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2.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探索毕业论文.doc
2008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探索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2008 年 04 月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XXX大学所有。特此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作者专业:财务管理作者学号:2008年04月16日XXX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探索论文(设计)来源自选题目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导 师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财务管理一、调研资料准备:干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王一:企业并购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刘金雄,2006:企业并购理论评述:增值理论,<<商业研究 >>,2006年第七期二、设计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目的: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企业并购是当今世界重新分配资源和调整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并购也是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有效的并购活动对于克服企业资产存量效率低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要求:以所学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为基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简洁清晰地阐述所要论证的问题,用案例来证明论据的真实可信性。思路:首先以几例非常出名的企业并购案引出并购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接着介绍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揭示企业对并购理论和效应的分析已经相当的重要和必要;然后对企业并购理论进行阐述,再对企业并购效应进行分析。 预期成果:通过对此项研究性课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让读者清楚深刻的理解企业并购原理和效益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企业并购案例以及其他经济项目的理论实际分析能力,顺利完成结题报告。三、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2007年12月1日前:完成开题报告。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文献综述。2008年3月13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粗纲。2008年4月2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终稿,过程中将随时与导师交流,完善论文内容。四、资料收集计划:1、广泛查阅资料,资料来源:图书馆,文献中心,报章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2、初步选定所需资料,与导师沟通,确定具体目录,然后进行详细阅读并记录。五、完成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1、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探索是我非常喜欢的论题,我有信心和决心完成好这个论题;2、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财务分析能力,可以对公司进行一些财务指标的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这项论题;3、关于企业并购方向的文献资料比较多,利于搜集调查与分析,通过互联网便可以很便利地收集到有关的案例与材料,另外,网上的论文库和期刊库等也容易找到有价值的资料;4、到目前为止,关于企业并购的案例非常多,可以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进行分析;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摘要企业并购是当今世界重新分配资源和调整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购理论伴随着并购行为的产生、发展而日趋成熟,已有上百年历史,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已数量众多。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开始有了突破,越来越广泛的被企业采用,但若分析我国并购研究领域的现状,不难发现,无论在并购动机还是在并购行为,并购绩效研究方面,引进外国的多,结合我国市场特点的少。如何使我国并购领域的研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以更有效的指导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从企业并购原理出发,结合企业并购类型和动因分析企业并购的新特点,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对如何推进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提出拙见。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总结和分析,能够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并购,能够对我国企业并购的道路的发展铺一块砖,能够帮助企业克服资产存量效率低下的情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关键词:企业并购 并购原理 并购动因 并购趋势AbstractM & 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redistribute resources and adjust business strategy. In the mature Western market economy, M & A theory develop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e of M & A activiti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has large number. In China, since the 1980s, M & A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and bega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by businesses, especially in the capital market, but M & A theoretical study appears pale powerless. Most theories are brought from western and seldom consider China's market character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how to mak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China have a stronger explanation, and, with a more effective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 & A market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new features of M & A on the basis of principle, types and motivations of M & A. Then analysis the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hinas M & A and gives my suggestion about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 & A. I hope that though such a summary and analysis, allows read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 & A, supply a litt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 & A, help enterprises to overcome inventory inefficiencie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asset use efficiency.Key words: M & A , M & A principles, M & A motivations,M & A tend目录一、前言7二、企业并购原理,并购类型及基本动因概述8(一)、企业并购的概念8(二)、企业并购类型81、按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分类92、按并购活动中有无中介机构的介入分类93、按出资方式分类104、按是否征得目标公司同意分类10(三)、企业并购的基本动因分析101、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112、并购能够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113、并购能够合理避税124、并购能够带来市场权力效应12三、企业并购的新特点13(一)、跨国并购得到进一步发展14(二)、巨型化趋势更为明显15(三)、横向并购与剥离消肿双向发展15(四)、并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默许乃至支持16四、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分析16(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分析161、并购行为主体的双重性172、强强并购有所增加,注重产业整合184、并购形式多样性,并购操作逐渐趋于规范185、大企业纷纷和洋资本攀亲186、外资并购是上市公司重组的又一道风景线19(二)、案例分析联想并购IBM PC事业部19五、对推进我国企业并购规范发展的建议21(一)、规范政府行为,推进宏观指导下的企业并购21(二)、顺应世界并购潮流,发展“强强联合”,实现企业快速发展22(三)、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促使并购行为市场化22(四)、建立和完善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23(五)、重视文化整合,加强对企业并购策略的研究23六、小结24文献综述25参考文献34致谢36一、 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企业结构经过调整,不合理现象有了改观,企业并购也开始有了突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兼并,合理组建企业集团。”从宏观角度看企业并购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从微观角度看,企业并购是实现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并购作为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并购额在过去的五年里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勾画出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蓝图。在并购越来越广泛的被企业采用的今天,正确认识企业的并购是至关重要的。要真正建立起合理的并购机制决非一件易事。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并购中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敢于实践、总结经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企业并购原理、企业并购类型和动因的分析出发,结合全球范围类的第五次并购热潮,分析企业并购的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推进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的建议。二、企业并购原理,并购类型及基本动因概述(一)、企业并购的概念企业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在西方,两者惯于联用为一个专业术语Merger and Acquisition,缩写为“M A”。企业并购可解释为一家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如现金、股权等)来取得另外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狭义的并购是指企业的合并、兼并或收购。广义的并购是指通过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或组合, 以实现某种经营或财务目标, 包括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 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量资产的现代化。其活动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企业的扩张、收缩, 又包括企业中的资产重组, 以及所有权结构的变动等等。从本质上讲, 并购是一种金融交易, 旨在通过企业产权、控制权的转移和重新组合, 来达到整合资源, 增加或转移财富的目的。企业并购中的权利、义务关系非常复杂,并购的参与者不仅是双方, 还要有政府机构与中介组织参加。并购的作用在于促进优良企业发展, 增强竞争力, 提高效率。(二)、企业并购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企业并购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简要介绍一下现今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分类标准。1、按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分类按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企业并购可以分成三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如1997年美国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横向并购的例子,此举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在全球飞机市场上的份额高达70。纵向并购也称垂直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相互联系的企业之间,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即多元并购。是指在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或者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相结合的公司并购,它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有客户或供应商关系的公司间的并购。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长期经营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2、按并购活动中有无中介机构的介入分类按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可分为直接收购与间接收购。直接收购,就是由收购方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所有权要求,双方通过一定的程续进行磋商,共同商定完成收购的各种条件,在协议的条件下达到收购的目标。间接并购,指收购公司并不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兼并要求,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以高于目标公司股票市价的价格大量收购其股票从而达到控制该公司的目的。3、按出资方式分类按出资方式,可分为出资购买资产式并购,出资购买股票式并购和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出资购买资产式并购,是指收购公司使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全部或绝大部分资产以实现并购。出资购买股票式并购,即收购公司以现金,债券等为支付手段,购买目标公司一部分股票,从而实现控制目标公司资产及经营权的并购方式。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指收购公司向目标发行本公司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资产。4、按是否征得目标公司同意分类 按是否征得目标公司同意为标准可分为:善意收购与恶意收购。善意收购,又称友好收购,指目标公司同意收购公司提出的收购条件并承诺给予协助,故双方高层通过协商来决定并购的具体安排。敌意收购,又称强制接管兼并,指收购公司在目标公司管理层对其收购意图尚不知晓或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目标公司强行进行收购的行为。 除上述四种分类方法之外,还有许多的分类方式,比如按并购双方在并购完成后的法律地位划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按并购是否公开向目标公司全体股东提出划分为公开收购要约和非公开收购等。(三)、企业并购的基本动因分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展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路径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与企业内部资本积累相比较,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多重绩效。一般来说,企业的并购动因分为以下几方面:1、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等。2、并购能够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通常被并购企业股票的市盈率偏低, 并且低于并购方, 这样并购完成后市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股价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提高了股东财富价值。因此, 在实施企业并购后, 企业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得到扩大, 控制成本价格、生产技术和资金来源及顾客购买行为的能力得以增强, 能够在市场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风险, 提高安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总额。同时企业资信等级上升, 筹资成本下降, 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则使并购双方股价上扬, 企业价值增加, 并产生财务预期效应。3、并购能够合理避税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 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由于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 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4、并购能够带来市场权力效应 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企业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借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其一,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以取得实现本产业合理化的比较有利的地位;其二,在国际竞争使得国内市场遭受外国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企业间可能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其三,由于法律变得更加严格,使企业间包括合谋在内的多种联系成为非法,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内部化”,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 除了并购能给企业上述绩效以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企业并购的重要动因。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逐步由两极走向多极,国际竞争已全面地从政治斗争、军事对抗为主转向了经济竞争。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正是为了对日益增强的全球市场竞争压力作出反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越来越追求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投资来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经营,以便开发新市场或者利用生产要素优势来建立国际生产网,而并购是其最有效的途径。三、企业并购的新特点:企业并购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但是在业主企业或家族企业时代,企业并购并不普遍。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企业制度演化为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并购才开始活跃起来。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已发生了五次大规模企业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高峰时期在1899-1903年。此次并购浪潮主要是在同行业内部把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合并为少数几家具有行业支配地位的大型企业,形成行业寡占。通过这次横向并购,在美、日、德形成了一批大型工业垄断企业集团。如美国钢铁公司,资本超过10亿美元,其产量占美国市场销售量的95;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15至1930年之间,1928年1929年达到高峰。这次并购浪潮主要是一些已经形成的行业性支配企业,凭借其强大实力,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办法并购大量中小企业。此次并购另一重要特点是以纵向并购为主要形式;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50-60年,19671969年达到高潮。此次并购以混合并购为主要形式,被并购企业已不限于中小企业,而进一步发展为大垄断公司并购大垄断公司,从而产生了一批跨行业、跨部门的巨型企业;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于1975-1992年间,1988-1999年达到高潮。此次并购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的趋势,横向、纵向、混合三种形式交替出现,并出现了“大鱼吃小鱼,弱者打败强者”的杠杆并购形式,并购范围日趋广泛,并购的目标也逐渐拓展到国际市场;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1994年,至今方兴未艾。这次并购浪潮和前四次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跨国并购得到进一步发展自90年代中期起,国际上许多巨型公司和重要产业都卷入了跨国并购。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比上年增加了35,涉及金额达7200亿美元。美国的许多大企业在欧洲和亚洲大量进行同业收购,如美国得克萨斯公用事业收购英国能源集团、美国环球影城公司收购荷兰的波利格来姆公司等。而欧洲企业收购美国公司也同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和快节奏,如德国的戴姆勒收购了美国的克莱斯勒、英国石油对美国阿莫科石油的并购。发生在欧洲和亚洲内部的跨国并购之风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增长势头,如英国制药企业收购瑞典的制药企业、法国的石油公司收购比利时的炼油厂、菲律宾黎刹水泥公司与印尼锦石水泥厂的合并等。 (二)、巨型化趋势更为明显近年来,全球企业的强强并购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行业,并购额也不断创出新高。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涉及金额高达725亿美元,创下银行业并购价值的最高纪录。这两家企业合并后的总资产额高达7000亿美元,并形成了国际性超级金融市场,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客户。2000年2月4日,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英国沃达丰公司以1320亿美元收购德国老牌电信和工业集团曼内斯曼,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并购案。企业并购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表明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这种强强合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它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刺激了更多的企业为了维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而不得不卷入更加狂热的并购浪潮之中。 (三)、横向并购与剥离消肿双向发展这成为第五次并购浪潮的一个重要特点,大量企业把无关联业务剥离出去,相应并购同类业务企业,使生产经营范围更加集中。近年来的全球同行业横向并购几乎涉及所有行业:石油、化工、汽车、金融、电信等等重要支柱产业和服务业。同时,企业剥离也在不少大公司特别是跨行业经营的公司内展开。例如,199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宣布停止生产电视机,从家电行业撤出,集中力量在世界通讯业展开竞争;韩国的双龙集团则将其双龙汽车制造公司出售给三星汽车制造公司,使其能够集中于水泥和石油等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并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默许乃至支持在90年代以前,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对企业并购的管制比较严格,大型并购案往往是不允许的。在此以前美国甚至禁止企业之间联合开发技术和合作研制新产品,因为它认为企业之间的联合开发会损害竞争和创新,很有可能导致企业之间的合谋。但近年来,各国纷纷放宽限制,打破行业内部市场限制,并允许相关行业内有经营彼此业务的企业合并。各国企业许多重大兼并活动的成功,没有当局的默许乃至支持是不可能顺利实现的。四、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分析(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的企业并购兴起于1984年,推广于1988 、1989 年,真正开始发展是在1993年,目前正以迅猛之势在我国扩展。经济学家称之为继企业放权让利,实施承包经营后企业改革的“第三次浪潮”。Dealogic公告数据显示,中国2006 年上半年的并购交易金额就达到410亿美元,同比增长71%(标准普尔对中国最大200家企业2005年年底情况的调查显示,约有41%的企业沉淀了巨额现金流,这些急于寻找出路的资金将掀起并购高潮。到目前,中国约有6000家境外企业,仅占跨国公司总数的0.4%,投资额仅占世界的0.55%。Dealogic 也预测未来5年,中国每年对外投资增长速度至少22%,每年的并购记录会被连续刷新)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竞争优势,中国政府已将企业走出去提上了日事议程,并将海外拓展摆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从2003年到2005上半年年,商务部多次牵头出台了鼓励海外并购的具体措施,外汇管理部门也积极为海外并购所需的外汇额度开通绿色通道。图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国内并购趋势注:上图相关数据来源于Dealogic,单位以美元计算。综合以上背景和数据,把我国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总结如下:1、并购行为主体的双重性交易双方纯粹的单一主体很少,几乎每一起并购都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操作的结果。截止到1998年9 月,上海兼并的企业中只有不到10 %的企业是自己选择兼并的,大多数是根据主管机构的指令出于以优拖劣、以强带弱的思路组织兼并,希望减少亏损企业和亏损金额。2、强强并购有所增加,注重产业整合1997 年以来我国企业并购出现两件大事,一是江苏的“五鹤齐飞”,即扬子石化、金陵化纤、南化、江苏石油的联合,突破了现存的条块分割体制。另一是淄博化纤和淄博石化,通过优势企业的战略扩张,力争市场份额。其次,注重产业整合,石油、航空、电信、电力、医药、食品、媒体等行业2002 年纷纷开始重组,以并购方式推动企业联合或扩大市场份额逐渐成为一种经济时尚。4、并购形式多样性,并购操作逐渐趋于规范并购形式多样,如承债式兼并、政府划转方式兼并、控股收购等。并购企业大部分通过产权市场进行交易,或者按照产权交易所的有关规则进行产权的转让。交易内容为实物产权、债权和股权,比起以往的体制内资产的无偿转移大有改进。例如,中国移动大笔收购7 省电信资产、青岛啤酒利用停息挂账的优惠兼并政策来扩张市场,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变化,尽管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中,交易还带有明显的政府意旨,但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正悄然淡出,而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则开始明显增强。5、大企业纷纷和洋资本攀亲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海外上市、“中信集团”的海内外重组、“中国移动”的再融资等活动,使国际资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介入国内大型国企,并使资本运作的示范效应在相关的企业群落产生广泛影响。6、外资并购是上市公司重组的又一道风景线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进入可能将进入新阶段,其中国外资本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未来中国企业舞台将上演一部部中外企业之间兼并、重组的好戏。然而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却主要以上新项目、建新企业的方式进行,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不到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 %。随着我国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政策上的松动及加入WTO ,外资并购的浪潮即将兴起。(二)、案例分析联想并购IBM PC事业部 并购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捷径。联想并购IBM PC事业部是近几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典范。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收购IBM PC事业部,收购范围为IBM 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联想获得IBM 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全部知识产权,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一万名员工,以及在为期五年内使用“IBM ”和“Think” 品牌的权利。新联想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北京和罗利(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设立主要运营中心。交易后,新联想以中国为主要生产基地。联想收购IBM PC事业部的支出总计为17.5亿美元。并购以后,新联想的股东构成中,联想控股占有4622%的股份,IBM占有1891%的股份,公众股占有3487%的股份。并购完成后,新联想的年销售额将超过l2 亿美元,成为继DELL和HP之后全球第三大PC 厂商,成为进入世界500强的高科技和制造企业。联想此举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联想、IBM 作为两家优秀企业,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产生冲突难以避免。为了实现并购后的有效整合,联想对整合采取的策略是:采用双品牌、双市场战术保持过渡期的暂时稳定,而不急于改造。为了使整合顺利进行,联想确定了整合原则: “坦诚、尊重和妥协”。并且进行了人力资源整合,留用外方人才;客户整合,留住客户;文化整合,融合双方优秀的企业文化因素;品牌整合,保留IBM 的高端品牌形象。据IBM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其卖给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持续亏损已达三年半之久,累计亏损近10亿美元。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三个月后就实现赢利,意味着并购后的整合初步成功。联想并购IBM PC事业部的模式,是中国人在现代化中开始采用的一个新路数,与英、德、美、日、韩的路数都不一样。即,首先,占有中国本土市场,形成原始积累;接着,用赚得的钱在金融市场上放大;最终,以这种市场资本与国际生产力在资本层面对接。联想、TCL、海尔都在尝试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把市场优势和消费权力,发挥到资本层面,从而发挥了中国所长。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是这种市场资本与国际生产力在资本层面对接,是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继续,这种横向一体化的跨国并购,在降低成本、合理避税、价值最大化与再增长优势的引导下,进行的多是同行业或大体相近行业的并购活动。这种收购活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企业的焦点由过去的注重大而全转向注重主体核心业务,企业变多元化经营为一体化经营,将精力集中于发展自身的强项业务,加强业务专业化,通过集中联合搞自己最擅长的业务来谋求长期利润与长远发展。联想也正是处于这样的情况下才进行收购IBM PC业务的。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这一并购模式,是从市场竞争的三大基本战略出发的以经营性为背景的并购活动,尤其是以低成本战略为主。它与海尔模式有许多不同,但也不是这种并购活动的典型。与其说此次是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不如说是双方的一场战略合谋。这种向被收购方发行股票的收购方式在当下的并购潮流中是比较流行的。这种并购方式国内企业也可多多借鉴,向国际市场进军的途径之一。五、对推进我国企业并购规范发展的建议目前,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基本规则和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关系模糊,政府不合理的行政干预过多,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些因素的大量存在,都极易挫伤企业筹资进行并购的积极性,制约并购活动健康发展。针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结合国外兼并历史的经验,对我国企业并购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规范政府行为,推进宏观指导下的企业并购并购行为应当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市场行为, 是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寻求发展从而为股东带来更多利益的一种自方决策,而非政府行为。因此,必须规范政府行为,注意避免政府“拉郎配”,硬性将劣势企业塞给优势企业,阻碍跨地区、跨行业并购等现象的发生。政府应对企业并购进行有效的宏观指导,鼓励横向并购、大力扶持纵向并购,对无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联系的企业并购进行适当限制,防止企业盲目多元化经营。同时,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失业救济、养老保险、下岗培训和再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二)、顺应世界并购潮流,发展“强强联合”,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并购浪潮中,无论是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还是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大都是大公司与大公司的合并,形成一大批“巨无霸”企业。这些“巨无霸”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在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要在世界某一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光靠现有的企业实力,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中国要造就更多的国际企业集团,只靠内部积累资金是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唯有借助于全球并购,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三)、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促使并购行为市场化在企业并购中,各种培育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尤其是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承担了企业并购的融资、评估、法律顾问、咨询等项目工作,为企业并购的顺利完成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中介机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此,应建立和培育人事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发挥信息积聚功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立体型的快速收集和传递产权供求信息的网络系统,形成市场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企业并购。建立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并购活动健康发展和取得成功的前提,不仅为企业之间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开创新路子,而且为企业并购的规范化、市场化提供必要条件和中介作用。(四)、建立和完善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既是企业并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防止或限制由于并购可能带来的垄断而阻止市场有效竞争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法律法规对并购的方式、程序、并购协议、并购行为中的资产评估和交割等加以明确规范和界定。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法律保障体系,如产权交易程序化、政府行为规范化、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化、收购程序合理地进行。(五)、重视文化整合,加强对企业并购策略的研究无数的事实表明,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兼并的成败,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资产重组的成功率只有43 %左右,在那些失败的重组案例中,80 %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只有采取文化融合先行,高度重视在被兼并企业中融入兼并企业的先进文化和管理模式,才能振奋精神,激励士气,转变机制,使被兼并企业重新焕发出活力,才可能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物质投入的情况下,改变落后企业的面貌。其次,加强对企业并购策略的研究。六、小结在资本经营和低成本扩张的诱惑和推动下,我国也掀起了一股企业并购的热潮。但很多企业的并购往往更过于看重规模的扩大,对通过并购来强化核心竞争力这一并购的真正目标缺乏真正的认识,从而使一些企业并购徒有“大”的外表,根本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缺乏核心能力的规模扩张只是一种不能持久的“泡沫”。在“做大”中突出“做强”应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新理念。公司资本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既然如此,公司之前的收购与兼并就必然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另外,资本的证券化也使得公司收购活动可以越过目标公司经营层而直接同公司股东进行交易,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与完善也为活跃公司收购活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分析的文献资料已经相当之多,但是相关理论研究却不尽全面和统一,甚至存在一些争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发展,更多的问题和争议还将涌现出来。而企业的并购活动也将随之发展和成熟起来。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理论架构尽一份绵薄之力。但是,企业并购问题在被越来越广泛实现的今天,仍然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漫长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的研究。附录文献综述摘要:企业并购是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兼并收购这一手段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增长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联合、兼并、收购、破产等,成为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企业并购原理和并购企业的效应分析两方面加以综合评述,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并购的理论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动因、并购效应一、前言公司资本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既然如此,公司之前的收购与兼并就必然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另外,资本的证券化也使得公司收购活动可以越过目标公司经营层而直接同公司股东进行交易,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与完善也为活跃公司收购活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结构经过调整,不合理现象有了改观,企业并购也开始有了突破并且已经步入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些都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巨大挑战,所以正确认识企业的并购将非常必要。二、企业并购原理企业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合称。在西方,两者惯于联用为一个专业术语Merger and Acquisition,可缩写为“MA”。在商学及经济学词典(Dictionar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Free Press, NY, 1984, P285)中,编撰者对兼并和收购几乎不作区分,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