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信息化评价毕业设计.doc

    • 资源ID:3940472       资源大小:57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信息化评价毕业设计.doc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系 别: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班 号: 机电104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1004053403 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信息化评价指 导 教 师: 设 计 地 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起 迄 日 期: 2012.11.202013.04.20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 机电一体化 班级 机电104 姓名 一、课题名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信息化评价 二、主要技术指标: 确定教学信息化评价体系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学信息化评价研究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教学信息化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层次分析法基本方法,判断矩阵的构建,指标权重分析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学信息化评价研究实践 四、主要参考文献:_ 焦宝聪 柳少军 编著 教育信息化决策理论与方法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2 郝晓玲 孙强 著 信息化绩效评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7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教育信息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学 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 导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系 主 任(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信息化评价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信息化教学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改变以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方式,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己、激励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师改进教学的反馈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 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竞相出台了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 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为提升各自的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保障。为了使大学教育信息化持续地发展, 迫切需要对大学教育信息化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推动和引导教育信息化。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信息化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2.层次分析方法,判断矩阵的构建,指标权重分析3.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学信息化评价研究实践三、 主要研究(设计)方法论述:1.上网和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3.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4.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四、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时间(迄止日期)工 作 内 容11.2012.20上网和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选择设计课题12.2112.30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13.1.113.2.1上网搜索收集数据资料13.2.213.3.1应用层次分析法计息计算13.3.213.3.15撰写并完成设计报告初稿13.3.1613.4.7初稿审阅、修改13.4.813.4.18定稿、打印13.4.1813.4.20准备论文答辩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六、系部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信息化评价目录0 引言51 绪论61.1 教学信息化的意义62 教学信息化评价概述62.1 教学评价的概念72.2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历程72.3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82.4 教学信息化评价出现的必然83 国内外教学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83.1 欧洲93.2 亚洲93.3 美国93.4 国内104 高等教学信息化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内容104.1 教学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104.2 教学评价的方法104.3 确定教学评价的原则114.4 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114.5 建设高等教学信息化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与价值114.6 评价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25 高校信息化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125.1 层次分析法125. 2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学信息化评价研究实践156结束语28答 谢 辞29参考文献29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信息化评价摘要:所谓教学质量评价它是一个综合的、多准则、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它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信息化教学中借助信息化的教学评价工具,可以综合质性和量化评价方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克服传统教学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评价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真正做到教学和评价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人类历史上虽然曾有过无数革命性的技术,但能够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却是风毛麟角。而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则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对教育最具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许多经验和教训。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教学评价模型,并给出相应的评判标准。关键词:教学信息化;信息化评价;AHP方法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eaching information evaluation0 引言目前,国外对教学信息化的评价和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我国的教学信息化水平评价还处于一种自发的和低层次的摸索阶段。因此,研究和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和准确地评价教学信息化水平和成效,对进一步引导和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的办学规模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各校的教育资源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保证一致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各校面临的新问题,而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大多数因素都是定性的描述。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使定性问题定量化,不仅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和管理,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都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学信息化以学校组织建设和教学环境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的活动。教学信息化评价系统是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一级指标。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以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活动朝预定的目标发展。它对教学直接起到反馈调节、诊断指导、强化激励、教学提高和目标导向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正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通过教学信息化评价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目前教学信息化水平,是寻找差距,高瞻远瞩地指导下一步如何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它主要包括:一、对教学资料的建设与应用评价;二、对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支持应用评价。当前,与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和教务管理信息化相比,教学信息化程度明显不足;人们对教学信息化概念的理解还是片面的甚至是模糊的;教学信息化工作缺乏成功的应用范例和可操作性的水平评价系统作为理论指导。从实际操作来看,信息化建设情况容易评价,信息化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的考察与评价较为困难。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1 绪论1.1 教学信息化的意义教学信息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旋律。随着高校“质量工程”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内容,也给教育超常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和巨大的动力。教育信息化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可以极大地推动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信息化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信息来不及也不需要装进大脑中,而是装进电脑里,这就要求人们改变教育是“继承人类经验知识精华”这个基本观点,学习者必须具备知识更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技术和途径。不可否认,在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我国基础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基础教育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灌输答案的容器,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寻的目标。2 教学信息化评价概述2.1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它运用一系列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评量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活动以期确定教学状况与教学期望的差距,确定教学问题解决对策。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改善学与教的效果,它是根据具体某学科的教育目的及原则对教学过程和所产生的成果进行定性量的测量,进而做出价值判断井为学生的发展程度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因而学生的工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2 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历程1、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直接为学生服务。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2、 计算机辅助学习CAL(阶段此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自学,讨论答疑,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这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整合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从而,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2.3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教学信息化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教学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教师是所有知识的来源,即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学生地位学习过程的研究者意义结构主体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探究为主讨论式协作式和个别辅助式教师呈现,学生听,教师讲授为主,也包括讨论式,个别辅导式。课程配置多元化多学科不同学科被整合成一个整体科目单独呈现给学生的,的那一刻化,分学科,固定课时是其特点学习行为学习一问题为中心,培养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高级思维形成学习以事实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为主。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促进学习和问题解决,信息技术吧外界和教师联系起来合作学习限于形式,学校和社会向分离,很少与外界交流。评价方式评价是基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呈现信息学位、学会如何学习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以行为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是基于学生记住多少知识。学科知识与分类技能进行评价。2.4 教学信息化评价出现的必然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走上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轨道上来,就必须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是把握教学实际、获得反馈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正确途径。重视、研究教育和教学评价,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管理的普遍的、一致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各国教育行政人员(学校干部和教育行政干部)有没有相当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作为评价一定国家教育发达程度和教育效能的一种依据。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检测已被看作是探讨、研究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都非常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积极探讨、研究各种适应评价的可行方法,以对学校教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以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作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力图以此为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出合格人才。教学评价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3 国内外教学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3.1 欧洲信息化教育在加拿大的学校网工程SchoolNe0从1993开始,原计划连通300所学校,由于进展格外顺利,继而决定在近年内使加拿大17000所学校全部联网。欧洲各国的信息化教学程度各不相同。据资料,欧盟国家中学拥有微机达到平均十二人一机,程度最高的是苏格兰,中学达到六人一机。与北美洲相比,目前欧洲中小学联网程度不算高,在欧盟困家全部320,000所学校中仅有5的学校连通Internet。前欧共体曾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分二期推出一个名叫DELTA的大型研究课题,旨在解决多国异种通讯系统的联网标准问题,并在标准通讯平台上开发可供共享的跨文化教育与培训软件。后来的欧盟发布了一个题为“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议行动规划(199698)”,旨在加速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同时推出多项有关信息化教学和教育改革的开发计划,如计算机通讯应用计划(199498),关于多媒体教材开发的MEDIA 1I与INF02000计划。3.2 亚洲1965年,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源首先提出信息化指数法。该方法是由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构成,采用平均算术法。4个二级指标为: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三级指标为:信息量包含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数、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信息装备率包括每百人电话数、每百人电视机数和每万人计算机数;通信主体水平包括第三产业人数的百分比、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信息系数包括不包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外的个人消费。通过将这些指标量化后的指标总值同某一基年相比可得到信息化指数。相比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法的指标内容更为明确,数据更易获得,且可以纵向考察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同时期信息化发展水平和趋势,比较实用。同时比较清楚地给出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两个概念的界定。但由于提出的时间较早,存在指标设置显得过于陈旧,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和选用实物测度指标,使得指标缺乏长期稳定性的问题。3.3 美国美国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开始由20世纪90年代,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措施、方案和量表的研究比较全面。密尔肯基金会和教育周刊每年都有科技辅教的全面调查,不仅参加调查的人数众多,问卷内容也非常详细。它在1999年对27州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负责报告中有35张各州的横向比较图。美国密尔肯基金会在1998年推出的“七维度学校科技辅教评估法”是使用较广、较成熟的模式。由总裁科技论坛会上推出的“学校科技状况自测表”可以对各个学校在工作的不同阶段免费、快速地进行自我评估、分配经费、填补缺陷、设立近期目标和制定今后发展方向,或用它作为参考,设计出自己的评估工具。同时,总裁科技论坛网还提供美国50个州的教育技术和应用的比较调查,可以查看各州的概况,进行州际数据比较,查阅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找出本州的下一步计划。在美国教师广泛使用的评估软件有先锋学习公司的“数学明星”(STAR Math)和“阅读明星”(STAR Reading)。“阅读明星”可以打出“成长总结表”,还包括学生几次考试的各项数据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针对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美国教育部在1999年专门召开了以“评估科技效益”为名的全国教育科技会议,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莱利强调千万不要以为使用信息技术就一定会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一定要有评估,并能运用评估这个手段来推动教育改革。3.4 国内现状对教育资源的绩效评估在国内外都是个尚待开拓的领域。国内外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和研究有一定的有益经验和方法,但由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实践的时间较短,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的时间更短,现在还没有经过实证的可靠的测量工具,而且在这一领域的实践者大都对技术的实用价值感兴趣,很少有人关注理论研究,所以造成对教育信息化评估的研究缺乏理论的指导,评估工具还不够成熟,科技领域变化又快。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去研究和开发。由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和研究刚刚开始和起步,所以目前我国尚没有规范和系统的关于如何科学评价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不过,许多专家和学者己注意到这个尚待开拓的领域,并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建议。2006年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学术年会上,复旦大学根据在国内高校信息化评价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结合上海地区的实际评测的实施经验,在2005年9月项目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全国高校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总的来说,国内外关于高校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仍旧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鉴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巨大差异,现有的一些指标体系尚不够全面和完善,更加缺乏广泛的测评实践。 4 高等教学信息化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内容4.1 教学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教学活动过程。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而教学评价主体应以教师同行和教学专家为主。因为他们熟悉教学全过程,可以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教学,而作为教学活动参与者的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教学评价。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所得出的结论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教育行政管理者、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也可参与教学评价。4.2 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学的评价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外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人手,定性的方法常用的有评议法。即由评价小组成员通过听课进行集体评议对其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量表评价法,即在听课的基础上。由评课人员填写评价量表。对授课人按照评价表中的指标内容逐一打分,然后,汇总所有韵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而问卷调查法是兼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一种评价方法,即可以通过学生了解他们当堂课的学习效果,又可通过其他教师了解该教师较长时问的教学情况。4.3 确定教学评价的原则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应关注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课程标准;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这一方面的评价应注意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问是否有明显的关联;技术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把信息技术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方面,应检验是否设计了一些简单易用的评价工具,用于具体、客观的评价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价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相关性。4.4 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要使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关键问题是要制定科学可行的量化指标体系。在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学科比较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来选取评价指标,并根据每项指标在教学中的 作用大小来确定权重,使指标在量化的过程中起着客观、可比的作用;同时,在选定指标时,要注意指标不能太多,太多不易操作,也不能太少,太少区分度不够,因此,指标体系确定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避免指标因素重叠交叉、重复赋权,使之更能适合于教学评价的需要。4.5 建设高等教学信息化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与价值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给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学习使课堂教学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这就促使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理念、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新课程、新方法和新标准,力求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评定的活动,用于对教学进行指导、调控和检测。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过程中就必须对其研究主体有一个明了的认识,便于更好地进行研究与教学改革。4.6 评价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活的过程,它涉及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诸多因素,因此,对它的评价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不应掺杂主观意图和个人成见,防止以偏概全和宽严不一的现象发生。作为评价人员要不断钻研教材和大纲,及时理解最新的教学改革的动态,为提高评价水平创造条件。教学评价是为教学服务的,其目地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本着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的积极性。既要充分肯定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该进的地方,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是教学评价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教学评价是针对教与学两个方面,而在这两个方面中,学的评价不易掌握,因为学不仅仅是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学,这需要评价人员不仅了解学生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教学评价才更全面、更有说服力。随着科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还需要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丰富与完善评价方式与理论,长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未来竞争社会的高素质人才。5 高校信息化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5.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AHP在行为科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方法评价和教育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AHP法大致上分为如下六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面临的问题之后,当问题中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措施层等)时,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因素的从属关系。当某个层次的包含因素较多时,可以将层次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层次。2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认识,一般采用数字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如表21。当相互比较因素的重要性能够用具体的实际意义的比值说明时,判断矩阵相应的值则可以取这个比值。(1)成对比较法、成对比较阵和一致阵在比较某一层n个指标C1,C2,Cn对上一层一个指标Q的影响时,每次仅取两个指标Ci和Cj,用aij表示Ci和Cj,对Q的影响之比,这就是成对比较法。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xn,aij>0,aij=1/ aij来表示,A称为成对比较阵,由于 aij所具有的特点,为正互反矩阵,显然有aij=1若一个成对比较阵A满足aij·aik=aik,i,j,k=1,2,n,则A称为一致性矩阵,简称致性。一致阵具有下列性质:A的秩为l,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A任一列(行)向量都是对应于特征根n的特征向量若成对比较阵A是一致阵,则应取对应于特征根n的、归一化的特征向量(即分量之和为1)表示诸指标C1,C2,Cn对上层指标Q的权重,这个向量称为权向量;若成对比较阵A不是一致阵,但在不一致的容许范围内,可用对应于A最大特征根(记为)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作为权向量,且满足:A=。表1-1 19标度表Table 2-1 The 19 Scale Table标度定义1G因素与H因素同等重要3G因素比H因素略重要5G因素比H因素较重要7G因素比H因素非常重要9G因素比H因素绝对重要2、4、6、8为以上两种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对应的标度值倒数H因素比较G因素得到的判断值为ahg=1ahg,agg=13确定各层指标权重。由于直接用定义计算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相当困难,成对比较阵构造完成后,可以利用和积法或方根法来近似计算所构造的成对比较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对应权向量。使用和积法进行计算,步骤如下:(1)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归一化:(2)对按列归一化的判断矩阵,再按行求和:(3)将向量归一化:,则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如此所得的即为矩阵么特征向量的近似值。4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在实际评估中评估专家只能对成对比较矩阵中的元素的值进行大概的估计,时常会导致不一致的逻辑错误,根据AHP法的原理可以利用与之差检验一致性。步骤如下:(1)计算最大特征根,表示向量的第个分量。(2)计算一致性指标 (3)根据n值对照表2-2查出随机一致性指标。(4)计算平均一致性指标比值:当时认为的不一致尺度在容许范围之内,否则,需要评估专家对成对比较阵中的元素的值重新进行估计和调整,直到么满足一致性要求。表1-2平均一致性指标表Table 2-2 The Table of Average Consistency IndexN1234567891011RI0.000.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1.515确定绝对权重值。在分层获得了同层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后,可以自上而下地计算各级指标关于总体的绝对权重值。假定已经算出第层个元素相对于总体的绝对权重为,第层个元素对于上一层(第层)第个元素的单排序权重是,其中不受支配元素的权重为0.令,表示第层元素对第层个元素的排序,则第的层的元素对于总体的绝对权重为同样,也需要对总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6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假定已经算出针对第层第个元素为准的、和,则第层的综合检验指标为当时,认为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要对本次的成对比较阵进行调整,直至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达到要求为止。5.2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学信息化评价研究实践高校教学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高校教学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的特点以及对教师该具备的能力要求, 并通过调查了解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响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 为便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评价,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分目标层包括7个一级指标、准则层包括28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层的某些元素对二级指标层的某些素起支配作用, 同时它本身又受到目标层元素的支配。表3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序号目标层分目标层(一级指标)准则层(二级指标)1学法指导信息素养提高2学习指导3学习组织4高校教学信息化评价体系教师的教教学设计能力5与课程整合能力6信息技术能力7教师信息素养8教学思想9驾于课堂能力10学生的学内容掌握程度11学生信息素养12学生的学习兴趣13独立学习与团队合14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15学习方法的应用16教学环境资源检索水平17信息技术的应用18师生交往19各媒体的利用20学习气氛2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22与其他课的联系23网络资源的利用24教学过程媒体运用25案例应用26新课讲解27教学设计课程资源运用28教学目标根据表3中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如下:1、一级指标权重计算教学信息化指标体系共包含7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学法指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通过征询专家对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意见,形成了判断矩阵见表4-1。表4-2 AAi判断矩阵 一W11/31/21/31320.1067311/213530.2230 22113520.224031112320.202411/31/31/21220.09871/31/51/51/31/2110.05181/21/31/21/21/2110.0734判断矩阵A为:将判断矩阵按列归一化:将矩阵B按行求和:计算特征向量: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7.2732在此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单排序运算,得到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 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检验一致十性: ,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7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如下: (0.1067,0.2230,0.2240,0.2024,0.0987,0.0518,0.0734)2、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二级指标权重表明了各个二级指标相对于其所属的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 (1)学法指导由于该一级指标下只有三个二级指标“信息素养提高”、“学习指导”、“学习组织”,其判断矩阵如表42。表42“学法指导”二级指标判断矩阵W1230.40001/2120.20001/31/210.4000在此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单排序运算,得到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最大特征值 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检验一致性: CJ=0 RJ=0.52 CR=00.1, 过一致性检验。得到3个二级指标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信息化评价毕业设计.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