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精神病学--第十四章-应激障碍课件.ppt

    • 资源ID:3938341       资源大小:2.09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神病学--第十四章-应激障碍课件.ppt

    应激相关障碍,第一节 概述(定义),3.应激源(Stressor)分类良性刺激(eustress)一般而言,可以使人振奋、增加动力、带来益处。注:乐极生悲。不良刺激(distress)往往带来痛苦、悲伤,甚至疾病的发生。,1.应激(Stress):外界刺激作用个体时,机体相应的反应。2.社会心理应激源(Stressor):凡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资源或外部资源进行调节,重新加适应生活境遇变化和环境改变的外界刺激。,第一节 概述(概念),第一节 概述(应激障碍共同特点),有应激源/刺激(因),并有一定强度或时间。有心理障碍的出现(不良后果)两者之间有因果必然联系精神刺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症状表现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应激源,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应激,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学校与职业场所的问题,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个人的特殊遭遇,空难,唐山大地震 伤亡16万,重残24万,9.11,SARS,急性心因性反应,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以及意识模糊或朦胧表现。,反应性木僵,表情茫然、呆滞,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急性应激性精神病(偏执状态),与应激内容相关的幻觉、妄想,情感体验丰富。,急性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反应性兴奋,哭笑无常,言语错乱,动作杂乱无章,事后部分不能回忆。,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1、极其严重的躯体或心理应激因素而产生的短暂精神障碍2、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有时间上的紧密联系3、症状多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1月内缓解。,鉴别:,1、癔症,大多患者有特定的个性特征,反复发作过程,症状常有表演和夸张色彩,病前有一定心理因素。,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流行病学研究 国 内,张本等调查了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23出现PTSD;(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3:111114)张本等用CCMD-II-R调查了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1813人 现患率为9.4;(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06108)刘光雄等调查了车祸事件后的人群,结果发现有40.7%的人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38.3%符合PTSD的诊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820),PTSD的发生机制,创伤性事件易感素质创伤后因素生物学机制,性别: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件后女性的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地震受灾者3个月内PTSD发生率男性为13.5%,女性为24.7%。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有神经质倾向、内向性格、有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的家族史。,易感因素,创伤后因素,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感是否脱离创伤情境干预措施是否及时是否有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PTSD的生物学机制,生物学机制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前额叶、杏仁核、海马的异常神经内分泌:CRF、血管紧张素、催产素及垂体前叶激素神经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PET检查前色带回和杏仁核的血流。,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梦境、或由相似的境遇诱发;持续的警觉增高(睡眠、激惹、注意力、惊觉);持续的回避;避免回想;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交往减少、待人冷淡兴趣减少变窄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临床特点,社会功能受损延迟发生(数天至数月,半年以内),已持续三个月(DSM-IV:1M)病程可长达数年(如唐山地震调查),诊断,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2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回避,1、急性应激性障碍2、抑郁症3、焦虑症,鉴别诊断,我是一个来自南方的在校大学生,来洛阳快半年了,刚入校时各方面还可以,入校一个月后逐渐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比如心情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学习也提不起劲等,近一个月更是睡眠不好,食欲也差,经常有退学回家的念头,我还能上成学吗?,案例 1,适应障碍,1、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2、病程往往较长,症状持续一月以上,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但刺激因素消除后症状一般不超过6个月。,3、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鉴别诊断 1、人格障碍 重要的是病史,如症状表现仅为原有人格障碍表现的加重,则没必要下两个诊断,如应激事件导致了新的症状的产生,可下两个诊断。应激源消失,适应性障碍症状改善,而原有的人格障碍症状不变。2、PTSD 一般引起PTSD的应激源常很强烈,差不多对所有的人都会引起痛苦体验和症状,且症状表现相对固定,常反复回忆或重现创伤体验而有别于适应性障碍。,治疗 1、心理治疗 基本原则是: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性质进行适当的解释。然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如危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冲击疗法,应付技能训练等,可强化病人的心理素质,消除症状。2、药物治疗 虽是对症治疗,但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缓解不适症状常常有效。应注意药物治疗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亦不必过长。,思考题:1、应激障碍分型2、急性和迟发性应激障碍临床症状的区别。,

    注意事项

    本文(精神病学--第十四章-应激障碍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