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里的人物形象之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28138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西厢记里的人物形象之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
西厢记里的人物形象之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西厢记里莺莺的人物形象,是所有君子求之的对象: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美女;含蓄、满腹才气的佳人;沉稳、冷静、“假意儿”的千金小姐;勇于反抗封建制度大胆追求自主恋爱的伊人。Abstract: in the western warbler character image, is warbler; the object of all the gentleman of beauty; BiYueXiuHua America laguna: Implicative whiny brilliant beauty, Composed the daughter of hypocrisy son calmly miss; Brave against feudal system in pursuit of the bold independent Iraqis.关键词: 西厢记 莺莺 人物形象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由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所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西厢记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以“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为主题,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评价,人物形象成功塑造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如淡泊功名、执着爱情的张生,深沉、含蓄的莺莺,机智泼辣的红娘等等,他们中的每一个无一不值得后世读者细心探索与精心研究。有研究者称:“红娘这一人物形象是最光彩夺目的,几乎要喧宾夺主,抢走了男女主角的光华”,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有些片面。从爱情这个角度分析,莺莺的人物形象塑造才是最成功的。下面,我就从西厢记里的爱情,谈谈崔莺莺的人物形象。西厢记里的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何故?这是跟她追求爱情的心是分不开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莺莺的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绝美容颜。莺莺有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绝美容颜。在剧里,没有正面描写莺莺的容貌,而是借助他人的惊艳来表现。在第一本第一折中,张生无意中遇见在花前伫立的莺莺,他惊呼:“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继而又说:“修道是小生,便是铁人也意惹情牵”。此种种句,皆出自张生之口,充分显现出莺莺的容貌之美。如果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样的结论略显片面,我们再看一看其他人怎么看莺莺。第一本第四折中有这样的描述: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觑着法聪头做金磐敲。正所谓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些描写,无一不从侧面烘托出莺莺的美。但并不是只有美才能成为追求爱的资本,它只不过是为“一见”铭记创造一个条件。如果莺莺是一个普通女子,张生也便不会煞费苦心,与她隔墙对诗。在与张生邂逅之后,莺莺烧夜香时:前两柱香分别愿上天保佑已故的父亲和堂内的母亲,第三柱香,却羞赧不语,此时的不语可以理解为对张生无言的爱或是对自由恋爱的无限渴望。聪明伶俐、心直口快的红娘替莺莺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着红娘咱!莺莺并没有反驳红娘,只将“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作为回复,说明红娘说中了她的心思,这一语道破,更使莺莺陷入无限的相思之中。二、有情有义,不畏封建束缚,大胆求爱的才女。此时的张生,借莺莺烧夜香之机,赋诗一首,聊表情意。莺莺也是一个才女啊,思想片刻便回他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此景此举,是久居深闺的莺莺委婉的向张生表露自己的爱意。而此时的莺莺早与郑恒定下了婚约,她似乎没把婚约放在心上,想用自己的方式寻得真爱,但她毕竟受封建礼教的熏陶,是封建制度的长期束缚下所培养出的有教养的女孩,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合常理的,由此可看出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促成了莺莺的做出了这样不合时代的举动。莺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漠视,足以看出她对封建制度的不满,突出的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张君瑞破贼计之后,莺莺对张生的爱不再是开始的“一撇”的好感,他的有勇有谋更让莺莺倾慕,而且心怀感激之情。老夫人宴请张生,命红娘去请莺莺出来见客,得知客为张生,便说道:“若请张生,扶病也索走一遭”,单听这一句,能看出张生在莺莺眼里,与众人不同。后莺莺又说了一句:“免除崔氏全家祸,尽在张生半纸书”。从表面上看,莺莺此去见他纯属是为了感恩而去,而非是别的其他情意。可当老夫人让莺莺把盏上前谢过哥哥,也就是张生时,莺莺毫不掩饰失声说道:“呀!俺娘变了卦也”。因为当日,孙飞虎围困普救寺之时,老夫人已将莺莺许配给张生,加之之前两人已有感情基础,莺莺对许配之事也是乐意为之的。莺莺是对张生有感恩之情,但对他的情绝对大于恩。由于莺莺娘的变卦,莺莺心灰意冷,第二本第四折中,红娘说:“小姐,烧香去来,好明月也呵!”莺莺哀叹道:“事已无成,烧香何济!”之前的烧夜香,莺莺将美好的爱情憧憬寄予明月之下,对未来有无限期望,此时的莺莺又陷入了绝望之中,又吟唱道:“人间好事无”这一悲凉的诗句。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虽貌美如花,却未遇折花人,心中无限寂寞与苦闷。终日沉浸在花丛、月下,或嬉戏追蝶,或拜月求福,真的无其他事可做,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知心人,心中的爱火“腾的”燃烧起来!此后盼他,念他,成为莺莺生活的主旋律,一向无聊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出现、恋着,心里定是美滋滋的,她没有被之前的婚约而束缚,而是努力大胆的追求真爱。真爱终于来啦,母亲却又不依,这叫人心中怎不生苦闷,甚至比“深闺无人问”还让人窒息。莺莺对张生,由一开始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发展到恋,继而倾心,到最后的思与念。终于,在男有情女有意,老夫人的“赖婚”,逼迫他们再无退路;红娘的撮合,一举促成二人的结合。王实甫笔下的莺莺追求的是纯粹的爱情,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如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郑重的叮咛:“此一行得不得官,即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总之,在莺莺心中,爱情始终摆在第一位,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 三、“假意的”千金小姐,智慧的化身。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只是她受着家庭的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视她的红娘,所以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光如:当她看到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色,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着他下次休是这般”,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赴约,她又忽然变卦,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这种种表现,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连红娘也晕头转向。她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对红娘有所顾忌,二是想考验张生对自己是否真心。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口是心非,对张生若即若离,展示出她对爱情,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这一形象较之在诸宫调中,显得更加可信和可爱了。这是莺莺性格中沉稳与冷静的一面,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智慧”的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千百年来,西厢记里唯美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为无数青年男女所喜爱。西厢记里莺莺的人物形象,也一定是所有君子求之的对象: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美女;含蓄、满腹才气的佳人;沉稳、冷静、“假意儿”的千金小姐;勇于反抗封建制度大胆追求自主恋爱的伊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参考文献:1吴佩鸿主编.中国四大古典名剧M .四川:巴蜀出版社 .第二版 . 2002. 381页2蒋星煜主编.西厢记研究与欣赏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07-109页3英砺锋、黄天骥编著.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二版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31-233页4游国恩编著. 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第二版修订本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237页5 西厢记里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 杜鹃花.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