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第2课时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课件.ppt
选修四 科学思维常识第2课时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基础梳理,名称,区别,(1)比较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二)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1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2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 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 么”。3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 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4概念之间的五种基本关系。这里说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指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概念的外延之间存在着五种基本关系。(1)全同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A是B,并且所有B 是A,那么A、B有全同关系。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 形”(2)种属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A是B,但并非所有 B是A,那么A、B有种属关系。如“羊”与“动物”。,(3)属种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B是A,但并非所有A是B,那么A、B具有属种关系。如“生物”与“动物”。(4)交叉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有A是B,有A不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A、B有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A都不是B,那么A、B有全异关系。如“金属”和“非金属”、“动物”和“植物”,5其他关系。在概念之间五种基本关系的基础上,还应当了解 概念之间的其他关系。(1)包含于关系:它是全同关系和种属关系的概括。(2)不包含于关系:它是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的 概括。(3)相容关系:它是全同关系、种属关系、属种关系和交叉 关系的概括。(4)不相容关系:即全异关系。(5)从属关系:它是种属关系和属种关系的概括。外延大的概 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6)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全异关系可以区别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这是相对于两个概念的共同属概念而言的。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的外延;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共同属概念的外延;例如,“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相对于“思想家”而言为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相对于“思想家”而言为反对关系。,(三)判断及其分类1含义: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分类(1)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 和复合判断。(2)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做简单判 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3)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做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四)推理及其分类1.推理的含义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就是推 理。推理所依据的已有判断称为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称 为推理的结论。2.推理的种类(1)哲学认识论标准。依据个别与一般的认识关系,推理可分为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2)现代逻辑学标准。依据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要求有必然联 系,推理可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五)正确的演绎推理有哪些条件 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 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 不能保证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必须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 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 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这两个条件 都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这两个条件加起来,就成为正确推 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六)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面广些,特别要 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七)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的对象间的相同 或相似属性越多,推论的可靠性越大。第二,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 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推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核心解读,1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1)要求不同。不矛盾律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而 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2)作用不同。运用不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 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运用排中律 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 假,则另一个必真。,2正确区别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1)不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无矛盾性。这种无矛盾性 也是限定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也就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方 面对于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不能自相矛盾。(2)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客观矛盾,同时要致 力于在思维中正确反映这种矛盾,它是指客观事物的对立统 一及其在思维中的反映,而不是形式逻辑所讲的“自相矛 盾”,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3)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根本区别是:包含逻辑矛盾的判断即自相矛盾的判断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既断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同时又断定事物不具有该属性;而辩证矛盾断定的是事物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属性。,3概念之间的关系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 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列表比较如下:,4.怎样区别“划分”和“分解”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它有三个要素:母项、子 项和划分标准。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而分 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区别划分和分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看 分出来的概念是不是原有概念的种概念。例如,“方桌”和“圆桌”是桌子的种概念,因而“桌子可以分为方桌、圆桌等”是划分。“桌子面”或“桌子腿”不是“桌子”的种概念,因而“桌子可以分为桌子面、桌子腿”是分解,而不是划分。,5判断是如何分类的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 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做 简单判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判断构成的判断叫做复 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 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依据不同的标准,又可以把直言判断(性质判断)分为多种。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划 分,直言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对象的数量范围)划分,直言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三种。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该判断就不需要量项,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断。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反映事物的直言判断也应该是“质”和“量”的统一。从质和量的结合上划分,直言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特别提醒!直言判断主谓项的周延问题,指的是直言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在判断中被判定的情况。如果一个直言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没有全部被判定,那么它就是不周延的。列表比较如下:,6.复合判断的类型及真假,项目,类别,7.如何理解关系判断中关系的对称性及关系的传递性(1)面对复杂多样的对象关系,如果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 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 称为对称关系;如果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 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如果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 有时有那种关系,有时没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偶对 称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偶对称关系,是对象之间 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2)如果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有时具有那种关系,有时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偶传递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偶传递关系,是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8正确的直言三段论应当遵守哪些规则?(1)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叫做“中项不周延”。为什么中项至少周延一次呢?因为中项是大、小项联系的媒 介。如果中项两次不周延,大、小前提中的中项外延就无法 有所重叠,中项也就名存实亡。例如:羊是动物 牛是动物 所以?为什么这个三段论无法得出结论呢?就是因为中项在大小前 提中都不周延。,(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例如:雪是白色的,棉花不是雪,所以棉花不是白色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红楼梦是长篇小说,所以,长篇小说是古典小说。例中的大项“白色的”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例中的小项“长篇小说”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3)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大项与中项相互排斥,小项与中项相互排斥,中项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大项和小项无法通过中项发生关系,不知道大项和小项是相互联系的还是相互排斥的,所以无法得出结论,会犯“双否前提”的错误。(4)有一个否定前提,结论必否定。这是因为,有一个否定前提,大项和小项就有一个和中项相互排斥,通过中项的过渡,大项和小项之间也是相互排斥的,所以结论是否定的。,9比较联言推理的合成式与分解式的区别(1)含义不同。联言推理的合成式是指其前提断定的对象情况 分别存在,而在结论中断定它们同时存在;联言推理的分解 式是指由前提所断定的几种对象情况同时存在,而在结论中 断定其中的个别情况也存在。(2)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假关系不同。联言推理的合成式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 的结论就能断定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的前提断定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 论就能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10.简要比较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区别(1)二者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不同。充分条件假言推 理是:前件真,后件必真或后件假,前件必假;必要条件假 言推理是:前件假,后件必假或后件真,前件必真。(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是错误的 推理结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是 错误的推理结构。,11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首先,从思维运动的 方向来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 殊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一般过渡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 是从一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知识的结 论;即从特殊过渡到一般。其次,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 质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 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 能的。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而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只具有或然性,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即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必然真实的。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虽有上述区别,但它们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比如说,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必须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当然,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比如,归纳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方向是归纳过程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而且,单靠归纳推理是不能证明必然性的,因此,在归纳推理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应用演绎推理对某些归纳的前提或者结论加以论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演绎推理也就不可能有归纳推理。,12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