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作业治疗规范课件.ppt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服务规范,梁国辉香港职业治疗学院 副會長,背景,现时,很多卫生学校已开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而师资相对临床操作技能较有不足,尢其对作业疗法更为陌生,我们希望透过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技术培训,加强师资及治疗师有关OT临床操作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学习班由窦袓林教授及梁国辉先生主持,引导学员深入理解及讨论各讲者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将采用理论讲授与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介绍训练病人的技术之后,讨论教授学生的方法,从而使大家在学习了训练技术后也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背景,香港职业治疗学院和海慈医院共同成立了康复治疗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早期工作集中培训海慈医院康复中心治疗师开展较专业的脑血管病康复服务,以配合海慈医院发展脑血管病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发展了一套结合了香港职业治疗师的技术与国内综合医院的情况的康复治疗规范,有效地使康复早期介入脑卒中治疗,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又为康复中心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讲义大纲,脑卒中作业治疗规范 神经可塑性与运动再学习 脑卒中作业治疗评估及治疗计划 体位安排、转移、扶抱指引 坐位平衡及上肢功能训练 站立平衡及步行训练 认知与感知康复治疗 進食與吞嚥功能評估與訓練,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策略,康复治疗采用早期介入,主导患者复完的策略。避免等待各种中风后并发症如肩痛、肩脱位、痉挛与变形等出现后才被动地应付。我们的康复治疗以功能训练为本,以训练日常自顾能力为目标,要帮助病人达至最高程度的独立能力。,康复治疗单元,八个单元每一单元皆由脑血管病康复治疗前期开始廷续到、中、后期。康复治疗可在病床边、病区内的康复室、康复中心及病人家中进行。每一单元皆设一套评估、治疗、记录与报告方法。除八个单元外,亦按个别病人情况处理有关的并发症,例如忧郁症等。,脑血管病康复康复治疗有八个单元,(1)并发症的预防,(2)运动功能训练,(3)作业功能训练,(4)感知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语言功能训练,(7)认知功能训练,(8)和家居适应。,康复治疗方法,病人及家属教育、理療(电剌激)、手法治疗、作业训练、器械训练支架、生活辅助器具、及训练家属在治疗后的配合。,脑血管病康复康复治疗有八个单元,(1)并发症的预防,(2)运动功能训练,(3)作业功能训练,(4)感知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语言功能训练,(7)认知功能训练,(8)和家居适应。,并发症的预防,在脑卒中恢复期内可能出现、而可用康复治疗手段预防的并发症有:关节僵硬,肩关节脱位,因偏盲引发的意外,因患侧无知觉引发的意外,因痉挛引发的软组织挛缩及关节变形,因不良卧、坐姿引起的软组织挛缩及关节变形,长期卧床或坐椅引起的裖疮,骨质疏松,因跌倒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的预防,预防的方法有:正确卧、坐体位安排正确搬移病人(协助病人转移)的方法保护无知觉的患肢預防因偏盲、感知障礙與認知障礙引起的意外,脑血管病康复康复治疗有八个单元,(1)并发症的预防,(2)运动功能训练,(3)作业功能训练,(4)感知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语言功能训练,(7)认知功能训练,(8)和家居适应。,运动形成过程与随意运动的特点,运动单位运动的形成过程感觉信息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运动程序,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脊髓内部“下运动神经元”对运动的控制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下运动神经元对运动的控制,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运动的起始和执行起的调节作用,随意运动控制模型,神经可塑性理论在神经康复的应用,促进代偿与皮质功能性重组强化训练 促通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环境因素,运动功能及作业功能训练理論,神经发育原理肢体功能恢复的顺序:躯干至四肢、下肢到上肢、近端到远端、大肌肉到小甩肌肉控制;瘫痪、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运动。抑制原始反射/异常活动模式方法,例Bobath 手法等促进重新学习正常运动及活动模式,运动功能及作业功能训练理論,运动再学习理论每种学习均要按照下列4个步骤进行,包括:(1)观察、比较与分析,(2)练习丧失的运动成分,(3)重复练习,(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运动功能及作业功能训练,运动功能是作业功能的組成部份作业功能训练是运动功能训练延續伸所以运动功能训练與作业功能训练一并考慮及安排,同步交叉进行,运动/作业功能训练路线图,运动/作业功能的再学习可分七个方面,包含了基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七个方面分为三组,按组内次序进行学习。第一组:臥、坐體位安排及床上转移、坐位平衡、上肢功能。第二组:坐至站位转移、站立平衡、下肢及步行功能。第三组:口面运动功能。三组学习可按患者能力及进度同时/分別交叉进行。,脑血管病康复康复治疗有八个单元,(1)并发症的预防,(2)运动功能训练,(3)作业功能训练,(4)感知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语言功能训练,(7)认知功能训练,(8)和家居适应。,感知功能训练,與运动/作业功能训练带来的感觉刺激静、动态触摸感觉,痛楚感觉关节感上、下肢本体感觉系統感知再学习训练,脑血管病康复康复治疗有八个单元,(1)并发症的预防,(2)运动功能训练,(3)作业功能训练,(4)感知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语言功能训练,(7)认知功能训练,(8)和家居适应。,评估及进度纪录,意识水平认知功能偏盲患侧感知功能原始反射/异常活动模式,患侧运动功能步行功能作业功能 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情绪,脑卒中病康复治疗-评估及进度纪录,脑卒中病康复治疗-评估及进度纪录,脑卒中病康复治疗-评估及进度纪录,脑卒中病康复治疗-评估及进度纪录,脑卒中病康复治疗-评估及进度纪录,脑卒中病康复治疗-评估及进度纪录,作業治疗-目标、方法与治疗活动表,关节有挛缩或变形征状/倾向,静、动态坐平衡障碍,治疗目标 提供骨盆活动及控制训练 提供上半身躯干活动及控制训练 提供静态坐位平衡训练 提供卧、坐转移训练 提供静态坐平衡耐力训练 提供动态坐平衡训练,提供动态坐平衡训练,脑卒中康复治疗计划表,计划日期:_ 至 _每周治疗次数:_ 次 每次:电刺激 _ 节 手法治疗 _ 节 作业训练 _ 节 器械训练 _ 节康复治疗内容:,脑卒中康复治疗计划表,脑卒中康复治疗计划表,脑血管病康复康复治疗有八个单元,(1)并发症的预防,(2)运动功能训练,(3)作业功能训练,(4)感知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语言功能训练,(7)认知功能训练,(8)和家居适应。,正确卧、坐体位安排,正确卧、坐体位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肩关节脱位、软组织挛缩及关节变形。可与各治疗活动及支架配合应用,达最佳预防效果。治疗师要教导患者及家属在下列情况保持正确卧、坐体位,及避免维持同一体位太长时间。在白天应每半小时改变体位。要注意的体位有:则卧(患则在下)仰卧,则卧(患则在上)坐椅,坐轮椅,在餐桌前 适当时间开展一人一轮椅计划,体位安排、转移、扶抱,体位安排、转移、扶抱,正确搬移病人(协助病人转移)的方法,在床上向前移动 在床上向健侧移动 在床上向患侧移动 从患侧卧坐起至床边从健侧卧坐起至床边从坐在床边至患侧卧,从坐椅站起(需中度协助)从坐椅站起(需中度协助)从坐在床边转移到轮椅 从轮椅转移到餐桌椅在轮椅坐位上往后移在轮椅坐位上往前移,肩关节脱位可能是因照顾者使用不正确搬移病人(协助病人转移)的方法形成,治疗师要教导患者及家属下列情况用正确方法:,脑血管病康复康复治疗有八个单元,(1)并发症的预防,(2)运动功能训练,(3)作业功能训练,(4)感知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语言功能训练,(7)认知功能训练,(8)和家居适应。,运动/作业功能训练路线图,运动/作业功能的再学习可分七个方面,包含了基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七个方面分为三组,按组内次序进行学习。第一组:臥、坐體位安排及床上转移、坐位平衡、上肢功能。第二组:坐至站位转移、站立平衡、下肢及步行功能。第三组:口面运动功能。三组学习可按患者能力及进度同时/分別交叉进行。,运动/作业功能训练路线图,第一组:臥、坐體位安排床上转移坐位平衡上肢功能,坐位平衡训练,运动/作业功能训练路线图,第一组:臥、坐體位安排床上转移坐位平衡上肢功能,上肢功能训练-上肢功能恢复7个级表,上肢功能恢复第1级-尚未有任何活动能力,有效的上肢功能建基于軀幹平衡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未恢复時,可先做骨盆控制運動、例如橋式運動等床上转移训练、静态坐位平衡训练、床上翻身訓練卧、坐转移训练、静态坐平衡耐力训练、动态坐位平衡训练。,上肢功能恢复第2级-肩或手肘开始有少许活动能力,上肢功能恢复第2级-肩或手肘开始有少许活动能力,上肢功能恢复第2级-肩或手肘开始有少许活动能力,如有動態坐位平衡能力-鼓勵自理,患肢放RIP位以支撐身體,上肢功能恢复第3级-肩膊或手肘可以大约提起至腹部,手指能开始轻微弯曲,上肢功能恢复第3级-肩膊或手肘可以大约提起至腹部,手指能开始轻微弯曲,上肢功能恢复第3级-肩膊或手肘可以大约提起至腹部,手指能开始轻微弯曲,加强患肢直臂支撑身体并配合坐或站立平衡训练,上肢功能恢复第3级-肩膊或手肘可以大约提起至腹部,手指能开始轻微弯曲,加强引导患侧上肢活动训练(减少健手的协助),上肢功能恢复第3级-肩膊或手肘可以大约提起至腹部,手指能开始轻微弯曲,患肢肌肉分离活动训练,上肢功能恢复第4级-肩膊或手肘可以提起至胸前,手指能进行基本抓放活动,上肢功能恢复第4级-肩膊或手肘可以提起至胸前,手指能进行基本抓放活动,進一步加强引导患侧上肢活动训练(减少健手的协助),上肢功能恢复第4级-肩膊或手肘可以提起至胸前,手指能进行基本抓放活动,手指抓放活動,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