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33816
资源大小:335.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毕业论文.doc
单位代码 10117 学 号 08120224 长治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摘 要网络成瘾,是国内外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其研究有助于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问卷和亲子关系问卷,在山西某艺术高中抽取了450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网络使用一般情况的差异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生明显多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加高网络成瘾倾向的人也在增加,但差异不是十分显著。2网络成瘾在专业、网龄、上网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网络成瘾倾向对学生身体有很大的影响。3网络成瘾倾向与亲子亲和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亲子冲突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亲子关系可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关键字;艺术高中生;非艺术高中生;网络成瘾;亲子关系Research on relations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s and parenthood AbstractInternet addiction, psycholog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Through the research will lead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questionnaire and help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a high school in shanxi art from 450 called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its network of general situ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exists on gender differences and grade difference. Boys than girl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e high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in increased, but the difference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2 Internet addic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nets age, Internet purpo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igh Internet addiction for students t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body. 3 network addiction tendency and parent-child affinity exist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parent-child conflicts exist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further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parents can forecast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Key words; Art high school students; norm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目 录引言11 文献综述21.1 成瘾的概念21.2 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21.2.1 网络成瘾概念的研究与界定21.2.2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及量表的研究31.2.3 网络成瘾类型的研究41.2.4 网络成瘾的理论基础51.3 亲子关系的研究61.3.1 亲子关系的界定61.3.2 亲子关系的研究现状61.4 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82 研究目的与假设82.1 研究目的82.3 提出假设83 研究过程93.1 研究对象93.2 研究工具93.3 研究程序93.4 数据分析94 研究结果94.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划分标准114.2 高中生高网络成瘾倾向的研究114.2.1 高网络成瘾倾向高中生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区别114.2.2 艺术生和非艺术生在高网络成瘾上的差异124.2.3 网络成瘾倾向的网龄差异134.2.4 网络成瘾倾向与上网目的的分析134.2.5 网络成瘾倾向对身体的影响134.3 网络成瘾倾向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144.3.1 不同成瘾倾向高中生亲子关系的差异144.3.2 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多元回归分析145 讨论145.1 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别分析145.2 艺术生与非艺术生在网络成瘾倾向的差异155.3 网龄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分析165.4 上网目的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分析165.5 高网络成瘾倾向对身体的影响165.6 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影响分析166 结论177 不足与展望188 参考文献209 附录2110 后记 24引 言自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在技术和规模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广泛、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对互联网的过度迷恋即网络成瘾。据2009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达3329.9万人,占青少年网民群体的14.1%。网络成瘾,对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能够导致中学生认知发展的扭曲,社会性认知的弱化,情感冷漠、想象匮乏,甚至能够形成变态人格,导致犯罪的发生因此,通过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特点,对了解、预防、诊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仍是高中生的主要人际关系,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于网络成瘾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那么亲子关系是否会对网络成瘾有影响呢?对此研究者对450名高中生展开了问卷调查,以此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1文献综述1.1成瘾的界定“成瘾”(addiction)的概念来自于药物依赖(或者说药物成瘾),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委员会对药物成瘾的定义是,“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连续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成瘾的本质特征是成瘾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却无法自控地加以实施。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成瘾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诠释,它涵盖了物质(药物)成瘾和行为成瘾。国内成瘾医学和心理学专家何日辉指出,成瘾不仅是一类躯体疾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更多的研究表明,一部分人表现出过度沉湎于某种活动或事物的行为,而此种行为中并不像传统的酗酒、吸烟或药品吸食那样包含有药物的摄入。以此为基础,行为科学将成瘾这一概念及其标准被应用于某些行为障碍,提出了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概念,常见的行为成瘾有:电子游戏成瘾(Griffiths,1993)、过量饮食(Orford,1985)、赌博成瘾(Griffiths,1995a)、过量运动(Glasser,1976)、过度亲密(Peele&Brodsky,1975)、性成瘾(Carnes,1983)、财富成瘾(Slater,1980)等。这些成瘾行为以某种具有强烈行为和心理效应的现象为基础,并不涉及传统药物成瘾理论中的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1.2网络成瘾的研究综述1.2.1网络成瘾概念的研究与界定“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的概念是1994年由精神医师Goldberg借用了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一IV中关于药物成瘾的判断标准首先提出来的,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功能明显损害的一种现象。 Kimberly Young(1996)认为这些网络成瘾者与美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中关于赌博成瘾者症状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她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研究了496例网络用户,发现有396例是依赖型网络用户,证实了网络成瘾现象的存在。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目前心理学界对过度网络使用、沉溺网络、耐受性提高等现象主要有两种倾向的概念界定,即网络成瘫症和病理性网络使用。如,Young把IAD定义为“一种没有麻醉作用的冲动性障碍。”Robert Kraut(1998)等把网络成瘾定义为“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Peter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1999台湾学者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欧居湖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迷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虽然国内外对过度使用因特网这一现象不同的称呼与定义,但都较为一致地将这一现象看作是一种因特网的病态使用,并认为它是一种心理疾病。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网络成瘾界定为认为,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行为的失控,从而引发个体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1.2.2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及量表的研究目前,国外对于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有Young、Davis编制的量表等。Young根据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认为赌博成瘾的诊断标准最接近网络成瘾的病理特征,都是一种不涉及被摄入体内的成瘾物的冲动控制性障碍。因此,她对赌博成瘾的诊断标准加以修改,形成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该问卷有8个题项,如果大学生对其中的5个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Young的量表项目较少,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是Gorhol怀疑Young所编制的诊断标准的效度。他认为网络成瘾是和赌博成瘾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两者相似,也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更不能以此为依据来编制诊断标准。随后,Suler认为一个人对于网络的热爱有可以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病理的,或者是介意二者之间的,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一个人处在这个连续体中的位置,对网络成瘾鉴别量表的编制应包括这些内容。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加,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也得到了发展。DvaiS等人从认知角度出发,编制出了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Davis Online Cognition Scale,简称DOCS)。该量表包含5个因素:安全感,社会化,冲动性,压力应对,孤独现实,共36个题项,是一种七级自陈量表。如果被试测出的总分超过100或任一维度上的得分达到或者超过24,则认为网络成瘾。该量表的改进在于:(1)量表的名称“DOCS”未明确告诉被试量表要测的内容;(2)题目不是对网络成瘾病态症状的简单罗列。所要测量的是被试的思维过程(即认知)而非行为表现。因此该量表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初步研究表明DOCS有较好效度,尚待更加严谨的信度和效度测定。国内对于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研究工具主要有陈淑惠、周倩编制的量表等。周倩翻译了Brenner编制的互联网相关成瘾行为量表(IRABI)。此量表共有32个项目,具有较好内部一致性系数a=0.87。经过周倩等人修订后的中文版量表第2版(C-RIAB I-I)I共有37个项目,包括以下6个因子: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强迫性症状、戒断退瘾反应、网络使用的时间、将网络作为社交媒介、人际关系依赖和日常活动的替代品,经过分析显示6因子可以解释全量表52.1%4的变异,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达到0.925。周倩还发现C-IRABI-H与Young的量表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正相关=r0.643,p<0.01,这在客观上证实了Young的量表与其他量表可能会存在一致性。台湾大学陈淑惠教授以大学生为样本,编制出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全量表共有26题,26题的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总分越多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此量表包含五个因素: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行为与退瘾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及健康问题。这一量表综合了DSM一VI对各种成瘾症的诊断标准和对临床个案的观察,遵循传统成瘾症的诊断概念模式,依据侧重于心理层面和较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程序而编制。初步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淑惠教授1999、2000年两次在台湾大学的实测结果表明,各因素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0一0.82之间,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上述量表是国内外目前比较常用的量表,除此之外国内欧居湖(2003)、陈侠(2003)、崔丽娟(2005)、杨晓峰(2006)等以本地区青少年、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了网络成瘾量表。本论文鉴于文化的的影响,采用了与中国文化相近台湾杨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1.2.3网络成瘾的类型研究在对网络成瘾进行鉴定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基于网络提供的服务功能和个体网络行为特征对网络成瘾的类型进行了划分。1999年Grohol 根据上网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把网络成瘾分为具体和抽象两种。属于具体网络成瘾的人们会过分关注网络的实际效用,比如在线拍卖,在线炒股,在线赌博或游戏,在线查找色情资料以及获得色情服务等方面,而属于抽象网络成瘾的人虽然沉溺于网络,但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为了消磨时间,比如网上聊天,关注Email等。2000年Armstrong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做了较全面的描述,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失控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l)网络性成瘾(caber- sexual addiction);(2)网络关系成瘾(caber-relation addiction);(3)网络强迫行为(net Compulsionist);(4)信息收集成瘾(information overload);(5)电脑成瘾(computer addiction);(6)网络娱乐成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网络游戏成瘾,指借助于数字、电子、网络、创意、编剧、美工、音乐等“先进”的道具,对现实生活的虚拟。2004年杨容,郑涌等,杨文娇,周冶金根据我国用户网络使用的现状和特点,将网络成瘾大致划分为三类即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搜集成瘾。2005年陶然总结了国内外自六七十年代以来网络成瘾方面的有关资料,认为网络成瘾可以分为六种类型:A型:单纯性网络成瘾症;B型:情感性网络成瘾症;C型:网络游戏性成瘾症;D型:信息性网络成瘾症;E型:程序性网络成瘾症;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1.2.4网络成瘾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目前,已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提出了各种模型。对网络成瘾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的是Young的ACE模型、Davis的认知一行为模型和Grohol的阶段模型。Young提出的ACE模型中的A、C、E是指Anonymity(匿名性)、Convenience(便利性)和Escape(逃避现实)。她认为这是网络导致用户成瘾的3个特点。匿名性是指人们在网络里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用户在网络里便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用担心谁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便利性是指网络用户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网上色情、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上交友都非常方便。逃避现实是指当碰到倒霉的一天,用户可能通过上网找到安慰。因为在网上,他们可以做任何事,可以是任何人,这种自由而无限的心理感觉引诱个体逃避现实生活而进入网络的世界。Davis提出认知一行为模型,试图解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发展和维持。该模型从个体的非适应性认知出发,探讨了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描述了IAD发展和保持的途径,为认知行为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Davis把PIU分为两种类型:具体PIU和概化PIU。具体PIU是指个体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病态地使用互联网,如,过度使用或滥用网上色情材料或服务、网上拍卖、网上股票交易和网上赌博,并假设这种依赖在内容上具有特殊性,即使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也会存在;概化的PIU是指一般性地过度使用互联网。它包括没有明确目的的上网行为,经常与网上聊天和对电子邮件的依赖相联系。这个假定与互联网的社会功能相联系,社会联系的需要和在网上获得的强化导致了现实生活中上网行为的增加。对于许多“网络成瘾者”来说,他们被网络征服是一个由“未知”到“痴迷”的过程,是一个由“新手”转变为“网虫”的过程。John M.Grohol假设了这样一个模型,可以解释一般的网络成瘾行为。模型认为网络用户大致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新手被互联网迷住,或者有经验的网络用户被新的应用软件迷住;第二阶段,用户开始避开导致自己上瘾的网络活动;第三阶段,用户的网络活动和其他活动达成了平衡。Gorhol认为所有的人最后都会到达第3个阶段,但不同的个体需要花不同的时间。那些被认为是网络成瘾的用户,只是在第一阶段被困住,需要帮助才能跨越。而对于一个已经度过第一阶段而进入第三阶段的网络老手,仍然有可能出现滥用,例如他欲寻找更有吸引力的聊天室、新闻组或Web站点。平衡阶段觉醒阶段迷恋阶段网络新手新的上网网络使用者 行为1.3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1.3.1亲子关系的界定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表示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可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李燕,2005)。一般认为,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它是以血统关系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和赡养为基本内容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本论文主要研究亲子关系的俩个维度亲子亲合与亲子冲突。亲子亲合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联结和良好的情感表达,它在行动上表现为亲密的关爱与和和睦的言语交流,在情感体验上表现为父母与子女在心理上的相互亲密感受。亲子冲突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由于认知、知觉和性格特征等的差异性而引发争吵、争论、分歧、肢体冲突等外显反抗行为,同时引起双方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1.3.2亲子关系的研究现状国外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亲子互动内容、互动频率、互动的结果以及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关系的研究上。已有研究资料在亲子互动的内容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一些研究发现,青少年与父母的互动不是很多,倾向于与母亲讨论学校里的事情、而一些研究则认为,大多数青少年与父母谈论很多方面的问题。在互动的频率上,青少年与父母的互动的频率较低,青少年在很多话题上与父母的沟通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沟通。对互动结果的认识上,存在代际差异。青少年对互动的评价普遍低于父母的评价,认为父母不能很好的理解自己,与父辈之间存在很大的隔阂。与青少年的认知相比,父母则认为与他们子代的沟通较为开放,存在的问题不是很大。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青少年感到与父母的沟通存在困难与问题,青少年与父母在一些问题上缺乏沟通,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美国社会学家H·甘斯研究后将家庭分为三类亲子关系:以父母为主导,子女必须服从父母的命令、要求和意旨的“以成人为中心的家庭”;父母愿意并能花费一定的时间陪着子女学习、游戏并期望子女更有出息的“以子女为中心的家庭”;更具明确的指导与期待、更注重孩子自我发展、教育孩子为自我发展而奋斗的“成年人指导下的家庭”。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则将研究重点放在家庭的教养方式上,他提出控制、成熟要求、亲子交往的清晰性和关怀与支持等四个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并以此为基础,概括出了专制型、宽容型、权威型、放任型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国内对亲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的类型、亲子互动、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等方面。主要研究学者有张青方、孟育群等。张青方(1998)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通过因子分析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6类,即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研究者同时指出6种类型有较大的交叉。孟育群(1992)将亲子关系分为5大类10个类型,即期待型、干涉型、不安型、溺爱型和盲从型。吴柯(1990)将亲子关系分为4种类型即多关心多管束少关心多管束、少关心少管束和多关心少管束。此外,郑希付将亲子关系分为六类,即养育型、财产拥有型、反向型、冲突型、泛爱型和亚平等型,他在分析亲子关系的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创建良性亲子关系模式,建立方法主要有父母行为的咨询和控制,亲子沟通和角色互换等。方晓义等人(2003)将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类型划分为放任型、保护型、多元型和一致性,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亲子沟通类型中,保护型亲子沟通所占的比例是最多的,而一致型的亲子沟通所占的比例时最少的,这说明我国的亲子沟通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缪建东(1999)从如何创立亲子关系模式角度,提出良性亲子关系模式,主要分了7个方面:即具有适当教养子女的态度、父母正向的教养子女的信念和行为、了解儿童的气质类型、重视重要关系人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健全的身心发展状况、健康的婚姻幸福生活,主要是从父母如何去做的角度来创立的。王坚红提出了亲子关系的六种模式结构:(1)非相互作用型。这是亲子关系中最为简单的结构形式。(2)单向作用型。探讨父母或子女的特征或行影响作用。(3)双方相互作用型。(4)三方交互作用型。(5)系统分析型。(6)家庭与外界交互作用型。1.4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的研究很少。从以往文献可以看到,大多数研究都是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分析家庭环境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虽然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从亲子关系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内容来看,二者的几个大的因素是一致的,均包含拒绝、溺爱、过13分支配、过度保护等因子,所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能为我们分析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的可能关系带来有益的启示。国内学者张兰君(2003)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网络成瘾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表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更高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这可能是导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重要原因。席震芳和张晓阳(2005)研究发现,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初中生网络成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是造成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有着较为庞大的网络成瘾人群,尽管不同的的学者针对网络成瘾的的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对于中学生来说家庭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其心理发展的两个重要影响源。虽然同伴关系已取代亲子关系成为最主要的关系,但是亲子关系仍然对高中生有很大的影响。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日益严重的今天,探讨亲子关系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必要的。2研究目的与假设研究目的探讨高中生网络使用一般情况的差异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关系。研究假设综合以上的综述研究,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1. 假设网络成瘾倾向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2. 假设艺术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明显高于非艺术生3. 假设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在网龄上存在差异4. 假设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在上网目的上存在差异5. 假设高中生高网络成瘾倾向对身体有很大影响6. 假设网络成瘾倾向与亲子关系存在显著相关3研究过程3.1研究对象选择自述为网络用户的山西某艺术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该学校为一所艺术生和非艺术生混合的高中学校,从高二开始有艺术生。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高一、高二艺术班、高二非艺术班、高三艺术班、高三非艺术班抽取了450名同学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回收431,剔除数据无效的问卷后,共获得了有效问卷408份,有效回收率90.6%.。其中高一106学生名,高二艺术生73,高二非艺术生76,高三艺术生69,高三非艺术生82。 表1研究对象人口学基本情况统计表类别 名称 人数 所占比例年级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106 149 151 25.8%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