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可编辑).doc

    • 资源ID:3926656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可编辑).doc

    目 录 引言一、民族精神概述(一)民族精神的涵义.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表述.把握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区别民族精神的相关范畴.探索民族精神的形成特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源泉.百年屈辱:民族精神的彰显.革命建设:民族精神的发展.改革开放:民族精神的高扬(三)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一个核心、四个结合”的历史价值二、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透视(一)现代化?人类的共同追求(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四个现代化”的全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一步认识.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全球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ii .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三、在现代化进程中凸现民族精神的价值(一)凸现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民族精神的政治价值.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民族精神的生态价值(二)凸现民族精神的个体价值.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四、全面推进民族精神教育(一)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构建递进性教育内容.形成全面的运行体系.要有健全的保障体系(二)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深入民族精神教育.提供文化载体.整合有效资源.加强舆论宣传.吸引群众参与.进行事件激励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致谢iii内容摘要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昂同步,一个民族衰落时伴响的往往也是民族精神的残音。在长达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古老的中华文明之所以长盛不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壮大,同其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民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这种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 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为挑战全球化浪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民族精神对人心的凝聚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全民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氛围,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本文正是从此前提出发,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深入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视角,指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并最终对如何贯彻落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伟大任务提出管窥之见。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论文的第一部分,民族精神概述。对民族精神的涵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及其时代内涵作了综合分析。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普遍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力和个性特征,普遍遵守和奉行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利益的社会信念、价值追求、道德风尚。当前我们要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该部分着重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时代特征。并在对这一进程的深入认识中着重指出:民族精神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动力。 论文的第三部分,阐述了现代化进程中凸现民族精神的价值。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方面探讨了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并论述了民族精神对个人在满足人的1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人的价值三个方面的意义。 论文的第四部分,全面推进民族精神教育。提出在国民教育全过程中贯彻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原则、教育内容、运作体系、保障体系;并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在提供文化载体、整合有效资源、加强舆论宣传、吸引群众参与和进行事件激励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词】 民族精神 现代化进程 国民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2 ABSTRACT Throughout the ages, the prosperity of a nation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an exalted national spirit, while the decline of a nation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low national prideIn our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 the profound and extensive national spirit has made indispensable contributions to our enduring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our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t may well be said that this national spirit has become the spiritual bond and resources for the survival, consolidation and flourishing of our nationThe first two decades of the 21st Century are a period of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which we must seize tightly and which offers bright prospects. We are in a fresh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ccelerating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fter more than two decades of reform and the opening-up, China 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this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to stand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Nevertheless, in today s world, culture, economy and politics blend with each other. The cultural element plays a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role in the competition of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national spirit exerts more and more influences in increas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refore, we are required to cultivate an upbeat and aspiring atmosphere within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so as to help our people maintain this soaring mental state.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this the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Three Represents” , points out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It is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An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personal views about how to implement this great cause of “carrying forward and cultivating the national spiri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a brief account of national spirit. The account analyzes comprehensively the meaning of the national spirit, its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time. It states that national spirit means the spiritual vigor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 nation in general displays. It also encompasses social beliefs, pursuit3of values and the prevailing ethical customs which are conformed to by and large and are instrumental in speeding social progress and beneficial to our national interests. At present the national spirit which we are to carry forward and cultivate is “a great national spirit centering on patriotism and featuring unity and solidarity, love of peace, industry, courage and ceaseless self-improvement.” Part two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era of the national spirit?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The part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In the meantime, based on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this part emphatically maintains that national spirit is the tremendous driving force to push the process forwardPart three elaborates on the values of national spirit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ecology, it appraised the social values of national spirit and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s of the three functions of national spirit for individuals: satisfying human needs, stimulating human growth and fulfilling the value of humansPart four is on advancing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It puts forward the guiding principles,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perational mechanisms and the safeguard syst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national educatio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should provide a cultural medium for national spiritual education, integrate efficacious resources, give wide publicity to the education and enlarge the base of the masses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follow excellent examplesKey Words: national spirit, modernization process, n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4引 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和神魂,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昂同步,一个民族衰落时伴响的往往也是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进入 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很多新情况、新特点。当前,世界的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化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它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分配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投资与贸易的全球化、科技的全球化等。在全球化这一世界性的浪潮之下,世界各国都将别无选择地置身其中,迎接它的挑战、接受它的洗礼。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利弊兼而有之。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一方面要求重新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发现和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把握其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把握民族精神教育在这一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 本文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出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导,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战略做出一定的理论探索。一、民族精神概述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有一个生成、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在长达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古老的中华文明孕育着这一精神;1840年鸦5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激发了这一精神。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这一精神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重大发展,乃至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它都得以高扬并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将为我国新一轮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一)民族精神的涵义1.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表述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表述,学术界主要是从以下几种视角出发去加以概括的: (1)从行为或观念的特质的维度加以概括。如 W.G.萨默提出:“民族精神是使一个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那些特质之总和。”人类学家 G.戈尔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各种行为观念和目的的总和。”侧重于从观念特质上去认知,人类学家克鲁伯也曾提到,民族精神就是“用客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价值系统”。简而言之,这类学者侧重于从行为特质去认知民族精神,认为民族精神是指各个民族历史地形成的,为多数成员所接受和奉行的思想、观点或原则。 (2)从民族文化的维度加以概括。有些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追求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以国家学说为代表的社会观;以伦理道德学说为代表的价值观;以自然观、方法论、认识论为代表的哲学观。民族精神通过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表现出民族成员所特有的共同心理素质,从而成为与另一个民族群体相区分的标准之一。这类概括就是着眼于民族精神在民族文化中的内容要素,从民族文化的内容上去认知民族精神,强调的是民族精神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一般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 (3)从民族精神的性质出发加以概括。有些学者从民族精神的“褒性”出发来概括民族精神,认为民族精神就是指导一个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民族精神是“中性”的,强调所谓转引自:周大鸣.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文化精神A.见原:林卓才,林佐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香港:汉荣书局,1992,172.6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特定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在特质的基本风貌。因此,它既有光辉灿烂、催人奋进的一面,又有沉滞抑郁、激人图变的一面。优异的一面中蕴含着消极的因素,令人愤激的一面中包孕着值得宽慰并且可以向另一面转化的潜在质素。这两方面的因素是交相杂陈的。 不难发现,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使得民族精神的定义也异彩纷呈。但在这各种各样的定义之中,还是蕴涵着某些共性,而这些共性正是民族精神的内涵所在,要把握这一内涵,就必须先对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2.把握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要把握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首先,民族精神体现了一种健康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的基点是民族。民族,可以指散居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类群体,也可以指一国之内的全体人民。于是民族精神可以指某一具体民族的精神,也可以指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而在当代世界,人们所普遍提倡的,也是我们一般所指的是国家层面上的民族精神。我们不反对培养和弘扬具体民族的精神,但在世界还是以国家为基本利益单元的现实状况下,民族利益最终还需要国家来维护和代表,国家层面上的民族精神更需要人们首先提倡。 其次,民族精神反映为一种精神状态。作为一种社会有机体,民族没有活力就意味着枯萎、衰败和消亡,而旺盛的活力正是它具有生命力的体现。民族成员对新事物的敏感和不懈的追求、对社会政治和正义事业的积极参与和对民族利益的强烈维护、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科技发展中的不断创新等,构成了民族活力的主要内容。 再次,民族精神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民族精神是一个仅仅容纳正面涵义的概念。在对它的定义的解说中,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它是民族文化中精华的部分,是民族生活中正面和优秀的部分,而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就是决定民族精神正面意义的要素。 最后,民族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反映着民族成员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也规定着民族精神的各自特殊性。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各民族的不同性格是品德与邪恶的混合,是好与坏的品质的混合。”它是民族发展进程中一种与生俱来的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30.7东西,其中蕴涵着民族精神,规定着民族精神的特殊性;同时,民族精神也将民族性格中消极的成分进行扬弃,从而保证了民族精神的积极属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空间的社会生活环境基础上,于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景仰的精神内核,它表现为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3.区别民族精神的相关范畴应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某种核心价值,成为某种向心力的源泉。民族精神就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它渗透于民族的文化思想中,是各种精神要素的内核,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正确把握民族精神的涵义,还要区分以下几个范畴: (1)民族精神与“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精神是种属关系,两者不相等同。“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它包括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等等一切民族的特性,包容了一个民族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净化与糟粕等正反两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鲜明地昭示了每个民族别具一格的民族风貌。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华和灵魂,它作为一个民族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支柱而长期存在。它能够激发一个民族的人民的自豪感与自觉性,焕发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因而,民族精神相对于“民族的精神”而言内涵上更为单一,它是“民族的精神”中积极上进的部分。 (2)民族精神与国民性。国民性又称民族性,它由揭示国民特点的民族性格、民族风采、民族情调等具体表现出来。它存在于民族群体中,被广大民众认同,基础广泛而深厚,浸染了每一个出自同一民族或国家的人,使他们常常表露出趋同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国民性体现了国家、民族的特点,但与民族精神只表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华不同。国民性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惰性。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开始,许多中外思想家、学者,如鲁迅、林语堂、明恩溥等都曾先后对中国国民性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解剖,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犀利的批判。 (3)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它集中表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建构8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格和风貌。民族精神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精神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不可能存在不贯穿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也不存在不体现为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两者呈现相互映照的对应关系。 (4)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部分,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的,如血缘、亲缘、地缘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物质经济因素,民族精神因素等都会分别对民族凝聚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4.探索民族精神的形成特点民族精神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或传统,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累加进步的过程之中,但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些特定的因素促成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历史经历对民族精神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特定的历史经历对民族精神的影响显得十分直接。民族精神的基点是民族、民族意识,民族意识的形成往往与特定的民族冲突事件有关,而经历过强烈民族冲突的民族往往也有更强的民族意识。历史上,欧洲各民族之间相互渗透,各自的民族归属感和相互的民族分界意识并不鲜明,而他们的民族意识的确立几乎都与相互之间的剧烈冲突有关。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普遍的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增长也是从近代以来才开始的,而这又与资本主义的扩张、帝国主义的世界性殖民侵略分不开。压迫和反抗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同出一个“娘胎”,又共同成为孕育民族意识的母体,而民族意识正是民族精神的本源。 其次,民族精神是对一般民族文化的升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它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民族精神的生成规律也受制于民族文化的规律。民族文化是以民族为界对文化的一种分类,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所有内容并非都是优秀的,但民族精神却是民族文化中的积极的、优秀的成分。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自然地将不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剔除出去,而将那些优秀的、积极的因素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从而在不断的进步中确立着高尚,寻求着符合群体的共同利益以及为大多数人所能认可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比如勇敢顽强、诚信友善等品德。这些在民族发展中被奉为美和高尚的东西是人们对文化自我选择的结果,它们在作为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凝聚在各民族的生活当中,成为各自民族精神的基本成分。9再次,先进人物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先进人物是民族的精英,他们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者,也是民族精神的倡导者和培育者。先进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倡导和培育首先表现在他们的社会活动中,民族的历史会因他们的活动而发生积极的变化,而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现的精神也由此为社会所认可,从而成为民族精神的内容。另外,先进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倡导和培育也融会在他们对精神文化的提升过程之中,民族精神通过这些先进人物的思想提炼得到一种表达,又通过这种表达为全社会所认知和认同,最终从自在状态走向自觉状态。 总之,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而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形成新的内容,反映着新的时代要求,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 56个民族共同的精神,是中国大陆亿万民众和海外几千万华人共同的精神,是所有龙的传人的精神纽带。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发展起来的正确思想观念、优秀文化传统、纯朴社会风貌和优良作风美德的荟萃。是中华儿女劳动实践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社会斗争经验的总结,是思想探索和心灵省察的总结。 1.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源泉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并在这一文化的形成中孕育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是忧国爱民精神。中华民族史上,无数爱国者为正义而斗争,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紧紧连在一起,始终为祖国的富强统一而斗争,表现出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热爱。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勇者不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民族英雄,创立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凝结成中华民族爱英雄、恨败类、讲风骨、重气节和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优良传统和崇高道德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是古人忧国爱民精神的集中反映。 二是包容和谐精神。周易中说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坤厚载物,德合10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用大地作比喻,万物是生长在大地上,取得自然生态平衡,所以说是“品物咸亨。”联系到人际交往方面,君子待人就要像大地那么承载万物,这是形象地表达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精神。至于被包容的万物,却是和谐地相处,有如中庸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致中和,天地位焉。”这种精神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尚书?尧典讲到的“协和万邦”,“以和为贵”。简言之,重视“人和”、强调“德莫大于和”,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友善、热爱和平精神的表现。 三是自强奋进精神。周易中以天象作比喻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坤对应,“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强不息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奋力不断前进,人定胜天,自力更生。传说中的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曰昊子瑕食,仲尼终夜不寝,都是君子效仿天的性质刚健,永远运行不息的典范,可以说,中华民族自强奋进的精神古已有之,且在民族的繁衍发展中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四是刻苦耐劳精神。中华民族的刻苦耐劳精神是世上公认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从来就提倡这种精神。孟子就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能骄奢逸乐,必须刻苦耐劳,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可以说,中华儿女勇敢勤劳、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直接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 五是革故鼎新精神。富有“日新”与“革新”的观念,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优良传统,所谓革故鼎新、除旧立新。周易中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即一切的改革应当遵循大自然的法则进行,回首几千年来的历史,无数次的变法、起义、革命,最终实现了人民大众的翻身解放,迎来了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这就是中华民族“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日新又新”的革故鼎新精神的表现。 中国古代所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而这些精神要素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第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3.11核心与灵魂。 2.百年屈辱:民族精神的彰显由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丧权辱国的危难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奋斗史,是中国先进的仁人志士寻求救国真理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彰显的历史。 一是理性正视世界精神的形成。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一种以中国作为天下中心的观念和中华文化对于周边文化的中心意识和文化优越意识。但当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帝国屡屡在西方列强面前败北之时,促使先进中国人认识到那些持有声光化电之文明利器的“西夷”已非昔日的夷狄,也迫使中国人对传统的华夷理论进行反省。比如王韬就认为“华夷之辩,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以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 这一论断,既是对秦汉以降“内华外夷”说的纠正,又赋予了传统华夷之辩以崭新的内容,可以说,这正是中国人理性正视世界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成熟的一个标志。 二是救亡图存精神的觉醒。爱国主义是传统民族精神在近代的最高体现,近代以来,两次鸦片战争的创痛、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已面临“旷古所未有”的大变局,国人的忧患意识也更加浓重。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期间,专门撰写了瓜分危言一文,从“有形瓜分”和“无形瓜分”两个角度,论证中国所面临的亡国灭种危机,向国人敲响了警钟。可以说,这种救亡图存精神正是传统忧国爱民精神在近代的彰显。 三是独立富强精神的张扬。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下,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着全方位的转型,这一切催促人们竞相追求变易之道、会通之途,以求变革政弊以自强。从洋务运动的自强努力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文化层面之变革,先进中国人始终为国家的强盛执着地进行努力和探索。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自强奋进精神、革故鼎新精神、刻苦耐劳精神也进一步表现为近代国人为了民族自立、自强而努力奋斗的独立富强精神。 可以说,在中国步入近代后,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人除了“师夷长技”以外,还从几千年的固有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强化对固有文化的认同和归属,使得中华民王韬.园文录外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387.12族统合于共同的旗帜之下,全面一致地反抗外来侵略,参与自救自强活动。并在这一进程中,赋予了传统的民族精神以新的内容。 3.革命建设:民族精神的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仅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而且还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相连。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的努力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又不断地培育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 一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得到广泛弘扬。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进行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延安为根据地,指挥全国抗击日本侵略,直到解放战争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并形成了具体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革命传统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在中国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必胜信念,艰苦卓绝、万难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 二是勤俭建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人心。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纪元。面对旧中国“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早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和奋斗目标。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革命传统精神又在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事业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形成了特有的建设精神。比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解放了的中华民族崭新精神的生动写照,它凝聚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志、要求和愿望,有着浓郁的为国争光、艰苦奋斗、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精神充实了新的内容。 三是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发展和深化了传统内容。中国革命和建设精神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精神的精髓,而且在具体内容上充分吸取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精华

    注意事项

    本文(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可编辑).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