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毕业论文终稿.doc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指 导 老 师 :张宏宝学 生 姓 名 :学 号 :W445808223350002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专 业 :教育管理毕 业 时 间 :2011年2月(下半年为8月)原 创 承 诺 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 日期:2010年 12月 16日目 录摘要 IAbstract 引言 一、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1(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二)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1、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2 2、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 3、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3二、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一)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4三、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4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4(二)创建和谐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4(三)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 5(四)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导向 5(五)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保障 6结 语 6参考文献 7致 谢 8 摘要(内容要手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和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而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关键词: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时代背景;必要性;问题与成因;基本途径 Abstract (内容要手写)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at this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party building for the serious and urgent task, but also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era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campu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How to build harmonious campu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should be widely appreciated.Key words: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armonious campus; Time background; Necessity; Question and origin; Essential way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引言在和谐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和谐发展才是硬道理。建设和谐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和谐校园建设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生产、传播和创新知识的重要阵地,作为各种思潮和文化的聚集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和谐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的学校。为实现学校校园的和谐,进而促进和谐教育的发展,并最终服务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做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者,更需要对“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是什么,以及怎样建设和谐校园”等有关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科学的认识。一、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任何一种理论的实践也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同样,和谐校园理论及其实践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些背景是主客观的统一。首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同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实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双赢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政策背景。其次,“和谐教育”是一个国际性课题,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首先是教育的和谐,这样才能促进文化、经济、科学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虽然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那么就可能避免种种矛盾和种种冲突。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谐校园”的构建也是一个国际性课题。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社会、和谐的校园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崇高理想。我国学校教育的底子比较薄弱,要挤进世界学校教育的先进行列,保持学校教育的先进性,必须关注世界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结合本国的实际,调整学校教育发展方略。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高瞻远瞩的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体系,构建和谐校园。这是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国际背景。第三,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与激励教育、创新教育、愉快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市场中诸多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和谐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国内环境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谐校园构建与发展,只要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战略目标。这是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国内背景。第四,任何教育现象,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针对一定问题而出现的。提出和探索和谐教育,同样有明确的社会历史背景,这就是信息社会以及我国社会大转型所带来的新型教育问题。简言之,和谐教育的宏观背景乃是和谐校园建设所面临的时代挑战。这是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宏观背景。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发挥学校教育系统的独特作用,这是当前国际教育界在校园建设中正在共同面临的大问题。在社会大转型时期,学校教育怎么改革,学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是各方面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这是每所学校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需要大家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它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最后,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提出,除了时代发展的宏观考虑外,还有更为具体的微观背景。也就是说,它是针对着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成绩令人欢欣鼓舞,同时,也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应该说,学校教育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也有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在不同地区的学校,问题的类型和程度不尽相同。为此,不少地区和学校,已开展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和实验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在大大小小的教育问题中,在丰富多彩的教育经验中,有关学校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例如,这些问题有:什么是有活力的学校?学校活力从何而来?什么样的学生是高质量的人才?学校怎样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基本性质、价值取向和工作机理等问题,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基础的问题,也是决定学校面貌和教育效益的重要因素。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校是富有活力的学校;社会推动力和人的创造力是学校活力的源泉,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要求,是高质量学生的标志,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校的使命。在整个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大背景下提出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充分认识到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的奠基作用,这正是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国际与国内背景、宏观与微观背景、主观与客观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二)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教育机制的调整、合并以及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发展越来越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也仍然存在着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问题也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学校作为知识创新力量集中、技术创新手段先进的人才聚集高地,不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和根本任务,而且是先进文化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区、辐射源和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主力军,其培养出来的“接班人”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人才质量,有效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障。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我国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就需要一大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实现产品技术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这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客观上迫切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构建一个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同时,建设和谐校园,也是我国建设文明城市的需要。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学校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辐射方式作用于城市的周围环境,对于提升我国城市文化品味,拉动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其城市凝聚力和竞争力有着独特作用,对于推动城市文明进程、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创造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二、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目前,我国校园建设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随着教育规模和质量矛盾的日益加剧,和谐校园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在调研的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建议认真加以梳理,真正找到制约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突出问题和成因。(一)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有待加强。领导班子团队协作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特别是个别成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作风也存在些问题,如工作不落实、不到位,与老师沟通交流较少等。2、学校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艺术尤其是对新教育理念、新课程的领悟与操作水平有差距,创新意识不够,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和人才需求的需要。3、随着我校近年来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区的增多,在教师、学生管理等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管理层次多、责任模糊等阻碍了学校的有序发展。4、在追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对学生全面重视不够。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但追求教学质量并不等于旁置素质教育。我们在课程规范、学生艺体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5、对教师的考核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好的考核机制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但目前各所学校都存在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并时有发生,责任意识淡化,成长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机制还不够科学、规范6、大部分学校都存在许多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如师生上下班面临的交通问题、班额过大、学生活动场所拥挤、教学设备配置不足以及教师福利待遇等问题仍然存在,解决的效果不大。(二)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一是观念意识使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有些教师对育人观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偏差,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升学率是硬道理”,把学校发展简单化为升多少学、招多少生来决定一切,这些都与不正确的育人观有关。二是客观条件限制。如硬件建设、电脑配置、解决交通等等,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三是经验积累不足。学校建设和发展并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可鉴,如学校整体管理、后勤管理、师生工作学习制度与行为评价等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四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具体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它并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目前,评价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及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备并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三、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在构建和谐校园这个系统工程中,不仅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教师队伍和领导班子,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与发展和谐校园,从而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是否以人为本,是检验发展是否科学的一个标准。只有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和谐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其和谐发展的落脚点是师生,就是以和谐的人去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2、坚持协调发展。校园和谐不仅要做到教育教学任务的协调、教学管理的协调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还要做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同步发展。软实力是指学校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包括理念、校风、机制等非物质形态的无形资产;硬实力是指物质形态的,包括人才、资金、基本设施等有形资产。3、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今天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明天的发展为代价,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下一代人的发展为前提。 (二)创建和谐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和谐的教师队伍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因为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是德、智、体、美、劳的具体实施者与落实者,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老师的辛勤耕耘和正确引导。同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以教师为主体的普通教职工队伍,只有正确处理好领导与普通教职工的关系,将普通教职工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普通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建设好学校。第一,加强民主管理。学校制定相应制度要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尤其是关系到广大教师根本利益的事情,如学校发展规划、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职员聘任、津贴等事项,都要经过教代会的讨论通过,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第二,要制定向广大教职工倾斜的政策,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制定学校相关制度要从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教师为本位,适当向教师倾斜。如果相关制度中没有体现教师应有地位,教师得不到现实利益,就不会安心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不会安心于教学岗位。第三,创造民主气氛和科学管理,让广大教职工成为管理的主体。学校的管理只有民主的管理,才是科学有效的管理。第四,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思想,切实提高教职工待遇,为广大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学校制定优惠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提供干事业的和谐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办公条件、教学条件。有关资料表明,人才智能的发挥与所在组织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一个人在公正廉明、人文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不仅能有效地发挥现有潜力,而且他们潜在能力也能充分的展现。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在学校内部营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重点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谐的社会关系环境,努力增强学校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并与教学科研人员一道树立共同理想、目标,在大家共同价值取向的理念下,培养教学科研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校风、教风、研风和学风,从而达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三)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仍未得到转变,仍然把学生成绩的好坏当成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看成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好坏的尺度。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现代教育的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应广泛引导家长和学生,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转变人才观,使每位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起好表率作用,对待学生,要象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认真做到“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其扬起奋进的风帆;当学生失去信心时,鼓励其点燃自信的火焰;当学生苦恼时,用温暖滋润其心田;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提醒学生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学生的成长,除了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身心要健康发展,这是实现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只有学生协调发展,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才有意义,才能办出社会支持、家长满意的学校,持久的和谐学校才能呈现于眼前。 (四)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导向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和谐的精神文化可以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促使教职工之间(同事关系)的和谐、学生之间(同学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和谐,激发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师生之间、干群之间互帮互助,全体师生员工平等互爱、融洽相处、诚实守信,在全校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健康高雅的文化环境、热烈浓郁的学术环境,、宁静致远的学习环境以及方便舒心的生活环境。第一,努力促进同事关系的和谐,创造出最好的团队业绩。要在广大师生中始终强调和谐是立身之本、进取之道、创业之魂,要求大家以大局为重,增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做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不互相拆台,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二,努力促进同学关系的和谐。学校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学校应把管理、教育、服务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智商和情商的整体开发、成人与成才的综合培养、激发情感与释放潜能同步进行,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创造性、合作性,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掌握做人之道。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课程,及时消除心理障碍,培养了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进而使学生共同进步、团结和谐。第三,努力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要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的关怀、柔性化的管理,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尊重当代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无私奉献。学校在各项工作、活动和有关政策制订时,都要多作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应把学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把道德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影响学生,用甜美的微笑打动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用真挚的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同步提高。(五)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保障建设和谐校园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班子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师生,形成学校发展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一要加强业务学习,做学习的表率。按照以学习凝聚智慧、学习开拓思路、学习增强驾驭高职教育能力的要求,完善各类学习制度,加强研究性学习,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表率。树立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科学合理的议事机制,健全民主渠道。三要严以律已,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把权力看作是责任和义务,不为名利所累。四要走群众路线,做关心师生的表率。始终把师生放在心头,做到心里想着师生、一切为了师生、充分尊重师生;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虚心听教于师生的气魄、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的本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五要具有开拓精神,做创新的表率。要强化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方法,以创新的精神树立新的领导形象,以创新的成果推动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六要班子内部讲团结,做和谐的表率。不拉帮结派、不相互推诿、不相互诋毁,精诚团结、同心同德,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集中集体智慧,发挥团体优势,打造和谐的学校领导集体。结 语学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和谐校园,从而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谭益民,和谐校园构建与学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6(7),4546。2王微,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J,教育研究2006(11),40。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4王焕勋,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M,重庆出版社,1988。5 常炜,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5-03-22。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1-8。致谢词值此论文完成之际,亦即教育管理本科毕业之际,特别感谢我的论文导师张宏宝教授,这篇论文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张宏宝教授拥有渊博的知识,深刻独特的思考方式,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在华师网院众多老师的辛勤栽培下,我才能综合地运用教育管理学科知识来完成本论文,在此一并衷心感谢他们!最后,再一次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华师网院领导、老师及单位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