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oc
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2011年第27卷第5期吉林体育学院JaunalofJili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2O11Vo1.27No.5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郭继军(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168)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的专业赛艇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因素进行深刻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赛艇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运动员退役保障,安置体制不健全,运动员综合素质低下,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窄,运动员训练体制不合理,法规体制的矛盾冲突等.从赛艇运动员相对其它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再就业更困难的原因出发,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解决赛艇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难的若干对策.关键词:赛艇运动员;退役;就业中图分类号:G8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65(20l1)05003904,I1硷Investig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theEmploymentofcingBoatsAthleteIt1"RetirementGuoJun(P.E.Department,ShenyangLigongUniversity,Shenyang,110168,Liaoning,China)Ab6tlrad:Thispaperusesliterature,interview,questionnaire,mathematicalstatisticsandmethodstoanalyzetheemployment0fracingboatsathletsafterretireandanalyzsthein-gaortantanceandnecessarity,andmadedeepresearch0Ilthefactors0ftheemploymentofrac.mgboatsathleteafarretire.TheresultshowsthattheathletetogetemployedthedifficultTea咖thesecurityandthenesystemnotperfectly,theathleteoverallqualitylow,theathleteemploymentttVeltlUetobenSITOW,theathletetrainsthesystemtobeunreasonable,themethodsandregulationssystem'scontradictoryconflictand80On,andthearticlefoundthecotmtefromtheconstructionhamloniou$societyadvancementtosolvetheracingboatsathleteafterretire.Keywords:rac唱boatsathlete;retirement;employment1引言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我国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深刻的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现当今一些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安置工作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正在逐渐的走向成熟.但是在竞技体育的各个项目中,其中的"冷门"项目赛艇依然没有太多的变化.一些专业的赛艇运动员,他们为了体育事业消耗掉了自己的青春,而最后在退役以后却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安置,想去上大学学点知识,然而国内大多数大学都不招收赛艇运动员.特别是与赛艇运动员退役后息息相关的利益,加上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导致赛艇运动员的退役之后的再就业问题从思想观念到现实实施中都会出现种种的矛盾和困惑,由此就导致退役的运动员在就业安置的操作过程中面临从没有过的困难,所以就会使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在体育领域中的赛艇项目有很多的不和谐.在了解到有关一些优秀的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的负面新闻和目前的生活状况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很多曾经的优秀的赛艇运动员因为工作和住房等诸多因素而面临着残酷的现实.社会和政府部门必须要高度的关注并且努力的帮助一起解决这一困难,否则对于今后我国的赛艇运动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消弱了我国在刚刚发展起来的赛艇运动上的一点点优势,也影响到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行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广东赛艇队和山东赛艇队的60名赛艇退役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其中从两队中分别抽出30名退役运动员,其中包括全国冠军和其他优秀赛艇运动员.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在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大量查询与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了部分学术论文和十余部相关学术专着以及一些论文集,文件汇编等类型的资料.参考了国家,地方及各政府部门颁布的运动员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为本文的撰写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2.2问卷调查法向广东和山东60名赛艇运动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6份,有效率93.3%.2.2.3访谈法对广东和山东部分赛艇运动员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一些关于退役赛艇运动员再就业情况以及对于目前就业安置后的态度和感想.2.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2003数据处理软件对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收稿日期:20ll一08一ll;修回日期:20ll一0923作者简介:郭继军(1975一),男,内蒙古乌海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39?第27卷吉林体育学院第5期就业安置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学处理,了解了我国赛艇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和退役后就业的大致方向,收入,得出相应的百分比(%).3结果与分析3.1我国赛艇退役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3.1.1赛艇退役运动员的性别,年龄表1赛艇退役运动员的性别,年龄统计表N=56从表1可以看出,赛艇运动员的退役年龄主要集中在213o岁之间,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为该年龄段的退役运动员做好相应的就业安排.3.1.2赛艇退役运动员的学历结构表2赛艇退役运动员的学历结构统计表N=56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赛艇退役运动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学历普遍在大专和高中之间,因此赛艇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低是就业困难的内部因素,我国的赛艇运动员从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进行专业训练的还是占大多数,而且训练的强度也大,时间比较长,另外再加上一些运动队过于注重运动成绩而忽视了文化素质的教育,很多运动队基本都是没有文化教育的,使得与同龄人相比文化知识明显处于劣势,造成了赛艇运动员在退役以后在面向社会时,就显示出就业竞争能力比较弱,导致就业的不平等.调查结果可看出,我国的赛艇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方面普遍较低,由于队内对文化教育工作的不够重视,有文凭没有水平的问题显现出来,赛艇运动员缺乏社会经验,退役后就业问题相当的困难,主要缘于赛艇运动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大学有此项目的也少之又少,就业岗位少,退役的运动员逐年增加,所以大多数的赛艇运动员在退役以后都希望能留在队内从事该项目的工作.3.1.3赛艇退役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表3赛艇退役运动员的训练年限统计表N=56从表3可以看出,赛艇退役运动员的训练年限主要集中在79年,有28人,占50.0%;其次是46年,有19人,占33.9%,参加训练比赛的年限都不是很长,其原因在于国内对于运动员的相应配套的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赛艇运动员还属于一种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有一定的损伤.因此赛艇运动员的训练年限都会相对于国外一些赛艇运动员的寿命有所缩短.?40?3.1.4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待业年限表4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待分年限统计表N=56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待分年限主要集中在36年,占41.1%;其次是2年及以下的占30.3%;710年和11年及以上的分别占12.5%和16.1%.虽然国家和各地退役运动员做出了很多规定,但仍然有很多运动员在退役后没有任何收入保障.有的运动员由于早年伤病,自身的身体状况差于普通人,在退役后没有经济能力使自已恢复健康.从根本上说,我国的运动员体制存在着某些缺陷,才造成了这种局面.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有很多的因素制约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运动员人才信息不完善,中介机构不健全,导致运动员在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遇到重重阻挠.3.2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状况3.2.1赛艇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途径表5赛艇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途径统计农N=56从表5可以看出,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渠道主要有组织分配,上大学及自谋职业等.其中组织分配的有14人,占25.0%;自谋出路的有27人,占48.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渠道不畅,自谋出路的赛艇运动员比较普遍,因为大量的退役运动员长期滞留在队里,待业年限比较长而且安置的工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大量赛艇运动员退役后选择自谋出路.退役运动员待分配率的不断上升和待分配年限的不断延长,严重影响了优秀运动队的稳定和发展.也可以了解到我国对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做了很大的努力,这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是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造成的必然产物.3.2.2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择业情况表6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择业情况统计裹N=56从表6可以看出,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择业中,从事经商的最多,有14人,占调查总数的25.0%;企业人员有11人,占调查总数的19.6%.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赛艇退役运动员自己对就业的方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前国家安置时候的那些部门,择业出现多元化,这些都是时代的需要.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上表中第27卷郭继军: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第5期看到,现在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更加的广阔,适应的行业也越来越多,这些对于我们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的安置是一个很大的喜讯.他们退役后打算从事的行业涉及到健身俱乐部指导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当教练员,经商,到企业工作,还有其它的行业等等.这说明运动员自身对退役后的打算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像以前等着地方政府来安置了.因此,国家体育部门在制定新的退役运动员就业的文件上,要考虑到运动员自身对就业的趋向,制定具体可行方案而不是统一的安置策略,不切合实际的文件.3.2.3赛艇退役运动员的退役资金补偿状况衰7赛艇退役运动员对资金补偿满意度的统计衰N=56从表7可以看出,赛艇退役运动员对退役资金的补偿满意度较高,表示满意与不满意的各有13人,占调查总数的23.2%.目前赛艇退役运动员的资金补偿办法是以国家颁布的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为基础,即经济补偿费基础安置费,运龄补偿费和成绩奖励三部分组成,只是在成绩奖励上有所增加,具体增加多少由比赛的重大程度决定,除非奥运会等大型比赛,其他比赛的奖励不会太高.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赛艇退役运动员的资金补偿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以改进,从而更好的的安置好我国的赛艇退役运动员.3.3我国赛艇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分析表8赛艇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统计裹N=56(可多选)原因人数百分比(%)排序由表8可以看出,我国退役的赛艇运动员就业困难的原因可以概括以下几点.3.3.1退役运动员退役保障,安置体制不健全从表8可以看出,认为我国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救援体制不健全的有32人,占调查总数的57.1%.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得过程中,运动员的一些社会保障的救援机制不完善,而且还没有确立相应的法律条例,在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就明显存在不确定性.运动员退役除了自己本身的专业技能外没有其他的优势,没做好职业技能教育,导致他们不能很快的融人社会这个大家庭.3.3.2高水平竞技运动的运动员综合素质偏低在运动员少年时期进入专业队训练,时间比较早,在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和训练中,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丧失了接受学校文化教育和其他专业技能的机会,跟同龄人比,他们在各个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心理品质,社会化程度,社会劳动技能,文化素质等).也有部分上大学,即使这样也只是"挂名教育",真正学不到文化知识.3.3.3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比较窄从目前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情况来看,由于运动员自身条件的限制,使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较少,虽然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体育管理相关部门已经制定帮助运动员再就业的政策规定,由于这些运动员全是从小就开始接触专业运动训练,长期的封闭式训练导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不系统,使他们退役之后欠缺谋生的技能,就业比较困难,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3.3.4运动员训练机制不合理在"举国体制"之后我国的竞技体育确实取得了快速发展,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运动员和世界冠军,这种训练体制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迅速崛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训练体制也出现一些不利的态势,因为运动员在训练体系中脱离了全面教育,片面发展,不能适应融入社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此外,竞技体育本身是比较残酷的,从少年就开始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魔鬼式训练,有些项目几乎是国外训练的2倍时间,最终使很多运动员伤病缠身,找不到好工作,这也是金牌战略使一些教练员都不顾超强度训练.3.3.5法规体制的矛盾冲突选择法规体制的矛盾冲突的占调查总数的16.1%,在2OO2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等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并切实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大多规定了企业自主用工,接受单位,部门按相关的法规,政策是有理由不接受退役运动员的.显而易见的是,落后的制度设计及体制上的混乱造成了我国现有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困境.3.4发展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的对策及途径研究3.4.1引导赛艇退役运动员自谋职业自谋职业就是很多退役运动员不经政策性的安置而自行就业的.一般的赛艇运动员在退役以后一般都是有两种选择方式的,一是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个单位投自己的简历,自己落实就业单位;二是赛艇运动员在退役以后用自己的一点积蓄自己创业等.自谋职业是通过自主从事各种有收入的经营活动从而实现就业的一种就业形式,这一途径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体质而发展的,国家鼓励这种自谋职业.曾取得优异成绩的赛艇运动员大多数都是通过政府的安置政策得到了一个妥善的工作岗位,然而对于成绩稍差一点的赛艇运动员基本得不到政府的分配.从80年代至今,很多运动员退役以后在二次就业后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比如"体操王子"李宁,他就是一个在退役以后创业成功并且到现在都是一个优秀典范的人物.此外还有跳水运动员田亮.还有就是影视明星胡兵,他曾经就是一名赛艇运动员,退役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影视明星,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国家通过各个方面鼓励退役运动员自谋出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运动员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真正的在校?41?第27卷吉林体育学院第5期园里读过书,文化水平低,使社会竞争能力差,综合能力不强,在如今的经济社会中就业困难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3.4.2以创业带动赛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在现如今的社会,国家对运动员的政策几乎是所有赛艇运动员退役以后再就业的唯一途径,只有少数的冠军级别的优秀运动员能够通过政策实现再就业.如今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然而安置政策已经不是国家,而大多数都是通过省里市里来安置,特别是赛艇,因为是水上项目,社会的需求量几乎是没有,所以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各省的退役运动员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安置的大多数的岗位都是社会有所需求的,但是对于赛艇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就业的一大部分因素都是通过自己的专项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但是赛艇运动在国内并没有普及,就是一个高等学府也很少有这种项目,所以就业问题比其他一些项目更要困难.另一方面;退役的赛艇运动员大多数是从小文化程度不高,就业的困难认识不足,自己创业而又缺少社会经验,因此对于赛艇运动员来说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困难重重.3.4.3转变赛艇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赛艇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要提高赛艇运动员的成材率,控制省市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人数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从整体而言,赛艇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社会就业问题思想过于简单是就业困难的几大因素.但是,赛艇运动造就了赛艇运动员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其他人群所不具备的精神气质,而且对于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知识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从古到今,社会对于运动员的概念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形容的,这种观念也影响到了运动员在退役后就业的成功率和欢迎度,特别是赛艇运动员普遍都是身材高大,肌肉发达,这也增加了赛艇运动员的再就业的难度.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媒体来让广大的社会认识赛艇,了解赛艇,引导社会于对赛艇运动的认识,这对促进赛艇运动员在退役后就业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让社会上的一些单位可以通过了解认识赛艇运动,而加大力度向社会各企事业单位推荐赛艇运动员,改善赛艇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环境.3.4.4改善有关政策让退役运动员继续参加学习而重新择业国家要改善政策,扩大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的人学范围.国内有赛艇运动的大学相当少,因此,各高校应该降低入学标准,鼓励赛艇运动员在退役后上大学,提高文化素质.此外,各省市体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培训班,让运动员在退役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或者职业资格证书等.?42?4结论与建议4.1结论1)我国赛艇返役运动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参加赛艇训练的年限不是很长,退役运动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之间,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为退役运动员做好相应的就业安排.2)我国赛艇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渠道主要有组织分配,上大学及自谋职业等.我国对赛艇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做了很大的努力,这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是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造成的必然产物.3)我国赛艇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救援体制不健全,运动员综合素质低下,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窄,运动员训练体制不合理,法规体制的矛盾冲突等.4.2建议1)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国家系列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调动企事业单位的接收积极性,重塑退役运动员良好的社会形象.2)教育和引导退役运动员转变就业观念,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择业.各类体育事业单位招聘体育工作人员的,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退役运动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体育部门使用彩票公益金资助建成的体育设施所在单位,须安排一定比例岗位用于聘用退役运动员.3)实施"体教结合"战略,使运动员训练,学习同步进行,将其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体育人才,我国已有数所高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参考文献:1季勇.论新时期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社会科学版),2O07,26(4):4347.2尹朝存.我国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当代经济,2OO7(10):3234.3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O04,24(5):8一l1.4楼燕.浙江省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社会科学版),2O08,22(4):5456.5姚小林.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O6,4O(6):3339.6张玲玲,李恒江,陈炼.论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J.武汉体育学院,2OO6,4o(10):6668.7闻又文.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货币补偿实施办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OO6,40(6):7274.8蒋兴宏,王宇颖,张淑华,等.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2OO5,24(2):28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