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ppt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预习检测请同学们拿出第10课检测案,用5分钟完成“预习检测”题,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P53页),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经济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 2、农村租佃关系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的丰富 4、海外贸易兴盛科学技术属世界高峰:三大发明,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习目标:列表归纳北宋和辽、西夏三个政权对峙的基本情况?能画出并立简图。知道赵匡胤、耶律阿保机 和元昊等政治家的主要功绩?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澶渊之盟。,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公元763年,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了下去,但却使地方上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节度使)割据混战起来。公元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南唐,北汉,后周,辽,北宋,辽,西夏,陈桥,以图述史,宋朝:重文轻武;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北宋,预习反馈,大小组长快速检查:1、组长检查:课前预习划书的情况、以及写标题。养成好的预习习惯,上课质量才有保证2、对课前预习的问题有疑问的用红笔做标记。有思考有疑问才是有意义的看书,预习问题反馈:(一)宋辽和战澶渊之盟1、表格整理“北宋、辽、西夏的建立”(能画出政权并立简图吗?)2、“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句话对吗?为什么?3、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看地图)?北伐的结果如何?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策?4、“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影响?,北宋、辽、西夏政权并立/对峙,宋、辽、西夏,辽,北宋,西夏,“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北宋只是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在当时的中国境内还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并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换取契丹支持,建立后晋。,宋夏议和与澶渊之盟有何异同?,对北宋来说,都具有妥协性用岁币换和平。异:书本找出来,预习反馈,预习检测,B B C D D A,(二)宋夏和战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2、宋夏和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北宋和西夏为什么达成和约?(划书,写标题“议和的内容、原因”)3、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提示:和约订立的背景、对双方的影响)(三)碰撞中的融合1、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注意区分;请划书,分类别,写标题)2、阅读教材P62”金朝变革女真习俗“,找出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对辽和西夏而言: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对北宋而言: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哪些?,1.学会农耕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3.模仿汉字创造文字4.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提示:和约订立的背景、对双方的影响),宋夏、宋辽的议和是势力均衡的结果(背景)。(1)议和有利于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有利促进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1、从材料一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女真族(金)从哪些方面汉化?,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金统治者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金统治者还将女真人大规模迁往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并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北师大历史教材材料三:(女真人)在日常饮食、音乐等烦闷“皆习汉风”,以至对女真语言都不能通晓。,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任用汉人为官、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和法令。,课堂探究,仿照宋朝管制建立中央集权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人生活习俗。,原因: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历史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结合教材,分析辽、西夏、金为什么要汉化?少数民族的汉化有何历史意义,课堂检测,16 B D A A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