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及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25957       资源大小:5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及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doc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及现实意义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重要性1(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合理性1(二)生态危机问题的严重性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现实意义3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主要观点5(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5(二)坚持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5(三)坚持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6(四)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途径 . 7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当代价值8(一)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8(二)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确立了基本价值原则8(三)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9(四)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当代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了方向10参考文献:12致谢语:13 摘 要: 早在19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初露端倪时,马克思恩格斯就系统地觉察到了生态问题并研究了生态理论,创立了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形成的时间虽然离我们已经有一百多年,但是其中的一些观点仍然是合理并且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在当今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大,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去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发掘它的现实意义,从而找到一条摆脱生态危机,走出生存困境的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 人与自然 生态危机 现实意义Marx and Engels on ecolog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bstract:In 19th century,When the mankind's ecoenvironment question starts appearing,Marx and Engels detected an ecosystem question and studied an ecosystem theory and established to include science theory system of prolific ecosystem thought.they ecosystem theory time of forminging leaving us already more than 100 years,but among them, some standpoints are still reasonable and worth us to study.The person is more and more big with natural antinomy nowadays,ecosystem hazard more and more serious condition.We should even go to thorough search mark and think the ecosystem theory of the Si of boon space and discover its realistic meaning, find out one to get away from an ecosystem hazard thus and come out the way of existing the predicament. Key Words:Marx and Engels's Ecosystem Theory;Person and nature;Ecosystem hazard;Realistic meaning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及现实意义资源与环境问题,如果在20世纪还可以一叶障目、视而不见,进入21世纪,这个问题已是生死攸关、迫在眉睫了。三百年工业文明魔术般地把生产力从地底下吸引出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当代人迅速获得了他们的前辈从未有过的物质享受;同时,它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个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生态失衡、冲突动荡的地球环境。残酷的现实敦促人类必须尽快由工业文明单纯追求经济目标的意识转向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生态双赢的意识。生态文明是人类历经否定之否定后的历史新选择,它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外多个学说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意识为今天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原则。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合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虽然是在19世纪所提出的,但是我们今天要想解决好生态危机,还是要认真的去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是合理的科学的,对我们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科学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中心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西方传统哲学很少讨论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他们那里人和自然是泾渭分明的两极。即使某些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 虽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唯心主义。他们脱离人来谈自然, 脱离自然来谈社会历史“好象人们面前始终不会有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而马克思反对空谈脱离自然的人和脱离人的自然。他认为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它们两者自有人类以来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在马克思看来, 自然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物质, 它有着自己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在自然界进化出人类以来, 自然界就成了人类实践的前提、对象和结果, 自然史就不再是自在的无人的历史, 而是和人类史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的历史。在马克思看来, 对自然的关心的最终目的就是对人的关心。因此哲学家应该关心的“是与人发生作用的自然、制约着人类生活和历史的自然、向人生成的自然”。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包含着它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包含着它的历史观, 两者是有机的统一, 不可分割。传统哲学从人和自然两极对立出发, 在讨论自然时看不到人, 讨论人时又忽视了自然的存在。这种把人和自然对立的观点, 在科技落后时导致人类对自然的盲目崇拜; 在科技发达时却导致人类对自然的野蛮掠夺。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克服人们头脑中的人和自然的对立、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不同于其他思想的把人与自然相结合相统一的自然观,决定了它是一种科学的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自然观。 2.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重新认识在西方学术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一直以来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问题这个领域没有发言权,而继承马克思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由于社会实践和现实斗争的需要,相对的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中所包含的生态思想方面的研究。因此,长期以来,西方的学者们都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观的研究。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生态学的兴起和现代工业社会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生态学,在继续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同时,将解决资本主义各种危机的方案寄希望于现代生态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学的关注始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和马尔库塞,之后经过美国学者威廉·莱易斯和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的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得以创立。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做了深刻的阐释,他认为,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不仅使资产阶级通过高生产高消费疯狂地剥削和掠夺无产阶级,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资产阶级还利用技术理性使大自然屈从于商业组织,迫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了的自然界,被污染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美国学者威廉·莱易斯在马尔库塞的思想上进一步指出,把自然界当做商品加以控制,把控制自然作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竞争的工具,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1976出版的满足的极限中,威廉·莱易斯指出,人类本身的需求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垄断的资本主义市场上已经被打乱和扭曲,西方马克思主义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高度集约化的资本主义市场寻找到替代方案。 本·阿格尔在1975年出版的论幸福和被毁的生活以及1979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其他生态学说的研究成果,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渐趋于完整和成熟。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建立之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学者的继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所包含的生态思想的研究在福斯特这里到达了一个最高潮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2000年出版了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一书。福斯特跟随马克思的生命和理论足迹,以充分的理论根据展示了作为生态学家的马克思。福斯特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将现代生态学原则嫁接到马克思主义,而生态社会主义则是将社会主义嫁接到现代生态运动,这两种嫁接都不能够彻底解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灾难问题。福斯特分析了生态学的唯物主义起源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传统,回击了西方环境保护主义对马克思缺乏生态学观念的指责,围绕以下三个主题,以雄辩的事实恢复了马克思作为生态学家的本来面目。 第一,自然与人。福斯特指出,现代生态学所关注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恰恰就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所始终关注的内容。如果没有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其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之间关系的理解,就不可能全面理解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同时也不可能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因为马克思的社会思想与生态学世界观是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总结了唯物主义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是在与唯心主义的漫长斗争中创立的,从而确立了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而自然是人化自然的思想。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马克思把劳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中介。第二,自然与社会。如何解决自然与社会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是现代生态学所关注的重点。福斯特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研究对象和理论根据,在其马克思的生态学中专门用“自然和社会的新陈代谢”这一章来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出现恶化的生态学分析。马克思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口、土地、工业三者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考察,这本身就是现代生态学的系统观点;也正是在这种系统的考察过程中,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才得以统一。 第三,科学与生态学。针对有些把生态问题归结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观点,福斯特回顾了马克思对自然科学技术的高度评价,在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马克思都把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置于重要位置。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也使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得以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马克思强调了科学理性对于控制自然和社会之间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意义,预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共产主义社会才是解决一切生态问题的最终出路。 通过西方学者们近年来的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创立,确立了马克思对解决生态问题的发言权,这不仅对于西方国家从理论上寻找生态恶化的根源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如何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科学地避免生态灾难、彻底解决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危机问题的严重性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现实意义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的,任何生物都是靠对大自然索取资源来维持生存和进行发展的,人类也不例外。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但是也加大了对自然的索取力度,同时,由于人类忽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生态问题的日益加重。1.生态环境问题的越发多样性及严重性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力度的加大,而变得越发的多样及严重。以我国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环境的污染 水环境主要为有机污染。1997年我国废水排放量为416亿吨,COD排放量为175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227亿吨,生活污水189亿吨。与"八五"末期的1995年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了5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却增加了28亿吨。而到了2010年,我国的废水排放量则达到57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到235亿吨,生活污水177亿吨。可以看到,从1997年到2010年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虽然生活废水有所下降,但是总的废水排放量依然增加了156亿吨!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水污染情况不仅严峻,而且污染的途径愈发多样化。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部分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的污染。从总体上看,长江和珠江干流水质良好,黄河干流水质尚可,淮河和松花江污染较重,海滦河和辽河水质较差。一些淡水湖泊受到富营养化的威胁,太湖的富营养化近年来有所减轻,但巢湖和滇池污染程度却有所加重。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已成为这些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大气环境污染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耗煤大国,但煤的实际利用率却很低, 因而造成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1997年烟尘排放总量为187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346万吨;比1995年增加114万吨。而到了2005年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了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大气污染的后果也较严重,华中、西南、华南地区都受到酸雨的危害,北方的图们、寿岛等局部地区也出现酸雨。酸雨的覆盖面积现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0。 第三,城市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环境问题也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全国500多座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北方城市普遍比南方城市严重。城市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北京、沈阳、太原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严重城市。城市水环境以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机物污染为主,北方城市水污染程度重于南方城市,值得重视的是,北方内陆地区缺水型城市水环境污染不断增多。许多城市噪声污染严重,全国有23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噪声扰民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城市公害。 第四,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膨胀、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生态失衡。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1965-1996年间,全国农业用地以每年04的速度递减,而从1996-2010年间,全国农业用地则以每年0.5%的速度递减。森林和草地面积则损失速度高达08,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中国是世界少林国家之一,1997年,全球森林覆盖率为313,中国仅为13。而到了2010年,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3%,但是依然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由于草场利用不合理,草原呈退化和沙漠化的趋势,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7300公顷。植被的破坏,使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83万平方公里。以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为例,水灾由几百年一遇变为10年一遇,旱灾由3年一遇变为3年二遇。中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5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近40年来,每年由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7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一5。2.生态危机由地区性问题转变为全球性问题生态危机问题会从地区性问题转变成全球性问题,主要有两个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全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但是由于一直都缺乏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因此,生态问题开始扩大,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如发生一次油船泄露事故,就会污染一大片海域,影响一大片海域的生态环境。而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温室效应的发生则更是生态危机全球化的一个表现。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公平所导致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转嫁自己的生态危机,而置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公法于不顾,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秩序的优势地位肆意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垃圾、化学废料,把公害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贫穷和债务,一方面接受了发达国家的危机转嫁,一方面也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破坏。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生态危机成为了越来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 1.自然界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一切必备的条件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他说:“无论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的生活从物质方面来说都表现于:人(和动物一样)赖无机自然界来生活,而人较之动物越是万能,那么,人赖以生活的那个无机自然界和范围也就越广阔。”接着马克思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别论述了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他说:“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部分地是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部分地是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是人为了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同样的,从实践方面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物质上只有依靠这些自然物不管是表现为食物、燃料、衣着、还是居室等等才能生活。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人是靠自然界来生活的,离开自然,人就失去了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可能性,从而无法生存下去。从中归纳出一个思想就是,自然界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一切必备的条件。2.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产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他们明确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2)马克思在吸收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之后,提出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产物。 (二)坚持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1.人是“能动的存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其他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能动的存在物”,人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达到支配自然的目的受近代以来极端人类中心主义话语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道主义和新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充分肯定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阐述了人借助劳动和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占有”、“统治”、“支配”和“控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意义。马克思指出,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使自然界受自己的支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在生产整个自然界”,并认为“支配自然”对人来说意义重大,是人的本质得以确证的根据。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意义上肯定了人对自然的支配,他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3)2.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受外部自然和自身自然的制约,具有受动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并没忽视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具有受动性的一面马克思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4)依照马克思的论述,人是“能动的存在物”,具有能动性。同时,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有形的感性的存在物,它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外部自然和自身自然的制约,具有受动性。因此,人在自然界里从必然走向自由,并不单纯取决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同时也取决于对人的受动性的认识程度和控制能力。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如果只注意人的能动性而忽视人的受动性,就必然打破了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从而遭受自然界的报复。对此,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5)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既有主观能动性又受自然制约的,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坚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三)坚持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1.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会坚持主体的内在尺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由于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与其他动物受自然的约束而被动的做出改变不同,人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去主动的改造自然而将自然改造得符合自己的主观需求就是人的内在尺度。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个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它回答了“人类为何要改造自然”的问题。2.人要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因此要坚持客观外在尺度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他们在看到了人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坚持内在尺度的同时也看到人还要受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限制,还要坚持客观外在尺度。坚持客观外在尺度,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它回答了“人类如何改造自然”的问题。“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应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6) 依据马克思的论述,一是人类作为能动的存在物,是理性的动物,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在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征途中,既要掌握和利用物,使自然客体尽可能地满足人的需要,坚持主体内在尺度;二是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其能动作用的发挥,不是无限膨胀自我,又要服从物的规定性,受制于自然客观的运动规律,要坚持客体外在尺度。即马克思主张人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既符合主体需要,又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坚持两个尺度的统一。 (四)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途径1.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制度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根源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是社会异化的产物。当社会利益被一部分人凭借资本所“强制和垄断”,而另一部分人不得不为此丧失自己利益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可能是合理的。而资本主义的出现,则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不合理,促使了生态危机的出现: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程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极端不公平的政治经济制度使得财富集中于少数资本家的手中,而缺乏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者不得不加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因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2.要解决生态危机,就要变革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认为既然人与自然关系之间不协调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是社会制度的不公平所导致的,因此,人与自然对立状态的和解,最终将取决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重塑。这“需要对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崭新合理的社会,使“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7)马克思认为只有把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起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社会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真正解决。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何在?这是生态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明确的问题。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回答:自然是人类的母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人对自然具有根本的依赖性。“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马克思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产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在马克思看来,自然资源和劳动产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资源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并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过程,自然本身也是价值的创造过程。在马克思的自然观中,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理性再深邃,精神境界再高尚,能动性再巨大,都不能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制约;另一方面,“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应该是和谐共生、互惠互利的统一体。这就从基源上将自然的权利与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将自然的价值建立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之上。对自然价值的“追问”,实际上是从经济视域对人类自我实践行为的反思。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人们依据自然资源没有价值的观点,实行以损害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政策和对策,以损害自然价值的形式创造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把自然界当作索取原料和能量仓库的同时,把自然界当作随意排放废弃物的垃圾场,而不考虑对自然界的补偿和治理,结果导致自然价值的严重透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可以说,确认自然价值,就是要在祛除对自然价值遮蔽的同时,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在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中,自然存在的优先性、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和自然价值的基础性,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二)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确立了基本价值原则生态伦理是对传统工业文明伦理反思、批判和超越的产物。在传统的工业文明伦理中,自然仅仅是具有资源价值的“物”,而对于生态伦理来说,自然不仅仅具有资源聚集价值,而且还有生态保障、财富创造等价值。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是处于自然生态系统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论西方生态伦理学派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都难以摆脱反自然的人道主义和非人道的自然主义的窠臼,也就无法承担建立科学生态伦理学的重任。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他们的超越之处,就在于它在哲学问题三个核心层面把握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的真谛。第一,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从实践也即从人类能动的本性出发,为人类的实践和生态伦理立法:人类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可能给自然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爱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进化与和谐发展。而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遭受自然的报复。 第二,从人的“生存活动”出发,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人类确立了超功利主义的新原则。功利性活动既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但动物的活动仅限于功利性的活动,即满足其自身生命需要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则包括超功利性的活动,即人类能够超脱自身需要的狭隘束缚,从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出发,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自然万物共存共荣。 第三,从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出发,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人类树立了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利益和命运休戚与共。人类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的价值,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就是善待子孙,生态系统的稳定繁荣,万物繁茂,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原则,必须遵循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人类中心主义双重超越的内在逻辑。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自古以来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以主客二分为基础,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其理论基础是人道主义的,其理论原则是功利主义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反对主客二分,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万物与人是完全平等的,其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的,其理论原则是超功利主义的。马克思则在历史生存论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联系起来,强调“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在马克思看来,要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单纯的人道主义或单纯的自然主义作为理论基础,都是难以胜任的。必须超越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对立,把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使人道主义充分发展以至包含了自然主义的全部合理思想,上升为一种自然人道主义;使自然主义充分发展以至包含了人道主义的全部合理思想,上升为一种人道自然主义。只有如此,才能为建立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旧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弃与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主导下,人与自然关系被简化为二元对立,走了一条片面发展的工业化道路。这从一方面,推动着人类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辉煌的科学技术、伟大的思想理论、不朽的艺术成就和空前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则导致人与自然的异化越来越严重,从而引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生态问题,使“人类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这场全球性危机程度之深、克服之难,对迄今为止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若干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8) 于是,在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中,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生态文明观应运而生。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种文明形态的转变影响并推动了社会每个领域的完善和发展,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强音。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重塑当代人的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场涉及当代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对于这场革命,当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对传统的工业文明伦理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但都因其理论的片面性,无法摆脱传统自然观二律背反的羁绊。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为当代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图景中,无论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思想、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思想和生态问题解决的制度变革思想等,无不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源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铭记马克思的教导: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自身生存环境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虽是自然界的万物之灵,但自然始终是人类最可亲最可敬的母亲,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理解自然、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和保护自然,而不能无视自然规律,把自然当成可以任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否则,人类的实践活动,因为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必然会遭受自然的报复。这也正是当代生态问题给人类社会的警示。 (四)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当代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了方向 将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显著特征。马克思认为,人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影响、制约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即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及由此决定的生产目的、消费方式、技术模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充分认识这种制约和影响,特别是没能正确估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远的影响。”这种忽视,使得生态问题不仅成为一种自然现实,而且成为一种社会现实。从根本上说,生态问题是社会问题,只有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克服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才能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的疏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因而,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变革的视角提出了“两个和解”命题,强调“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他们看来,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解决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实现生态文明,需要进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制度革命,从根本上变革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乃至技术发展模式。这就为人类认识当代生态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已经造成了地力耗损、森林消失、气候改变、江河淤浅等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在促进人类彻底解放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两个和解”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中发现,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都存在于物质生产中,存在于包含地理环境的经济关系中。因此,人与人的所有对立都源于人的物质利益,根生于人与自然的矛盾。因此,他们认为,要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仅仅有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马克思认为,造成现代社会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要真正实现“两个和解”,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的人、联系起来的生产者,才能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才能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于是,人类的生存斗争停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自然和解了。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两个和解”是指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两种关系的理想化,它们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在现阶段,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实现人类生态问题彻底解决的方式虽然不太现实,但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内在逻辑告诉我们,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彻底解决自然异化和生态问题是不可能的, 因此,必须批判资本主义的技术应用和生产方式,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现实的社会主义,尽管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落后、经济政治体制上的缺陷,仍然存在人口增加、能源紧缺、耕地减少,植被破坏、气候变暖、水系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而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生产方式的变革,逐步彻底解决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保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探索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形态.

    注意事项

    本文(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及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