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论文西方哲学史上的索菲亚观念及其转变.doc
-
资源ID:3925848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西方哲学论文西方哲学史上的索菲亚观念及其转变.doc
西方哲学史上的索菲亚观念及其转变 西方哲学史上的索菲亚观念及其转变景剑峰(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要:索菲亚()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哲学”西文词汇的词根,在古希腊文化中的本义是“智慧”。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哲学本来就是追求智慧索菲亚的一项活动,但在哲学发展史的进程中,逻各斯中心主义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此,逻各斯与索菲亚构成了追求智慧的一显一隐双重路径,但索菲亚观念史这条隐秘的追求智慧的路径却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关键词:哲学;索菲亚;逻各斯;圣智慧 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18(2011)06-0102-06哲学(Philosophy)的词源学本义是爱智慧(索菲亚)的活动,可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几经转折和嬗变之后,哲学越来越疏离了自己的本原,由“爱索菲亚”变成了“爱逻各斯”,由“爱逻各斯”蜕变成“爱逻辑”,甚至“爱语言”。最终,“爱”和“智慧”这两个主题都被淡化,哲学不再是对悖论性终极存在的生命体验和参与,而变成了纯粹的逻辑演绎或语言分析,以求获得命题真假的确证性。 如此,哲学的索菲亚本义被彻底遮蔽了。 一、对“哲学”的语义学考察 中文“哲学”一词是由日文借鉴而来,对应英文中的“Philosophy”。这个词又是古希腊词语“”的音译,德语、法语、俄语等现代欧洲语文几乎都是采用这种音译方法。 “”是由前缀和词干组成,前者是“爱”,后者是“智慧”,意译是“爱智慧”,所以哲学的本然之义是一种爱智慧的活动。 在古希腊文中“爱”有三个对应的词汇,分别是欲爱之意的、友爱之意的、博爱之意的。欲爱之意的主要被运用于古希腊神话中,也指爱神,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也常出现,主旨是物欲之爱。是动词(说话)的名词化,主要是指友谊之爱、友情、友善、爱情等。 博爱之意的原指夫妻之间、神人之间的爱,后来主要出现在古希腊晚期的基督教语境中,指富有的基督徒设宴周济贫穷的基督徒。从以上分析可知是一种理性的、平等的、交互的爱,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欲望的,所以作为前缀的也是一种理性的爱,这也为“哲学”后来的理性化倾向埋下伏笔。 作为词干的(索菲亚),在古希腊语文中主要有智慧、才艺、科学的知识、机灵狡诈等意。 1(1621) 可见,索菲亚兼有智慧与技艺二意,分别是指大智慧和小聪明。 索菲亚()基本意蕴是智慧,因其词性是阴性,故而代表阴柔之慧。索菲亚观念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12世纪的古希腊,其时有一个智慧女神形象,她的意蕴是光辉、月亮、火等,并且具有索菲亚性(),即智慧性,这一形象在古希腊神话中主要指智慧女神雅典娜。后来索菲亚逐渐成为女性、美丽、智慧的代名词。 2(1320) 在古希腊神话中,索菲亚主要是指技艺的智慧,智慧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非常重要,后来索菲亚智慧由技进于道,变成了对本原()的追问。 公元前6世纪左右,米利都(Miletos)出现了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Thales),他也是当时希腊的著名人物,是“七贤”之一。“贤人”的希腊文就是“”,这七贤是指七位有智慧的人。 3 与其他贤人的实践智慧不同,泰勒斯还特别重视理论智慧,要探讨世界的本原(),并提出第一个哲学命题“世界的本原是水”。之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爱智慧的哲学家(),哲学家就是追求和热爱索菲亚(智慧)的人。但是同时代还有另一批打着索菲亚(智慧)旗号为生的人,即当时的智者()。因为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等城邦奉行民主政治,不论是公民还是政治家都需要一副好口才,这样才能在日常公共政治生活中有效地证明自己,从而辩论驳斥对方,所以推销辩论技艺的智慧术成了热门职业。这样就出现了爱智慧的哲学家()与有智慧的智者()的区别,前者是以索菲亚(智慧)为生命目的,后者以索菲亚(智慧)为辩论手段;前者的索菲亚是大智慧,是形而上之道,后者的索菲亚是小聪明,乃形而下之技;前者是哲学家,后者是诡辩家。在古希腊,哲学本来就是闲暇之余的莫名惊诧,是一种爱索菲亚(智慧)的生命活动,追寻宇宙世界的本原,探究天人之际的终极价值。当时作为爱智慧的哲学与神话、诗学的区分是不明确的,这里所讲的爱的活动更多地是指一种生命体验。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写就形而上学(Metaphys-ics)时,他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就做了基本的界定。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开篇就说:“追求知识是人类本性。”4(980a)但是所追求的知识也是有区别的,即个别的感觉经验和普遍认识的索菲亚(智慧)。他还指出,哲学认识的最高目标就是应该追求作为原因和原理的索菲亚(智慧)的知识:“显然,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因为我们正在寻求这门知识,我们必须研究智慧索菲亚是那一类原因与原理的知识。”4(982a)亚里士多德虽然指明追求索菲亚(智慧)是哲学认识的旨趣,但同时他在此也埋下了淡化索菲亚(智慧)的伏笔:其一,哲学是基于物理学哲学之后的一种知识(),包括索菲亚(智慧)也是知识的一种;其二,探究索菲亚(智慧)的方法愈来愈范畴化。 二、“哲学”主旨的嬗变: 从索菲亚到逻各斯哲学作为爱索菲亚(智慧)的活动被古希腊人内化为一种生命禀赋,然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哲学初衷之索菲亚(智慧)竟然渐渐被淡化和转换,最终哲学的主题就变成了逻各斯。对逻各斯、逻辑和语言的爱和追寻渐渐成为哲学史的主流,逻各斯中心主义成了哲学的显学。那么该如何认识哲学主旨由索菲亚向逻各斯的转变呢?这首先要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谈起。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宇宙论,回答宇宙是什么、会如何等问题。赫拉克利特给出的答案是:“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并且,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智慧在于认识逻各斯()。在他看来逻各斯是这堆活火的规律,是万物的根据,是内在的必然性,而智慧就是对这种逻各斯的探寻和追求:“如果你不听从我本人而听从我的逻各斯,承认一切是一,那就是智慧的。”5(23)显然在赫拉克利特看来,所谓的智慧就是对作为万物根据的逻各斯的把握。这也是逻各斯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被提出,并作为哲学活动的主旨。但是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表述并不清晰,而且逻各斯在古希腊文中语义比较繁复。逻各斯()是动词(说话)的动名词,本意是话语、语言、神谕、传说、演说等,被引介到哲学领域后就变为思想、道理、原则、原理,在基督教圣经新约中特指上帝的话语和道理。 1(10571059) 其实,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虽然是作为原则和原理来讲的,但是逻各斯的语言本意并未消退,并且为后来哲学的语言化走向预定了道路。此外,将逻各斯作为原则或原理与索菲亚作为原则或原理在旨趣上是相同的,只是作为燃烧的活火的规律来讲,逻各斯更具有显性与明亮的特征,是一种显性的理性规则。 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逻各斯的凸显和索菲亚的淡化还仅仅是称谓上的变化,因为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对范畴的运用并不规范,每位哲学家都要设定一种对智慧和本原的称谓。但是亚里士多德却在方法论上把哲学逐步引向了范畴化的道路,即语言分析和形式逻辑的态势愈来愈强烈。亚里士多德虽对哲学研究对象做出界定,但是索菲亚(智慧)毕竟语意笼统,而如何具体地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他运用了十范畴的方法论,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范畴,而第一实体()则是哲学追寻的目标,是要回答“是其所是”的:“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禀赋。这与任何所谓专门学术不同;那些专门学术没有一门普遍地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4(1003a20)本体论(Ontology)的研究内容正是这种“是其所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此也多有讨论,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古希腊时期本体论问题的主要任务是从实是()深入到了对作为系词之是()的探讨,本体论问题转换成了语言学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以及三段论方法论的运用等,最后都将哲学带入到对范畴、概念的厘清上,以及概念之间、内涵和外延的三段论3 的逻辑推演关系上,这样,哲学就脱离了早期与神话、诗歌不分的混合状态,逐步独立为一门专门的、以逻辑学为主导的学科。因此,哲学作为爱智慧(索菲亚)的活动的初衷也在慢慢嬗变,一方面是主题转换为逻各斯,另一方面是方法论上的形式逻辑化,这种逻辑化本身也是逻各斯的应有之义。后来在斯多亚派思想里逻各斯就被分为内外两层:内在逻各斯是理性和理念,而外在逻各斯是表达理性的语言。随着哲学的发展,逻各斯由内而外地发生着转型,哲学的语言化指向越来越鲜明。苏格拉底之后的古希腊哲学重心渐渐从宇宙论转向认识论和伦理学。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艺术的辩证法()以及人对宇宙世界的认知的真伪都需要逻辑上的自洽,同时,世间人幸福()与否也是哲学家们关注的内容。所以哲学的主题不再是爱索菲亚()的活动,而已渐变为爱逻各斯()和爱优丹莫尼亚(),对逻各斯原则的逻辑(logic)厘定和对幸福、健康生活的追求成为古希腊晚期哲学的旨趣。哲学不再是爱智慧的生命体验,而是变成对认知世界的确证和对现实生活的研判。当索菲亚(智慧)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渐渐淡出后,索菲亚范畴在基督教哲学中暂时获得了一席之地,但最终也被逻各斯化了。 在圣经·旧约中上帝耶和华并不直接创造世界,而是通过作为圣智慧的索菲亚来创造世界,这个索菲亚就是上帝的工师:“在耶和华造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圣经·箴言,8:22)其实在旧约中索菲亚才是真正的造物主,是索菲亚为上帝代工而创造了世界,这一思想被后来的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所发挥。但是在旧约中至关重要的索菲亚在新约中已难觅踪迹,代表圣智慧的不是索菲亚了,而是作为圣子的逻各斯:“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圣经·约翰福音,1:13)将逻各斯主题在基督教哲学中凸显出来的是教父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奥利金(Origen),他认为逻各斯才是智慧,是人所追求的神之道理。 6(160) 而且中世纪的文献中也常常将逻各斯视为智慧,而同样作为智慧的索菲亚则少有提及。 在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时期经院哲学就进入了系统化阶段。从内容上讲,哲学的任务在于论证基督教的合理性;从方法论讲,托马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方法论的运用是非常彻底的,在其著作神学大全中找不到一丝索菲亚的影子,哲学已经不是爱智慧,而是对上帝的盼望并在逻辑上证明其合理性。这样,哲学的主旨从爱智慧变成爱上帝,哲学的方法论在于彰显逻辑体系的严谨。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哲学和神学中,索菲亚的式微与逻各斯的日隆总是相伴的,尽管二者都是指智慧,但索菲亚是一种隐性的智慧,而逻各斯慢慢蜕变成显性的理性。尽管在中世纪及其后的艾克哈(Meister Johannes Eckhart,12601327)、伯麦(Jakob Bhme,15751624)等对索菲亚有所涉及,但毕竟已不是主流,索菲亚观念仅仅保留在拜占庭的东正教文明中。而在哲学史上,追求统一原则的形上学继续向追求确证的认识论滑落,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更是将对哲学真理的判定与人,尤其是与“我”相关。到了康德时,“人为自然立法”的德国古典哲学开始兴起,包括上帝在内的自然之物世界都被拒斥,传统形上学的存在变得更加困难,其后的黑格尔虽然最后一次构建了宏大的绝对精神的形上学体系,但是这个形上学与逻辑学是重叠的,概念范畴之间的外化成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每一个逻辑概念就是一个浓缩的逻各斯:“这个概念本身是不能以感性来直观或表象的;它只是思维的对象、产物和内容,是自在自为的事情,是逻各斯(Logos),是存在着的东西的理性,是戴着事物之名的东西的真理。”7(17)黑格尔的哲学大厦建构得美轮美奂,但很快被叔本华和尼采的存在哲学、罗素的分析哲学、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从各自的角度攻破,从而掀起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潮。 以“拒斥形上学”为祭旗的现代西方哲学不可避免地转向了逻辑实证和语言分析,将哲学符号化后转向了科学范式,对逻各斯宇宙论的追寻也局限为对逻辑规则本身的精细区分。哲学由爱索菲亚滑向爱逻各斯,又从爱逻各斯滑向爱逻辑、爱语言分析,而唯物主义以及新兴的罗尔斯(JohnRawls)政治哲学则是追求幸福的伦理学,在这里同样难觅索菲亚的踪影。所以,现代哲学同样是爱逻各斯()的认识论和爱优丹莫尼亚()的幸福论占据主流。如此,哲学不再是爱智慧的生命体验,而变成了理性构建逻辑系统的符号游戏,但是这个时候“上帝已经死了”,所以,以终极命题为旨归的哲学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于是就有了各种“哲学的终结”的论调。没有了爱,没有了终极智慧的索菲亚,没有了对灵性的感知,依靠纯粹的逻辑理性似乎无法使人得渡彼岸,而此时语言哲学则走入自己编织的种种逻辑悖论中不能自拔,同时道德哲学却全部滑向烦与畏的虚无感中。拒斥形上学的逻辑语言学并不能解决悖论难题,抛弃超验世界的经验世界却被虚无主义所蔓延,这些思想困境至今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三、索菲亚观在俄罗斯 哲学中的复兴以笛卡尔为开端的认识论变革使哲学走上了一条新的路径,开始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一直延续到康德、黑格尔时的德国古典哲学顶峰。然而当19世纪德国哲学风行俄罗斯时却产生了意外的结果,即本体论对认识论的反叛。著名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这样说:“认识论是一种分裂,它破坏认识的可能性。把自己的力量用来研究认识论的人,很少能达到本体论,因为他所走的路不能把他引向存在。”8(5)与俄罗斯哲学家本体论反抗认识论同时兴起的是复古的索菲亚学,而俄罗斯索菲亚学对索菲亚的一个基本厘定就是:索菲亚是上帝的智慧(/Wisdom of God)。 索洛维约夫(,18531900)批判西方哲学,改造基督教,并建立起了一套以“一切统一”()为核心的系统整体观的形上学体系。但是“一切统一”是以索菲亚为内在原则的,即上帝的索菲亚智慧是“一切统一”的基础。索罗维约夫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个统一,一方面把多个要素归为自己(作为一个统一体)的积极的统一,另一方面就是这个被统一了的多,它也是一个统一体。同样,在绝对存在那里也有两个相应的统一,第一个被产生的统一就是绝对自身,第二个被产生的统一就叫索菲亚。 9(108) 索洛维约夫试图将索菲亚定格为上帝的智慧,并认为基督既是逻各斯又是索菲亚,但是他又对二者做出区分,即一是作为神秘性智慧()的索菲亚,一是作为概念、逻辑性理性()的逻各斯。索洛维约夫有时候又企图用索菲亚来囊括逻各斯,认为索菲亚是神秘性智能和逻辑性智能的统一体。索洛维约夫的索菲亚作为世界原则的这一思想被弗洛连斯基(,18801937)所继承。弗洛连斯基认为索菲亚在上帝之中,是世界的神创原则,也是世界的目的。在弗洛连斯基看来,索菲亚是被造物,但不是一般的被造物,而是全体被造物的根源,被造物依靠这个根源而与三位一体相连,并且接近于第四位格(),这一思想也影响到了他的好友布尔加科夫(. ,18711944)。布尔加科夫将马克思的“经济”()概念从经验和科学层面改造至先验哲学层面,认为经济就是索菲亚,一种充满世界的普遍的智慧法则。而索菲亚本身又是介于上帝和人类世界之间的一种奥妙存在,这样就构建了上帝索菲亚世界的宇宙论体系。索菲亚是上帝的代表,又和世界存在联系,是代表上帝去创造了世界。但是这种宇宙论体系本身又有本体论上的二律背反,因为索菲亚既不是存在()也不是超存在(),而仅仅是一种边缘(),是一种过渡()。索菲亚是世界万物的基础,但她并不是创造本身,所以索菲亚是处于上帝和世界、存在物和超存在物之间,但又不是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或者同时又都是。 10(188) 俄罗斯哲学家在哲学上通过抬升索菲亚的灵性传统来撞击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理性一元论。俄罗斯哲学家不否认逻各斯理性的重要价值,但是他们发现理性至上和逻各斯一维并不能反映世界本原的智慧全貌,在显性的理性逻各斯传统的背后还有一条隐性的灵性索菲亚暗流,索菲亚才是哲学追求的大智慧。而且,逻各斯是表层,索菲亚是深层;逻各斯是局部,索菲亚是整体;逻各斯是静态思维的,而索菲亚是动态体验的;逻各斯是一维的,索菲亚是悖论式的二合一;索菲亚是本体论的,而逻各斯仅仅是认识论的。布尔加科夫曾这样深刻地指出,“理性是联合的工具。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