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1.浅论农村老人精神需求毕业论文.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浅论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学 院:法 学 院 专 业:社 会 工 作班 级: 级(2)班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年5月 11日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目 录摘要IIABSTRACTIII前言1一、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2(一)农村老年人的情感需求2(二)农村老年人得不到尊重3(三)农村老人难以自我实现3二、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成因分析5(一)贫困是造成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的重要原因5(二)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与家庭养老模式功能的退化密切相关5(三)农村青壮年人口尊老爱老意识淡薄整个社会尊老爱老风气不良6三、对于解决我国农村老年人在精神需求问题的建议7 (一)强化家庭养老模式,尝试新的养老模式,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制.7(二)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孝道”教育,传播“尊老爱老”思想7(三)丰富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8四、解决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的意义.10五、结语11六、主要参考文献12致谢1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文献综述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中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农民工浪潮现象相交织,极大地冲击着本来就不算完善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十分尖锐。种种局面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在关注农村老年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因为精神需求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只有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人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和提升。对于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研究,从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成因,理论结合实际,得出解决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的建议和方案,为建设和谐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出谋划策,对提高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解决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精神需求,老年贫困Abstract The aging population is a very challenging open social issue for modern society. In China, the aging population problem and peasant labor are influencing each other, as a result, it plays an negative role in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of rural area for aged people significantly in which the problem of poverty, social welfare are very challenging. All of the above are leading barrier for our great social harmony society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eanwhile, we can not neglect the spiritual demands for aged rural people when we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of aged people in rural area, because spiritual demands are the top one, the value of human being can be realized and developed only it were satisfied. After the researches of spiritual demand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daily lives of aged people, and whats more, the causes have been analyzed with theory and practical taken into account. Proposals and solutions have been gotwith the purpose of making contribution to the harmony social society development andincreasing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old people in countryside. Keywords: hierarchy of needs,Spiritual demands,poverty of aged people 前言老年人精神需求是指满足老年人在亲情伦理和情感生活方面的感情需求。这个概念是从老年人问题的界定中提炼出来的。老年人问题也称老年问题、老龄问题等,是指老年人由于自身老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包括老年人个人方面出现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老年人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社会)J社会科学文献,2007,4。我们在这里研究的是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首先就要理解老年人的需求问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社会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属于精神层面的需要,也就是我们这里要研究的精神需求。它们以满足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为前提,也就是说,精神需求的满足必须以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那么,对于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研究,也就必须以对他们生活问题现状的研究为基础。一、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1987年我国人口比1982年增加了6400多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1400多万。从城乡分布上来看,198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共计约5854万多人,其中市约10724800人,镇约10724800人,县约37240800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约82%,可见,农村老年人问题是一个急切需要被重视的问题。而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作为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其紧迫性不言而喻。(一)农村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情感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以及接纳方面的需要,它产生于人的社会性。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情感需要,由于受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它最主要地表现在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方面上,可以概括为老年人的归宿感。而对于友谊、爱情等方面的情感需要,不仅是其他社会人群,甚至农村老年人本身,也并不会投入太多的注意力。在我国广大农村,老年人情感需要的满足状况令人担忧。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封建思想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影响巨大,村老年人对于友谊和爱情的理解力通常比较差,很多农村老年人由于缺乏友情和爱情而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日常交际活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老为伴”,他们与中青年、少年人的生活处于不同世界。而即便是“以老为伴”,也常常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一来,很多农村老年人仍需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可分配的闲暇时间相当少。另外,农村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往往还要受到场所的限制。出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所谓的“榕树下”现象,就是指很多农村老年人聚集在大树下聊天的现象,而这种活动又会受到天气原因的影响。此外,我国农村老年人独居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独居的农村老年人,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很少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农村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农村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事情,不仅子女无法接受,这些老年人自身对再婚也怀有排斥情绪。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非常严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农村现有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的比例更高 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人口)J社会科学文献,2007,04。更突出的是,农村老年人本身,对于自己对友谊和爱情方面的需要,往往并不自觉,甚至对于孤独本身,他们或许不愿,但同时又默默忍受。可见传统思想对于农村老年人思想上的影响之深。当代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老年人的归属感基本决定于子女是否孝顺,农村老年人最主要的情感需求就表现为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今天,除了过年过节,在广大农村,老年人是农村社会人口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了改善生活,这些老人不得不忍受着与子女分别的痛苦。而那些子女没有外出打工的老人,子女不孝顺也会让他们丧失归属感,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很少能与子女进行情感沟通,他们的情感需要也无法得到满足。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村老人中,认为子女“不孝顺”或“孝顺程度一般”的占。 岳希明,李实.透视中国农村贫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事实上,我国农村老年人对生活的基本要求是非常低的,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在他们看来,能与子女一同居住,一日能饱三餐就是生命的归属。同时,我国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则表现得过度强烈,子女在对老人的情感需要上的一点点疏忽就会导致农村老年人归宿感的流失。种种现象表明,我国农村老年人归宿感的满足程度很低。 总的说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情感需要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很少受到其他群体的关注。(二)农村老年人得不到尊重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受人尊重。自尊是指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认可以及在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种自豪感,它是驱使人们奋发向上的推动力。老年人的内部尊重,则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整个人生的满意程度或者说成就感和自豪感上。受人尊重,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都很难得到满足。从内部尊重因素来看,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很多老年人仍然需要从事农业生产。这些从事了一辈子农业生产的老年人,到了晚年,还要不顾自己身体条件的恶劣继续从事生产,他们自身感受到的往往不是认可,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悔恨和无可奈何,也就没有所谓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外部尊重来看。“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种伟大而悠久的文化思想正在一点点地流失。在当代中国农村,老年人地位处于高度危机中。辱骂老人是存在与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农村妇女中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仅对别的老人,甚至对自家的老人也是如此。很多农村妇女,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对老人恶语相向,对于老年人的称呼更是相当的不尊重。笔者生于农村,对此深有感触。经常听到几个农村妇女在闲谈的时候提到自家的老人往往以“老不死”、“老狗”呼之。而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对此无可奈何,久而久之,对老人的不尊重形成一种风气悄然蔓延。更多的农村青年人,对老年人往往采取不闻不问避而远之的态度,把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边缘群体孤立起来。在我国农村,厌老弃老的不良风气迫切需要消除。社会上,农村老年人出现在城市里大多会吸引来不友好的目光,他们的装扮,他们的泥土气息,让人觉得与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道异常的不协调,也因此被认为相当地不友好。无论是餐馆里、公共交通设施上,还是广场、医院甚至政府机关部门,对于农村老年人的恶劣态度总是那么醒目。笔者就亲眼见过城市的公交车上农村老人被呼喝着从座位上赶起的事件。同类事件在很多报刊杂志上屡见不鲜。对农村老年人的不尊重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国乐章下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三)农村老年人难以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前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自我实现主要指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成就感和胜任感是自我实现的最好体现。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则更多地来源于从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中获取的对自己整个人生的肯定。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我国农村老年人很大一部分仍然需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在机械化自动化农业生产趋势的冲击下,要实现他们在农业生产的胜任感和成就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在很大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当中,由于现代农业知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此外,我国农村中,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农村老年人都被留在家里照顾小孩,一方面,两代的代沟使得这些老年人在照顾小孩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小孩上学,这些老人的生活类似赋闲,所谓成就感和胜任感也无从谈起。我国农村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针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设施匮乏,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晚年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就会促成老年人对自己整个人生的失望。令人痛心的事,在我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悲剧与农村老年人由于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歪曲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分不开的。二、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的成因分析(一)贫困是造成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的重要原因马斯洛指出,在人的五种需要中,作为高级需要而存在的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以人的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为前提的。当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时,其精神需要是不可能被完全满足的。贫困,是存在于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中最严重的问题。 表1.1: 中国老年人口收入分布与总人口收入分布比较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月平均收入水平(元)老年人口(%)全部人口(%)市镇县城镇农村20元以下27.338.336.13.0425.826-70240526.059.142.074.271-10020.916.23.335.18101-15016.714.20.816.61151元以上10.65.40.33.17贫困导致我国农村老年人的住房、营养、医疗卫生等多方面条件非常艰苦。居住环境的艰苦使得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尤其是中西部农村,由于住房倒塌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农村老年人营养条件普遍很低,2008年物价上涨之后,很多农村老年人甚至连日常饮食都成问题。医疗卫生方面,看病贵看病难在农村老年人当中最为突出,很多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直接或间接地由此产生。贫困导致的种种生活困境,不仅摧残着我国农村老年人的身体,也同时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贫困是导致老年人自卑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自卑是对自我实现的否定。目前,全国城乡贫困老年人l010万,其中农村860万。俗话说“人穷志短”,生活上的艰难总会导致人们在心理上的自卑,老年人也不例外。在我国农村,这些老年人劳苦一生,当他们步入老年阶段,最大的人生追求莫过于平静祥和的晚年生活,如果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为造成他们对自己整个人生的失望。由于贫困,农村老年人自身对于卫生以及精神生活无力进行改善,他们糟糕的卫生状况和匮乏的精神面貌直接造成了其不利的社会地位。在我国农村,老年人不卫生是造成其他农村人群不愿意与老年人交往和尊重老年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本人,在少年时代就比较反感不卫生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面貌也因为贫困而变得不堪,很多农村老年人比较势利,他们看待别人的态度也理所当然地被回报以同等的待遇。(二)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与家庭养老模式功能的退化密切相关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最为常见的养老模式,这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承袭,但在当前社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家庭养老出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矛盾尤其突出。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正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这种养老模式的功能正在不断退化,是造成我国农村老年人 精神需求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家庭结构核心化,空巢家庭增多。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加上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考上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城市工作和是生活,赡养服务人口越来越稀少,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照料成为一个大难题。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一方面,外出打工者或工作者很难照顾老年人的饮食起居,不能保证对老年人有效、持续地进行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这样容易造成代际隔阂。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后,家庭重心必然下移,一些子女把对下一代的抚育作为第一要务,这削弱了以家庭为基础的老年赡养系统,从而降低了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障水平。农村老年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使得子女外出的老年人丧失了最基本的情感沟通对象。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老年人心目中渴望享受到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但子女外出打工之后,留给这些老年人的却是无法忍受的孤独感。空巢,给农村老年人带来的是无尽的情感空洞,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观念让这些老年人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过度地依赖于子女,当子女无法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这些老年人就会丧失归宿感。(三)农村青壮年人口尊老爱老意识淡薄,整个社会尊老爱老风气不良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尊老爱老意识在我国农村青壮年人群中越来越淡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缺乏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村青壮年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加之当代教育对于传统道德文化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大,使得很多农村青壮年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年人的关系,他们或认为老年人不卫生,或觉得老年人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与自己不一致,并因此不愿意与老年人交往,甚至厌恶鄙视老年人。当代人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到看待与老年人交往态度的问题。一方面,强调发展经济为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因为农村老年人在经济发展中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往往被忽视。从整个社会上来看,缺乏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对农村老年人的态度更不好。当代中国社会过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尽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其整体局面并不十分看好,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上传播的精神文明缺乏在关注和尊重农村老年人方面的内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缺乏全社会的关注。三、对于解决我国农村老年人在精神需求问题的建议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是一个严重而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以上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中,笔者提出一下几点对于解决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的建议:(一)强化家庭养老模式,尝试新的养老模式,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制。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抛弃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保障我国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解决其精神需求问题,就必须强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老年人需要。建立制度化的家庭养老体制。把家庭养老体制化,就是利用政策法规的规范性和强制性把家庭养老的方式方法和权利义务关系固定下来。现有的家庭养老体制,处于社会默认状态,受道德制约,并不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权利来说非常不利。尽管“孝道”思想仍然被视为为人子女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但在当代中国农村,子女不孝顺老人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当老人面临此等现状,却无法获得取回自己基本权利的有效手段。强制性和规范性的家庭养老体制将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权益得到保障。尝试新的养老模式,具体针对多样性的养老现状,建立最合适的养老体制。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为我国落后的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牺牲的却是那些劳苦了一辈子的农村老年人的平静和幸福的晚年生活。全社会有必要也有责任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紧密关注着这些老年人的生活。新的养老模式,在很多地区已经悄然兴起。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或农村,从集体积累中列支养老基金,对已进入老年的农民按月支付一定的养老金,建立了范围较窄、标准较低、较不规范的农民退休养老制度。尽管其发展还具有地区上的特殊性并且并不完善,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全社会正在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但是,新的养老体制,不仅需要帮助农村老年人摆脱物质生活困苦的境地,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改善。比如,把空巢老人聚集起来,利用老年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丰富其精神世界,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伴。在我国农村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养老体制,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它不仅是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更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二) 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孝道”教育,传播“尊老爱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在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我们全民族共同努力创造更辉煌未来的局面下,它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思想,在当代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事业中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传统“孝道”教育,对于我国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农村老年人渴望“孝道”的回归。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由于享受不到现代化的养老保障制度,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这些无法享受幸福晚年生活的农村老人渴望子女尽孝的心情难以言喻。很多学者提出,当代教育在传统国学教育上缺乏力度。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文明古国,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传统道德却正在一点点地流失,这无疑是对几千年优秀悠久文明的否定,也是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应该发生的现象。所以,“孝道”教育势在必行 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社会)J社会科学文献,2007,4。孝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材中,关于对父母及长辈知恩、感恩、报恩的内容是少而又少,有一些也是像“尊老爱幼”式的宣传口号,空泛、苍白,没有具体内容和事例。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编写教材时适量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而且要形象、生动、感人,让孩子和学生们通晓孝的含义,明白孝的标准,知道怎样去尽孝,把孝道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使农村的孝道问题有人管。农村基层组织要把孝道教育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树立正反典型,让大家从身边人学起,形成敬孝子,谴逆子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弘扬“尊老爱老”的思想,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可以建设大规模的宣传“尊老爱老”思想的网站,让全社会可以便利地通过网络了解老年人现状和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在当代大学生中间开展下乡活动,让年轻的掌握时代进步知识的大学生们亲身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农民的生活,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尊重农村老年人、关爱农村老年人的优良风气。(三) 丰富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是极其枯燥的,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娱乐生活现状在当前被戏称为“榕树下”,农村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些老人聚集在大树下聊天。可见我国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贫乏、简陋、单一的特点。在农村老年人当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又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首先,在农村老年人中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应该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我国不同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也各有特点。如东北地区的老年人热衷于扭秧歌,而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则喜欢看地方戏曲。因此,可以组织文化演出队在东部地区农村开展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而在东北地区则可以组织当地老年人参加扭秧歌比赛,用文化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其次,开展农村老年人娱乐竞技,让农村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也能实现自我成就。很多农村老年人有着棋牌等方面的兴趣,如果把这些老年人聚集起来,组成一种类似俱乐部的团队,开展各种竞技,则能转移这些老人对困苦生活的视线,让其老有所好,并从中体会出年轻时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时的那种胜任感和成就感。此外,我国当代农村还可以开展其他以前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开展的老年人活动。如晨练,晨练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仅是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体育锻炼,同时也是老年人晚年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农村老年人中开展晨练,并不需要提供多少体育设施,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农村老年人的兴趣,做好组织工作,当最终这些农村老年人从中体会到乐趣之后,晨练就成了这些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农村老年晚年生活增添色彩,是改善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不利局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四、解决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的意义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与自然和谐相处无非就是享受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幸福是每一个人的追求,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除了衣食无忧,还包含着精神愉悦的需要,解决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是和谐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事业的后勤基础。建设和谐主义新农村,除了要从经济上改善农村现状,更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精神面貌。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农村建设奠定后勤基础。现阶段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城镇,农村社会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农村老年人成了农村社会最主要的人群,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农村发展状况最直接的写照。此外,农村老年人的稳定生活,也影响着正在城市中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农民工的事业。可以说,农村老年人正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后勤工作,他们的精神生活影响着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只有满足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消灭了剥削制度平等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形态,如果不能满足那些为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一辈农民的精神需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就无从谈起。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还需要很长时间,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将是一个长期持久的事业。五、结语农村老年人问题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问题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他们的精神需求问题不仅牵系着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关系着和谐社会主义中国事业的建设。但是由于本人研究水平、学术水平有限,因此这篇论文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弥补其中的不足。主要参考文献:1 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社会)J社会科学文献,2007,4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老龄化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33 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经济)J社会科学文献,2007,44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J中国人民大学,2004,25 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人口)J社会科学文献,2007,46 刘延年,田艳.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7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8 黄小花.中国人口与社会保障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 陈可冀.老龄化中国人口与对策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0 沙吉才,曹景椿.改革开放中的人口问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冯立天,戴星翼.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2 林富德,翟振武.走向二十一世纪德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3 鲁志强.人口问题与发展战略决策M.新华出版社,1988.14 马小宁.“空巢现象”国外如何应对?J老年生活报,2008,22(2).15杨军昌. XXX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XXX大学校报,2006.16岳希明,李实.透视中国农村贫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7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R.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8江潭瑜.中国新农村调查M.人民出版社,2007.19李昌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0Craig Winston Lecroy.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M.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second edition,2005.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XXX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生信息学号学院法 学 院班级姓名专业 社 会 工 作教师信息姓名职称讲师学历 大学本科任务书 发出时间2008 年1 月10日论文(设计)题目浅论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2008年3月5日2008年5月31日 共需周数12周主要内容: 通过观察研究和调查统计,总结分析农村老年人问题透视出农村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理论分析成因以及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对农村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措施。该模式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主要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尽一切方法和手段,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既有成果,并收集调查所得有关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等。收集的资料要全面、准确、及时。文中所提观点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科研和社会实际,促进学科结合,增强课题的社会价值。并且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完成读书笔记、文献综述,独立完成课题写作。预期目标:完成指定文献的阅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完成论文的写作;提出自己的建议模式。计划进程:3月5日3月20日:查阅资料,提交开题报告。 3月21日4月20日:参加开题报告会、初稿的撰写。4月21日5月10日:二稿的修改和完善、参加中期检查。5月1日5月25日:定稿工作。主要参考文献:1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社会)J社会科学文献,2007,42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老龄化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33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经济)J社会科学文献,2007,44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J中国人民大学,2004,25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人口)J社会科学文献,2007,46 刘延年,田艳.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7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8 黄小花.中国人口与社会保障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 陈可冀.老龄化中国人口与对策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0 沙吉才,曹景椿.改革开放中的人口问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冯立天,戴星翼.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 林富德,翟振武.走向二十一世纪德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3 鲁志强.人口问题与发展战略决策M.新华出版社,1988.14 马小宁.“空巢现象”国外如何应对?J老年生活报,2008,22(2).15杨军昌. XXX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XXX大学校报,2006.16岳希明,李实.透视中国农村贫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7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R.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8江潭瑜.中国新农村调查M.人民出版社,2007.19李昌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0Craig Winston Lecroy.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M.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second edition,2005. 注: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浅论中国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论文(设计) 来源教师选题论文(设计)类型B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班级04社会工作(2)班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精神需求的研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村老年人晚年的精神生活。对于出现在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可以从精神层面进行分析。分析总结结论并提出对策,让全社会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