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doc
摘 要 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并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展,应是我们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优化区域布局、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是延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工作的措施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就靖边县而言,农业产业化发展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是靖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靖边现代农业;问题;对策措施; 目 录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理论.1-41.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1-2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2-4二、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4-81农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52深加工延长设施农业产业链.5-63旱作农业破解农民增收难.6-74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茁壮成长,桥梁和纽带作用体现充分.7-8三、 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8-101思想认识为发展要求的矛盾.82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8-93出现片面就农业抓农业的现状.94片面强调资源比较优势.95分析预见市场能力较弱.9-10四、 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措施.10-141搞好农业产业化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强化政府推动力10-112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11-123加快城乡统筹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搞活 农产品流通.12-134建立、完善调节产业群体内部各方面的制度,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135加大政府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力度.13-14致谢.15参考文献.16论文题目:靖边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研究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理论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继家庭承包经营以后的又一重大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又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1.1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农业产业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农业”名称。在国外,甚至在农业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农业发展的已经很完善,但并没有“农业产业化”这种明确的提法。 1993年,山东潍坊地区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种养,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并很快在各地形成共识,同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6年,中央2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速农业向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重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是我国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由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起来。 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即:生产什么产品,为谁生产这些产品,怎样组织这些产品的生产,都要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稳固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二是要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即: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为一体再生产工程。其核心是使上述各环节中的利益主题农民、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特别是要保证农业产业化环节的农民(农户)能从一体化经营组织中分享整个产业链的平均利润,从而实现以工带农、以工补农和农、工、商、服各行业协调发展。三是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培植主导产业,并在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建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以带动整个一体化经营的发展。四是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进行产业组织创新,而我国当前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最大难题是以何种形式将千千万万高度分散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这种形式既要体现农业产业化对生产、交换行为的要求,又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满足农业产业组织的参与主体的利益目标。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各异,各地产业化组织形成因而呈现多样性的特征,但其基本形式可以归纳为“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由于中介组织的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四种形式。 1.3.1龙头企业(公司)+农户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以自身对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带动千家万户对农产品的稳定生产。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一个或几个经济实体为龙头,以众多的农业生产者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通过利益吸引,使农工商技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 1.3.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这主要是指农户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在流通环节、加工环节、科技及信息等服务环节以自助的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户除了能从合作经济组织得到生产利益外,还能够获得合作经济组织从事其它环节经营所得的利润返还。目前总体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还比较小,带动力还不强,扶持政策出台滞后以及登记手续繁琐、费用过高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1.3.3农产品批发商+农户农产品批发商+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在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背景下,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自发形成的。这种组织形式的参与者,主要有农产品生产专业户、运销专业化,进行市场管理和维持公平交易的政府机构等。在这种经营组织形式下,农户根据农产品批发商提供的市场信息安排生产,并与批发商达成农产品的购销协议,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适应问题,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提高农户的收益。 1.3.4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 在我国农业产为化的进程中,农村中一部分有知识、有经验、有魄力的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将周围的农户组织起来,创立起自发性的、民间性的,以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为核心的技术交流合作组织。这种具有群众性、专业性、互利性和自治性的经营服务实体,日益成为农业社会化、一体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上述四种模式,都有各自优势,但在实际中还需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不管采取何种模式,都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共性问题。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凡是符合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在制度上给以规范,使之健康发展。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既要摆正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妥善处理好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 二、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土地面积50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辖22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214个行政村,6个社区、17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万人,农村劳动力14.96万人。 近年来,靖边县抢抓省市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机遇,按照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支撑、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示范,以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试验示范为重点,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过去传统分散、产业化水平较低的基地整合为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打造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样板,促进了当地薯、菜、粮、畜的产业升级。靖边县已累计启动建设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规模养殖场近50个,其中建成靖边县水脑沟、东坑、沙渠、宁条梁及涌泉居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市级园区5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乡级现代农业园区近30个,基本实现了县有综合园区、乡有专业园区、村有示范点的目标。今年新启动建设了红墩界、杨桥畔等农业园区9个,预计到2014年度将又有1个园区升级为省级园区,2个园区升级为市级园区。省市级农业园区共建成智能温室11000;马铃薯种薯扩繁中心1处,马铃薯标准化基地5.1万亩;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5.5万亩;5万头生猪养殖场1处,5万只肉羊养殖小区1处;水果基地3.2万亩。各类园区建设突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良种化应用、机械化作业、市场化销售,并以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的经营方式,全面推广良种良法,基本实现了“以园区为载体、拓展规模经营”的目标。 2.1农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东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重在示范基地、加工科研物流、生态休闲采摘园建设上实现突破。园区“三通一平”工作进展顺利,其中创业大道、科技路等干道工程已经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两园功能板块建设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园区占地8000平方米建成的榆林市第一个智能化育苗温室已完成了首批育苗,占地300亩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全面启动,建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7万平方米;完成占地1.1万平方米的植物组培室项目建设和占地1.6万平方米的蔬菜育苗中心项目建设;占地300亩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项目以及开工建设。此外引进了中央粮食储备库、蔬菜脱水、仓储冷链、小杂粮深加工等10个园区项目。年内计划再引进企业10家,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同时,加快了对环太中银铁路、青银高速、307国道两侧150平方公里的现代特色农业带建设;实施了陆家山、伊当湾、黄家峁等共计“1.2万亩”的现代特色果蔬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了伊当湾、黄家峁等4个村1800亩夏洋芋集中连片建设;大力推进乡镇建设特色经济园区,推进农业步入园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2.2深加工延长设施农业产业链同样重量的蔬菜精包装后,价格是原来的三四倍;普通的辣椒加工成辣酱,价格立即翻番。多年以来,大多数农民对农产品只是采取直接出售的方式,获利微小,少数搞加工的,也是零敲碎打,致使设施农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为破解这一难题,靖边县积极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等经营单位和个人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建设“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生产加工利益共同体,将大量蔬菜经过分类定级、精细包装和深加工,提高蔬菜档次和附加值。目前,靖边精细包装的蔬菜已销往榆林市和北京等地的大超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辣椒等蔬菜通过企业生产加工成豆瓣酱和辣酱,也成了市民的调味佳品。通过深加工对产业链的延长,设施蔬菜亩产达1万元以上,农民直接获利2亿元以上。靖边县经济发展呈现“工业腿长、农业腿短”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靖边县不仅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而且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涌现出以东坑镇、黄蒿界乡、张家畔、红墩界镇尔德井村、席麻湾高渠村等设施农业为重点的4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4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东坑镇农产品加工聚集地;打造了“鸿丰牌”蔬菜、“红碾坊牌”辣酱、“统万牌”马铃薯、“万丰泉牌”辣椒、“荣升牌”黄芥油、“芦源牌”和“陕北华兴牌”羊肉等品牌,很多农产品已被认定为陕西省名优产品和名优小杂粮。 2.3旱作农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靖边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干旱地区,少雨缺水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起,该县在南部丘陵沟壑区,引入了“双垄沟全覆膜旱作玉米”技术开始进行试种,大力推广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经过3年的摸索,采用全覆膜双垄沟旱作玉米,亩产量高达800公斤,比普通种植亩产提高一倍以上。在试验示范上获得成功后,去年春季,靖边县农业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始大面积推广,在省上下达该项技术推广面积3万亩的基础上,又多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把全县全覆膜双垄沟播旱作玉米推广面积扩大到了5.5万亩,范围涉及中山涧镇、王渠则镇、杨米涧乡、席麻湾乡等靖边中南部的9个乡镇。而在推广范围内,种子、薄膜等生产资料全部由靖边县农业部门和乡镇无偿为农户提供。发展旱作玉米,除了产量成倍增长外,也大大减少了玉米生长过程中产生杂草和病虫害的机率,农民不用再隔三岔五地到地里锄草打药驱虫,劳动强度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受到了农民的一致认可。 2.4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茁壮成长,桥梁和纽带作用体现充分。靖边县有从事农产品营销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三十多个,有职业经纪人近三百人,这些组织和经纪人活跃在农产品营销的各条战线上,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推动作用更大。靖边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工作起步于1994年,先后创办了“宁条梁镇辣椒农民专业协会”、“红墩界镇秋西瓜农民专业协会”等,近年来我县先后创办了张家畔镇新伙场村洋葱、东坑镇洋芋、席麻湾乡马铃薯等10个专业协会,显著地带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其中2006年指导成立了宁条梁镇洋芋、张家畔镇张伙场蔬菜等五个农民专业协会,并将我县争取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将东坑镇东胜蔬菜协会、张家畔镇张伙场蔬菜协会、宁条梁镇洋芋协会确定为建设试点。特别是东坑镇农民洋芋专业协会、席麻湾乡马铃薯专业协会,与武汉、长沙、青岛、西安等地,建立起了长期的购销关系,仅两年多时间就带动全县农产品的销售,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四是龙头企业活力再现,产业支撑体系已经建立。农业各产业的发展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我县酒厂、洗毛厂、皮毛厂、北方牧业公司、田源食品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骨干力量。特别是靖边县芦河酒业集团总公司,年加工高粱能力800吨,年产白酒1106吨;榆林新田源集团公司,年加工能力5万吨鲜洋芋,年产精淀粉10000吨,成为全市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王贵集团也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边酒业、康隆公司成为全市成长型龙头企业。除此之外,靖边县还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0多家,这些企业有的只是作坊或流动作坊,尚不能称为龙头企业,但它们却是农产品加工业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构成了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的一部分。 三、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虽然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交通、区位、观念、技术、信息、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3.1思想认识为发展要求的矛盾。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要遵守自然生态规律,是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来指导、组织和发展生产的农业,它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合理而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最有效地把自然界的物质能量转化为农产品,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简而方之,生态农业就是现代农业、就是国际化农业、就是可持续农业,当前,“只顾粮食高产,不管环境污染”,“只顾眼前赚钱,不管长远发展”,思想认识不肓区,造成目光短浅、决策失误、保护生态环境行动疲软,导致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这是限制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3.2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我县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少,缺少能撑农业结构调整大局的龙头企业,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作坊”模式上,设备落后,加工档次低,深加工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带动辐射能力弱,在基地建设上,由于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元,致使基地难组织,结构难调整,规模又难扩大,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难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 3.3出现片面就农业抓农业的现状。 从实践来看,过去主要是将农业结构的调整局限于农业,甚至种植业内部,较多地在此增彼减的数量上做文章。虽然注意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往往是围绕农业办工业,没有从根本上确立围绕市场办加工、围绕加工抓农业的意识。这些问题不仅妨碍发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也严重制约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和整个农业产业链综合效益的实现。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同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 3.4片面强调资源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两个基本因素。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对于增强农业竞争优势重视不够,许多地方的农业结构调整,往往较多采取了(自然)资源导向型思路。其表现:一是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强烈的急功近利倾向,追求短平快。二是对于资源的单一优势注意较多,对于资源的配置状况,特别是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资源开发与市场开发的协调,关注不足。三是对于资源优势的评判,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是根据资源的相对拥有量,很少考虑市场的动态变化、竞争的行为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需求。因此,在当前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当务之急是重新审视传统的自然资源导向型思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由自然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变,并着力增强农业的竞争优势。 3.5分析预见市场能力较弱 靖边推广"拱棚辣椒"遭市场突变,计划“拱棚辣椒亩产800010000斤,每斤辣椒115元,种1亩可收入1万元,纯收入5000元。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高利润的诱惑下,2008年,靖边县农民种植拱棚辣椒近万亩。但结果却是:集中上市的辣椒每斤贱卖至两三毛甚至几分钱都难以出手,大量辣椒烂在地里,发生了“羊吃辣椒事件”,农民损失惨重。 就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而言。这主要表现为,由于农业产业示范园规模太小、人才有限,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在农产品的产、供、销、储、运、加等各个方面形成带动农民集体致富的强劲势头。目前农业发展来说,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比较缓慢。 四、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措施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必须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形势,拓宽视野,确立生态农业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发展思路。这就是要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的,以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为落脚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的路子。 4.1搞好农业产业化的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强化政府推动力。靖边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晚,基础薄弱。无论是产业化生产规模还是产业链中各部分关系,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必须从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入手,切实搞好种植、养殖业规划,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引导农户按照市场经济需求和市场规律搞好农业生产调整,抓好产业经营的基础。农业产业化涉及方方面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离开了政府的推动将寸步难行。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是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服务者,其职责是支持、引导、协调、规范、服务。 支持: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外,政府投资和信贷资金主要应支持结构调整、支柱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创新。运用相关政策、法律、财政、金融等手段,支持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鼓励合理竞争,抵制和反对垄断。 引导:一方面加强发展方向引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防止一哄而起和一刀切;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引导,坚持市场导向,根据资源优势确立支柱产品,培育名优品牌。 协调:为保证和谐高效运作,县委县政府应成立由县农办牵头,吸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农业产业化协调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 规范:一方面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龙头企业和其他参与者主体的行为。 服务:开拓市场,沟通信息,是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各级政府应适时提供公共服务,高度重视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收集、迅速处理和快捷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用以指导生产经营决策。 4.2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现代农业是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农业的竞争体现在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要广泛推行多种“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基地+加工+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抬龙头,建基地,带农户,使之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是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扶优扶强,培养壮大一批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外向型、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上连市场,下连农户,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带动农村分工分业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催生一批粮棉油深加工、内蛋奶深加工,果菜保鲜深加工,木林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连接市场与农户的中介合作组织。重点发展各种专业协会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相互对接。三是要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间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通过利润返还、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贸工农风险共担,互利互惠的利益机制,保证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四是要以工商企业为龙头,建立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基地,采妈取先进技术,管理手段,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市场国际化、市场最大化。五是要制订一系列激励机制,对开展生态农业的企业和农户给予土地、信贷资金、税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对在开发绿色食品中的企业和有功人员要给予奖励,全面促进松滋农业可持续发展。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企业的生命、品牌的基础。实行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是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贸易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围绕特色产品、优势产业,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认证、产品认证,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优质卫生。县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监督管理体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每个环节的技术规程,与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相衔接。并引导龙头企业率先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控制管理。 4.3加快城乡统筹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对全县已有的农产品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与完善,在大宗农产品的产地和集散地,应根据流通需要,建设或改造一批中、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同时,要将市场网络体系、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使产业化有关项目、企业、市场、加工区等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相对集中,这样既可推动小城镇发展,又有助于通过小城镇这个经济载体,发展壮大农产品市场。 4.4建立、完善调节产业群体内部各方面的制度,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关系,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按照经济规律,妥善处理生产、加工、销售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三者关系中,首先要扶持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其次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三是要依法按章办事。 4.5加大政府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力度 4.5.1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结构高速的财政支持。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处理好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调整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国家各项农业建设资金,要积极扶持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金融机构也要适当增加农业贷款总量;另外要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步伐,探索产业化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的新机制。 4.5.2要实现支持和保护政策的重点倾斜。要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农业公共服务投入。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的投入。要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包括生产环节补贴、运输环节补贴等,降低农民的生产流通成本。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要我渠道增加扶贫资金和扩大以工代赈的规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义务教育应由财政负担,要改变农民义务教育成为农民教育义务的现状。 4.5.3是采用新思路、新办法,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当前,重点是要研究如何按照世贸组织原则,完善地农业的支持体系。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农业支持政策,主要包括:“绿箱”措施,是指那些对农产品全球自由贸易影响很小的政府支持措施。目前我国“绿箱”措施的实施的支持总量数额不大。“绿箱”措施是不受限制的,这方面的支持还应加大力度。“黄箱”措施,是指那些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农产品自由贸易措施。目前我国“黄箱”措施的支持总量占农业总值的比重远未达到8.5%的允许量,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绿箱”与“黄箱”措施,改进对农业和农民的扶持。 4.5.5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应在充分认识加快农村税费改革重要性的同时,结合税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转换职能,裁减冗员,提高效率,真正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4.5.6各级政府应重点做好引导、规范、监管、服务工作。一方面应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民;另一方面应加强信息引导和示范指导,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调整新机制。要抓紧清理和调整不符合WTO规则的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新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比如进出口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等。致 谢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曾经悉心教导我的老师、领导和所有关心我的同学,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对于本篇论文能够成功的完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曹汉武、胡卫华老师的关怀和教导,感谢各位师兄师姐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信心和鼓励,是他们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谨以此文献给他们!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施行; 3杨文钰:农业产业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宋英杰、陈银春:农业产业化经营概述,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张红宇: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式和新任务 6雷俊忠、饶开宇: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靖边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