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试论中国文献载体的演变及对图书馆的影响.doc

    • 资源ID:3929521       资源大小:4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论中国文献载体的演变及对图书馆的影响.doc

    试论中国文献载体的发展及对图书馆的影响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过程,并且将其分为三大阶段文献类型演变。研究了中国文献载体的演变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具体分析了图书馆在新型文献类型下的决策,指出图书馆如何应对文献载体的演变,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文献信息栽体的发展,简要介绍了传统印刷型出版物、电子出版轴及网络出版物,并通过比较分析论迷了未来国书棺的发展模式,是传统版轴与电子出版物并存的复合式图书馆。关键字:中国文献载体演变 图书馆 影响 对策 发展模式文献载体是知识情报存贮的依附体,是知识情报传播交流的媒介,又是信息内容与物体材料的结合体。文献和文献载体的关系:文字的出现为文献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基本条件。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它主要由记录知识信息的核心内容、物质载体、记录手段、呈现形态四个要素组成。用于记录知识信息的载体,如:骨头、竹简、缣帛、纸、胶卷、光盘等,它们是文献的外在形态,是保存文献、传播文献的物质基础。文献和文献载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文献载体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们所记载的文献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1、中国文献载体演进过程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文献载体的变革,作为一种存储和表达人们思想的物质载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从古代到现代,从金石、竹简、丝帛到纸质、电子等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它的功能在不断延伸和扩大,在方式上不断更新和飞跃,使之成为记录知识信息最理想的文献载体。11古今文献载体的发展变化追寻我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的轨迹发现,最初人们以延长记忆为目的,积累贮存知识的手段结绳、刻木记事并不具备文献的基本特征,只可把它们看作文献形成的雏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文字产生了,最初记载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相继出现了青铜、玉、石、简牍、帛等非纸质的文献载体形态;到西汉时期,由于知识的尉增及传递的需要,纸质载体出现了,纸质载体文献以重量轻、体积小、信息含量大、价格低廉等优势逐渐取代了简牍文献;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类对文献信息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的需要,又相继出现了胶卷、磁带、光盘等新型文献载体。这些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起着保存、传播和发展文化等重要作用。详述如下:1.1.1非纸质文献:在文字产生之前,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结果的重要载体,人们使用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由于语言这种生理性载体,不易存储的局限性,使信息传递效果得不到保障。由此,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这时的文字就是一些记号、符号,其载体是一些自然物的简单加工,有的过于笨重、有的过于昂贵、有的极易损坏,大都不便流通。如古埃及的莎草纸,古巴比伦的泥板书,印度的贝叶经,欧洲的羊皮书,古罗马的铅书、铜书等。我们的祖先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产生了以龟甲、兽骨、青铜器、石碑、竹简、木版、帛等为载体的文献。龟甲、兽骨我国现存的上古文字记载,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卜辞。卜辞是商代帝王占卜时的记录,这些记录刻在龟甲、兽骨(公元前16世纪一前10世纪)上,所以通常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发现于商后期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的废墟遗址,因而也称殷墟甲骨。它的构成主要有象形、假借、形声三种。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甲骨文这种最早的文字就已经具备了后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因此,它对我国的文字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古籍中,关于商代的记载较少,甲骨文的材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所研究商代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青铜器中国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主要以青铜器为载体来记录文献。古代在制作青铜器时,往往在上面铸刻一些文字,这种文字称为“铭文”,又称“金文”。青铜器铭文内容广泛,涉及邦国地理、贵族世系、外交盟誓、战争征伐、宗教祭祀及许多重大史实,有的可印证、补充传世文献的记录,有的则为传世文献所未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自商代盘庚至秦代统一中国,这段历史是汉字从奠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代,青铜器作为这个时期语言文字的最重要的载体,对研究语言文字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简牍、帛用简牍、帛作载体来记录文献最早大约在公元前300年,中国是古代战国时期。文献是用毛笔书写的古代文字,被称为“简牍文献”和“简帛文献”。竹、木简作为记录文献的载体,比起甲骨、玉石来,具有取材容易,制作书写方便的优越性,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成为主要的载体。但是,一枚竹简容纳的字数太少,而保存、移动、阅读都很不方便。与竹简同时还有帛,所谓“著于竹帛”,就是指竹简和帛书而言。帛轻薄柔软平滑,易于运笔和舒卷,即可写字,又可作画绘图。但其价格昂贵,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经书写,不便更改,所以简帛始终未能取代竹简作为主要载体。直到汉朝发明了新的文献载体“纸”后,“竹、帛”逐渐被纸所代替。1.1.2纸质文献到了汉朝,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既廉价又方便的新型材料一纸。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物,而是经过加工而成的一种记录知识信息的文献载体,它具有上述各种载体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纸纸具有蒲草之便而不易破裂;具有竹、木之廉而不笨重;具有缣帛之柔而不昂贵;具有金石之牢而能传播广远;既适于书写和大量生产,又便于传播和交流,遂成为人们公认的最佳文字记录载体,在与简、帛共存的一个漫长时期后,最终取代了简策、缣帛。因此,自从造纸术在全世界普及后,纸成了文献的唯一载体。纸质文献轻便、易于阅读和复制,而且所含知识信息系统、完整,便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交流。纸质文献在世界上全面普及,大大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许多古代文献能流传现在,人类文化能有今天的进步,纸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直到目前,纸质文献仍然在人们社会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它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使之成为后来一种唯一的、较为理想的印刷型书写材料。1.1.3新型文献载体:胶卷、磁带、光盘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装订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增加,使印刷型文献成海量增长,严重影响了文献的传递、检索、利用,导致文献的增长和存储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给文献的高密度存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人们就寻找一种占据空间小、存储密度大、传递速度快的文献载体。胶卷、磁带、光盘在纸质文献以体积小、重量轻、信息含量大、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等优势取代竹简、木族文献时,其先进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纸载体的这些优势则相对落后了,特别是纸质文献载体的时空局限性严重阻碍了文献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因此,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相继创造了缩微胶卷、胶片、磁盘、光盘等新型文献载体,其优势大大超过了纸质载体,如一张16ram的缩微胶卷,可存储300010000篇文件,一张软盘可存储50万个汉字,一张650MB的光盘可存储300册100万宇的书刊。这些载体的文献信息存储量大、使用方便,对各种信息的处理、检索快捷方便、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强、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播载体。人们利用其文献表达思想、传播知识、保存文化时,能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使文献的利用率更高。目前世界上的文献载体在总体上仍然以纸张为主,但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视听技术设备进一步完善和普及以后,胶卷、磁带和光盘将会逐渐取代纸张,成为新的文献载体。1.1.4电子文献电子数字型文献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记录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它是信息社会文献载体形成、发展、进化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和信息载体。这种文献存储容量大、检索速度快捷、灵活、使用方便。电子数字型文献必须借助于离线和脱机阅读。有人说,电子图书的产生是继印刷术,纸张发明之后又一次书业革命。新型文献载体的涌现一一数字纸张1993年Adobe推出跨平台的版面记录格式PDE是数字纸张的代表,也是数字纸张的萌芽。在国内90年代中期也推出数字纸张的表达格式。在北美,数字纸张技术从1999年己经被大范围使用。“从产业现状来看,数字纸张在北美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数字纸张是指通过一系列的IT软件技术,用数字化的方式逐步代替传统纸张的存储、传输、阅读等,同时赋予其更强大的功能。它的优越性比以往简单的信息电子化更进了一步,它将更加符合人们使用传统纸张的习惯,同时将解决信息数字化带来的安全、版权等各种问题。数字纸张在电子商务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使政府的政务效率和服务形象得到大幅度地提高。1.2三大阶段文献类型演变文献主要由记录信息、知识的核心内容、物质载体、记录手段和呈现形态四个要素所构成。文献类型每一次变更可以说都是由这四要素发生变化后而演进的。1.2.1中国文献类型形成的演进过程:以延长记忆为目的、贮存积累的形成过程文献形态的胚胎滥觞于文字的产生。孙饮善先生认为:应该说用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与文字同时产生、相随发展的除结绳外,人们学会用刻木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交流思想。无论是结绳还是刻木,都不具备文献的基本特征但可以把它看作文献形成的雏形。这样认识,人类社会第一次文献类型的演进也就是文献形成的过程,它是以延长记忆为目的、贮存积累的演进过程。我们可以从文献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作些分析:1)知识内容原始社会初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交流思想和传播知识,是靠语言、表情、手势等自然表达方式和结绳、刻木等原始的记事方式。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这些原始交流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靠晒记口传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知识传播有较大的限制。由于知识蓦观化的需要,为了达到延长记忆、贮存积累知识的目的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即依靠某种特定的物质形态用特殊的记录手段,通过一定的呈现形态把知识存贮起来进行交流。这也就是文献的形成过程。2)物质载体从结绳刻束的记事方式转化到用某种物质载体传递信息知识的传播交流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十重大进步。人类最初利用文献的物质形态都比较简单我国古代记录文献的载体主要有商、甲骨、青铜、石头、玉器,到后来又出现了竹简、木胺、缣帛等,这些物质载体虽然都是取自于自然物但是经过了粗略加工。3)呈现形态文献的形成不单是某一时人们传递知识、交流思想的需要。而且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知讽不断积累、不断传播的连续需要。将这些零碎的束石、甲骨进行有序化整理后,记载比较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呈现出文献的形态。就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献。如果把这一时期文献的形成当作文献演变之始那幺在它以后发展演进到青铜铬文、刻石、筒第、帛书等文献形态。都可以看成文献第一次演变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以延长记忆为目的、贮存积累知识的演进形成过程。1.2.2文献类型转型的演进过程:以知识传递为目的、便于传播的转型阶段文献类型的发展到了简牍时期,已经比较成型了,在纸的发明并作为书写材料的一十相当长的时期内,纸质载体并没有完全取代茼帛载体。公元二至三世纪之间,纸和筒帛作为文献载体同时并用以知识传递为目的、便于传播的真正文献转型阶段就是简帛载体向纸质载体过渡时期开始的。这时期文献演进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如下:1)知识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能力与甘俱增。早期的文献只是当时占的记录。牵涉的知识面比较窄,后记载的内窖愈来愈丰富。由于知识的剧增,以竹、术为载体的简策文献不仅过于笨重,而且存贮、传递都不方便,而以帛书为载体的缣帛文献叉因价钱昂贵难以昔及。因此竹简重、缣帛贵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文献载体以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物质载体纸作为书写材料东汉时期就开始了,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自晋代以后纸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张轻便价廉,即适于书写和大量生产,叉便于传播和交流。因此,纸质载体为代表的第一次文献演进一直延续至今,它是人类信息存贮和传播技术的叉一次质的飞跃。3)记录手段大约在唐代前后,我国相继出现了拓石和雕版印刷术特别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升所发明的胶泥活字为代表的印刷术出现以后,又相继出现了术活字、铜括字以及西洋传入的铅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使用不仅大大加快了文献量的生产,同时还标志着人类记录手段的叉一次探刻革命。4)呈现形态纸的发明和推广使用印刷术的出现,不仅反映了人类辩学科术的飞速发展,而且为文献的生产、传播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作为纸质文献的出现,文献的呈现形态更是形式多样、绚丽多彩,它的外表形制看,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以及现代普通印本、精装本、袖珍本等等,从它的内在结构看,有封面、扉页、书脊、版面、版心内窖提要、目次序盲、后记、附录、索引、插图、版权页等等。到了现代,文献的形体结构越来越趋向完善,其知识古量越来越丰富,图文并茂地反映人类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其生产产品越来越走向文本化和社会化。1.2.3文献类型向高密度化、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演进开端: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高效率利用虽然纸质文献到现在已延用了近一千九百年的历史其使用时间之长是迄今为止其它类型文献所无法比拟的至于它今后能延用多久?是否完全消失?仍然在研究探讨之中。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类即将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纸质文献的自身弱点和弊病日显突出。其主要表现有:一是由于文献信息量的急剧增长,纸质文献的贮藏空间和文献本身所含的信息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一是由于纸质文献容易变质和自然老化,并且其知识内容的复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四而不易于保存;三是由于纸质文献以优质术材为原料,既占用人类的森林资源,又因制作纸张造成的污染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四是由于纸质文献本身所含的知识量不大,许多相关的知识内容需要附载于大量的纸质载体上,不利于人们的检索和利用。正因为如此,人类拥有的丰富文献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利用和共享,因而出现了目前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高教率利用的第三次文献演进的开端。那么,文献类型演变到夸天这一步其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仍然可以从文献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作些分析:1)知识内容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国文献呈数量庞大、增长迅速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垒世界印刷品图书50年代有20多万种+60年代有40万种,70年代有60万种,80年代有70万种,90年代初接近80万种。平均20年图书品种增加一倍,图书册数增加两倍。期刊出版物,50年代有2万种60年代有4万种,70年代有8万种,80年代有20万种,平均78年增长一倍。新兴科学的文献量几乎23年翻一番-。有人称之为“知识爆炸”。由于文献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长,文献有限存贮空间与文献信息无限增长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纸质文献载体的时空局限性严重阻碍了文献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固此,顺应历史潮流、为满足人们对文献信息高效率需求的新兴文献载体也就应运而生了。2)物质载体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相继出现了缩徽胶卷、缩微平片、磁带、磁盘、光盘等新型文献载体,其优势大大超过纸质载体。如一张16ram的缩微胶卷,每卷可存诸300010000篇文件,一张高密度的戟盘可以存放50万十汉字一张容量为650MB的光盘可容纳300册100万字(含数字)的书刊。目前,美、英等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究的纳米技术。一旦研制成功并用于文献信息载体其体积将更小,存储密度更大,人类将会出现超微型图书馆那么数千万册的藏书装入口袋也就不为奇怪了。3)记录手段新型文献载体上记录的方式比纸质载体的书写、印刷方式要复杂,但其效果要好、速度要快得多。在新型载体中目前以光盘为代表的电子文献载体占有绝对优势。它不仅可以记录文字还可以记录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并具备了集图文、声像、动画和影视于一体的能力,其存储搜索文献信息的能力比其它新型载体都强,更让纸质载体望尘莫及。4)呈现形态作为以电子出版物为代表的新型文献载体,其呈现形态比纸质载体更加生动、更加完善。一是它能将纸质载体上知识单元原封不动地转载在磁性或光学载体上;二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下,电子文献能将数字、文字、声音、静态图象、动态图象等有机地集中一体,便于读者对文献信息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纸质文献在内在形制上有文字、图表、绘画;在外表形态上有开本、张、册、卷、期等。2、文献载体的演变对图书馆的影响记录文献的载体从最早的甲骨、简策、纸张等,到今天出现的电子文献、网络文献,无处不打下人类智慧的烙印。文献载体的不断演进,都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含义,不断丰富着图书馆工作内容、形式,给图书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1甲骨、青铜器人类社会记录和累积知识的开始20世纪,考古学家发现了3500年前载有当时文字的实物,即所谓的“殷墟甲骨”。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也就是说甲骨是文字记载最早的载体。到奴隶社会,随着冶炼工艺的出现,人们往往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这些文字大致内容是祭祀典礼征伐纪功赏赐等内容,从书史上来说,这些刻字的青铜器不算作图书。但青铜器作为一种记录文字的载体已是事实存在的了。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皿为主成为当时最广泛的文献载体材料,到秦汉还有石头做载体的石鼓书。很明显,这时的文献载体很落后,处于原始时期。载体不易书写,文献不便交流,制造这些载体也很困难。但原始的人们必竟懂得了必须将获得的信息、知识记录下来,以便长时间保存、交流与利用。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也是文献最基本功能的定位。这时期文献的生产已经很丰富了,图书馆的雏型也已经形成并且承担起了收藏、传递与交流文献的重任了。可见文献的保存、交流与利用是图书馆最本质的目的。2.2简策、帛书文献涵盖内容逐渐丰富,信息存储能力和交流手段增强,为图书馆的产生奠定基础我国考古发掘表明,战国时期古人也在丝帛上记载文字、绘画。简策、版牍和丝帛出现于商后期,大量流行于春秋战国,延续到汉、东晋,达1000年之久。简策、版牍和丝帛易书写、体积小、轻便,易制造,便于交流与使用。因而广泛应用,成为真正文献载体的开端,它为纸的发明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社会科技的发展与知识的积累,促使文献载体向合理化、大众化发展,简策和帛书便取代了笨重的龟甲兽骨、青铜器皿成为新型文献载体,文献载体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历史阶段,诸子百家,各门各派学术空前繁荣,文献大量生产,古代官方藏书日渐形成规模,并为社会发展收藏保存各种文献信息。2.3纸质载体丰富和扩大了藏书楼数量与规模,由此形成的传统图书馆模式延续至今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纸。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自晋代以后,纸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从此以纸质载体为代表的第二次文献转型与类型演进一直延续至今。它是人类信息存储和传播技术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各种类型纸质载体文献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人类社会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纸质文献因其方便携带、易于复制、方便阅读、价格低廉而在全社会得到空前的广泛传播,这一阶段,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进入繁荣时期,从古代官方民间藏书楼,到近现代的各类型图书馆,都收藏着各种类型,各个时代的纸质文献,图书馆也为近现代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直至现在21世纪,即使出现电子文献,纸质载体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2.4电子出版物文献类型多样化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电子文献,不仅为文献信息领域带来一场特殊的革命,而且使文献的载体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传统文献由纸质媒体向光、电方面过渡。 2)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为数字图书馆创建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它构成了数字图书馆的重要元素,是其得以产生的信息资源基础。电子文献出现后,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类型增加。如磁带、磁盘、光盘、缩微制品等,虽然这些也是实物的,但是这些载体所记载的文献内容必须得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电子计算机设备,读者面对机器来阅读文献内容。它都经过数字化编码处理,能够进行远距离传送,因而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及时性的需求,是一种完全有别于传统文献的电子文献。2.5网络载体文献资源共享,增强了图书馆的情报职能1)网络载体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网络文献发展更为迅猛。网络文献是电子文献的延伸,它在储存量存取速率、检索性能等方面较电子文献是一次飞跃。网络文献的出版具有流程少,速度快,零库存等特点,只要有网络存在,读者可在任何时候,利用文献信息,这是文献载体一次质的飞跃。网络文献凭借其自身的优势,用户越来越多,普及率也大大提高。网络文献传播范围广,传递速度快,检索方便,都是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等载体文献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文献的交互性,实时更新等特性是其他载体文献所不具有的。2)网络载体的形成,使网络终端进入千家万户,使文献为一己所有的现象打破了,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迅速的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拓宽了用户利用文献的范围,从而真正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的出现,增强了图书馆的情报职能,图书馆馆员可以用EMAII、BBS、远程登录及网上咨询等多种服务形式,为读者提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并开展馆际互借、收集传递网上信息,为读者提供资料、答疑解惑、了解各自研究领域的进程,大大方便了读者。3)网络文献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网络中的,通过网络实现其远程传播的。网络文献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文献记录的知识内容,同时加快了文献传播和交流的速度,从而大大拓宽了人类的认识范围,丰富了人类认识可以依靠的思想资源。4)虽然说“数字图书馆,获取人类知识的通道”,Internet(尤其www)的广泛使用已经开始展现出数字图书馆的强大能力。但是今天的Internet和www上的巨量信息只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一个点滴,然而数字图书馆的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挥,所以图书馆在向数字化馆藏转换和保存过程中还面临着更大的技术和操作的挑战。5)应强调知识产权问题,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创建和使用。未来数字图书馆面临着各种法律问题,CsTB(美国通讯委员会)在2000年1月的报告“数字化的两难处境: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中对此已有很多描述。新型载体的出现淘汰了旧载体的落后,图书馆事业相应发展壮大,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发展到光介质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化存贮技术出版物型的网络载体,多元化的发展,是大信息环境下文献生产、信息需求的必然,也是科学技术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3、 文献载体演变下图书馆亟应采取的对策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决策和规则,使其成为一个多功能、多用途、综合性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以多种文献载体、多种服务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继续成为人们获取文献资源信息的重要场所。3.1图书馆利用新型文献载体中的问题目前,文献信息载体的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知识信息获取的条件,打破了传统的以纸张为载体的绝对状况。各种载体形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互为补充、共存于世。这是由各种载体文献的独特之处决定的。在当代人类进入高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新型载体文献的利用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诸如:(1)从目前高校图书馆收藏情况看,所收藏的文献载体形式仍以印刷型为主,各种新型载体文献比例偏低。(2)新型载体文献是依赖于高科技技术的产物,因此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3)新型载体文献的利用给文献管理者带来新的挑战,一向被认为是“多面手”的文献工作者,面对着一个全新的载体世界,必须重新学习管理非传统性图书文献的知识。(4)因为经费问题,各类型的图书文献,一方面各图书馆收藏不足,同时又因价格上涨,收藏数量在逐年减少,特别是新型载体的图书文献。(5)由于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普及不够广泛的现状,使不懂得计算机技术或不具备一些配套设备的读者,不能方便地利用新型载体文献知识信息。(6)新型载体文献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3.2图书馆利用新型数字文献载体中的对策3.2.1实现馆藏数字资源的优化配置数据库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图书馆的课题服务能力和科技查新能力。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种类应该包括如下几种:引进、购入的数据库。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很多研制比较成熟、市场化运作的数字资源,图书馆只需耗费不多的资金,就可以进行购置,投入使用。所以现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仍以这类数据库为主。特色资源数据库。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包括馆藏特色资源、学科特色资源和校内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就是将特色馆藏进行数字化;学科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将本校重点学科有关的文献进行数字化;校内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则是指高校可控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特色数据库时要保证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内容能够满足特定信息需求;有一定深度,足以反映学科前沿、水平和热点。对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建设有所补益。网上资源数据库。网上资源对于充实高校图书馆的现有信息资源,特别是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建立网上资源数据库,首先应建立网上资源导航库。为在校师生以较快的速度了解本领域科技前沿研究动向和国际发展趋势服务。其次,还有必要对这些网上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文的或多媒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互动式教学资源数据库。高校的教学资源是高校特有的宝贵的信息资源,将其进行数字化,在网上建立互动式教学数据库,为师生和社会提供服务,不但可以增强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吸引力,还可以形成更好的社会效益。多媒体娱乐资源数据库。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也应开展娱乐数据库建设,如建立音乐欣赏、名著导读、视频点播等多媒体数据库,还可以把学校的文艺表演和各类竞赛等活动建立数据库,在网上为师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设置应该紧紧把握自身的定位,围绕本校专业特色,结合已有馆藏文献信息,以引进的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为主,其他数据库为辅尽量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全面地进行数据库的建设。3.2.2对数字资源建设进行有效的评估数字资源建设的评估对优化数字资源馆藏的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起到很大作用。对数字资源建设的评估应分为两种:一是在购买数据库和建设特色数据库前,应聘请各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估论证小组,对引进的数据库,尤其是特色资源进行评估,通过论证的项目才可以建设。二是对购买和自建的数据库的质量进行评估。笔者认为,这类评价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包括馆员和数据库的使用者,他们是数字资源最直接的接触者,对数字库的意见也最为权威。以系统为中心。侧重的是对数据库硬件、软件、网络及相关的配置进行评价。从这两个角度分别对数据库的规模、内容质量、完备性、稳定性以及数据库集成平台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设计具体的评价标准时,尽量使评价的指标多样化、定量化。这样才能建立起更完善更精确的评价体系。同时,对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评估,可以辅以数字化的数字资源评估系统,以加强评估的准确性。3.2.3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地区制定统一的参考服务规范定期组织馆员的培训,对馆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并为馆员制定参考服务规范,采用联网的形式和其他图书馆进行交流整合,最后形成地区内统一的参考服务规范。统一的参考服务规范为馆员提供了兼具指导性和规范化、专业化的工作原则,有助于馆员不断提升参考服务的水平,确保联合在线咨询各成员能提供一致性及标准化的咨询服务。如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参考服务规范,对口头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数字参考咨询等服务方式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规定。3.2.4构建“参考咨询问题集”或是“咨询问题选萃”的FAQ库FAQ虽然是种单向的信息传递形式,但它所具有的优势在当下同样具有可取之处。对于常规性问题,以FIQ形式让咨询对象有针对性地查找,一目了然。同一时间多用户同时使用,方便、快捷。如上海图书馆的“常见问题”专栏分为“利用一百问”、“网上问答”、“办证”、“外借”4块。包括图书馆基本知识、书目查询借阅、文献检索、数据库使用以及“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入口等,使用户不论是在网上或是实地使用图书馆都非常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从2004年“资料代查”至今,联合在线咨询已有近一万八千条咨询条目,其中不乏很多常用的、经典性问题。以此为基础,将其中有参考价值的问题和答案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一个FAQ库,让用户可以有的放矢地检索问题或是浏览。这样既可以丰富联合在线咨询的服务内容,也可以使用户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图书馆网络在线咨询与搜索引擎问答各具优势、各有不足,是两种互利、互补的服务方式。虽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竞争,但竞争能够促使图书馆不断地完善自身服务、把握品质,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真正实现全民共享。4、未来文献载体趋势和图书馆发展模式4.1文献载体趋势: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融合从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尽管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层出不穷,但旧的东西并未因此消亡。从便于阅读的角度看,纸质文献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接受信息,也是为了一个供我们仔细阅读的环境。读电脑屏幕跟读书是不一样的,电脑不仅让印刷文献消失,而且促进了印刷文献的产生,电脑为印刷文献创造出了新的制造和传播。电脑正在传播一种新的读写形式,一种便于人们阅读的读写形式。但是,纸质与电子、网络等只有优势互补,才能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从传统书业来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冲击,这种潜在危机势必引发出版领域的一场革命。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界通过美国国际图书博览会,探索全球书业未来发展趋势。国内出版界对书业未来发展趋势、对策也作了积极有益的探讨。许多出版社发挥因特网优势,不仅大量的名著被搬上因特网,各个出版社纷纷推出络版,许多报刊社提供了编辑部的电子邮箱,鼓励著者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在网上与著者、读者开展BBS进行讨论。让高科技与传统书业联姻,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文献与现代的电子,网络文献的优势。从电子文献的优势看,电子文献以多媒体、大容量、使用方便、传播快、节约资源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拥有一张装有整部百科全书的CDROM的全面光盘,加上计算机也只需要一套印刷版百科全书五分之一的空间。一套印刷版百科全书无法像一片CDROM那样方便运输,而且印刷版的百科全书的内容也不那么容易更新。从复合图书馆的概念范围来看,复合图书馆是英国图书馆专家(SSutton)最早使用并提出的。他认为:“在复合图书馆中可以实现传统馆藏和数字馆藏并存,也即纸质文献与电子、数子、网络文献并存。”复合图书馆就是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读者在电子和纸质资源并存的复合环境下查询信息。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还是纸质文献载体与电子文献载体在竞争中共融,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局面。4.2图书馆发展模式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记载信息的载体也发生了变化,从印刷型出版物发展到电子出版物直至网络出版物。电子出舨物、网络出版物不仅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也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储藏发展的标志。4.2.1传统印刷型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含义传统印刷型出版物:主要指纸为介质的图书、报纸、期刊等。电子出版物: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圈、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磷、光、电等舟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功能设备用于阅读、表达思想、普受知识、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网络出版物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舟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以计算机通信同络为基础,以电子舟质为存储媒舟,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杜会文化传播、保存的目的。有人称网络出版物是电子出版物的另一种类型。耳前网络出版物主要指基于因特网的网络出版物4.2.2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传统图书馆的收藏品种主要是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箱完善和新的文献知识载体不断出现,馆藏文献将以电子出舨物数字化信息为主对纸质文献资源的依赖遂步缩小纸质文献只是作为开架阅览的一种补充来体现其价值。1)电子图书馆是纸质型图书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之后融入高新技术的产物,而传统的纸质型图书馆是现在图书馆的母体,因此电子图书馆绝对不是对纸质型图书馆的否定或异化而是对它的强化、完善和补充既不能把二者对立也不能把二者割裂而要把二者统一。2)图书馆的发展只能从传统的纸质型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在相当长的过程中图书馆的主要形式是复书馆(藏书中既有纸质型图书又有电子图书或者纸质型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并存阶段的图书馆)。3)长期以来,图书馆是印刷载律的形式为读者服务,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蓬勃兴起的争天,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标准不再是藏书量的多少,而主要考察电子文献信息的拥有量以及为读者提供服务量的多少。4)未来的图书馆不再是我们曾经想象的一个大型印刷资料库未来的出版物必然朝着内容参与化、界面视觉化、听觉化方向发展。美国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学院图书馆馆长TD韦伯博士:事实表明那些魅力十足的电子产品并没有把图书挤出市场相反印刷型资料仍不断增多。在未来的社会里,图书馆将成为图书、录像、光盘、缩微品、数字化资辩等多种信息资源的混合体上述的任何一种载体都会在下十世纪的图书馆找到自己的位置。未来的图书馆将是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资料并存的复合式图书馆。

    注意事项

    本文(试论中国文献载体的演变及对图书馆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