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

    • 资源ID:3940925       资源大小:270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 以濮阳市华龙区为例 系 别: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 专 业:土地资源管理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河南城建学院 2012年 5月 16日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主要任务与目标:1、主要任务:根据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的要求,结合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利用现状中及存在的问题,以华龙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方法、原则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明确该区域调入基本农田和调出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区域,分析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和补充基本农田在数量、质量、需求、生态等方面是否平衡,根据研究结果,科学判定濮阳市华龙区在基本农田调整中是否能保证该区域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2、主要目标:通过对毕业实习,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深刻理解基本农田在我国的重要性,掌握本次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依据、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主要内容:(1)分析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结构布局,并分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的现状及基本方法;(3)分析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效果,从数量、质量、空间布局等角度进行研究。2、基本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设计或研究成果,应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毕业设计(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3)毕业设计(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打印完成。(4)设计(论文)内容观点明确、逻辑推理严谨、文字简练、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数据真实可靠。(5)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0字。三、计划进度:2012.03.05-2012.03.11 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积极阅读并且吸收其中与该课题有关的内容,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第4周);2012.03.12-2012.03.18 根据收集的资料,进入写作大纲撰写阶段。论文开题准备,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第5周);2012.03.19-2012.04.08 继续搜集资料,进入计算、分析、设计和理论研究阶段(第6-8周);2012.04.09-2012.04.29 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第9-11周);2012.04.30-2012.05.06 对论文进行修改,完成二稿,定稿上交所有材料(第12周);2012.05.07-2012.05.17 指导教师审核(第13周);2012.05.18-2012.05.20 主审教师审核(第14周);2012.05.22-2012.05.24 论文答辩、装订(第15周)。四、主要参考文献:1.陈百明.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1-4.2.陈孝新.几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实证比较J.江西政法大学学报,2004,3:20-23.3.程峰.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四个应用J.中国土地,2005,1:44.4.崔刑涛.耕地质量占补平衡方法研讨以河北省霸州市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2004,27(6):88-92.5.耿玉环,张建军,田明中.论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906-909.6.郭海旭,孙英.关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方法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2 ,6(4):24-26.7.何贵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1-18.8.何守春.县级基本农田划定及其管护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1-9.9.蒋平.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06,1:4-6.10.刘可清.关于土地整理与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考J.资源产业,2001,9:5-7.11.谭春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途径J.中国土地,2003,7:16-18.12.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0-26.13.王万茂,李边疆.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构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5.14.吴平.新形势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的研究-以天津市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5-16.15.夏敏峰.广州市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1-10.16.张凤荣.占补平衡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考核方法J.中国土地,2003,10:12-13.17.周其林.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5-16.18.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Z.国土资发2009167号,2009.19.国土资源部,农业部. 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Z. 国土资发2010218号,2010.20.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S.国土资源部,2011.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注:任务书必须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后,由指导老师下达并交教研室主任审核后发给学生,最后同学生毕业论文等其它材料一起存档。·成绩评定·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一直把“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实行,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重点工程的实施等问题使基本农田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本文通过研究濮阳市华龙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现状的特点,对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基本农田的调出、调入分别进行分析。基本农田调出主要原因是非农建设占用。将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低等别的部分调出,以满足重大民生工程的正常施工。基本农田调入主要是将濮阳市华龙区现有及经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调入基本农田,通过建立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对华龙区耕地进行质量排序,最终确定基本农田调入面积。通过对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前后数量、质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粮食生产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结合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探讨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保障措施,创新基本农田调整理念,建立与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的投入和奖励机制。关键词: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调入,调出,可持续发展Abstract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has been the "rational use of every inch of land, effectively protecting farmland" a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to implement the basic farmland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security of food production, protection of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of farmlandtop priority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promo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However, du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projects, the protection of basic farmland facing a grim situation. Hualong District, Puyang City, arable land and basic farmland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us quo, Hualong District of basic farmland adjustment delineation analysis is mainly transferred out of basic farmland, transferred, respectively, were analyzed. The basic farmland transferred out mainly due to the occupation of non-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existing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areas and low the other part of the tune out to meet the normal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livelihood projects. Basic farmland transferred mainly Hualong District, Puyang City, the existing and the arable land transferred to the basic farmland, land consolidation of basic farmland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rable land was selected, Hualong district of cultivated land the sort of quality,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basic farmland transferred area . Hualong District, Puyang City of basic farmland before and after adjustment delineated the quantity, quality analysis can be seen,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area of not less than the plan issued by the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area of basic farmland food production capacity is also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Hualong District of basic farmland adjustment combined with delineation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adjustment of basic farmland demarcated safeguards, innovation and basic farmland adjustment concept,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system,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incentives.Keyword:Basic farmland,Adjust the delineation,Transferred into,Transferred out,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 录1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1.2.1研究目的11.2.2研究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1.4.1研究内容31.4.2研究方法31.4.3研究技术路线42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理论基础52.1人地关系理论52.2土地质量观52.3土地肥力理论52.4生产力理论62.5可持续发展理论63 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分析83.1研究区概况83.1.1地理位置83.1.2自然条件83.1.3社会经济条件93.1.4农用地利用现状93.1.5农用地利用的特点103.2基本农田利用现状114 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124.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原则和要求124.1.1基本原则124.1.2基本要求134.1.3调整划定质量评价134.2基本农田调出分析144.3基本农田调入分析154.3.1基本农田评价指标获取方法154.3.2评价指标分值154.3.3综合指标权重的确定174.3.4耕地质量综合排序评价结果184.4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评价184.4.1数量评价研究184.4.2质量评价研究195 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保障措施205.1 创新基本农田调整内部理念205.1.1 高度重视,创新基本农田调整观念205.1.2 加速土地信息化进程,更新基本农田调整技术215.1.3 深入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和紧迫感215.2 创新基本农田调整外部保障制度建设225.2.1 加大土地整理的投入力度225.2.2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保障体系建设225.3 建立与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相关保护制度235.3.1 建立健全耕地占用和补充信息公示制度235.3.2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235.4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的投入和奖励机制235.4.1 建立农业重点投向基本农田的机制235.4.2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奖励机制246 结论256.1主要结论256.2存在的不足25参考文献26致 谢281 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移民建镇速度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造成了耕地数量的急剧下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我国明确提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一些地方在执行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时,没有很好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随意扩大生态退耕范围和绿色通道建设的宽度,违规占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发展养殖业,造成基本农田流失严重。同时各地在补划基本农田过程中,普遍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新划定的基本农田大部分位置偏远、质量不高,粮食生产能力有所减弱,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还有部分基本农田在25度以上,后备资源短缺,补充难度也很大。目前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是由乡镇对上级下达的保护数量指标进行落实的方式进行。一般这一数量指标是在规定期限作为行政任务来完成的。而数量指标分解、保护区界定等具体工作,没有明确的科学论据。地方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往往无法接受上级指标,常为凑足面积.甚至把一些荒地考虑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致使基本农田保护流于形式,质量甚至有所下降。本论文立足于研究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探讨合理的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方法,提出基本农田调整保障措施。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 根据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的要求,结合对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通过研究,主要明确该区域调出基本农田和调入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区域,分析调出基本农田和调入基本农田在数量、质量、需求、生态等方面是否平衡,根据研究结果,科学判定濮阳市华龙区在基本农田调整中是否能保证该区域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1.2.2研究意义 耕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如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其目的就是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研究,分析调整划定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思路、方法,以期为华龙区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为其他区域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提供借鉴。1.3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就开始展开对基本农田的研究,围绕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黄秉维对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对象的自然条件、基本农田类型的形成条件、划分指标,基本农田建设规划以及高产稳产农田地图编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耕地保护的核心问题,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博弈行为的增多,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效。探究其原因,有些学者认为基本农田保护利益低下,缺乏经济奖励机制(孙海兵,2004);也有学者认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体系很不完善,缺乏操作基础,主要表现在概念体系模糊,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等方面(聂庆华,1999)。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3s”技术与土地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基本农田的保护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许多专家、学者将信息技术与土地评价理论以及决策支持手段运用到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研究,建立了基本农田划定信息系统,(程峰,2003;尹鹏程,2006;黄伟常,2006);也有学者对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考核体系和质量动态管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曲波,2002;许福涛,2005)。因为国情的不同,国外一般没有基本农田的定义,与其对应的是农地。对于农地的研究该属美国开始较早。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美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段时期大量优质农地损失,是全球粮食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人们开始关注农地问题,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以防止农地盲目非农化为主要目标的农地保护理论、技术和政策体系。尤其在美国的高度发展经济支持下,集约化发展程度很高,大量农地整理工作已经完成,这可以作为我国进行基本农田整理的参考对象。进入21世纪,全球定位系统的运用为土地资源研究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使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为可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土地资源学研究进入定量化阶段,使多元化信息复合成为可能。纵观国内外基本农田调整研究,各国学者在耕地保护体制建设、土地质量评价和土地信息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相对于国外的农地研究,我国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完全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迫在眉睫。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寻求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新思路、新方法。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研究内容论述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根据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濮阳市华龙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统计情况,对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入选调入基本农田和调出基本农田的条件,以及基本农田调入和调出面积;分析调出基本农田和调入基本农田在数量、质量、需求、生态等方面是否平衡;根据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成果确定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的保障措施。1.4.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大量搜集与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相关的资料以及国内外在土地整理方面的文献,通过阅读大量期刊文献,了解学者们关于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定量分析法准确把握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技术方法,并将其与正在实施的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相结合,主要利用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定量分析,确保其满足基本农田调整“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1.4.3研究技术路线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理论基础理论实证研究基本农田调整研究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分析占补平衡研究基本农田调出基本农田调入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分析基本农田占补平衡考核调整前后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分析基本农田调整保障措施图1.1研究技术路线2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理论基础2.1人地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再生产包括两大部分,即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对立统一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出现新的不平衡。保护耕地资源安全的目的是协调人地比例关系,以不断满足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要,而控制人口增长又可以协调人地比例关系,减轻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以利于合理利用和开发耕地资源,从而起到保护耕地资源的作用。在我国,控制人口与节约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殊途同归之效果,都可以起到有效制止土地的环境恶化、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2.2土地质量观 土地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取决于土地的综合特征,它是土地全部组成要素以及相关环境条件因素相互结合,彼此作用所构成的生产利用的总和效应。全面准确的土地质量观包括以下四个观点。其一,针对性观点认为土地质量是与土地用途相互对应,不可分割的。同一块土地,对于不同的土地用途,对应着不同的土地质量水平,也对应着不同的土地质量内容。因此,土地质量是针对土地的特有用途而言的。其二,效益观点认为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效益二者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土地质量最终效益体现在土地利用的效益上,接受土地利用效益的检查,而土地利用效益又是土地质量的外在表现和直观反映,离开土地质量谈效益和离开效益谈质量都是无法想象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其三,综合性观点认为土地质量是土地的一种综合属性,即土地质量是对众多土地质量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总体体现,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的自身特性,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全部过程的集中体现。其四,动态性观点认为土地质量是不断变化的,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和变迁,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土地的自身特性和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土地质量是一个具有动态属性的概念。综上所述,土地质量具有针对性、效益性、综合性和动态性。2.3土地肥力理论农用地生产力主要取决于土壤的肥力水平,土壤的肥力水平不同,其质量差异明显。土地肥力即土地的肥沃程度,是土地能够提供和协调植物自然生产率高低的决定因素,从而决定了土地的产出效应。土地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的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征等。它不依赖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人工肥力是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对土地进行耕作、施肥、播种的生产活动过程中而产生的。两者的结合成为现实农用地土地肥力的基础。土地肥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受人类的影响,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发展能够使土地肥力得到很大的发挥。自然肥力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结合成一体,成为经济肥力,这是土地评价的基础理论之一。2.4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理论认为,农业生产是自然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农用地开发利用是自然、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农地生产力是衡量土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特定的土地空间内由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与由气候、土壤、地貌、温度、水文等构成的生命系统复合而成的整体。它受制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具有明显的地域的差异并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计量上要考虑农用地的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生产潜力、农地自然生产力和农地综合生产力。2.5可持续发展理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资源的代际公平是指资源在代与代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和使用,代际公平既是伦理学的命题,也是经济学的规范。要保障人类发展所需的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公平,首先在当代人要实现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公平,以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实现代际,在所能预见和控制的范围内,人们应努力确保下一代及子孙后代能有机会继续实现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表现出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虽然人口出生率有所降低,但人口总量却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加剧。这说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尚未协调好。耕地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不仅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还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了维持耕地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平衡,使有限的耕地资源兼顾各项用地需求,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应通过“节流、开源”等各项措施,控制耕地总量不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耕地资源安全。可持续发展是基本农田保护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科学术语,在 1980 年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给予了系统阐述。它把资源保护与社会发展作为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将自然保护置于整个社会发展框架之中。保护是人类要合理利用资源,既要使目前这一代人得到最大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需要和愿望。而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满足人类需要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较有权威性的定义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维持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稳定,满足当代人需要同时,以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要能力为代价(Culbertson,1993)。可持续发展思想有两个基本核心:一是“发展”,发展既是过程,也是目标,从过程角度,它是时序上增长和变化;从目标角度,它是指人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二是“持续性”,从社会和经济角度,是指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稳定;从生态观点,是指支撑人类生命生态基础的延续。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通过动态的、适当的平衡过程,找到连接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资源系统的最佳水平,这个水平能支撑国民经济系统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的重要实践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可持续农业发展要求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进行技术和机构改造,使之朝向能保证和持续满足现代和今后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应当能保护土地、水、生物资源,防止环境退化,同时又是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并能为社会所接受(FAO,1992)。可持续农业发展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粮食供应,二是就业和增加农业收入,三是保护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农业是以相当长时期内,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土地资源维持于农业利用为基础的。因此,服务于可持续农业基础的持续土地管理目标首先应保护有较高质量和相当数量土地作为农田,维护农田自然生产潜力和农田生态环境稳定,满足人口生存和社会发展需求。基本农田保护是可持续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可持续土地管理为指导,基本农田保护的首要目标是保障足够的农田面积,维持农产品产量稳定和提高;其次,加强农田质量保护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三,重视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农田自然生产能力,防止土壤退化;第四,查清农田后备资源,合理规划,保障基本农田生产能力总量动态稳定:当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划区定界、保护措施应当体现经济上可行、社会上可接受。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基本农田保护是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3 濮阳市华龙区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分析3.1研究区概况3.1.1地理位置 濮阳市华龙区地处河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4°5480至115°1415,北纬35°4100至35°4930之间。西临安阳市内黄县,北、东北与清丰县交界,南、东南和濮阳县接壤。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15千米。总土地面积263.1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41平方公里。3.1.2自然条件 地理气候 濮阳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该凹陷在形成过程中,沉积了一套巨厚的以下第三系为主的中、新生界陆相沙泥岩地层,是油气生成与储存的有利地区。濮阳位于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全区地势较为平坦,自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1/6000-1/9000。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由于历史上黄河水注海和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变故作用,造就了濮阳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有临黄堤、金堤,还有一些故道残堤。平地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华龙区位于中纬度地带,常年直接接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湿润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极端最低气温为21。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601.3毫米。 土壤 据土壤普查,本区土壤分两个土类、四个亚类、五个土属、十五个土种。两个土类为潮土土类和沙土土类,其中潮土占76.0%,本区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黄河冲积物,其次是风积物,土壤酸碱度适宜(微碱性),适宜农作物生长。 水资源 本区属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马颊河、潴龙河,马颊河为排灌两用河流,以引黄灌溉为主,自濮阳县入境,纵穿本区中部,至孟轲乡进入清丰县境内,在本区境内长度11公里。我区水资源总量约552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181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4387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3405立方米,本区地下水水质较好,属碳酸钙镁型,适宜饮用。 植被 本区属暖温带落叶林带,由于耕作历史悠久,植被变化很大,自然植被已不复存在,主要是人工植被和田间杂草。由于不同地形部位自然环境的差别,其植被类型亦不相同。风沙土区,沙丘沙垄之上以刺槐为主,草本植物主要是乔本科、菊科、豆科等草本植物;平铺沙地为农枣间作,潮土地区以农作物为主,农林 农果间作,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谷子等,经济作为有花生、棉花、大豆、蔬菜等。3.1.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状况全区土地总面积26l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规划占地面积80平方公里。辖王助、胡村、孟轲、岳村4个乡和建设路、人民路、黄河路、胜利路、大庆路、中原路、任丘路、长庆路8个街道办事处,共124个行政村,5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55631人,其中农业人口131126人。人口密度2512 人/平方公里,城市化率80。经济状况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0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526元;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年均增长4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60元。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16.8亿元上升到“十一五”末的44.78亿元,年均增长15;综合实力列全市第一位。交通条件本区地处中原,地势平坦,随着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濮阳市的建设,交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汤台铁路、濮台(郑吴)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106国道贯穿南北,濮鹤高速已全线通车,阿深高速公路即将竣工,濮范高速和德商高速已经立项。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以市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络。3.1.4农用地利用现状农用地利用结构根据表3.1,2009年全区(含八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为30775.29公顷,农用地(耕地、园林、林地、其他农用地)总面积19331.8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2.82%。耕地:面积18205.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16%,其中水浇地面积18205.3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0%。园地:面积75.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4%,其中果园65.96公顷,占园地面积的87.92%,其它园地面积9.06公顷,占园地面积的12.08%。 表3.1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行政区域名称行政区总面积耕地(01)园地(02)林地(03)草地(0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交通运输用地(1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其他土地(12)华龙区30775.29 18205.33 75.02 1044.89 6.59 9966.35 865.98 395.37 215.76 人民路1993.67 33.35 0.00 0.00 0.00 1960.15 0.17 0.00 0.0

    注意事项

    本文(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