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doc

    • 资源ID:3927550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doc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女性人类学是女性学与人类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女性学为了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借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发展女性学的研究,又是在女性主义影响下人类学自身的反思,同时也是人类学对以往民族志中忽视女性现象和用男权思想误读女性现象的一种反省和纠正。1P57 ——潘杰于1999年一 女性主义人类学:女性主义与人类学交叉互动的产物人类学作为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其研究领域覆盖面极广,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多元化思潮,使各学科在对自身进行反思的同时,纷纷走向跨学科的研究。人类学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也开始了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在与各学科的交叉互动中开拓出很多新的研究领域。从广义上讲,人类学后期各个跨学科的分支领域是在其两大传统类型(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之下发展而来。而真正在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文化人类学。在学科交叉整合的研究大潮中,文化人类学的泛文化研究视野、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文化相对主义原则,彰显了文化自觉的演变历程。前者对本学科和其他领域中的各种中心主义带来了一次变革性的冲击;后者诠释出各理论与实践领域中自觉意识由沉睡到觉醒的普遍规律。作为一种泛文化的人类学研究。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研究文化怎样通过各种方式塑造人类群体的行为、思维、感情、语言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性别关系是女性主义研究的核心要素,而性别关系是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是其表现之一,了解性别关系是为了完整的了解文化。这后半句倒过来说也可以。尽管世界各国的女性境况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的女性却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任务,即把女性从不合理的男权体制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和谐、公正的性别关系秩序。因而,不管是何种流派的女性主义,也不管其解构的途径如何,提出的建构方案如何,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走的是一条殊途同归的路。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人类学与女性主义之间有了一种交叉互动的关系,女性主义从挖掘包括人类学在内的各学科领域中对女性的忽视开始。而研究文化体系中的男性偏见意识,也成为人类学的任务之一。自然,女性主义人类学就成为学科交叉整合中的一部分,幷且日益形成一门新兴学科。女性主义人类学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出现,主要从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的借鉴开始,目前正处于由借鉴走向本土化的发展阶段。而在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源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女性主义高潮。自诞生之日起,社会性别就成为其研究的核心要素,幷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不断向纵深处开掘。在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社会性别观念的内涵也不断被修正。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把妇女研究补充到民族志研究中(18501920);(二)把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分离(19201980);(三)分析社会文化因素是怎样构成社会性别的(1980)。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都对西方的女性主义、女权主义人类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翻译介绍。像乐梅,李霞、周泓,丁宏,张宛丽、潘杰、白志红等都是其积极参与者。她们大都在人类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后来又把西方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幷力图把这些知识跟自己掌握的人类学知识以及中国的女性生存现状结合起来,以实现女性主义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二 性别关系研究视角的补充与完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都还需要补充与完善。社会性别关系是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的核心要素。笔者认为完整的性别关系应包括三个方面:男性之间的关系,女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只是切入角度的问题,其宗旨都是为了建立一种和谐、公正的性别关系秩序。以往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从男女之间的关系或女性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角度,至少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对女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即使有所涉及也往往忽视或回避女性之间的“相煎”关系,而强调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关系,以反抗不合理的男权体制。笔者在这里,试图以女性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介入对性别关系的研究,从不同时期里在反抗父权制文化体制时女性之间关系的变化来探讨性别关系秩序的解构与建构。这是对女性主义研究视角的补充与完善,也是一种试图打破二元对立的分析模式的尝试。三 研 究 对 象 的 扩 展自人类学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流派纷呈,各家争鸣的过程。其中,有早期的注重历史纵向剖析的进化论,也有注重地域横向扩展的文化传播论;有被称为“书斋里的人类学家”的泰勒、费雷泽等大学者,也有提倡到田野中进行实地调查的功能学派提倡者马林诺夫斯基;有早期为了征服殖民地人民而研究当地文化的初衷,也有后来的研究不同文化的异与同以求和而不同的宗旨;有最初的优劣观比较意识下的“文明”优于“野蛮”、西方优于东方、白人优于黑人等文化中心主义的泛滥,也有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把“我者”与“他者”放在平等地位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有侧重于求同的社会文化普遍性规律的宏观性把握,也有人类学全球化视野下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下各分支领域对差异性的微观性反思与开掘;有对人类学民族志客观真实性的强调,也有对民族志书写文学虚构性的探讨。无论是从人类学的纵向历史来看,还是从某些时期的百家争鸣来看,其研究领域与学科内涵都在不断被开拓与丰富。当然,无论是否需要矫正,无论矫正过枉与否,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人类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的倾向。如人类学家针对各种文化中心主义的表现而提出的文化相对主义原则与态度,对民族志虚构性的认识,对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互动的新领域的开拓……在这些共同倾向中,有一种人类学方法是自马林诺夫斯基提倡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方法——田野调查,它已成为人类学者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成为其理论成果的实践来源。所以,当女性主义向各研究领域进军时,它对人类学最初的挑战便是把被人类学者忽视的女性带入田野调查的书面成果——民族志,试图消除田野调查者的性别偏见意识。由于人类学者的这一传统,女性主义人类学也多把目光投向生活中的女性群体,而把文学文本看作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关注女性、关注性别关系的文化建构,这原本就是女性主义人类学的任务,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研究对象上,文学文本也应该成为其组成部分。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在女性主义学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同样,它在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中也应得到重视。女性主义人类学理论作为妇女解放运动和人类学田野实践在学术上的延伸,两者在理论与实践上本来就是一种互动关系。作为一种理论指导,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领域应包括作为历史文化的产物与表现形式之一的文学。“毕竟,文学文本在传达与强化现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方面,也起到了为其它形式的意识形态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成为菲勒斯中心意识形态积淀的重灾区。与此同时,作为诉诸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文学亦可以成为揭示社会、感受彼此之间深厚情感维系的重要手段。”2P10尽管这种泛文化意义上的性别关系问题探讨也像是一种“书斋里的人类学者”的做法。但笔者认为:在女性主义获得了一定的权利、法律上有所保障之后仍未能从父权文化机制中彻底解放出来的情况下,以批评的眼光从女性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女性主义理论走过的历程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试图在一种理性的审视中探求社会性别关系解构与建构中意识形态深处的文化因素。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呈现出一个批评向理论发展的总态势下,这也是试图将女性主义人类学理论带向纵深处的一种尝试。这样,在历史的纵向感上,更能让人感受到女性主义人类学理论宏观把握上的洗炼。无疑,经过作家精心提炼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信念、幷带有时代的意识形态烙印的文学文本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那些经过文化积淀幷保留下来的文学作品也是一种“田野作业的文本”,是女性主义人类学者书斋里的“田野”。尽管接受美学强调“作者死了”的观点,但那些真正反映出社会性别关系的文学文本仍然是作家生活经验,理性反思的结晶。因此,笔者试图在对女性关系进行人类学解读的同时,把文学文本也纳入解读对象,使女性主义与人类学在文学这片审美的艺术土壤上相遇,幷生根发芽。在解读方式上,以文化自觉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否及其觉醒程度为划分依据,分三个时期进行探讨。

    注意事项

    本文(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