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万州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万州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了解万州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结合当地制定的一些体育措施,提出相应的全民健身发展对策,引导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提高人们全民健身的意识。【关键词】 万州区 社区体育活动 参与现状 对策研究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随之提高,在居民不再为吃饱穿暖等问题而发愁的今天,自身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万州区是重庆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任务承担最重的地方,随着移民搬迁建城和全民健身政策的出台,我区人们对全民健身意识和对社区体育的理解加深、加强,从而促进了万州区社区体育活动的崛起,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区体育是社区成员以社区感情为基础,以自发自愿为原则,依托社区空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在街道、居委会的行政管理下,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体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通过对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万州区国民体质现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提高人们的全民健身意识,为万州区今后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随机对万州区所属部分社区的体育场所和120位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其中青少年70人,中年人40人,老年人10人。1.2研究方法1. 2. 1 问卷调查法 随机对万州区所属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83%。有效率为100%。1. 2. 2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计算出各项统计内容的比率。1. 2. 3 实地调查法 实地考察所属部分社区的体育场所体育设施的实际状况。2 、结果与分析2. 1 万州区社区专业体育指导员的分布情况(图1)图1 万州区社区专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情况一览表(%)由图1可以看出,认为社区有专业体育指导员12人的占11%;认为社区有专业体育指导员34人的占2%;认为社区有专业体育指导员56人及以上的占3%,而有84%的人认为没有社区专业体育指导员;从而表明我区社会专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发展工作没有深入到基层,发展速度缓慢,人口多,房屋拥挤,商业网点密集,缺乏统一规划。2.2 万州区社区举办体育活动的情况(图2)图2 社区举办体育活动情况一览表(%)从图2中可看出有31%的社区经常或偶尔举办体育活动,而69%的社区很少或从不举办体育活动。这充分说明现阶段万州区大多数社区领导没有重视社区体育的开展,对社区体育的投入不够,在组织社员开展体育活动方面不够积极,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社区体育的发展。2. 3 万州区社区居民年龄层次与健身项目的基础情况(图3)图3 万州区社区居民的年龄层次与健身项目的基本情况统计一览图通过图3显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群众所爱好的体育项目有所不同。但从平均一列上可以得出:跑步或散步占24%,位居首位。运动强度较小,活动范围较大,技术性要求较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跑步或散步项目开展情况良好,深受人们青睐。球类项目因受场地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在青少年中发展得不错。舞蹈项目在中年人群中也很受欢迎。2. 4 万州区社区居民年龄层次与参加体育健身时间段的情况(图4)图4 万州区居民的年龄层次与参加体育健身时间段的情况一览图从图4中调查发现,社区晨晚练活动点较多,清晨活动的最多,晚上活动的其次,而上午和下午活动的相对较少,原因有三点:一是目前城市社区缺乏体育活动场所,喜欢体育锻炼的居民只能在清晨利用公园、广场、社区空地等室外场地活动;二是中、青年上午8点至下午17点是工作时间,无法进行体育活动;三是我国人民,特别是老年人有“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大多数人喜欢清晨锻炼,最早的五点钟就开始活动。2. 5 万州区社区体育健身场地的情况(图5)图5 万州区社区体育健身场地情况一览表(%)从图5我们可以看出:简单的健身器材场相对较多,但倍受青少年欢迎的几类球场都没有超过22%,其他新型项目设施也是少之又少。更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有的社区还没有任何健身场地。我们社区居民的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不均。2. 6 万州区社区居民对健身设施的满意情况(图6)图6 万州区社区居民对健身设施的满意情况一览表(%)由图6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比较单一,对社区健身设施的要求不高,因此,社区内现有的场地设施基本上能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要,但是青少年和中年人的活动范围较广,健身的项目较多元化,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目前社区的健身设施和社区指导员状况不能满足其健身需要。2. 7 万州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情况(图7)图7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情况一览表 由图7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居民将离家近、低消费的体育场所作为自己锻炼的首选场所。从整体情况看来,公园广场为社区居民的主要锻炼场所,所占比例为34.7%;其次是社区场地,占所有选项的25.6%。不同的年龄层次在段场地的选择上也有差异:老年人喜欢锻炼时环境较安静、人少、空气清新的地方,他就会选择在家里;中年人喜欢人数较多,气氛较浓的场所,他就会选择公园广场;青年人则选择有同年人较多且具有竞技性的场所,就会选择俱乐部和学校。2. 8 万州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图8) 图8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意识有了相对的改变,对于体育锻炼不再是纯粹的锻炼身体,而是逐渐上升到集健身、交际、娱乐为一体的锻炼。从图8可以看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加人际交往;而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休闲娱乐、打发时间为目的。2.9 影响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因素(图9)图9 影响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因素统计一览表 由图9结果显示,不同的年龄段和锻炼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影响老年人锻炼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身体状况;中年人主要则是天气因素,而青少年则是时间因素,无法参加体育活动。这些各种影响因素就阻碍了体育运动项目的顺利开展,不利于社区居民体育运动的整体发展。3 、结论与建议3. 1 结论3.1.1随着移民搬迁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从总体上看,万州区社区居民的全民健身意识较强,全民健身工程逐渐在社区体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根据目前情况看,社区体育项目开展和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和中年人。3.1.2目前我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居住聚集,而社会体育的现状是:场所设施单一,健身指导员严重缺乏,只适合社区老年居民的健身,而青少年和中年人的健身项目趋于多元化,对健身设施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现有的场所器材设施很难满足中、青年的要求。3.1.3 万州区社区居民的锻炼目的基本正确,但是社区领导的宣传和组织力量薄弱,绝大部分社区很少举办群众体育活动,显然我区政府对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投入较小,不能满足群众体育开展活动的要求。据调查发现,我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距社会需要有很大差异,很多社区都没有体育指导员,而且场地设施较缺乏,极大地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了社会体育的发展。3. 2 建议3.2.1 加大社区体育健身宣传力度多渠道地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引导我区市民树立良好的科学健身理念和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为社区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2.2 加大政府对社区体育的工作组织力度要求政府继续坚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要求“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3.2.3 从思想意识上要提高体育锻炼的重视水平居民个人也要提高体育锻炼意识,特别是中青年,不能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就放松对健康的重视,在职业病高病发的今天,更应该抽出时间来进行身心的调解,以保持更高的经历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3.2.4 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抓住机遇加大社区体育场地器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移民新建和“健康重庆”建设等机遇,对各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适宜的自然区域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保证城市社区的经济实用型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明显增加;按照体育法和国家关于体育用地的标准要求,加大对体育硬件建设的投入。在进行城市小区的建设时,也要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留足公共体育用地。为今后社区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3.2.5 建立社区体育组织,加强对体育指导员的培养。重点要建立起居委会所属的社区体育组织,并加强和建立起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体育群团之间的联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体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体育各组织结果的整体功能。合理的利用当地的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及人力资源。采用社区与学校联谊的方式,利用学校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的独特优势来弥补社区体育中场地、器械、指导人员等的不足,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加强对社区体育专业指导员的培养,按照城区居民每千人中至少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建设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高、门类齐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对各项目锻炼的科学指导。3.2.6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竞赛活动领导部门要积极探索,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通过开展社区体育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群众体育活动,以丰富社区体育带动全民健身,适度的组织社区体育的竞赛活动、成果演示和交流活动。通过这些竞赛和活动来有效的激发社区成员的体育参与动机,增强体育意识,形成体育氛围和交流活动经验,促进群众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3.2.7根据重庆的气候、环境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重庆誉有“雾都”之称,空气污染较严重,特别是早晨雾较大,不适宜锻炼,应尽量选择下午或晚上8点以后安排体育锻炼;重庆又被称为“山城”,应利用这个地理优势,增加登山、自行车、越野跑、攀岩等体育锻炼的项目,让重庆市社区体育有声有色地发展。综上所述:从万州区社区居民体育的现实情况和社会、经济、背景及发展趋势来看。对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活动,必需要从居民个人方面增强体育锻炼思想意识;社会方面要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方面要加大对社区体育工作我组织力度和健康体育的宣传力度;学校方面要针对社区体育工作人才资源短缺问题,切实加强专业体育教练员的培养,以满足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需要。只要个人、社会各界、政府和学校如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积极落实工作,无疑必将推动万州区社区居民体育的快速发展。致谢语本论文在写作设计期间和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刘黎明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向沈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1 罗汗礼.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2 王旭光.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4)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江西版4 将鉴光.抽样调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5 冯克勤.广州市社区体育锻炼的现状J.湛江师范体育系报, 2002(3)6 陈志兵.上海市社区体育锻炼发展状况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9(7)7 卢元镇. 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8 王凯珍,任海等.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 体育科学,1996(2)9 苏华.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45-46.10 任海,王凯珍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体育与科学,1998(2) 11 刘德佩等.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思考.体育科学,1990(1)12 曲宗湖,顾渊彦,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194-201. 13 史孔仕.覃俊平.马永强.我国社区体育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讨。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5.19(2)14 李相如. 城市社区建设、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体育文化导刊2004(10)15 焦建余. 浅谈社区体育多元化建设发展研究2007(7)16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17 钱伟良. 湖洲市城镇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J . 安徽体育科技, 2003, 24 (2) : 107 - 108.18 吴树斌,李建国. 澳门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26 (1) :29 3219 樊炳有等.温州市市民体质与社区体育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2.153- 5520 崔丽丽等.天津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26- 2921 李凤新.内蒙古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46- 4822 周晓东等.福建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J.福建体育科技.2000.3.19- 2123 陈绍艳等.对武汉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1.4.95- 9824 吕新生,王虎平. 对河北省邢台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J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3 (3) : 52 - 53.25 李树怡,朱越彤,曹玲,等.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J . 体育科学,1999 ,19 (4) :10212.26 陈晓东.浅谈社区不同人群体育健身活动特点和指导J.贵州体育科技,2006.3.17- 1827 刘晓杰,周静.影响山东省社区体育发展的多元因素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6.9.8- 1028 卢忠瑾,郑雪.莲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延安市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2007.11.65- 6729 高林洲. 安徽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 .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23 (4).30 张仲宝, 王旭光. 天津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8 (4).31 徐浩明. 浙江金华地区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县市城镇社区体育现状调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8 (4).32 杨建设, 马丽侠. 西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 . 体育科研, 2006, 27 (4).33 余涛, 崔琼. 芜湖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 25 (2).34 周春芬, 吴兰芬. 宁波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 (2).35 谢彬, 王次农等. 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9 (12).36 东芬,等. 苏南小成镇全民健身点体育组织与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39 (5) :73 7537 肖桃芳, 胡明洋. 对赣州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 中国体育科技, 2005, 41 (2).38 孔繁敏, 李岩等. 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 体育文化导刊, 2006, (2).39 周典明, 阮云龙. 北京市海淀区乡镇社区体育现状研究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6 (5).40 饶远. 诚实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 (4) 141 徐宏. 贵州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 , (1) 142 谢彬. 江西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 (6) 143 徐建国. 苏州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 苏州职业女学学报,2005 , (4) 144 李现武.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 145 何振梁, 田麦久, 等. 我国大中城市社区现状调查报告 R . 全国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 1996.46 田雨普.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发展J . 体育科学,1986 ,6 (2) :11 - 14.47 庞元宁,何建文,同英. 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J . 体育科学, 2000 ,20 (1) :23 - 25.48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49 陈瑞玉. 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4 :26 - 29.50 贺凤翔. 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 . 体育文化导刊,2005 ,7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