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20122015年)实施方案卓尼县发展和改革局二一二年三月目 录前 言1一 卓尼县基本情况5(一) 自然地理状况5(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7(三) 资源能源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12(四)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9二 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21(一) 政府推动力不断加大21(二)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21(三) 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技术22(四) 初步建立起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22(五) 资源节约成效有待提高23(六) 清洁生产要取得阶段性成果25(七) 全社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有待较大提高26(八) 初步建立企业行业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6三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30(一) 指导思想30(二) 基本原则30(三) 发展目标32(四) 主要任务34四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41(一) 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县、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41(二) 抓住四个重点环节42(三) 探索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43(四) 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43五 项目规划和投资46六 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48七 保障措施50(一)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50(二) 加大政府政策推动力度53(三) 加强统计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53(四) 探索优化科学考评54(五)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力度54(六) 强化依法监督检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55(七) 搞好宣传培训,增强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56八 需要国家和省支持、解决的有关问题58附 件59前 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破解发展难题。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统一。循环经济既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环保问题,而是系统工程和有成本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有着技术、投资、运行成本,同时强调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展。卓尼县地处黄河支流洮河流经县,是一个资源型的山区县,又是一个资源能源缺乏的县。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生态环境负荷率迅速上升,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环境严重超载。卓尼县支柱产业是农牧业,工业、企业发展缓慢县能耗高、污染高,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比较大,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方式,卓尼县的资源能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难以支撑,产业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将难以提高。在地区性能源、资源结构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弱化资源的约束,是卓尼县的必然选择。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解决卓尼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弱化资源对工业、企业的约束,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能为发展持续产业赢得时间;才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和做大、做强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在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的同时,卓尼县发展循环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条件。总体来看,全州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将生态立州放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全州的发展规划逐步落实,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完成可研本子,重点行业推广应用了一批循环经济关键性技术,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从大背景看,科学发展观为卓尼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政策和措施正在落实,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也为卓尼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为此,在卓尼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制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关键技术和保障体系等内容做出部署,明确目标,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对于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和崛起,构建和谐卓尼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卓尼县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围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社会体系”的长远目标,提出卓尼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甘南州循环经济试点为契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力为核心,统筹社会、区域、园区和企业各层面,以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为重点,带动全县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城乡社会体系建设,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实现生产清洁化、生活环保化和生态良性化,构建循环经济型和谐卓尼县。在坚持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统筹产业发展,把突出重点、示范引路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政府、企业、公众责任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考核制度相结合,政策激励与法律保障相结合等也作为基本原则。本方案提出了卓尼县循环经济发展的20122015年总体目标及相应行业领域的具体目标。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主要任务为:以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积极推进再利用与再循环。提出卓尼县要健全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诸如成立循环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改进考核机制,试点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咨询服务体系、标准体系等等。本方案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的若干意见、甘南州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甘南州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草案,按照国家、省、州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卓尼县情,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在全县形成较大规模,以解决卓尼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全面完成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力求走出一条具有卓尼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建设资源节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一、卓尼县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状况卓尼县成立于1949年10月,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市所属岷县、漳县为邻,南与迭部县相接,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睦邻,西南与碌曲、夏河两县毗连,北与临夏州和政、康乐两县及定西市的渭源县接壤,中部与临潭县环结。全县辖3镇12个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9万人,有藏、汉、回、土、满、苗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2%。境内海拔20004920米,年均气温4.6,平均降水量580.0毫米,无霜期119天,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湿度大。卓尼县境内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20004920米之间,相对高差2920米。县境南部由华儿干山、光盖山等山峰构成的迭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是卓尼和迭部的界山。其主峰扎伊克嘎海拔高达4920米,是整个县境地势的屋脊。迭山以北均为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重峦叠嶂,沟谷纵横。区内除海拔在3600米以上部分为裸露的岩石外,其余均为茂密的森林和沟谷山地草场,植被覆盖良好。洮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冲积滩地。县境中部有斜藏大山、大石山等山峰呈东西走向耸立中央,是县境西北部诸水的发源地。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地形呈平缓高山沼泽地,间以沟谷山地,河谷开阔,阶地发育,最高海拔4000米。区内植被以牧草为主,间或有小片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北部由威当山、花岩山、白石山、庙花山等山峰形成北部屏障。羊沙河、冶木河下游一带切割较深,形成支离破碎的高山地貌,多悬崖峭壁,河谷两岸绝壁矗立,为峡谷地带,植被覆盖较好。东部藏巴哇地区海拔最低处仅2000米,由白石山、侯旗大山等山峰与陇南山地相接,地形错综复杂,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除白石山上部海拔3200米以上为裸露的岩石外,其余地区植被覆盖良好。卓尼县南北长120公里,东西宽87公里,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03%;林地面积171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59%;草场面积3323平方公里,占全县积的61.32;其它166.4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6%。卓尼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草场、矿产、水能、旅游为我县的五大优势资源。全县森林分布广,是甘肃省主要天然林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2%,林区生长着云杉、松柏、桦木等优势树种,有鸟类153种、哺乳类动物77种,是多种珍禽异兽的栖息地,还出产蕨菜、狼肚菌、黑木耳、蕨麻等山野珍菜和党参、当归、麝香、冬虫夏草、贝母、藏红花等名贵药材。县境草场广袤,总面积498万亩,生长着以禾本科和豆科为主的优质牧草408种,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全县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县境7乡镇、长达174公里,大小27条支流呈网状分布,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79.76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卓尼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1、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现价)88400万元,增长(按可比价,下同)9.8%,与上年持平。人均生产总值883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5.8%,按平均汇率计算约1293.05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267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5019万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24609万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7526万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30.7:25.1:44.2调整为29.6:28.2:42.2。图1-1 卓尼县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图1-2卓尼县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国家、省、州比较图由图1-1、图1-2可以看出:卓尼县20052011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由37015万元增长到88400万元,年均增速基本维持在11.1%以上,增长速度与省、州基本持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卓尼县发展基础薄弱,2011年卓尼县生产总值仅占全州(813524万元)的10.8%,卓尼县由于处于偏远山区,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优势对外资吸引力较弱、经济发展资金短缺、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仍比较严重。2、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卓尼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5189元增长为11650元,年均增长13.82%;20052011年间,卓尼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如:2011年卓尼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全州平均水平(10238元)的113.78%,为全省平均水平(13188.55元)的89%,为全国平均水平(19109元)的60.9%;低于全州、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2011年,卓尼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比上年增长15.8%;尽管近年来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然而,2011年卓尼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州平均水平(3106元)的90.3%,全省平均水平(3308元)的84.8%,为全国平均水平(5119元)的54.8%;低于全州、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3、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卓尼县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发展水平稳步提升。首先,就业形势趋好。2011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3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第二,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征缴额达到79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征缴额122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79611人、参合率96.83%。启动了农民养老保险,对符合条件的满60周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月发放60元养老生活补贴。积极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县城乡最低保障线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4元、100元。第三,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卓尼县科技投入达4万元。第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11年末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204张,卫生技术人员518人。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改造,完善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处置和预防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积极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为167例白内障患者、 例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手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拥有普通中学11所,在校学生8770人,专任教师540人;小学95所,在校学生11711人,专任教师825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专任教师27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了卓尼县独立高中柳林中学,对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教育质量有较大提高。2011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63人,比2010年增加19人,按万人比列全州第6位。4、城乡统筹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11969万元,占整个工业增加值(24609万元)的48.6%。全年生产建材砖2402万块,同比增长8.88%,洮砚石开发6514方,同比增长29.96%;发电量120674万千瓦时,增长29.3%。图13 卓尼县20052011年三产结构比变化图2011年卓尼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47.0:9.0:44.0调整为29.6:28.2:42.2。由图13可以看出,卓尼县近年来第二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攀升,并从2008年以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继续提高,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三)资源能源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1)资源、能源基础卓尼县总国土面积5419.68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比全州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虽然卓尼县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相比于甘南州其他县市较高,但经营粗放,单产低,土地利用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卓尼县地质结构复杂,地下矿藏较为丰富,已探明的有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铅、锌、汞、大理石、石灰石、洮砚石等10多种。1、赛日欠金矿位于卓尼县西南部与碌曲县接壤部位,地理坐标为东径102°48一103°10,北纬34°18一34°23,交通有新修的江迭公路从矿东部通过。主要矿区12公里为简易公路共探明地质储量:金4166.25公斤,银64.7万公斤,铅3.33万吨(333+334)、锌4.17万吨、锑1.43吨,属浅剥蚀矿、地表有一定氧化带,主矿体、富矿体多为盲矿(隐伏矿或半隐伏矿),矿化产于碎裂岩中。2、宝石山铁矿位于卓尼县正北,直距55公里,于康多乡水磨川北6.2公里。矿区至卓尼康多乡10公里为山间小路,由康多至县城有正式公路,行程75公里。矿体产于下二迭统变砂岩、大理岩与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体接触带矽卡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条带分布,断续长800米,厚140米,埋深270米。矿石为磁铁矿及少量黄铁矿、磁黄铁矿。品位:TFe2041.92。矽卡岩型。远景储量67.8万吨,表处20.45万吨,储量已审批。3、藏布沟铁矿位于卓尼县北7度东,直距54公里,水磨川北东6.2公里。矿体产于上二迭统板岩、灰岩与燕山早期藏布沟石英闪长岩岩株的外接触带,见含矿矽卡岩带一条,长150米,宽60余米。矿体呈细脉状、团块状产出,长约30米,宽约1米。矿石为磁铁矿、黄铜矿、品位:TFe平均3856,一般24.9547.87。矽卡岩型。4、牙子沟多金属矿位于卓尼县洮砚乡家麻沟村东北约2公里。矿体产于下石炭统石英砂岩中,矿化范围较广,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共分八个矿化段,14矿化段以黄铜矿为主。5矿化段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7矿化段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6.8矿化段仅见到孔雀石,有大量散浸状黄铁矿。品位:1矿段:Cu0.035,2矿段西部:Cu0.232.45,5矿化段:Pbl3.6817.36,znl.3 010.0。沉积改造型。58年曾开采过。5、藏布沟铜矿位于卓尼县北7度东,直距54公里。水磨川北东6.2公里。矿体产于燕山早期藏布沟石英闪长岩岩株北外接触带中,含矿矽卡岩带一条,长150米,宽60余米,矿体呈细脉状、团块状、鸡窝状,长约30余米,宽约1米。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品位:cu平均1.79,一般0.563.17。矽卡岩型(与铁共生)。6、水磨川铜矿位于卓尼县北3度东,直距48公里,水磨川南115公里。矿体产于下石炭统灰绿色砂岩中,呈扁豆状。矿体3个分别长59米、45米、30米,最大厚度2.8米、1米、1.8米。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品位:Cu一般0.30.8,最高1.66,Ag最高36.6克吨。沉积型。7、下加岭铅锌矿位于卓尼县北3度东,直距50公里。康多乡水磨川北东1公里。矿体产于中石炭统粗粒钙质砂岩、砂砾岩中,呈透镜状,脉状。主要矿体二层:上层长87.5米,厚0.5米;下层长325米,厚0.9米。矿石矿物质主要为方铅矿。品位Pb一般0.744.07,最高6.27;Zn一般11.29,最高3.93。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8、下拉地铅锌矿位于卓尼县北30度东,直距24公里,新城北13公里。矿区至县城有公路,行程50公里。矿体产于中石炭统灰岩、泥次岩、炭质页岩层与华力西晚期蚀变闪长岩体的接触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脉状、囊状。由大小47个矿体组成,单矿体长100900米最厚25米,最大延深4302K。矿石矿物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等。品位:Pb2.15,Zn2.87,S1837hg2442克吨。热液型。工业储量:铅99605吨,锌380吨,硫3.8吨。远景储量:铅19508吨,锌428吨,11934屯。做过勘探。经我县招商引资,现已开发利用9、窑沟铅锌矿位于恰盖乡窑沟。矿体赋存于中石炭统白云岩化灰岩,泥灰岩中。最大矿体为3号矿体和1号矿体。3号矿体(群)长500米,宽1040米,由7个矿体组成,单个矿体长100265米,平均厚2963米,延深200350米。1号矿体(群)长700米,厚624米,由四个矿体组成,单个矿体长200530米,厚2.24669米,延深160350米。矿石矿物以方铬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还有银黝铜矿,磁铁矿,毒砂。池位:Pb562.31,(三号矿体群);Pb4 4399,ZnO.701.94,(一号矿体群)。该矿现已进行勘探工作。10、矿泉水位于卓尼县城西洮河河谷左侧,距县城2公里,木耳乡杰伯村,交通十分方便。矿泉水主要来源于降水渗入补给,随地形起伏变化,地层水经过深层循环,溶解了岩石中的矿物成分,由基岩裂隙与砾岩触面上溢出成泉,泉水流量根据实测74.9方日,水温7,PH7.6,矿化度418毫米升,根据实测矿泉流量,采用枯泉水流量作为开采计算的依据方案是可行的,完全可满足年产30005000吨矿泉水生产能力。地质资料齐全11、洮砚石位于卓尼县洮砚、藏巴哇、柏林三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40°45,北纬35°08。从洮砚乡喇嘛崖起,到藏巴哇乡的卡布鹰子咀,在长约25公里,宽约2.5公里的崖、峰、沟、壑深处,储藏着举世闻名的洮砚石料,面积约40平方公里。根据开采的矿点,已经勘查的露头矿体有喇嘛崖、水泉湾、羊沙口、卡古直沟、青岭瓦咀、结拉、沙扎、下巴都崖沟、双甘、狗巴崖、白杨沟11处,储量约200万立方米,约600万吨。12、花岗岩石位于我县恰盖、康多乡两乡交界的黑河、太河、黄捻子河三条河沟之间,矿石距地表12米,形成露天矿,开采条件极为便利。据地质部门普查有芝麻黑、芝麻白、孔雀绿、浅红色四个品种,储量约8000万立方米。卓尼县矿产资源矿点分布一览表序号矿名矿体特征品位金属量(万/吨)规模工作程度长度(M)厚度(M)延深(M)1西沟河汞矿501350.65.60.380.0289中型资料齐全2角缠铅矿点矿点普查3腰路湾铅矿点矿点普查4窑沟洞铜矿矿点普查5马日扎金矿点矿点踏勘6马日果金矿点矿点普查7花儿干山铁矿25004.29.233305.1矿点普查8汞岔金矿眯矿点普查9腊利山头金矿点矿点踏勘10尕郭大汞矿8370.010.1矿点普查11小沟锑矿51012矿点普查12水磨川铅矿矿点普查13扎尕梁铜矿矿点14光尕沟金矿272126矿点普查15岔巴黑河铜钼矿500矿点普查16锅麻滩煤矿0.40.8矿点普查17尼木城铜铅锌0.50.61.42矿点普查18鸡儿沟金矿眯矿点19洮砚石材普查20格古锑矿51015矿点普查21沙布沟金矿点矿点普查22矿泉水优质日流量36m3小型资料齐全23卡车巴宰亚库金矿眯矿点普查24中岔巴东金矿点矿点普查25大扎东金矿点矿点普查26黄尖子北金矿点矿点普查27窑沟硐铜矿点矿点普查28卓尼县恰盖铜矿点矿点普查卓尼县除拥有矿产等常规能源外,还蕴含着大量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资源:卓尼县是我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县市之一,境内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79.7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62.84万千瓦。截至2011年末已开发40.9万千瓦,正在开发6.7万千瓦。风能资源:卓尼县目前尚无风能利用项目。从我国年平均风功率分布图看,卓尼县属低于50W/的低风功率地区,但由于该县为典型的丘陵山区,受高山环流的影响形成较为充足的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卓尼县属太阳能资源利用4类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差,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仍能实现较好的能源节约。据调查,全县目前已安装户用太阳能热水器1.05万户,折标准煤0.21万吨。生物质能:目前,卓尼县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秸秆被直接作为燃料烧掉或废弃,直接燃烧秸杆的炉灶效率最高的仅为1215%,利用水平低且污染环境,可开发利用空间很大。(2)能源、水资源的消费情况能源消费:2011年全县能耗总量41987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耗8638吨标准煤,占全县能耗的21%。全县万元GDP能耗0.5119吨标准煤,低于全国的1.22吨标准煤,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万元GDP耗电710.35千瓦时。水资源消费:2011年,全县总用水量2160.24万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占2.16%,农田灌溉用水占31.7 %,林牧渔畜用水占53.9%。全县万元GDP取水量92.8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8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16%。(3)环境状况大气环境状况:2010年,卓尼县城监测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002mg/m3、0.11 mg/m3、0.012mg/m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31.78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3.28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39.28吨。全县烟尘排放总量475.75 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35.75吨,占7.5%,生活烟尘排放量440吨,占92.5%。水环境状况:地下水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类标准。洮河水(卓尼县城段)监测20项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洮河在卓尼县境内除县城区域外设置2个监测断面,均监测20项指标,所有断面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白塔山水库、木耳沟水库监测2项指标,所有断面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2010年全县废水排放总量81.6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7.94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21.96%,生活污水排放量63.74万吨,占78.04%。全县废水中COD排放总量2260.57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41.38吨,占排放总量的1.83%,生活污水COD排放量318.72吨,占排放总量的14.10 %,农业源COD排放量1900.47吨,占84.07%。全县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84.38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0.18吨,占排放总量的0.2%,生活污水氨氮排放量42.14吨,占排放总量的49.94 %。农业污水氨氮排放量42.07 吨,占总排放量49.86%。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6.32万吨。目前还没有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6.32吨。全年城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8800吨,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75%以上。全县共有21家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城区医疗废物产生量12吨,处置量8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66.6%。(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后备资源极度匮乏。全县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0立方米,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较为充裕外,其他资源人均占有量都较少。如耕地保有量36.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0.05万亩,人均耕地3.4亩,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许多重要矿产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石油、铁矿石等基本依靠外购。按照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2年全县GDP将达到10.16亿元,万元GDP能耗目标5106吨标准煤,全县总能耗将达到41881万吨标准煤。2、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理念还没有真正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资源利用率依然不高。从主要资源消耗看,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卓尼县资源利用效率差距很大。2011年卓尼县万元GDP能耗0.5119吨标准煤,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在资源开发中,一些地方没有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一些矿山企业开发水平不高,过度开采现象严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另外,不顾后果、粗放生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新技术产业份额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专利匮乏。(三)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依然较大。2011年,从能源消费结构看,采掘加工占很大比例。另外,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主要支柱产业中,建材、矿产品加工等都是能源、资源消耗高的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四)环境污染呈现出新特点,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相对于环境承载力排放量较大,加之河流流量小,自净能力差,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比较突出,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部分河流段、水库营养化较严重;电池、废旧电器等污染加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过大,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尾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不容忽视;室内污染危害加大;辐射和电磁安全亟待加强。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近年来,卓尼县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工作基础。 (一)政府推动力不断加大卓尼县委、县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成立了以县长为召集人,23个部门组成的卓尼县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2012年发改局专人负责具体承担全县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日常工作。2008年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卓尼县能源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出台了卓尼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意见,强化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宏观指导。县长办公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将专题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县政府各部门也按照职责分工,狠抓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上下一致、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的若干规定和甘南州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和用能结构。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近年来,卓尼县把能耗标准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断提高不符合全县整体发展规划的高耗能行业的门槛,停建了一批高耗能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依法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目前,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全县已建成户用沼气池5000座,农业秸秆利用率达到50%。 (三)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技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着力推进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技术进步。一是大力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卓尼县把新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卓尼县总体规划纲要(20122020)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以氟化氢生产线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猪沼果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循环经济技术作为今后的突破重点。二是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和产品。例如建材砖厂行业的窑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产品,要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部分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自愿协议,取得良好效果。 (四)初步建立起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县内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把全县每年度和“十二五”期间的节能目标进行分解,初步形成上下协调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统计公报制度。成立专门能源统计机构,规范完善能源统计调查制度,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逐步建立县、重点用能企业2级的能耗统计监测系统,实行定期公报,每半年公布1次全县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企业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该点联系企业的县级党政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四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节能专项资金。2011年以来,循环经济项才有专项支持重大节能项目、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对循环经济才有新的认识,县政府今后将每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投入。五是实行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在重点用能企业试点执行峰谷电价、差别电价、超能耗加价等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规律,引导企业节能降耗。 (五)资源节约有待成效提高1、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坚持以工业、建筑和交通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围绕县内重点用能企业和四大高耗能行业实行能耗定额管理,每年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产品下达能源消耗定额,并对上年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2012年开始,由县政府与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公共机构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和节能工作一票否决制。针对各重点耗能行业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从抓企业能源统计计量、能源审计、建立领导体系、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奖惩制度等工作入手,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基础管理水平。二是突出抓好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把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查和竣工验收备案5个关口,严格执行新建公共建筑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目前全县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80%,每年可节约能源约8000吨标准煤。三是重视抓好交通节能。引导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黄牌车”,推进交通节能。2、节约用水成效显著。2011年全县万元GDP耗水量460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22%,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健全完善全县节水管理网络体系,加强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2011年计划管理率和考核率达到96%以上。二是实施中水工程。三是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如全县推广使用陶瓷片密封水嘴,6升以下坐便器。四是实施节水灌溉工程。3、大力推进节地、节矿。一是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年度检查报告制度和矿山企业“三率指标”考核制度,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力度,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依法关停取缔不符合规定的矿山企业。二是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以卓尼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从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定额标准、国家供地政策等方面严格把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强化执法监察,加大动态巡查和办案力度,同时,开展砖瓦窑场专项治理整顿,关停不符合节能标准的砖瓦窑场,有力地维护我县国土资源秩序。四是积极盘活企业土地资产。我县坚持“优地优用,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盘活企业土地资产,充分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双赢”,2012年以后实施企业向工业园搬迁政策,腾出市区内土地。五是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