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莎士比亚与作品《哈姆雷特》间的统一融合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28102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莎士比亚与作品《哈姆雷特》间的统一融合毕业论文.doc

    莎士比亚与作品哈姆雷特间的统一融合 摘要: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是他戏剧发展的里程碑。通过对哈姆雷特的详细解读,可以从作品中找到作家与其作品的高度融合。关键词:融合;戏剧理论;映射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集大成者。马克思盛赞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落笔便是诗歌,是哲学,透射着深刻的思想与人性的光辉。”在莎士比亚一生所创作的戏剧、14行诗及其他诗歌中,哈姆雷特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悲剧。毋庸置疑,它是英国文学最著名的剧作之一。该剧大致创作于1601到1602年,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里程碑。在这部作品中,作家的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剧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1剧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处处面临困境,陷入重重矛盾之中:父王突然驾崩,尸骨未寒,而生母下嫁新登王位的叔父,而这位王叔又时时处处在刺探和防范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全剧中始终处于犹豫和痛苦的状态。剧作家和剧中的主人公身上有诸多相似点。哈姆雷特的心理状态及其复仇的悲剧结局,是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莎士比亚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助的真实写照。同时,莎士比亚深刻的思想和他的戏剧理论,都通过哈姆雷特这一主人公显示出来。此外,作品中还有多处折射出剧作家在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家和他的作品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一、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心理活动的融合该剧一开始,哈姆雷特就身陷困境。他被召回参加父王的葬礼,这葬礼同时也是母后的婚礼。在种种现实的折磨下,哈姆雷特的忠实朋友霍拉旭(Horatio)告诉他,他们在夜巡时遇见 首发 了鬼魂,奇怪的是那个鬼魂很像他的生身父亲。于是,哈姆雷特决定与鬼魂相见,并在与那鬼魂的对话中,证实了他的猜忌:他的叔父亲手杀了他的父亲,又诱惑了他的外表端庄的母亲。此时,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愿望可以说是强烈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他并没有直接实施报复,而是成为一个“疯癫”的思考者: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蒙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节2正是由于“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哈姆雷特决定装疯卖傻,进一步探听情况,伺机复仇。这是一个孤独而危险的过程,任何闪失不仅会使他的复仇计划流产,甚至会使他的性命难保。此后,他要在所有人面前装疯,包括亲人和情人。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莎士比亚在17世纪初创作该剧时,英国正处于封建时期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矛盾阶段。思想解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莎士比亚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本已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但不得不与统治者虚与委蛇,处在转折时代的莎士比亚复杂的内心活动,通过这个始终处在痛苦之中的哈姆雷特灵魂独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内心活动的高度融合。二、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中的戏剧思想剧中,哈姆雷特对父王死因的猜疑是一步一步得到证实的,直到后来他与鬼魂相见,并被告知叔父就是杀父的凶手,但哈姆雷特需要对鬼魂的话进行证实。所以这位王子导演了一幕“戏中戏”。叔父的反应进一步证实了父王的死因,以及鬼魂的故事。3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哈姆雷特导演的这场“戏中戏”实际上是莎士比亚的创作,当时莎士比亚已经是当时舞台上一位颇有经验的演员。在完成哈姆雷特这一创作之后,莎士比亚自己曾经出演了剧中鬼魂这一角色。在本剧第二幕中,哈姆雷特和罗森格兰兹(Rosencrantz)及吉尔登斯吞(Guildenstern)有一段对话,实际上是莎士比亚说出了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固定在一个地方演戏,在名誉和进益上都要好的多哩。”(第二幕第二节)2(P303-304)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这句台词,都难以想象它出自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子之口,相反,这句台词符合剧作家莎士比亚本人的身份。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格兰戏剧盛行的时期,真正关心戏剧发展的,应该是莎士比亚本人。此后的一段文字中,莎士比亚安排哈姆雷特与罗森格兰兹之间的几段对话,完全超出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心态及他们身负的使命。罗森格兰兹谈及英格兰戏剧发展“时势的变化”时说,老一辈演员的地位“已经被一群羽毛未丰的黄口小儿夺去。这些娃娃的嘶叫博得了台下疯狂的喝彩,他们是目前流行的宠儿,他们的声势压倒了所谓普通的戏班”(第二幕第二节)。2(P312-314)哈姆雷特像一个内行的剧团股东,关心“童伶”的成长和发展、工薪和“未来的前途”。此时,哈姆雷特成了理智务实的剧团股东,并为自己毫无疯病的身份辩解:“天上刮着西北风,我才发疯;风从南方吹来的时候,我不会把鹰当作一只鹭鸶。”(第二幕第二节)2(P344-345)在这一幕中,哈姆雷特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当作自己的同事。通过他们的交谈,莎士比亚将英格兰当时戏剧的发展状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创作哈姆雷特时的莎士比亚集剧院股东、演员和剧作家于一身,是他生命的黄金阶段。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哈姆雷特一剧进行到第三幕第二场时,哈姆雷特与伶人上场,本该向伶人交待如何更加活灵活现地演那场用毒药注入国王耳朵进行谋杀的哑剧,却与伶人大谈戏剧:话剧如何说台词呢?“一个字、一个字打舌头上很轻快地吐出来”;演员上了舞台,“一切动作都要温文”;演员身在台上,但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一味迁就观众,“让那些只爱热闹的低级观众听了出神”,因为“他们中间的大部分是除了欣赏一些莫名其妙的手势以外,什么都不懂”;话剧演员关键的要素有两个,一是语言,二是动作,因此“你应该接受你自己赏识的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配合起来”;做一般演员如此,扮演戏剧小丑,也不可“临时编一些话加上去”,“用自己的笑声,引起台下一些无知的观众的笑声”;演员最应该明白,“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第三幕第二节)2(P1-14)读着这些高屋建瓴、字字珠玑的言论,我们一方面领略了莎士比亚娴熟运用的戏剧理论;另一方面,莎士比亚情不自禁变换身份,取代哈姆雷特走到前台的想法跃然纸上。这种变换加强了哈姆雷特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奠定了它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上的地位。三、作品中作家生活的影子从作品中,可以找到作家生活中的影子。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亲自扮演了鬼魂这一角色,他甚至亲自导演了哈姆雷特,例如剧中由哈姆雷特王子导演的“戏中戏”。同时,剧中哈姆雷特的七段经典独白,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映了莎士比亚当时内心的困惑。关于哈姆雷特这一名字的命名,在莎士比亚身上也能找到多处印迹。1585年,作家为他的儿子取名Hamnet,为了纪念这位丹麦的英雄。关于哈姆雷特悲剧性的结局:哈姆雷特以及周围很多人的死亡,渲染了一种英雄主义的论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哈姆雷特并非莎士比亚的创造。实际上,哈姆雷特代表了一种死亡:莎士比亚已故的父亲和夭折的儿子。Harold Bloom下此结论并非子虚乌有,而是由于JamesJoyce曾指出,莎士比亚唯一的儿子Hamnet,在1596年年仅11岁就夭折了,这时离哈姆雷特最终的版本及其上演还有四五年的时间,并且莎士比亚在剧中出演了哈姆雷特父亲鬼魂的角色。四、结语在莎士比亚所创造的人物中,哈姆雷特最能折射出莎士比亚本人的心灵,这两个人物都爱思考,非常理智,对道德判断十分关注。评论家曾指出: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自己,或者是莎士比亚的替身,哈姆雷特很好地代表了莎士比亚的内心。莎士比亚复杂的心理活动,强烈的感情,以及他本人的现实生活都在哈姆雷特王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映射。4同时,作家积淀的戏剧理论也由哈姆雷特所演绎。因此,哈姆雷特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是莎士比亚自己。参考文献1Bloom,Harold.The Western CanonM.New York:RiverheadBooks,1994.2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3Lingui Yang.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Hamlets Powerof KnowledgeJ.外国文学研究,2006,(1):23-28.4苏福忠.哈姆雷特中的莎士比亚J.读书博览,2000,(5):10-12.

    注意事项

    本文(莎士比亚与作品《哈姆雷特》间的统一融合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