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9.初中生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oc
-
资源ID:3926120
资源大小:145.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429.初中生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oc
初中生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广东省404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和陈树林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测量,探讨了在初中生这一特定群体,安全感与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的相关。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在安全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安全感高于男生,初三学生安全感高于初二学生,但初中生安全感水平普遍比较低;(2)应对方式中,女生较多采用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和发泄情绪,初三年级学生较多采用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忍耐和逃避应对方式,初二学生最常用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这两种应对方式,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初一学生多采用问题解决;(3)初中生安全感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安全感水平越低,则越采取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初中生 安全感 应对方式 相关研究1引言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多见于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中1。对于安全感的描述也因理论学派的观点不同而有所不同。弗洛伊德认为,冲突、焦虑、防御机制等都是由个人幼年及成年阶段某种欲望的控制与满足方面缺乏安全感造成的2。可见,安全感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健全积极的人格的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代表弗洛姆认为2,在幼年时期,儿童完全依赖父母,父母给儿童施加种种界限和禁忌,此时的儿童虽然没有自由,却有着非常稳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独立,同父母的联系日益减少,这一发展过程的直接结果是儿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丧失。现代社会给人们以极大的自由,但与此同时,由于自由的增大,使得现代人与社会、与他人的联系日益减少,个人的责任日益增大,现代人日益缺乏归属感、经常体验到孤独和不安全。社会文化精神分析代表霍尼2认为神经症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他提出了“基本焦虑”的概念,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倚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当父母对儿童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冷漠或怪癖行为;对儿童个人的需要缺乏尊敬;缺乏真诚的指导;轻蔑的态度;过分颂扬或缺乏赞扬;缺乏令人信赖的温暖;使儿童在父母的争吵中选择一方;负担过多的责任或不负责任;偏袒、隔绝同其他儿童的交往;不公正、歧视、不守信用;充满敌意的气氛等等”。当父母用上述方式来对待儿童时,儿童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基本敌意。但由于儿童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儿童又必须依赖父母,因而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这种压抑的直接结果导致儿童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使儿童认为世间的一切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这就导致了不安全感的产生并进而转化为基本焦虑。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2将人生全程分为八个时期,并且认为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一个时期都应视为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键。他指出,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发展的课题是要个体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婴儿初生,如果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至今闻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对安全的需要排为第二层次的需要,安全感包括两种,一是外界的保障,如金钱、房产和汽车等物质财富,或是工作或社会地位等生活保障;二是内心安全感,即是相信自己能够处理任何事情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持久、惟一的。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2。马斯洛在其研究后期,与Mittelenmn一起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2。有国内学者认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2。应对是个体对抗压力的一种手段,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3。个体的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的稳定因素和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段时间和各种压力情景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4。Folkman等人认为5,个体的应对方式可以被划分为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两个维度,前者着眼于问题解决,后者着眼于减轻情绪上的紧张和焦虑。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即基本人际信任,才能积极地发掘自身的潜能,才能有人性及价值的较充分的实现6。应对方式作为一种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大多数的心理问题与身心疾病的形成都与个人的应对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应激、生活事件或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7。关于前人对安全感的研究有:裴国洪的大学生安全感与自信的关系8和杨元花的大学生安全感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9,裴国洪老师认为:大学生总体的安全感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感与自信存在显著差异,安全感水平越低,其自信水平越高。笔者尝试着探究是否有了高水平的安全感就会有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即有良好、积极的应对方式。据笔者了解,关于安全感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比较少关注初中生,故此,选定被试为初中生,希望可以为初中生安全感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为家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为安全感缺乏的干预提供一个基础。2 对象与方法21 被试 广东省广州市劬劳中学和佛山市顺德区碧江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457名学生,其中有效被试404名;男生224名,女生180名;初一学生146名,初二 学生155名,初三学生103名。22 研究工具22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ecurityinsecurity Questionnaire) 采用Maslow AH(1945)编制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简称SI问卷)。该问卷包含75道题目,问卷采用0和1两级计分。问卷总分在024分属于正常范围;2530分的具有不安全感倾向,但总体来看,仍具有安全感;3139分则具有不安全感;39分以上具有严重的不安全感,即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就是说,问卷得分越高,安全感越低。虽然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I)到目前为止没有报告其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但也被频繁采用研究,譬如: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的裴国洪等发表在2007年第15卷第10期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大学生安全感与自信的关系就曾用这个问卷;还有,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助教杨元花等发表在2007年6月第17卷第2期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上的论文大学生安全感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也曾用过此问卷。可见,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I)可以被研究所用。222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由陈树林等编制,包括2个子量表:指向问题的应对和指向情绪的应对。指向问题应对子量表包括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3个维度;指向情绪应对子量表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4个维度。量表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值在03以上,7个应对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在088以上,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0。23 调查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由主试统一讲解指导语及其各项意义。学生当场填写,然后统一收回。所有数据人工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1 不同性别初中生安全感得分比较 表1 不同性别初中生安全感差异比较(M±SD)男(n=224)女(n=180)t安全感33.8722±13.120031.158±13.6242-2.005*注:* p<0.05表1显示,安全感均分性别间差异显著,男生安全感均分高于女生,初中生安全感水平总体都不高。32 不同性别、年级初中生安全感得分比较 考察初中生安全感水平在不同性别、年级上有没有显著差异,可对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见表2表2 不同性别、年级初中生安全感差异比较(M±SD)自变量因变量SSdfMSF性别安全感811.4431811.4434.600*年级安全感1291.1802645.5903.660*性别*年级安全感530.5932265.2961.504注:* p<0.05由表2可以看出,性别主效应和年级主效应在安全感上起显著作用,但性别与年级的交互效应对安全感作用不显著。经事后检验(Scheffe)发现,安全感得分在初二年级与初三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二较初三学生安全感较低,初一与初二、初一与初三年级学生安全感不存在显著差异。33 初中生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 本论文重点在于考查初中生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水平,是否初中生的安全感水平越高,其面对挫折或困难时越倾向于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因此可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可见表3 表3 初中生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n=404)应对方式安全感问题解决-0427*寻求社会支持-0341*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0424*忍耐0202*逃避0206*发泄情绪0126*幻想,否认0233*注:* p<0.001,* p<0.01,* p<0.05由表3可知,安全感得分与应对方式量表中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及幻想否认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亦即初中生安全感越高,面对挫折或困难时越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这3维度属于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而初中生拥有低的安全感时则倾向于采取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及幻想否认应对方式(此4个因子属于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34 性别、年级以及应对方式各因子对安全感的分层回归分析表4 性别、年级以及应对方式各因子对安全感的分层回归分析变量安全感(Beta)第一步第二步第一步:性别0.119*0.103*年级-0.033-0.086第二步:问题解决-0.111寻求社会支持-0.208*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0.320*忍耐0.270*逃避0.032发泄情绪0.004幻想,否认0.122*F2.53520.455*R20.0150.367R20.0150.352注:* p<0.001,* p<0.01,* p<0.05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变量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应对方式各因子对初中生安全感水平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分两步:第一,利用性别、年级两个因素对安全感进行回归,性别对安全感影响显著;第二步,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的基础上,应对方式各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考察其对安全感水平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应对方式中的寻求社会支持(Beta=-0.208)、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Beta=-0.320)、忍耐(Beta=0.270)和幻想否认(Beta=0.122)因子对安全感的预测效果显著(p<0.05)。 讨论分析41初中生安全感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普遍处于不安全感状态,安全感水平比较低(男生安全感均分为33.8722,女生为31.158,而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问卷总分在3139分则具有不安全感),与裴国洪等8的研究结果“大学生安全感水平有待提高”相一致,所以急需家庭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感。42不同性别初中生安全感状况 研究显示,在安全感上呈现出性别间的显著差异,男生均分高于女生。出现这一差异可能与初中生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受到我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11及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传统的社会观念一般认为男性的性格特点倾向于独立、自信、竞争、理智等,女性的性格特点倾向于被动、依赖、非攻击性、敏感文静、情绪化等。社会文化中存在的这种性别角色观念,导致男初中生遇到困难较多选择自己默默承担,将一切感受保留在心中,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很少感受到外界的支持与呵护,而女初中生遭遇挫折或困难时则更多地是寻求别人的关心支持,不开心也会找人倾诉,因此女生更多地感受外界的包容与温暖,心中感到比较安全。一直以来,普遍地父母对男孩要求比较严格,有着比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可以承担重任,独立坚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对女孩比较娇惯纵容,允许她们撒娇,给予尽可能多的温情呵护,这样女孩就会觉得父母是她们强大的后盾、安全的港湾,自然安全感就较高。43 不同年级初中生安全感状况 研究显示,年级主效应对安全感起着显著作用,经过事后检验发现,主要是初二与初三安全感差异具有显著性,初二学生安全感较初三低,而初一与初二、初一与初三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青春期性成熟促使学生们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初二学生与小学生、初一和初三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12,面对突如其来身体的巨大变化,使得他们不知所措,内心感觉并不是那么安全。而且,初中二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初一那样规矩了。从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来看,14岁的孩子(相当于初二年级学生)是青少年犯罪的易发期。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学习比较没信心,经常体验到焦虑、迷茫,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他们心中对未来不确定,但又还没亲身经历初三的紧张学习,内心倍感不安全。而初三学生有中考压力与父母对他们学业的高期待,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当前任务是什么,考虑问题比较理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上,因此学习的专注、进步可以让他们内心比较确定自己在干些什么,而且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也是他们的父母、长辈认可的事,于是他们相对地感觉到安全。44 初中生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 本次研究得出安全感得分与应对方式量表中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及幻想否认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亦即初中生安全感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采取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安全感水平越低则选择采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此结果与我的设想一致。当学生内心有安全感时,那么他就比较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事态发展,比较敢于承担行动后果,着重于事情的解决;如果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不了时也会立刻向他人寻求支持,两种方法均不可行时,面对着问题就只能改变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了,给这件事一个合理、积极的解释,以使自己不至于陷于情绪中不能自拔,调节好情绪后再去迎接挑战,解决新问题,因此说,学生安全感水平高时,他就倾向于问题解决或寻求社会支持或是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反之,当初中生安全感比较低时,他们由于感觉没有什么支持力量和后盾依靠,而且也不太信心自己的能力,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更多地选择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由此可见初中生安全感与应对方式有着较高的相关。 小结与建议第一,根据性别与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3调查显示,初中男女生之间的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安全感比男生高;初二与初三年级安全感差异显著,初三年级学生安全感较高。对于男孩,父母可以降低对其的角色要求,提倡男孩有泪也可流,允许他们也可有自己的情绪,向父母撒娇倾诉;而父母对女孩应培养她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有意识地锻炼她们的独立能力,这样女孩子不至于因为太依赖父母而没有主见,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因为拿不定主意而感到不安全。初一新生由于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不熟悉,一般来说,安全感都相对较低,此时学校老师就应致力于尽快让学生熟悉学校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与老师、同学建立起良好关系,为此可以举行一个“迎新会”,老师、同班同学共参与;初二学生处于叛逆期,对未来比较迷茫,很容易泄气,急切需要支持、鼓励,这时家长与老师就应对他们多一些表扬,正强化,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可以与他们共同探讨人生方向,引导他们理智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心中多一份确定感、安全感;初三年级是一个很容易出现问题的特殊时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心理辅导者要注意引导初三学生学会积极应付困难、解决问题,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舒缓压力训练。第二,培养初中生安全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本研究发现,初中生安全感普遍较低,并且心理学研究14发现初中阶段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就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危机,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学生安全感是相当必要的。学校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他们的成功感,减少孤独,促使他们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对待周围的事物。社会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推出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增强其自我教育的能力,让他们感受人们之间的温暖,使他们觉得他们生活在安全环境中。学校也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举行心理讲座,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关促进学生心理的团体活动等等,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以及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联系,遇到烦恼懂得如何寻找帮助和如何宣泄,从而令他们的内心感到安全。此外,学校老师还应特别注意和每一位学生的交往过程,营造相互支持的交往环境,增强学生安全感,使得学生信任老师、学校领导,并延伸至相信周围人,勇敢大方地与人往。另外,学校还应注意引导青少年树立独立意识,同时善于利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运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解决各种困难。第三,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种情绪安全感15宽松而积极的课堂环境是学生所渴望的。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乃至健康成长。所以,老师应该成为学生情绪的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制造宽松而积极的课堂环境,给学生一种情绪安全感。老师应给学生一张笑脸,应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知识上的缺漏,应该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没有背离教学和学习活动,老师就应该宽容他,接纳他,让学生在拥有情绪安全感的前提下,不断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接纳自己,充实自己,开发自己。这样学生也会对学习比较感兴趣,与老师关系融洽,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了好的成绩,学生自然感觉比较自信,很自然地安全感也就高了。第四,父母为保证孩子的安全感的努力有研究发现9,几乎所有的家庭环境因子都与安全感显著相关。如果子女在家庭中感受到安全感,体验到足够的安全感,对其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父母要为子女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彼此互相尊重爱护、以礼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氛围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和谐完整的印象,给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此外,不管子女的言行举止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积极关注孩子,以避免子女因为担心失去父母的爱而产生焦虑和不安。父母之间的关系和亲子关系的融洽和谐都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前提。参考文献1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7992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86993陈树林,郑全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18:2112444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31345董薇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特征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33366 安莉娟,丛中,王欣高中生的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177227张镇,刘铁艳应对理论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1(4):1731778裴国洪,刘爱书,张若萍大学生安全感与自信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8968979杨元花,谭凤娥大学生安全感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2):5710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1):364111张寿松,谢廷平关于浙江省576名高考生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3,10:192212郑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3彭虎军等高中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商洛学院学报,2007,20(1):901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4737415 朱兆林给学生一种情绪安全感天津教育,2005,3附录: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学校 年级 性别年龄本问卷由两部分组成。每道题目的答案并没有是非、好坏之分,你不必有任何顾虑,请真实回答。你的回答对我们得出科学的结论非常重要!请在符合你实际情况的选项下打“”。我们保证为你严格保守秘密,不将结果告诉别人。谢谢您的支持!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第一部分:这个问题旨在了解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心理特征。(Y=是 N=否 ?=不清楚),请如实回答。是否不清楚1通常,我更愿与人呆在一起,而不是个人独处。YN?2在社交方面我感到轻松。YN?3我缺乏自信。YN?4我感到自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赞扬。YN?5我经常感到对世事的不满。YN?6我感到人们像尊重他人一样尊重我。YN?7一次窘迫的经历会使我在很长时间内感到不安和焦虑。YN?8我对自己感到不满意。YN?9一般说来,我不是一个自私的人。YN?10我倾向于通过逃避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YN?11当我与别人在一起时,我也常常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YN?12我感到生活对我来说是不公平的。YN?13当朋友批评我时,我是可以接受的。YN?14我很容易气馁。YN?15我通常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友好的。YN?16我经常感到活着没有意思。YN?17一般说来,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YN?18我认为我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人。YN?19一般说来,我是一个快活的人。YN?20通常,我对自己抱有信心。YN?21我常常自己感到不自然。YN?22我对自己不是很满意。YN?23我经常情绪低落。YN?24在我与每个人第一次见面时,我常常感到对方可能不会喜欢我。YN?25我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YN?26通常,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YN?27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一个有用的人。YN?28一般说来,我与他人相处融洽。YN?29我经常为自己的未来发愁。YN?30我感到自己是坚强有力的。YN?31我很健谈。YN?32我有一种自己是别人的负担的感觉。YN?33我在表达自己感情方面存在困难。YN?34我时常为他人的幸运而感到欣喜。YN?35我经常感到似乎遗忘了什么事情。YN?36我是一个比较多疑的人。YN?37一般说来,我认为世界是一个适于生存的好地方。YN?38我很容易不安。YN?39我经常反省自己。YN?40我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按照其他什么人的意愿生活。YN?41当事情没办好时,我为自己感到悲哀和伤心。YN?42我感到自己在工作和职业上是一个成功者。YN?43我通常愿意让别人了解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YN?44我感到自己没有能很好地适应生活。YN?45我经常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而坚持将事情做下去。YN?46我感到生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YN?47我被自卑感所困扰。YN?48一般说来,我感到还好。YN?49我与异性相处得很好。YN?50在街上,我曾因感到人们在看我而烦恼。YN?51我很容易受伤害。YN?52在这个世界上,我感到温暖。YN?53我为自己的智力而忧虑。YN?54通常,我使别人感到轻松。YN?55对于未来,我隐隐有一种恐惧感。YN?56我的行为很自然。YN?57一般说来,我是幸运的。YN?58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YN?59我有许多真正的朋友。YN?60在多数时间中我都感到不安。YN?61我不喜欢竞争。YN?62我的家庭环境很幸福。YN?63我时常担心会遇到飞来的横祸。YN?64在与人相处时,我常常会感到很烦躁。YN?65一般说来,我很容易满足。YN?66我的情绪时常会一下子从非常高兴变得非常悲哀。YN?67一般说来,我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尊敬。YN?68我可以很好地与别人配合工作。YN?69我感到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YN?70我有时感到人们在嘲笑我。YN?71一般说来,我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人。YN?72总的说来,我感到世界对我是公正的。YN?73我曾经因怀疑一些事情并非真实而苦恼。YN?74我经常受羞辱。YN?75我经常感到自己被人们视为异乎寻常。YN?第二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让人烦恼或使人困惑的事情,但是人人都会有自己的应付方法。下面是一些人们在遇到困难或麻烦时通常采取的应付方法,请您想像一下当您遇到困难或麻烦时您会如何应付。这些应付方法没有好坏之分,请您根据您自己的真实情况对每个题目作出回答(在适合您的选项上打“”)。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1.利用自己或别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12342. 向有经验的人或有类似经历的人请教12343.从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中我看到了一些好的方面12344.遇到困难时认为“退后一步天地宽” 12345.幻想自己可以用超人的本领去克服困难12346. 努力改变现状,使事情向好的一面发展12347.试着从某些人那里得到“应该做什么”的忠12348.我试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挫折中我看到了积极的一面12349.遇到挫折时,放弃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123410. 爱做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来消除烦恼123411.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最好地解决问题” 123412.向同学、家人或亲戚求助以克服困难123413.我从困难的经历中学到了一些有益的东西123414.承认自己不能处理眼前的问题,便放弃努力123415.在困难面前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 123416.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123417.向别人诉说心中的烦恼123418.我把困难、挫折看成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123419.在挫折面前我常告诫自己“忍耐为上” 123420.遇到困难、挫折就心烦意乱,而且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123421.常希望一觉醒来问题已经解决了123422.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并按计划一步步去执行123423.想从家人、亲戚或朋友那里得到感情上的支持123424.我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123425.我把不愉快的事情埋在心里123426. 对引起困难的人和事发脾气123427.拒绝相信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123428.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来解决面前的困难123429.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同情和理解123430.自己能力有限,对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只能忍耐123431.遇到挫折我就放弃自己的目标或降低目标123432.不能解决问题,就十分苦恼,并且向家人、朋友发泄123433.慢慢地做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事情123434.与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123435.对问题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123436. 有不愉快的情绪就找一些方式来发泄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