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环境下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研究毕业设计论文.doc
供应链环境下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研究摘 要现代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作为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配送中心受到广泛关注。配送中心连接着供货点和需求点,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优化配送中心设备配置,控制库存费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对于整个物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对配送中心日常作业流程的细致分析为基础,以有效配置配送中心基本作业设备、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营运成本为目标。首先对库存和配送中心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比较分析了企业库存和配送中心库存之间区别,为下面更好的介绍配送中心库存控制作铺垫。然后通过库存模型对传统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和现代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进行介绍,并分析了其局限性。最后对库存控制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章主要阐述了库存控制相关概念,并对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第3章通过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与模型的结合,对现有的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现有库存控制模型在配送中心的应用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第4章优化分析了不确定性需求条件下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优化模型。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本文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不确定需求;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研究;模型设计Research on inventory control of distribution center in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bstract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economy,it is country'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mode of servic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distribution center is widespread concerned.Connection with the supply points and demand points to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is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optimizing the device configu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enters, inventory control costs, reduce operational costs, improve service levels for the entire logistics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aily processes of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effective al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center operating equipment,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operating costs.Inventory and distribution cent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ventory and distribution center inventory for the following better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inventory control to pave the way.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s and modern distribution center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through the inventory model, and its limitations.Finally, the inventory control model were optimized. The article is mainly as follows: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Chapter 2 described the inventory control related concepts, and distribution centers, inventory control were introduced.Chapter 3,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and models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inventory control,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 of the existing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inventory control model is analyzed in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application limitations.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ncertainty distribution center inventory control optimization model in Chapter 4.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the full text of a summary, and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prospect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needs further study. Keywords:Uncertain Demand; Distribution Center;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 Study ; Model Design.目 录第1章 绪论- 6 -1.1 课题背景- 6 -1.2 研究意义- 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4配送中心和库存控制方法研究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9 -1.5论文框架- 9 -第2章 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控制与配送中心库存研究- 10 -2.1 库存控制的定义和库存分类17- 10 -2.1.1库存控制定义- 10 -2.1.2库存分类- 10 -2.1.3 库存功能- 10 -2.2库存控制制约因素和衡量指标18- 10 -2.2.1库存控制制约因素- 10 -2.2.2库存控制衡量标准- 11 -2.3 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相关内容- 12 -2.3.1配送中心分类- 12 -2.3.2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 12 -2.3.3配送中心库存作用和意义- 13 -2.4配送中心的库存问题19- 14 -2.5企业库存与配送中心库存区别- 15 -2.6本章小结- 15 -第3章 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研究- 16 -3.1 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概述- 16 -3.1.1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相关术语- 16 -3.1.2 库存控制目标总费用最小- 16 -3.2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方法20- 19 -3.2.1传统库存控制方法- 19 -3.2.2现代库存控制方法- 25 -3.3 现有模型局限性分析- 30 -第4章 不确定需求条件下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模型优化分析- 31 -4.1 模型优化的基本要求- 31 -4.1.1模型设计要与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目标一致- 31 -4.1.2模型优化要考虑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影响因素- 31 -4.2 优化模型的建立23- 32 -4.2.1问题描述- 32 -4.2.2需求连续的库存控制模型- 32 -总结与展望- 36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39 -附录C 引用的外文文献及其译文.- 40 -附录D 主要参考文献的题录及摘要.- 59-插图清单图2-1 配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图.- 13- 图3-1平均订货费与订货批量关系图.- 17-图3-2瞬时到货保管费与订货批量关系图.- 18-图3-3保管费与订货批量关系图.- 18-图3-4持续到货保管费与订货批量关系图.- 18-图3-5 ABC分类依据图.- 21-图3-6定量订货法库存量的变化.- 22-图3-7定期订货法原理.- 23-图3-8瞬时到货情况下经济订货批量.- 24-图3-9持时到货情况下经济订货批量库存模型.- 25-图3-10基本MRP逻辑图.- 26-图3-11 MRP运算逻辑图.- 27-图3-12 MRPII结构图.- 28-图4-1 供应商、配送中心与客户的关系示意图.-33-图4-2 库存量随时间t的变化图.-34-表格清单表2-1 配送中心分类.-12-表2-2 企业库存与配送中心库存区别.-15-表3-1 60天订货法则.-20-表3-2 库存控制层次表.-21-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已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今,人们的消费习惯正由以往的大量单一消费模式向现在少量多样消费模式转变,市场需求和社会分工也日益复杂,为了适应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商品的供应也随之多品种和少量化。加上商品周期普遍缩短,造成订货频率增加,每次配送的每一单品数量减少,从订货到要求送达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各企业为使其工作发挥最大效益,不断地降低库存品数量以创造空间、节省时间及人力来加强客户服务,从而希望上游厂商能够及时配送以弥补缺货发生的不能很好有效提供服务。每次配送数量减少而配送频率增加的现象,迫使企业在仓储及配送的场地和设备上增加投资以适应需求,因而人力资源的耗费也随之增加。随着整体后勤变动,企业不仅营运成本随之增加,经营管理上的负担也相应加重,对其竞争实力形成负面影响。流通环境改变所引发的零售组织的多店铺化、连锁化及多业态化(百货、超市、量贩店、专卖店,)使得物流效率问题随之突显。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2008年增长了10%,经济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9.0%,从而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调查数据表明,2004年至2008年,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总值从38.4万亿元上升到89.9万亿元,增长2.3倍,年均以24.96%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0.22%(按现价计算)的年均增速。自2003年至2008年,我国物流产业增加值从7380亿元上升到19965亿元,增长了2.7倍,年均递增,高于同期年均增速5个百分点左右。配送中心是以执行货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物流据点,是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地组织备货、配货和送货,使资源的最终配置得以完成,配送中心的作业情况直接关系到配送系统甚至一是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按照订单要求为客户提供货物配送服务和根据市场需求订购并存储货物是配送中心日常运营中最重要的作业内容,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和恰当的货物存储策略能够降低配送中心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如果将我国物流成本进行细分,库存成本是物流成本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物流成本的16%,仅次于运输成本的44%,尤其是占用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比例达到了40%-70%,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企业在降低库存成本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在空间,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企业在库存成本控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储存的时间过长、储存的量过大、储存条件不足或过剩以及储存结构失衡等方面,这些问题均导致库存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关于如何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焦点,也是国内物流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1.2 研究意义 近年来,配送中心在商流业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网上购物,为了提高配送效率,配送中心改变了传统的商流运作形式,而是直接将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大大简化了商流业务流程,但与此同时,增加了物流配送的业务,提高了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成本。在现实条件下,配送中心成本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建立在高效、低成本的物流运作基础上。因此,进行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研究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中心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就目前来说,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还是以经验管理为主,相应的理论研究也还比较缺乏,而本文正是以配送中心库存控制问题为背景,针对当前市场需求不确定的状况,根据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特点,研究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旨在为配送中心应对需求波动问题提供建议。1.3 国内外研究现状配送中心是物流系统中作业流程较为复杂的组成部分,是由多个储存区、多种储存和分拣方式、多种设备配置和作业方式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物流系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是提高物流系统作业效率的关键。有关配送中心优化研究可分为配送中心的结构优化和运营管理优化两类。配送中心的外部结构优化研究主要在于选址方面,内部结构优化研究主要是配送中心内部的布局规划;配送中心运营管理优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车辆路径选择、货物配装、仓库内的货物拣选作业计划和库存控制等方面。(1)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库存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针对存储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库存问题,积极构架库存优化理论和具体实践之间的桥梁,并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黄培清1(1998)针对库存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几项可以改善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措施:为供应链库存管理而设计;保证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信息有效传递;克服组织障碍,重新设计组织激励;研究和建立供应链的性能量度;加强理解不确定性。徐贤浩,马士华2(1998)提出了供应链网络状结构模型,并基于该结构模型中的多级库存控制问题,引入供应率和需求率两个参量,提出了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在保证生产、供应连续进行的条件下的最佳订货批量和最佳订货周期的确定方法,使得供应链总的库存费用最低。张正祥,牛芳3(2002)针对由一个中间厂商和多个下游厂商所构成的二级链状供应链模型,在建立供应链库存成本的组成模型的基础上,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单周期库存控制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求出了最优解。郭强4(2004)以具有库存损耗、不允许缺货且瞬间到货的库存问题为研究对象,用不同于一些文献的观点和方法建立具有库存损耗的EOQ模型,并研究模型下的最优策略。徐贤浩,陈斯瑜5(2008)针对以往库存模型中没有考虑库存价值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在需求为随机连续分布、库存价值发生变化情况下的单周期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给出了最优订货策略。(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库存的研究比较早,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库存控制方法和理论。Clark和Scarf在1960年对多阶段的库存管理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国外学者研究多阶段库存研究的序幕。供应链的概念出现了之后,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库存问题进行了研究。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生产库存系统;库存/配送系统;生产库存一配送系统;库存分配6。MartinusVerwijmeren7(1994)研究了基于因特网通过采用分布的和面向对象的技术完成集成库存管理的供应链信息系统,采用松散藕合的结构以在提供库存集成管理中集成需求的同时提高供应链柔性。Chen&Zheng8(1997)考虑到零售商的需求是独立复合Poisson过程,采用集中的库存信息补充策略分别对简单Poisson和复合Poisson的需求过程提出了精确的和近似的方法来估计(R,nQ)关于系统的平均保管和延期交货成本的绩效,并把两极供应链模型扩展成为多级的情形。Chew&Johnson9(1998)设计了一种用于预测(Q,r)补充政策下一个仓库、多个零售商系统的服务水平的估计方法。顾客订货的间隔时间假设服从独立、一致的Erlang分布,零售商的服务水平是两类事件中的凹组合。Cetinkaya&Lee10(2000)提出一个针对供应商管理库存整合的库存补充和交货计划模型,供应商用(S,S)策略补充库存和基于时间的运输联合策略运送顾客的订货。综上可知,单独以配送中心库存控制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而比较系统的单独以配送中心库存控制作为研究对象的有以下学者:袁祥勇11(2004),他将顾客服务质量指标引入到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模型中,找出顾客服务质量指标与库存收入和库存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从顾客服务质量的角度,以库存利润最大化作为库存控制决策标准来建立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模型,其中顾客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主要选择了货物送达的及时率和安全率。但是他没能很好的解决库存收入的确定问题,并且对于配送中心来说,以库存利润最大化为库存控制目标本身就值得商酌。张贺、赵刚12(2005)把加强服务水平和降低库存成本作为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两大目标,建立了以多产品为基础的库存控制仿真模型,给出了仿真流程图,并采用VBA编写了相应的仿真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当服务水平达到一定比例时,需要成倍投入资金才可以再获得服务水平的提升。黄丽珍、李旭,王其藩13(2006)伙各系统动力学运用于解决配送中心库存的确定与控制问题,他们将系统动力学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探讨了超市配送中心系统的最优库存和最优订货策略问题,但运算起来非常复杂。后来,李旭和刘铮铮(2006)在文14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超市配送中心库存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运行及结果进行了分析。曾中文15(2007)用计算机模型对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库存控制模型。但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林森、邱荣祖、洪伟16(2009)以物流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策略(R,s)中库存量预测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应用非参数回归方法对库存量进行拟合,用该方法与最小二乘法比较,并用非参数K邻近法则对库存量进行了预测。综上,当前对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研究还不系统,基本上是将现有的库存控制方法直接套用到配送中心去,并没有深入研究配送中心所具有的和其他商业企业不同的特点,所以现有的理论成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大困难,没能达到预期效果。1.4 配送中心和库存控制方法研究必要性及发展趋势配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是为了有效地保证货物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与配送的机构或设施。库存控制是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配送中心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而在现实中,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现象时常发生,这都使配送中心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如何确立适当的库存量,既减少库存成本,又不影响对客户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实现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目标的同时,要使配送中心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零库存”反映的即是这一目标的理想状态。所以,总库存最小化目标的达成,需实现对整个配送过程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而不只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如今,仓储的作用已由储存、保管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商品流转中心,向着集散商品,分送商品,加速商品的流转速度的方向发展。一些仓库已向配送中心发展,因此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方法将也随之变化,商品的库存控制将由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库存由储备型转变为流通型,库存控制将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库存控制将要求管理者在知识层次上实现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1.5 论文框架 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等。 第2章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控制与配送中心库存研究:主要阐述了库存控制相关概念,分析了库存控制的制约因素和衡量指标,并对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3章配送中心库控制方法研究:通过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与模型的结合,对现有的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现有库存控制模型在配送中心的应用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第4章不确定需求条件下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模型优化分析:在阐述了模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不确定性需求条件下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优化模型,该模型的最大优点在于运算简便,且和实际情况更加相符,因而更具指导意义。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本文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第2章 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控制与配送中心库存研究 2.1 库存控制的定义和库存分类分类172.1.1库存控制定义 库存控制是指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而进行有效管理的技术经济措施。库存控制的内容包括确定产品的储存数量与储存结构、进货批量与进货周期、库存动态调整等。把库存量控制到最佳,尽量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库存管理好,获取最大的供给保障,这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环节。储存数量与储存结构应当协调,根据企业经营需求和客户需求情况,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库存总量的高低,各种库存品之间应当建立起合理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既有数量方面的关系,又有金额方面的控制。2.1.2库存分类对库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按资源需求的重复程度划分,库存可以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2)按库存的作用划分,库存可以分为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和在途库存。(3)按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所处的状态划分,库存可以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产品库存。(4)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划分,库存可以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2.1.3 库存功能库存主要具有以下几项功能:一是能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通过加大生产批量使生产过程更加流畅,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二是能克服原料交货时间的波动,三是能缩短订货周期,四是能起到稳定作用,五是能分摊订货费用,六是能防止货物中断。2.2 库存控制制约因素和衡量指标182.2.1库存控制制约因素库存控制是受许多环境条件制约的,这些制约因素不但影响着控制水平,有时甚至决定了控制的成败,其制约因素主要包含有:(1) 服务水平。在顾客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要百分百地满足顾客订单经常是不可能的,加上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管理层比较合理的做法就是确定一个可接受的服务水平,在该服务水平下,保证库存总成本最低。(2) 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需求是不确定的,如突发的热销造成的需求突增等会使控制受到制约,如果可以获取历史数据来估计顾客的平均需求和需求的变动性(常用标准差来表示),那么,企业可以采用预测工具来对需求进行预测。(3) 仓库储存的产品种类数。市场对产品种类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企业难以明确各种产品取用的确切数量,因此,仓库储存的产品种类就成为一种的新的不确定因素,制约着库存控制。(4) 库存补充的提前期。由于受到信息传递、生产周期、交通运输或其他自然的、社会的、生理的等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发出订单时,库存补充的提前期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因此,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成为制约库存控制的一项因素。(5) 运输。由于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运输距离、运输条件以及运输工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运输也成为了制约库存控制的一种不稳定性因素。(6) 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要素是库存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在库存控制系统中,监控信息的采集、传递、反馈是控制的一个关键。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成为库存控制成败的关键要素。(7) 管理水平。管理和信息一样,也是一般要素,库存控制系统并不靠一条流水线、一种高新技术工艺等硬件系统支持,而是靠管理。管理水平达不到控制的要求,则必然使控制无法实现。(8) 资金。资金的短缺、资本运营不灵等会使预想的控制方法落空。因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资金管理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9) 产品价格和成本。库存控制是建立在一定的成本基础上的,如果产品价格和成本很高,这就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因而所付出控制成本也是相对较高的而如果产品价格和成本很低,则只需对其进行一般控制即可,所付出的控制成本也会较低。因此,产品的价格或成本也成为了库存控制中的一项制约因素。2.2.2库存控制衡量标准在库存控制过程中,控制方法的好坏需要一定的指标来衡量,目前存在多种衡量库存控制水平的方法,如库存物品的种类、数量和重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平均库存值、可供应时间和库存周转率。(1) 平均库存值平均库存值指某一段时间内而不是某一时刻全部库存所占用的资金总和。这一指标可以让管理者知道,企业资产中有多大部分是与库存相关联的,以便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一般来说,制造业企业大约是25%左右。而批发零售业有可能占到75%左右。管理人员可根据历史数据或同行的平均水平,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评价企业这一指标的高低。(2)可供应时间可供应时间是指现有库存能够满足需求的时间。这一指标可用平均库存值除以相应时间段内的单位时间如每周,每月等的需求量来得到,也可以分别用每种物料的平均库存量除以相应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需求量来得到。在有些情况下,后者更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在有些企业,根据物料可获得性的不同,有些物料的库存量为两周的用量,而另外一些物料的库存量可能只有二、三天的用量。(3)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等于年销售额除以年平均库存值。库存周转越快表明库存管理的效率越高。反之,库存周转慢意味着库存占用资金量大,保管等各种费用也会大量发生。库存周转率对企业经营中至关重要的资金周转率指标,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但究竟库存周转率多大为最好是难以一概而论的,不同行业的库存周转率也是不一样的。很多北美制造业企业为6一7次/年,而有些日本企业,可达40次/年之多。在我国,有的企业一年仅周转两次。2.3 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相关内容2.3.1配送中心分类对配送中心的适当分类,是深化及细化认识配送中心的必然。市场经济越发展,商品流通的规模和流通量就越大,配送中心的地位越重要,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服务形式、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越是不尽相同。根据国内外构建的配送中心情况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几种类型(如表2-1)。表2-1 配送中心分类标准按配送中心经济功能划分按配送中心服务范围划分类别1.供应型配送中心2.销售型配送中心3.储存型配送中心4.流通型配送中心5.加工型配送中心1.城市配送中心2.区域配送中心3.国际配送中心2.3.2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是配送中心在进行商品配送作业时所展现的整体工艺流程,反映配送中心的总体运动过程(如图2-1)。 供 应 商 订单 进货 采购管理 入库单 储存 库存管理 拣货单 拣货 拣货信息管理分类集中检查与流通加工 出货单 出货 订单处理 配送运输 订单 客 户图2-1配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图2.3.3配送中心库存作用和意义根据配送中心的定义:配送中心是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配送中心库存的主要作用就是能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以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其具体作用主要有:(1)获得规模经济配送中心一般是通过“统一进货,分批出货”的方式来获取规模效益。库存调节了统一进货和分批出货之间在时间上和数量上不一致的矛盾,库存是配送中心获得规模经济、降低物流成本的基础。(2) 平衡供求方面的关系由于许多商品存在季节性供给和需求,这就使得配送中心不得不持有库存,例如在节日,商品需求量剧增,这就要求配送中心能够有充足的货源来迅速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某些商品的需求在一定的时期中可能相对比较平稳,但其供应商的供给变化较大,这同样会要求配送中心能够保留适当的库存以保持供应的连续性,避开不利的价格变动。(3) 有助于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合理的仓库选址可以带来诸多方面的便利,减少耗费在运输配送方面的时间和费用。原材料能够从仓库中被合理地配送到各地的生产基地,满足生产的需要;生产产品能够被迅速运往仓库,然后配送到各地满足顾客的需要。这些方面的专业化节省了在运输环节的费用。(4) 预防需求和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提高顾客服务质量由于市场需求情况的瞬息万变以及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常常使库存不足,从而导致缺货损失,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这时库存就显得十分重要。(5) 在某些关键领域起到缓冲、调节的作用库存在整个供应链的某些关键环节起着缓冲、调节的作用,它可以缓和由于物资供应的延迟、短缺而造成的对生产过程的冲击可以作为配送环节的中介,调节生产过程中因原材料、半成品的不足而可能发生的比例失调。面对复杂的市场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