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脉诊综合实训课件.ppt

    • 资源ID:3934843       资源大小:15.02M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脉诊综合实训课件.ppt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脉诊实训,脉诊的方法,脉诊的内容,脉诊的训练,一、操作规范(一)操作准备:1.诊脉前应选择比较安静的诊室,准备脉枕备用。2.医生应修剪指甲,避免诊脉时留下甲痕。3.诊脉前,医生必须让患者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以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这样诊察到的脉象才更符合原本的生理或病理状态。4.诊室应尽可能保持安静,有条件时一对一的诊察方式更有利于患者的放松,有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脉象信息。,第一节 脉诊方法,(二)操作方法:1.患者体位: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暴露。,正坐位,仰卧位,2医生指法:诊脉指法包括有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1)选指 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诊察,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0左右为宜,450,450,2)布指 中指定关,医生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然后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与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患者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布指宜疏,反之宜密。,寸口诊法:寸关尺定位,1.高骨定关,2.中指定关,3.食指诊寸脉,4.无名指诊尺部,3)运指 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和单诊等,注意诊察患者的脉位(浮沉、长短)脉次(至数与均匀度)脉形(大小、软硬、紧张度等)脉势(强弱与流利度等)及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表现。,常用具体指法:举法 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按法 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寻法 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寻法,举法,寻法,按法,总按 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总按,总按,单诊 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单诊,中指,食指,3.平息 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一方面医生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可以自己的呼吸计算患者的脉搏至数;另一方面,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可以仔细地辨别脉象。4切脉时间 一般每次诊脉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5小儿脉诊法 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用“一指(拇指或食指)定关法”,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二、注意事项,1注意患者卧位时,如果侧卧则下面手臂受压;或上臂扭转,或手臂过于高或过于低,与心脏不在一个水平面时,都可以影响气血的运行,使脉象失真。2医生诊脉所用三指或患者诊脉局部有皮肤等病变时则不宜用该侧作进行诊脉。,侧卧位,皮肤病变,(三)注意事项,3诊脉过程中如察其脉律不匀、有间歇的现象时,应适当延长诊脉时间,应注意间歇出现是否有规律。4重视生理异常脉位,常见有反关脉与斜飞脉。5重视个体差异,患者有男女老幼的不同,体质有强弱胖瘦之别,反映在脉象上也各有不同,应综合考虑。6排除情志干扰,情志变化可使脉搏跳动发生相应改变,应注意排除。7结合四时分析,四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中医素有”春弦、夏洪、秋(毛)浮、冬(石)沉”之说。8注重脉证合参,注意脉象与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四)、脉象要素 1.构成脉象的4个要素(位、次、形、势)1)、脉位 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浅深、长短。正常脉搏的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越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2)、脉数 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结、代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3)、脉形 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形状。脉形主要与脉管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及紧张度等因素有关。如:脉管较充盈,搏动幅度较大者为洪脉;脉管充盈度较小,搏动幅度较小者为细脉;脉管弹性差、欠柔和者为弦脉;脉体柔软无力者为濡脉、缓脉等。,4)、脉势 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正常脉象,应指和缓,指力适中。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通畅状态较好,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通畅状态较差,脉来艰涩不畅者为涩脉等。,一、正常脉象的特点.正常脉象一息四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有脉,沉取不绝。,正常脉象示意图,第二节 脉诊的内容,2.“有胃”“有神”“有根”1)胃 亦称胃气。脉有胃气表现脉象和缓,从容流利。2)神 脉神的特征归纳为:柔和有力,节律整齐。3)根 脉之有根关系到肾。脉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二个方面,所以有“尺以候肾”、“沉取候肾”的说法。,3正常脉象的8要素特征任何一种脉象都具有“位、数、形、势”四种属性,即具有部位、至数、节律、粗细、长短、强弱、硬度和流利度等八个方面的特征,正常脉象的8要素特征如下:1).脉位 脉位居中,不浮不沉。2).脉率 脉一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90次。3).脉律 节律均匀整齐。4).脉宽 脉大小适中。5).脉长 脉长短适中,不越本位。6).脉势 脉搏有力,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7).紧张度 脉应指有力而不失柔和。8).流利度 脉势和缓,从容流利。,正常脉象示意图,4脉位变异 1)斜飞脉 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2)反关脉 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斜飞脉与反关脉属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于病脉。,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脉诊实训,第三节 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滑涩,长短洪微,革牢濡弱,紧缓芤弦,散细伏动,促结代疾。,病理脉象,28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位浅表)临床意义:主表证:(浮而有力)亦主虚证:(浮而无力)表虚 夏秋季节、瘦人脉偏浮,浮紧:表寒浮数:表热,浮脉“浮脉轻手得,如木水中浮”,(一)浮脉,相类脉,散脉“散似杨花无定踪”,1散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脉象特征: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脉至如散叶”(脉位浮浅,脉形散乱,脉力软弱,节律不匀)临床意义:元气耗散,脏腑精气衰败(心肾)。,芤脉“中空旁实”,2芤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脉位浮,脉形宽大,脉力为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虚)临床意义:失血、伤阴之际(突然大出血早期,或津液突然严重损耗),3革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脉象特征:脉浮而弦硬(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脉位浮、紧张度偏高)临床意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精血亏虚,精气不藏、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革脉“如按鼓皮”,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临床意义:主里证 此外肥胖者、冬季脉亦偏沉。,沉脉“筋骨之间”“如水沉石”,里实证:沉而有力 里虚证:沉而无力,(二)沉脉,附六阴脉: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此亦属正常脉象。,相类脉,伏脉“推筋着骨”,1伏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脉象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显。临床意义:主邪闭、厥病和痛极。暴病见伏脉:阴盛阳衰 久病见伏脉:气血亏损、阴枯阳竭,牢脉“弦长实大”“沉伏间”,2牢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脉象特征:沉而实大弦长。(沉而弦)牢脉的脉位沉、脉较宽、较长、紧张度较高(弦)、较有力(实)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积、疝气、癥瘕之实证。,虚寒证(迟而无力)实寒证(迟而有力),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脉率怠慢,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临床意义:主寒证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如阳明腑实证)此外运动员、或入睡后脉迟。,迟脉 一息不足四至,(三)迟脉,缓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缓脉“从容和缓”“一息四至”,脉象特征:脉来和缓、一息四至;脉势纵缓、怠缓无力 临床意义:主湿病(缓怠无力)主脾胃虚弱;亦见于正常人(脉有胃气 脉来和缓),相类脉,脉象特征:脉来一息五六至(约90130次/分钟)。临床意义:主热证 里虚证 儿童脉较数,实热证(数而有力);虚热证(细数);,数脉 一息五六至,(四)数脉,疾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疾脉 一息七八至以上,脉象特征:脉来一息七八至以上(约140160次/分钟)临床意义:阳极阴竭(阳亢无制、真阴将绝 疾而有力)元气欲脱(阳气将绝 疾而虚弱无力)3岁以下7至以上(平脉),相类脉,虚脉 三部举按无力,应指松软,脉象特征:脉动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虚脉主要是脉力较弱,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具体可分为二类:宽大而无力:如芤脉、散脉;细小而无力:如微脉、弱脉、濡脉。临床意义:主虚证(气、血、阴、阳诸虚;脏腑诸虚)。,(五)虚脉,短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短脉 不足本位,脉象特征:脉动应指范围较短,不足本位,只出现在寸部或关部尺脉常不显。临床意义:主气病,气郁(短而有力)气损(短而无力),相类脉,实脉 三部举按有力,脉象特征:脉来充盛,应指幅幅,举按(浮中沉三部按之)皆有力。(一切有力脉的总称)临床意义:主实证 亦见于常人。,实热证(脉实而偏浮数)寒实证(脉实而沉迟),(六)实脉,附六阳脉:两手六部脉象均实大,而无病候。此亦属正常脉象。,长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长脉 脉过本位,脉象特征:脉动应指范围较长,两端超过寸、尺部。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亦见于正常人气血充盛。,相类脉,洪脉 浮大有力来盛去衰,脉象特征:浮大有力、来盛去衰,如波涛汹涌。(脉位偏浮、脉形宽大、脉力较强、脉来势盛而去势衰)临床意义:阳明气分热盛;正常人夏季脉较洪。,(七)洪脉,相类脉,1大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无汹涌之势。(大脉的特征与洪脉相似,常洪大并称,但大脉无来盛去衰之感)临床意义:多见于正常人(大而和缓、从容);病进。,大脉 脉体宽大,细脉 脉细如线 应指显然,脉象特征:脉细如线,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宽度较小,但应指的感觉清晰明显)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细而无力);主湿困(细缓);,(八)细脉,1.濡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濡脉 浮细而软,脉象特征:浮而细软。(脉位浮、脉较细、紧张度低、脉力弱)临床意义:主诸虚 湿困,相类脉,2.弱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弱脉 沉细而软,脉象特征:沉细而软。(脉位沉、柔软而细、脉力软弱)临床意义:主阳气虚衰 或气血俱衰,相类脉,3.微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微脉 极细极软 若有若无,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脉道极细、脉力极软弱无力、应指若有若无,如脉博将绝之状)临床意义:主阴阳气血虚衰较甚,滑脉 如珠走盘,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流利度较高,脉搏起落较快,脉较流利,且充实有力)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证;亦见于青年人(滑而和缓),妇人妊娠(六脉皆滑而停经者)。,(九)滑脉,动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动脉 滑数如豆,脉象特征:滑数有力,博动部位短小,脉形如豆,多见于关部。(至数较快、脉长度较短(如豆)、流利度高、脉搏有力。具有滑、数、短的特征)临床意义:主惊恐 主疼痛,相类脉,涩脉 三五不调 轻刀刮竹,脉象特征: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脉律与脉力不匀。(流利度低、艰涩不畅、脉道偏细、脉律与脉力不匀)临床意义:主气滞血瘀、痰食内停(涩而有力);精伤血少(涩而无力)。,(十)涩脉,弦脉 瑞直而长 如按琴弦,脉象特征: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紧张度增高,故应指挺直而劲急感)临床意义:主肝胆病(弦)、主痛(弦紧)、主痰饮(弦滑)亦见于老年人(弦硬)春季(微弦),(十一)弦脉,紧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紧脉“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特征:脉来绷急,如牵绳转索,按之左右弹指。(紧张度比弦脉更高,应指更加紧急有力)临床意义:主实寒证 主痛 主宿食内阻,相类脉,结脉 脉缓慢有止 止无定数,脉象特征: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临床意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亦可见于气血虚衰(无力),(十二)结脉,1.代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代脉 止有定数 良久方还,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临床意义:脏气衰微(无力)疼痛、惊恐、跌仆损伤(有力),相类脉,2.促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促脉 数而时一止 止无定数,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临床意义: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 亦见于脏气衰败,模拟脉象仪诊脉,脉诊的训练,指感训练,脉象诊察分析表姓名 性别 年龄,诊脉训练,

    注意事项

    本文(脉诊综合实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