案的实施,直至售后的运营维护、系统化设计、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少之又少。原因之二是软件开发、服务上的问题也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基本上都是基于微软系统之上开发产品,其开发的产品要随着微软产品的更新而更新;有些软件企业本身不规范,由于其软件设计人员的流失而造成无法完成用户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迫使这些企业重新更换系统。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施完成之后,要随着市场变化等原因对系统进行调整,这些都需要企业支付相当数量的维护、更新等费用。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成本,使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望而兴叹、驻足不前。20年来,我国企业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会计电算化阶段(80年代中期1997年)。二是财务业务一体化阶段(1995年1999年)。三是从财务管理软件或制造资源计划(MRPII)转向企业资源计划(ERP)阶段(1997年至今)7。 总体来看,近几年采用了管理软件的企业,大都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监督,堵塞了漏洞,取得了良好的投入产出效果,将过去传统的“人盯人”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程序式的、规范的科学管理,使管理水平很大地提高。实践证明,推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有益于转变企业思想观念、转换企业运行机制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缩小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第4章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路径优化企业实施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其采取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一般来说,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顺利地实现管理变革,企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转型过程,即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重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信息化基础的架构,构建信息技术结构,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良好的框架;信息化方案的实施,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笔者通过参加本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借鉴其他一些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经验,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4.1统一思想,领导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项向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挑战的管理革命,是对企业原有旧的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的大变革。要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对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公司组织形式的重组、管理方式的变革、业务流程的再造、部门职能及利益的再分配等等,势必要与一些习惯势力产生摩擦,如果没有领导坚定的支持,并身体力行,这些变革是很难推动的。同时,信息化在初始化阶段,要把许多基础数据录入电脑,并要随时应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量是巨大的,过程是枯燥的,成绩却不是怎么明显,人们持观望的态度用疑惑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个关系到自已的各个细节,这时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选择了信息化,就是选择了变革,各级领导应做好充分准备:(1)首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要做好与一切旧的管理恶习作“斗争”的准备;(2)要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信息化是时代所需,是加强企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不能盲从,同时也应看到实施信息化的困难和阻力;(3)直接参与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计划制订工作,只是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要身体力行,亲自决策;(4)给予技术人员和实施人员以强大的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给予激励。所以,许多已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都说,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实施信息化只能是纸上谈兵。4.2发动群众,全员参与。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几乎涉及企业所有业务领域,需要企业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明确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从而设计出科学、实用、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方案;况且信息化的应用,使用得最多的是各流程和各终端的各个用户,用户对业务流程最熟悉,系统的使用效果直接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最具有针对性,所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是几个少数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的素质、应用水平、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好坏。因此,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1)有计划、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逐步了解和熟悉信息化,明白信息化能给自已、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使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信息化管理的实施;(2)强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培训贯穿于系统运行全过程;(3)有计划地组织各流程业务骨干到信息化管理优秀企业参观学习“洗脑”,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4.3建章建制,规范流程。信息化的基础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管理工作完备与否是信息化管理能否可靠运行的基石,基础工作没做好,将极大地影响信息化运行,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和惨重的。因为信息化的实施,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将一张张单据、一个个信息输入电脑,用人脑来控制电脑,用电脑来控制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程控制、客户关系、供应链衔接等环节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做到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否则,计算机将拒绝执行操作指令。因此,在决定信息化之时,应完善各项基础管理:(1)建立、健全各项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名称的规范统一。因为一样货物的名称、一种产品的规格型号或许只是一字之差,在手工处理条件下并不产生什么问题,但一旦进入系统,要不就是被拒绝,要不就是录入后给今后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因此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的基础。(2)建立票据即日录入制度,做到业务日清日结,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及时性。(3)建立严密的内部审核制度,以保证初始数据录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数据录入的差错率,因为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定是垃圾,这样不但不会给管理带来效益,同时还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4)健全科学的分工和各流程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规范透明运行。4.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管理信息化不只是在企业内建设一个局域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电脑上查查资料、看看文件等,这些只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电脑应用,根本还谈不上是什么管理,充其量只是手工劳动在电脑上的翻版,这并不是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和本质。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使企业完全掌控企业的人、财、物情况,实现物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用,所以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高层高度关注的投资项目,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并找准信息化实施的突破口,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首先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转变的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把握企业信息化整体思路之后,就可以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走勤俭信息化之路。具体可分以下几步走:第一步,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把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和推动其他管理环节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之所以把财务作为信息化的突破口,主要是因为财务是全公司的数据中心,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最后各部门都需归集到财务;先中心,后局部,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会因为一个分支系统的失败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推进和运行。只要第一步走好了,以后各步就有经验和信心了。第二步,建立以存货管理为中心的供、销、存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第三步,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生产、成本管理系统。第四步,建立以工艺技术为中心的科研开发系统。第五步,建立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4.5选好软件,做好咨询。软件选择适当,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资金,而且可以防止以后的各种后遗症;同时软件的选择还要注意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专业需求。所以软件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经过仔细的斟酌和考虑,它是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许多企业信息化不成功,就是在软件的选择上走了许多弯路。软件选好后,另一个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软件实施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因为一个具有极强能力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哪怕是实施一个并不怎么好的软件,他们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这个软件发挥到极致,并产生巨大的管理能量。所以,系统软件和技术服务队伍的选择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劳民伤财,无功而返。4.6培养人才,持续发展。人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信息化方案的引进和启动只是信息化项目的开始,接下来的实施应用过程,才是信息化最难啃的“硬骨头”。外部软件咨询顾问是必需的,也是不可少的,但其不可能长期留在一个企业,随时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鸡毛蒜皮的问题,所以企业只有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人才,消化并落实执行方案,才是企业信息化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得培养大批属于自己的复合型人才,依靠别人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而且培养内部人才,不但成本低,人员使用无磨合期,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岗位成才的良好风气,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挖掘和培养企业内部人才,是企业信息化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第5章 结论信息化是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企业信息化的完整生命周期是在不断的行进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通过建立网站,开展电子商务,使管理、生产、销售融为一体,更加安全、准确和高效,充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网络,企业的领导人可以随时了解各部门、各分厂的经营全貌,运筹帷幄,并可迅速下达各种指示到各部门和分厂,提高了办公效率;通过建网,树立了企业形象,直接面对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潜在用户;通过上网,解决了企业存在的各种弊端,提高厂竞争活力,促进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了与国际贸易接轨。通过管理信息网络化,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系统、管理流程、管理手段有根本性的变化,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使各项管理工作真正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之,要利用管理信息网络建设的有利条件,显著提升企业管理综合层次,显著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资源共享以及外部信息有效引入和利用,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只有将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企业信息化才能成功实施集成,C4P、ERP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只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宏伟目标。主要参考文献1黄敏学.网络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7).2朱启贵,李建阳.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胡昌平、乔欢.信息服务与用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4企业信息化中的数据整合.企业信息化中的数据整合J,2013,(06)5“云管理”时代,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巅峰网,2012,(10)6及时语新版踏云而至 移动云会议引动新商务引擎Z硅谷动力,2013,(01)7企业信息化价值.新航科技网Z,2013,(06)8赵晓娟.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9潜在价值Z.新航科技网,2013(06)10信息在决策中的力量Z.linkwedo,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