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物质的分类讲义要点.doc

    • 资源ID:3919093       资源大小:26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质的分类讲义要点.doc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时数: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教务长签名及日期课 题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够熟练的运用中学阶段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2掌握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重点、难点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2胶体的制备3生活中胶体的形成和应用考点及考试要求1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2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内容本章共分为三节,整个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具体内容包括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胶体三部分知识;第二部分即第二节:离子反应,具体内容包括有关电解质电离的问题酸、碱、盐的含义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反应实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第三部分即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含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知识点一、简单的分类和应用1分类的概念把大量的事物按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就是我们最为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分类法。2分类的目的分类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不仅能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好的帮助我们认识物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联系3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分类对象分类依据所分种类物质成分是否单一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元素是否单一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不同的化学性质酸碱盐和氧化物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目的多少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4两种重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某些盐的分类)(某些碱的分类)练习1 将CO2 SiO2 SO2 Al2O3 CuO 几种物质按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进行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的说就是分类后的各类事物在分类的多层次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将分成的事物排列起来所呈现的形状像树冠一样。(化合物树状分类举例)练习2将中学化学中学过物质进行分类?知识点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 概念:把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2组成: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3分类 (1)按照分散质、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9种分散系(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即分散程度的不同,把分散系分成三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分散系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100nm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什么是胶体?清晨当太阳升起时,你漫步在茂密的森林里,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林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美丽的景象吗?在晚上,当你打开手电筒时,会看到一道“光柱”射向天空或射向远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直径是1100nm的分散质分散到分散剂中的到的体系4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 <1nm 1nm100nm >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结构 分子、离子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 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 固体小颗 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 液体小液 滴 特点均一、透明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稳定性稳定介稳性不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氢氧化铁胶体泥水、石灰乳油漆注: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是各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胶体可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法分离和提纯胶体。练习3(山东五莲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nm1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是溶液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不能透过滤纸静止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AB C D练习4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悬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点拨】解答本题可以从体系中组成微粒的粒子大小、性质、溶解度等方面考虑练习5下列各组物质制成的分散系中,属于胶体的是()A蛋白质溶于水 B白磷溶于CS2 C高锰酸钾溶于水 D硝酸银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练习6胶体的本质特征是()A丁达尔效应 B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粒子直径为1100nm D外观均一、透明练习7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区分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外观澄清、透明 B胶体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C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的大小决定的 D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小于1nm3【解析】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nm100nm,因此纳米碳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透过滤纸,胶体放置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沉淀。 【答案】CA 悬浊液可过滤分离 正确 B 有些物质如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定 错误 C 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不同温度下则不一定,如Ca(OH)2溶液,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指明温度,浓度大小不确定 错误 D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正确 4【答案】A、D5【答案】A6【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答案】C7【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胶体通常不易沉淀,是一种介稳体系,B项是正确的;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nm,能使光发生散射形成的,故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相互排斥,故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C 【点拨】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分散系,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nm)是这种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也正是胶体的这种特殊性,使得胶体表现出许多特殊性质。知识点三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1胶体的制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向洁净的烧杯中加入25ml的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将水玻璃Na2SiO3(aq)滴加到1mol·L1的盐酸中,边加边振荡,可得H2SiO3胶体注意:Fe(OH)3胶体制备应用FeCl3的饱和溶液、煮沸等条件练习8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0.5mol/L的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的硫酸混合振荡;把2mL 1mol/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把1mol/L NaOH溶液滴加到1mol/L FeCl3溶液中,可行的是()A B C D【解析】中H2SO4溶液浓度太大,只会生成BaSO4沉淀,得不到BaSO4胶体。中是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可行。中NaOH与FeCl3浓度都太大,生成Fe(OH)3的量太多,而得到Fe(OH)3沉淀。 【答案】C 【点拨】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的一种分散系,制备胶体,必须控制分散质颗粒的大小,故操作时要顾及溶液浓度、反应条件、滴加量及滴加顺序。2通过实验探究胶体与溶液的性质比较分散系光束照射时的现象Fe(oH)3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分散系过滤后的现象Fe(oH)3胶体胶体全部通过滤纸,无残渣,滤液仍是红褐色泥水滤纸上有泥沙,滤液澄清透明 3胶体的性质性质定义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布朗运动胶体微粒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即布朗运动电泳在直流电场中,胶体微粒会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胶体的聚沉胶体是相对稳定的,当改变某种条件,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分散出来注:(1) 丁达尔效应能证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范围(1100nm),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2) 胶体的提纯渗析:渗析是根据胶粒大小特征和半透膜的性能而采用的特殊方法,可将混在胶体中的离子和小分子除去从而提纯和净化胶体,原因是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透过(3)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同一胶体的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彼此相互排斥,不易凝聚,这是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4)布朗运动:在胶体中,分散剂的微粒在每一瞬间从不同的方向碰撞胶体微粒,使得胶体微粒的运动方向不断地改变。同时,同种胶体微粒所带电荷相同,胶体微粒相互靠近时也产生斥力,从而使胶体微粒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即布朗运动。这也是胶体相对较稳定的一个因素。(5)使胶体聚沉的常用方法有如下三种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而沉淀。例如,由豆浆制豆腐时,在一定温度下,加入CaSO4使豆浆中的胶粒所带电荷被中和,从而使胶体发生聚沉而制得胶冻状的豆腐加热胶体或搅拌加速胶粒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而沉淀。例如,将Fe(OH)3胶体加热即可使其聚沉。 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少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例如,利用明矾净水的原理即为明矾溶于水后得到Al(OH)3胶体,其胶粒带正电荷,故能吸附水中一些带负电荷的胶体的胶粒发生聚沉,而起到净水的效果。练习9现在有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甲同学:向mol/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的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ml的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相反和的胶体微粒,能使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额利用所指的的氢氧化铁胶体进行了下列实验将其装入U型管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或 “负”)电荷向其中加入Na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答案】(1)丙 (2)用一束光照射的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3)正 有褐色沉淀生成练习10从聚沉、布朗运动、丁达尔现象中,选出适当的词语填入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1)在肥皂水中透过强光,可看到光带,这种现象称为_;(2)在Fe(OH)3胶体中加入(NH4)2SO4,产生红褐色沉淀,这种现象叫做_。 【解析】(1)肥皂水中透过强光,看到光带,此现象为丁达尔现象;(2)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NH4)2SO4时发生聚沉【答案】(1)丁达尔现象(2)聚沉【点拨】本题从多角度重点考查了胶体的性质等知识,是一个思维发散的综合题性题目,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练习11(2009·全国理综卷·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 【答案】D知识点四:胶体的应用(1)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材料和现象都在某种程度上与胶体有关。如:土壤的保肥、工业除尘、明矾净水等。(2)在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治病,如:血液透析等。 (4)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胶体知识。如:制豆腐、不同品种的墨水不能混用等。(5)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练习11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解析】A项为FeCl33NaOH=Fe(OH)33NaCl,即生成沉淀而非胶体,血液是胶体,B项是胶体的聚沉。C项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为血液的渗析,有毒物质可透过半透膜与血液分离,而血液中蛋白质等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仍留在血液中。 【答案】A练习12在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有关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B将FeCl3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得到红褐色胶体C在NaCl溶液中加入KNO3溶液看不到沉淀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可能发生堵塞【解析】【答案】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这表明_,这种现象称为_(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原因是_。(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解析】【答案】(1)逐渐变深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泳(2)形成红褐色沉淀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使Fe(OH)3胶体聚沉(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黄色溶液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4)渗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3(浙江菱湖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一月考,16)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有尘埃的空气B淀粉溶液C食盐水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4山东实验中学20092010为年度高一一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D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5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B胶体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沉淀C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大小决定的D胶粒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6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7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8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C胶粒做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点拨】这是一个胶体概念的考查题,对胶体的外观、粒子的大小、布朗运动及其胶体的稳定性均做了考查,从所给的各个答案分析后直接可得出答案C。9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10(山东省临港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镁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镁溶液两种分散系B两者的分散质微粒均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C将氢氧化铁固体和氯化镁固体分别溶于水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镁溶液D两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均介于1100nm之间11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A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直径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C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滤纸,毒性物质可以通过滤纸12(金溪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109mC往NaOH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立即可制得胶体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形成的13将某溶液逐滴加入到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mol·L1NaOH的溶液B2mol·L1H2SO4的溶液C2mol·L1MgSO4的溶液DFeCl3溶液14已知土壤胶体中的胶粒带负电,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最差的是()A(NH4)2SO4 BNH4HCO3CNH4NO3 DNH4Cl15(江西省吉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一第一次月考)“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果将该纳米材料均匀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关于该分散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现象C所得分散系一定是溶液D所得分散系一定是浊液二、非选择题16从凝聚、布朗运动、丁达尔现象中,选出适当的词语填入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1)在肥皂水中透过强光,可看到光带,这种现象称为_;(2)在Fe(OH)3胶体中加入(NH4)2SO4,产生红褐色沉淀,这种现象叫做_。17取少量Fe2O3粉未(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反应。(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色,即可制得_。(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后,向烧杯中加入1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2)中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在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烧杯中的液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用来区别_。(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看到溶液的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又得到黄色的FeCl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也属于_反应。18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_。(2)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原因是_。(3)往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29硫酸银的溶液解度较小,25 时,每100 g水仅溶解0.836 g。25 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硫酸银固体,加200 g水,经充分溶解。(1)所得分散系为_。(2)若上述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00 mL,计算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3)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 0.0268 mol·L1 BaCl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0在一个U形管里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并在胶体的上面滴入导电液,从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使电极浸在导电液中。通直流电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1)此实验说明了什么?(2)能否根据此实验的结果解释Fe(OH)3胶体较稳定?为什么?1【解析】光带通过胶体,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光亮通路。由于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nm光散射极其微弱,因此观察不到光亮通路。【答案】A2【解析】A项,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部分胶体粒子带电荷,能在外加电场发生定向移动,即电泳,而有的胶体因为不带电,所以不发生电泳;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重要特征,可用来区别溶液和胶体;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C3【解析】具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胶体,而食盐水属于溶液。【答案】C4【解析】纯水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答案】D5【答案】BC【点拨】胶体可分为溶液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不一定都是液体,胶体通常不易沉淀,是一种介稳体系;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使光发生散射而形成的;利用渗析法可提纯胶体,正是利用了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6【答案】C【点拨】Fe(OH)3胶体的制备,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目的是促使Fe3水解成Fe(OH)3,煮沸至液体呈现红褐色即可。若继续煮沸,则发生胶体的聚沉,生成Fe(OH)3沉淀,如D项;A、B生成的是FeCl3溶液。7【答案】A【点拨】A项为FeCl33NaOH=Fe(OH)33NaCl,即生成沉淀而非胶体;血液是胶体,B为胶体的凝聚;C为胶体的丁达效应;D为血液的渗析,有毒物质可透过半透膜与血液分离,而血液中蛋白质等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仍留在血液中。8【答案】C9【答案】B【点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以胶体的形式分散在血液中,当伤口流血时,用FeCl3止血,是利用了FeCl3能使血液中的胶粒聚沉的性质,而不是产生了Fe(OH)3沉淀堵住伤口,因为血液中含有OH的量极少。10【答案】A11【答案】A【点拨】本题以血液透析为背景,考查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以及要求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还有将试题所给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学过的分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粒子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过滤和渗析。毒性物质能透过透析膜,说明其直径小于透析膜的孔径,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不能透过透析膜,说明其直径大于透析膜的孔,所以A项正确。12【答案】AD13【答案】B【点拨】往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会中和胶粒所吸附的电荷,使胶体聚沉,故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均能使Fe(OH)3胶体聚沉。但当B中的H2SO4溶液继续滴加时,Fe(OH)3沉淀又会与H2SO4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从而使沉淀溶解。14【答案】C【点拨】因土壤胶体微粒带有负电荷,能吸附氮肥中带正电荷的NH、排斥带负电荷的NO,对NH4NO3来讲,其中有一半的氮元素(NO)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故NH4NO3的肥效最差。15【答案】B16【解析】(1)肥皂水中透过强光,看到光带,此现象为丁达尔现象;(2)Fe(OH)3胶体中加入(NH4)2SO4时发生凝聚。【答案】(1)丁达尔现象(2)凝聚【点拨】本题从多角度重点考查了胶体的性质,是一个思维发散的综合性题目,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17【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1)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2)红褐氢氧化铁胶体(3)乙胶体和溶液(4)Fe(OH)33HCl=FeCl33H2O复分解【点拨】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铁盐能与碱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胶体中的胶体粒子是由许多Fe(OH)3微粒聚集形成的,当遇到强酸时发生反应生成铁盐,胶体因此被破坏。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聚沉,以及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的成败事项。【答案】(1)自来水中含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聚沉,导致实验失败(2)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3)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19【答案】(1)悬浊液(2)0.0536 mol·L1(3)0.0536 mol·L1 【点拨】(1)200 g水中能溶解Ag2SO4的质量为:200 g×0.836 g/100 g1.672 g6.24 g,即6.24 g Ag2SO4未完全溶解,所得分散系为悬浊液。(2)所得溶液为Ag2SO4饱和溶液,c(Ag)2c(Ag2SO4)2×0.0536 mol·L1。(3)加入BaCl2的物质的量为:n(BaCl2)50×103 L×0.0268 mol·L10.00134 mol。因为n(Ag2SO4)6.24 g/312 g ·mol10.02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Ag2SO4BaCl2=2AgClBaSO4因为n(Ag2SO4)远大于n(BaCl2),所以溶液仍为Ag2SO4的饱和溶液,c(Ag)仍然是0.0536 mol·L1。20【解析】Fe(OH)3呈红褐色,颜色变浅说明Fe(OH)3减少,颜色加深说明Fe(OH)3增多,此变化是在电场中出现的,根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作定向移动可知,Fe(OH)3胶体中的胶粒是带电荷的,由于胶粒是向阴极移动,说明Fe(OH)3胶粒都带正电荷。既然Fe(OH)3胶粒带同种电荷,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可知,Fe(OH)3胶粒不能相互接触转化成更大的颗粒,即不能产生沉淀,所以Fe(OH)3胶体较稳定。【答案】(1)说明Fe(OH)3胶粒带正电荷。(2)能,因为Fe(OH)3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Fe(OH)3胶粒不能相互接触转化成更大的颗粒而产生沉淀,所以Fe(OH)3胶体较稳定。 课后作业:学生签名: 签字日期: 键入文字

    注意事项

    本文(物质的分类讲义要点.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