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毕业论文.doc
南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南通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阐述:一是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试图说明南通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强弱程度和数量变现;二是分析内在原因,找出南通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现状的产生原因;三是要能针对产业发展不足提出建议,从而使产业的竞争可以保持持续性。 关键字: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因子分析 Abstract: Id like to expou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of our textile industry by three aspects:The first one is the exterior status of competitive power,in oder to explain the strength degree of our textile industrys competitive power and quantity this power;The second one is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reason.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in enterprises,to find out the reason of the actuality of our textile included stimulative and obstructive factors.The third one is to table a proposal aim at the deficiency of development of our textile industry, so as to make our industry can keep durative in sharp competition.Keywords: Textile industry,Competitive power,Factor analysis目录一、引言3(一)纺织业竞争力研究的现实意义3(二)国内外研究动态3(三)研究方法3二、文献综述4三、南通纺织业现状分析5(一)基本情况5(二)纺织品对外贸易概况6(三)南通纺织业竞争优、劣势分析7(四)小结9四南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因子分析及回归预测9(一)南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因子分析9(二)南通纺织业回归预测11五、提升南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12(一)正确处理纺织工业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高度重视纺织工业发展12(二)积极调整纺织产品结构,提升纺织产业竞争力13(三)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聚13(四)培育纺织特色市场,发展纺织服务业13总结14致谢14参考文献15一、引言 (一)纺织业竞争力研究的现实意义纺织工业是南通的“世纪工业”、“母亲工业”。19世纪末,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动力机器纺织工业的开端,南通也因此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经过上百年来的发展,南通市纺织工业已形成了从原料、织布、印染及后整理到服装生产一条龙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纺织棉化纤行业也逐步兴起。具有生产企业多、经济总量大、趋于规模化等特点,是全国著名的重点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在当前,重新审视南通市的纺织产业结构布局并实施有效的措施,对继续发挥纺织产业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巩固提高其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构筑南通制造业高地,早日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提升全市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美国政府迫于日本等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国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冲击,开展产业竞争力研究。90年代初,曾是美国政府竞争力研究班子成员的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专著,从产业竞争力角度探讨国家竞争优势,为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后,产业竞争力研究在学术界逐渐兴起。 在中国学术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中国社科院的金碚博士、裴长洪等是该领域主要代表学者。近年来,国内有关纺织工业竞争力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也屡见不鲜,这些研究都是运用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劣势进行分析,得出竞争力评价结果。(三)研究方法 论文综合运用了统计学、管理学、数学等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采用前文提到的一系列指标。 具体方法主要有: 通过访问、查阅综述文献以及统计资料等方法,初步获得并弄清楚资料的基本分布状况。根据研究框架的需要,从各种国内外数据库、年鉴、书籍、杂志、报纸、政府内部文件、海关统计、企业内部文件和内部统计资料、展览会资料以及其他公开出版物中,获得二手数据资料,把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二、文献综述 本文献综述将从国内有关竞争力的研究方面分四个层面展开。我国理论界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国家竞争力。关于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是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探讨的:一是工业产品竞争力层面的研究;二是企业层面的竞争力研究;三是产业与工业层面的竞争力研究;四是整个国民经济层面的研究,以上四个层面的竞争力多是以制造业为背景研究的。国内各个层面研究成果如下:第一层面: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1996)认为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竞争力的最基础层面和最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国家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指标即产品的价格、质量、产品的品牌或商标、产品结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指标即成本技术、经营管理、企业规模、资本实力。第二层面:彭丽红在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2000)中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企业资源、能力和环境三方面决定的,而且这三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企业竞争力的差异不仅是不同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环境感知的不同而且还表现在不同的初始条件基础上不同的成长性所带来扩张的不同。周建在企业战略联盟的竞争力研究J(2000)中认为:企业竞争力不是简单的产品市场上价格/绩效的比率,二是企业在各个层面利用资源和能力的效率差异的总和。第三层面:严伟良在国际竞争力及其要素分析J(2002)中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就是市场竞争力,将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排出了贸易壁垒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利的能力”。陈卫平在农业国际竞争力J(2002)中认为,在国际贸易壁垒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对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往往不能正确反映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小,他提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率。苏涛在产业层次上国际竞争力内涵初探J(2002)中将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特定产业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在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的能力,它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表现。第四层面:王与君在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M(2000)中提出了“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这一有价值的思想和“竞争力指标指数化方法”,独创性地运用指标排名偏离系数的方法来确定国际竞争力变化中的基础性要素。三、南通纺织业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1.产销概况 南通是纺织生产和贸易之乡,已建成门类齐全、规模巨大、多种经济并存的纺织工业体系,南通纺织纤维的产量、主要纺织品的生产能力、产量和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已居全国首位。2008年南通棉纱产量为41.4万吨,比上年下降3.6%;棉布的产量为22.91亿米,比上年下降4%;化学纤维产量为27.02万吨,比上年下降4.8%。近年来,纺织业市场需求和生产形势良好。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国内需求平稳、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纺织业销售收入逐年递增,其中2008年纺织业销售收入达到587.99亿元,同比降低6.9%。累计实现利润32.07亿元,同比降低5.3%。表3-1 2002年-2008年南通市纺织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年份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002586.021.431.622.02003601.962.742.729.52004613.902.044.604.42005616.820.545.792.72006632.332.555.676.92007631.87-0.154.79-1.22008641.991.657.074.2资料来源:南通统计局网站2.工业结构目前,南通纺织业已形成棉纺织印染、毛纺织、丝绢纺织、麻纺织、针织、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和化学纤维等八个大行业。南通早已成为纺织生产和贸易大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工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国有比重上升;(2)在投资结构上,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趋于下降;(3)在市场结构上,纺织工业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4)在技术结构上,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装备明显增加,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经过多年努力,纺织原料和产品结构得以改善,产品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也有了较大变化。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从1978年的2.4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7.7公斤左右,国内纤维消费的增长量也已达到世界同期消费增长总量的1/3。南通市纤维制品出口中成衣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29%,发展到2008年的64.5%。这些变化都反映了南通市纺织业日益成熟。3.科技水平南通纺织科技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科技攻关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科研成果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纺织科技进步促进了南通纺织产品档次的提高;2003年无结头纱的比重现已提高到55%;无梭布的比重已提高到60%。纺织科技进步提高了南通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南通纺织服装业已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纺织产品几乎覆盖了国际消费市场的各个角落。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由1980年的0.56%上升到2007年的2.1%。4.企业制度 南通纺织企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发展。非国有纺织企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纺织行业的主力军,截止2008年,非国有纺织企业户数已占全行业的近80%,产值、销售、利润逐年攀升,并在出口创汇、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适时变革经营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灵活的组织结构是适应市场变化和增强竞争力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后,南通绝大多数纺织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单纯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但在目前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在这长期的转变过程中,南通企业在管理体制上不成熟、不健全,企业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保护的思想浓厚,开放市场和风险经营的意识薄弱,决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相对国际上全新的管理模式,南通市纺织企业正失去其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 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看,大多数企业仍然是简单的直线职能制,企业由领导一人决策,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领导仍起着控制和监督的角色,而没有转变为支持、协调和激励的作用;跨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差,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二)纺织品对外贸易概况1.纺织品总出口额 图3-1 历年南通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亿美元)数据来源:南通工业年鉴(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南通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1年-2008年是南通纺织业调整增长期。由于关税减让基本到位,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贸易权分步开放,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纺织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出口额大幅度增长,200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25元大关,2006年逼近40元,2007年达到40元。2005年开始的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给纺织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机遇。为保障美欧市场“较为平衡”的状态,我国政府相应出台了10项重要措施,自主限制纺织品出口增幅,尽管如此,纺织品出口额仍然持续上升。2.出口贸易方式 南通纺织品外贸中,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较高,从2002-2006年加工贸易比重一直在33%以上,但出现逐年下降趋势。一般贸易方式在不断上升,2002年一般贸易比重为47.96%,2006年达到66.47%,一般贸易增长了38.58%,加工贸易只增长了12.15%。这说明,经过结构调整和实施技术进步,南通纺织业的产业整体素质和对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表3-2 2002年-2008年南通纺织品出口额占纺织品总产值比重表年份全市纺织品总产值(亿元)纺织品出口额(亿元)比重(%)2002586.0221035.82003601.9620033.22004613.9022336.32005616.8225941.92006632.3338761.22007631.8739862.92008587.9941270.0数据来源:2002年-2008年南通纺织工业年鉴、2002-2008年南通纺织工业发展报告年份全市纺织品总产值(亿元)纺织品出口额(亿元)比重(%)2002586.0221035.82003601.9620033.22004613.9022336.32005.616.8225941.92006632.3338761.22007631.8740363.772008621.3339865.102009587.9941270.06 (三)南通纺织业竞争优、劣势分析1.生产要素分析(1)劳动力 劳动力总量 中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就业压力很大,因而劳动力价格十分低廉,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传统产业主要的竞争优势所在。 劳动力成本 从今年南通纺织服装业劳动工资情况分析,虽然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但总体还处于很低的状态,以2008年为例,纺织业劳动成本为8925元,仅相当于1079美元左右,其中最高的外资企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也仅在1409美元左右,最低的集体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仅在900美元左右。与纺织业相比,服装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略高些,2008年的平均工资水平为10489元,相当于1268美元,其中最高的大中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416美元左右,最低的集体企业年平均工资水平在952美元左右。中国劳动力不但“价廉”,而且“质优”-中国纺织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要远远胜过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但是与其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比较,南通工资成本已经不具有优势。对于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业来说,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考虑到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优势的前景不容乐观。 劳动力素质 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因此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劳动力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事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另一个方面是劳动的熟练程度。南通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在纺织业这一现象更是突出。 与丰富的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动力相比,南通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纺织企业中技术人员仅占全体员工的2.7%,其中硕士仅为0.1%,本科生为46.5%,三年制专科生占53.4%。 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在中国的企业大量存在,而这一现象在纺织企业中表现的尤其突出。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南通工业企业员工平均教育费用为2.9万元,而纺织企业的平均教育费用仅1.8万元,仅相当于工业企业平均值的62%。全市工业人均教育费为91.57元,而纺织业人均教育费仅为45.29元,相当于工业的59.5%。到2008年,纺织企业教育费用状况更趋恶化,企业平均教育费用占全部工业平均水平的56%,较前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而职工平均教育费用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7%,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可见,南通纺织业中职工素质培训的严重缺乏状况。(2)自然资源 南通纤维产量从1980年的47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200万吨,其中棉花、化纤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6%和28%,局世界第一。其他纤维如羊绒产量占全国80%多。南通市全国最大的茧丝生产市,长丝产量要占到全国的70%以上。我市还有安哥拉兔毛、亚麻等被称为纺织品的“瑰宝”的创造高附加值的珍贵天然纤维资源。另外,南通纺织工业具有强大的上下游配套生产能力。从上游的纱、布,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南通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需求因素 经过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庞大的加工能力,不断进步的产业技术和企业机制,良好的外部配套能力和基础设施,这些为我市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过大的国内市场还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企业来我市投资,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得以提升。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可以自然而然地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有研究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纺织品的消费量会有一个迅速的增长过程。2001年我国人均GDP为862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1042美元。2008年,我市的人均GDP达到了1490美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我市纺织品人均消费量突破了7.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3.相关产业 没有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作为有力的后盾,一个产业很难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时至今日,南通已建立起综合的纺织工业体系,然而遗憾的是,纺织业的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并不具备很强的实力,不能为加强纺织业竞争优势提供强大的支持力量。 南通纺织业技术装备普遍落后,不仅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而且与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等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现有的设备中,棉纺锭只有1/3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急需淘汰的纺锭还有25%,以棉纺设备为例,目前中国的棉纺设备中,先进设备的占有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周边国家近年来新增的设备都是进口的具有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设备,南通与他们的差距也很大。毛纺和染整设备情况更糟,大约只有15%的羊毛纺锭和6%的染色和整理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总体上来讲,南通装备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10-15年的差距。(四)小结 纺织业是南通传统优势产业,纺织品内需平稳,出口增长迅猛,销售收入逐年递增。目前,我市纺织业已经形成相对健全的纺织工业体系。纺织企业体制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企业盈利正在好转,新的投资高潮正在形成。然而,我市纺织业面临的科技水平落后、相关产业实力不足、国内低水平竞争等劣势,这些将直接影响我市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四南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因子分析及回归预测(一)南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因子分析根据纺织工业的行业背景和本文的研究目的,结合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纺织工业竞争力作如下界定:纺织工业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内外市场上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本文对南通纺织工业竞争力的研究主体是南通的纺织品及服装制造业。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选择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既要包括定量指标也要包括定性指标。 简要性原则:指标集要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内容清晰,相对独立,特别是在最后一层指标的选择上,应以尽量少的指标大体反映上一层因素的内涵。 可操作性原则: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还要注意可操作性原则。所需数据原则上从现有统计指标中产生,少量需要重新统计的指标应易于采集。对难以采集的数据指标尽可能以其他指标代替,或者通过其他原始数据推导出新的数据。本文对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范式是通过现有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结合纺织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借鉴已有关于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初步构建起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如图4-1)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市场绩效企业竞争力产业投入国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企业利润额营运成本技术人员重所占比工业增加值率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图4-1 南通纺织竞争力指标体系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技术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浓缩数据。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基本的数据结构。这些假想变量能够反映原来众多的观测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并解释这些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把这些假想变量称之为基础变量,即因子。本节通过SPSS13.0对以上9个指标的1998-2008年度统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测量结果分别输入8个指标10年的数据,根据因子分析法,将8个指标划分为3个因子,得到表4-1的因子旋转后成分矩阵。3.分析结论从表4-1可以看出每个指标归入哪个因子。三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说明此数据能比较好的反映出纺织业竞争力情况。其中第一因子对竞争力解释最好,将近62%的贡献度。在解释能力较好的第一因子中,包含企业利润额、营运成本、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固定资产净值、工业总产值五个指标,且这五个指标的共同度分别为0.91、0.99、0.93、0.99和0.60(见表4-2),说明第一因子更多的反映了这五个指标。因此可以说企业利润额、营运成本、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固定资产净值、工业总产值五个指标对纺织业竞争力的贡献度最大。企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对纺织业竞争力有促进作用。有人认为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人员对整个行业几乎没有促进作用,但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竞争力和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样根据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营运成本和固定资产净值对纺织业竞争力具有正向作用。当然也应看到南通纺织业在研发、企业规模和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就研发方面而言,在宏观管理方面主要面临下列因素:缺乏科学发展统一规划;支持自主开发能力的政策中原则意见多,具体扶植措施少;在企业层面主要有:缺乏风险投资体制,承担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风险;尚未形成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专家队伍;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表4-1 因子旋转后成分矩阵Rotated Factor Matrix(a) Factor123国内市场占有率.438.846.304国际市场占有率.322.301.896企业利润额(亿元).791.437.295营运成本(亿元).737.633.227技术人员所占比重(%).883.092.371工业增加值率-.088-.677-.146工业总产值(亿元).623.450-.112固定资产净值(亿元).921.198.326Extraction Method: Maximum Likelihood.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a .Rotation converged in 7 iterations.表4-2 原始变量的共同度Communalities Extraction国内市场占有率.999国际市场占有率.999企业利润额(亿元).905营运成本(亿元).996技术人员所占比重(%).926工业增加值率.487工业总产值(亿元).603固定资产净值(亿元).994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Axis Factoring.(二)南通纺织业回归预测在这里,我们仅考虑2000年至2008年棉花价格对南通纺织工业销售总收入(不考虑丝绸)的影响,设定棉花价格为变量x,纺织工业销售收入为变量y。我们运用统计学中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对南通纺织工业总销售收入进行预测。表4-2 南通纺织工业销售收入与棉花价格对应表 年份销售收入(亿元)棉花价格(元/公斤)2000560.069.853.211.691675.26569.6191.242001578.0010.122.991528.54576.851.322002586.0210.67.480.25224.10588.928.412003601.9611.30.190.040.94605.8214.922004613.9011.77.740.36166.67615.482.492005616.8211.811.080.49250.59617.891.142006632.3312.440.741.69982.20632.380.002007631.8712.233.971.21953.57627.5518.682008587.991014.31.21169574.44183.60总和5408.9599.9191.77.944950.875408.94321.80总和/n600.9911.121.30.88550.10600.9935.76符号其中: =24.14 =333.04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建立为:,即:该模型的标准误差=6.78=0.93=0.97、五、提升南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一)正确处理纺织工业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高度重视纺织工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工业化的要求,也是南通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这固然一方面需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需要用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南通来说,纺织工业悠久的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其他行业相比,已经具备了较大的优势,较大的经济规模也决定了,如果不能实现纺织工业的巩固、提升与发展,不仅会带来就业压力,而且还会给城市现代化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障碍。纺织产业具备的“明显的就业效应、增长效应、带动效应、可持续发展效应"等新兴骨干产业的四条标准也决定了,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纺织工业仍应是南通的主导制造业,而不应过早地降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积极调整纺织产品结构,提升纺织产业竞争力按照“改造提升前道(纺织)、重点突破中间(印染)、加快发展后道(服装)”的总体思路,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快企业技术装备的改造,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引导和吸纳国外投资者带先进技术来通嫁接改造老企业。同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调整和优化纺织工业的技术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创品牌树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纺织新材料行业、重点开发高性能、绿色、可再生、差别化、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以及汽车、建筑、现代农业、医用的纺织品;以品牌为纽带,延伸优势产业链,力争在不远的将来重点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并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质量稳定、档次提升的出口基地。(三)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聚纺织业的较低的进入门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普遍存在,这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同时也容易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实践表明,区域特色产业集聚(相同相近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能发挥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诸多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企业分工精细而严格,产品越做越精,且节省了因转换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费用,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能形成产业聚集的价格优势。南通纺织业的提升同样有这样的需求。比如:以市经济开发区的东丽、帝人化纤等企业为龙头,打造长江国际化学纤维园区,将园区建设成为新型纤维的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纺织面料制品的生产基地。以大生集团为龙头,以形成南通棉纺织业的集聚体,以生产高支精梳纱、高档抗皱免烫面料、纯棉超柔软等面料产品,并建设集研发、制造、营销、采购为一体的棉纺织品制造基地。以三友集团为龙头,打造南通服装业的集聚体。通过提高服装的设计开发水平,生产新型和高档品牌服装,加大出口比例。鼓励“大鱼”吃“小鱼”,兼并重组资产,尽快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经营能力、产品前后道有机结合的现代企业集团,以做大做强纺织优势产业。逐步形成纺织产业特色集聚群,使生产向区域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四)培育纺织特色市场,发展纺织服务业继续办好中国南通叠石桥床上用品大型批发市场。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利用民资拓展市场范围,提高营销产品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和品种,力争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以带动全市纺织服装业的更大发展。强化南通冠达轻纺城的招商力度和配套水平,尽快提高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依托南通是全国著名产棉基地、纺织基地和港口城市的优势,积极培育大进大出、吞南吐北、辐射全国的大型原棉、纺织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展览、物流、信息咨询、设计等其他纺织服务业。营造南通纺织经济氛围,扩大南通纺织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达到纺织工业生产带动纺织服务业,纺织服务业促进纺织工业生产的双重效果。总结纺织业是南通传统优势产业,纺织品内需平稳,出口增长迅猛,销售收入逐年递增。目前,我市纺织业已经形成相对健全的纺织工业体系。纺织企业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大发展,企业盈利正在好转,新的投资高潮正在形成。然而,我市纺织业面临的科技水平落后、相关产业实力不足、国内低水平竞争等劣势,这些将直接影响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对南通纺织业的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是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并对一些本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但是,纺织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是一个悠久的产业,研究不可能包罗全部,加之本人水平的欠缺,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致谢在这里,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陶用之教授,他帮助我解决了论文设计中的疑难和困惑,为我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耐心的为我做出解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及时完成。陶用之教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感谢指导老师的辅导。本人在此对所有向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参考文献 1 王与君.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2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3 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 严伟良.国际竞争力及其要素分析J.上海综合经济, 2002(5):22-24.5 周健.企业战略联盟的竞争力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0(1):42-48.6 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J.上海经济研究, 2002.(6):18-22.7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产业国际经济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宏观经济学,2001.(7):35-39.8 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 1996.(4):5-11.9 苏涛.产业层次上国际竞争力内涵初探J.福建论坛,2002.(6):15-17.10 周星,付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科研管理,2000,21(3):29-34.11 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中国工业经济.2002.(3). 12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7):7-45.13 周叔莲.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思考.科学决策.2003(2)14 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3)15 俞莉,杭敬,路正南.从竞争态势角度考察当前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统计与决策.2005(7) 16 Hotelling H.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Economic Journal.192917 Anderson S. P. . De Palma A. and Thisse J. F. Discrete choice theory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IT Press,Cambridge.199218 Harter J. F. H. Hotellings competition with demand location uncertain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