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之货币政策培训ppt课件.ppt
1,第十章 货币政策,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关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效果评价,更好的理解货币政策实践,尤其是我国准备金政策的操作。重点与难点: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中介指标与传导机制。,3,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实践,4,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均衡与失衡的涵义 Ms=Md与MsMd货币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动态过程;与社会总供求紧密相连;其实现离不开利率的作用。货币的供求均衡是以市场的供求均衡为外在表现的,而市场的均衡离不开货币供求的支持,因为在现代货币经济社会中,所有的交易和信用行为都是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5,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内在联系社会总供求的涵义总需求=总购买支出=现实流通货币*货币流通速度总供给=总收入=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商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总需求与总供给,6,货币供给对总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影响 P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B A 第二阶段 O Y 货币扩张对潜在资源利用的三阶段,7,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图示,总供给S,总需求D,货币需求Md,货币供给Ms,利率,物价,8,货币的失衡,货币失衡的表现利率;物价货币失衡的类型与原因MsMd:通货紧缩MsMd:通货膨胀结构性失衡货币均衡现象在现实中比较少见,而常常出现的是货币失衡的情况,因此货币均衡在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目标或标准出现的。,9,货币失衡的调整,供应型调整需求型调整混合型调整逆向型调整,10,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观社会总供需均衡:“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11,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包括所有旨在影响金融系统的发展、利用和效率的措施;甚至可进一步包括像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也可以说,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由于从确定目标到运用工具乃至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中间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因此货币政策实际也包含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12,10-1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必须围绕着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目标(operating target)、中介目标(intermediate target)和最终目标(ultimate goal)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五大目标的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5、金融稳定,13,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菲利普斯曲线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14,(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存在三种情况:1、在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协调的,即失业率的下降(经济增长)并不会引起物价上涨;2、在凯恩斯学派的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矛盾的。这一矛盾可用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来加以说明。3、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二者又是协调统一的,即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和低失业率(经济高增长率)并存。,15,(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1、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有两种可能:1、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但是,有利于扭转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2、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外物价上涨,会促进出口的增长,有利于扭转国际收支逆差;但却加大国际收支顺差。(四)物价稳定、金融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二者之间均存在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关系,即物价、利率和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相反,国际收支平衡则有利于物价、利率和汇率的稳定。但是,短期内仍然存在矛盾。,16,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相机抉择,轮番突击 单一规则 通货膨胀目标制,17,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临界点:社会能接受的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范围。若失业率高于社会临界点,政府应采取扩张性政策,提高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若通货膨胀率超出了社会临界点,则政府应采取紧缩性政策,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18,相机抉择,轮番突击,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择部分目标作为重点,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引导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19,单一规则,这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认为时松时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与经济潜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的、不损害中央银行信用的货币增长率。,20,通货膨胀目标制,一般程序向公众宣布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量化目标.这个目标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将此预测与预定通货膨胀目标进行比较,并根据二者的差距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 如果预测结果过高,则采取抑制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过低,则采取松动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倾向或姿态则可以保持不变。定期提供有关其策略和决策的公共信息条件:较高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准确预测目标期通胀率,是一种货币政策安排,它要求中央银行把实现低通货膨胀当作是自己的职责。,21,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几种做法 多重目标、双重目标、单一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一)中介指标的含义 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 融变量。(二)中介指标的选取标准可测性:数据可控性: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相关性:中介指标 最终目标抗干扰性:适应性:(三)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在一定条件下,贷款总量和汇率也可作为中介指标。,23,对中介指标的分析,1、利率优点: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不足:抗干扰性差;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实际利率的可测性;长期利率2、货币供应量优点: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缺点:可控性:并不绝对,货币乘数,内生性可测性:哪一层次;货币层次难以界定,20世纪末许多国家放弃货币供给量,改为利率。我国95年开始采用货币供给量,同时公布M1、M2。07年后仅公布 M2,24,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不可同时作为中介目标,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Md,I1,I*,I2,M*,货币供给,利率,25,其他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指标,主要有贷款量和汇率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的国家,央行控制了信贷规模,就控制了货币供应量。汇率在一些实行本币与外国货币挂钩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主要的中介指标。,26,操作指标及其选择,准备金:从需求方面看,准备金可分为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从供给方面看,可将其分为借入性储备和非借入性储备。存款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越多,其创造信用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并及时调节和控制其方向和力度。但在选择哪一个准备金指标为操作指标上也有分歧。货币学派认为应该以准备金总额为控制对象,美联储在1979到1982年间是以非借入储备为操作目标的,在1982年之后,以借入储备为操作指标。基础货币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的。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比只控制准备金好。在货币乘数一定或者货币乘数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形成的那部分基础货币可控性较强,而通过再贴现业务和再贷款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可控性较弱。此外,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也是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一个影响因素。,27,与中介目标的相关性标准:中介目标是利率,则优先的操作目标将是联邦基金利率;如果理想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操作目标应选基础货币这样的储备总量。所以最佳操作目标的选择取决于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中介目标,因此操作目标应为准备金或基础货币。,28,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29,10-2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由中央银行掌握和具体实施的,它的运用可对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率:最猛烈 1、作用机制rd 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紧缩 M 利率 rd 货币乘数 2、优缺点:效果明显,一视同仁 冲击巨大,无法微调 缺乏弹性,无法进行经常性调整,31,32,33,34,(二)再贴现政策 1、内容:贴现率的调整;贴现资格的规定 2、作用机制:(1)影响货币供给(2)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3)告示效应 3、局限性:(1)中央银行不能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2)再贴现率的高低有一定限度(3)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35,(三)公开市场业务:最灵活、最具弹性 1、定义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作用过程,证券买/卖,证券价格(+/-)市场利率(-/+)投资(+/-),商业银行准备金(+/-)放款(+/-)s(+/-),36,3、优点:主动出击 效果和缓 反向操作 方便快捷 影响利率结构,主动、灵活准确、迅速,37,4、局限性,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广度,深度,流通中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以供有选择地买卖,并且大量买卖不至于对有价证券价格造成剧烈冲击;另一方面是指央行应持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38,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原理,39,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不动产信用控制 2、消费者信用控制 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控制、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规定首付比例、信贷期限以及消费种类等。,40,41,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就宏观调控而言,它包括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两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些是针对总量调节而设,有些是为结构调整所需。为保证一国经济长期内平稳、健康的发展,必须做到总量调节中的结构优化以及结构调整中的总量控制 三大政策工具都是针对总量调控的,通过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储备,从而达到对社会信用总量的控制。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则是偏重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或者对特殊行业的保护。这两类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可以同时兼顾到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 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比如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也可以配合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42,但即使同一类别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公开市场业务将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在创造信用方面的职能将逐步退化。但无论如何,公开市场业务不能脱离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而单独存在,这三者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操作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包括与财政政 策与收入政策,与产业政策等。政策间的配合形式包括:主辅关系的确定;调节方向的搭配。其关键取决于各项政策在社会总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强度。,4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表现在:这两大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这两大政策均由国家制定最终目标一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表现在:政策的实施者不同作用过程不同政策工具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的客观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又导致了它们之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这就产生了如何协调这两类政策的问题。,44,从逻辑上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4种配合模式: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紧”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松”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紧财政、松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松财政、紧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投资比例;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的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要达到“扩张”或“紧缩”的目的,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45,收入政策主要是为了调节社会有效需求以及保证收入分配相对公平而采取的强制和非强制执行的工资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是从微观经济领域入手而作用于宏观经济领域的国家政策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对某些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一定形式的扶植或限制的政策,46,10-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总和。主要有两大理论流派: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可以分为三大渠道:消费、投资和国际贸易。,4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把他对货币需求的分析纳人到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框架中,形成了关于货币活动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途径,即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析 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递机制,如下所示:M r I E Y 希克斯的ISLM模型 Ms r I DS(Q、P)Md r I D S Mdr 特点:强调利率的核心作用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M E Y 特点:强调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相互替代,48,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利率对投资的效应 MrIY:可能受阻陷阱和弹性低。托宾的q理论q=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 MPsqIY信贷观点 M贷款IY 非对称信息效应(也叫公司平衡表效应)MPs企业资产净值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IY长期以来信贷传导途径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或者说只有信贷政策,而没有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货币政策,49,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Mr耐用消费品支出Y 财富效应 M股票价格金融资产毕生财富消费Y 流动性效应 MPs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Y国际贸易渠道 Mr物价水平汇率货币贬值净出口Y 西方国家货币传导渠道的最新变化,50,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货币供给量,利率、金融 资产价格,投资消费,国民生产总值,5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操作图示,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 政策目标 近期指标 远期指标公开市场业务 充分就业 再贴现率 超额准备金 利率 经济成长 法定准备率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量 稳定物价 其他工具 平衡国际收支,52,一、货币政策数量功效,古典经济学: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凯恩斯:货币政策效果有限新古典综合派:货币政策有效货币学派:货币政策长期无效,货币短期无中性理性预期学派:超出微观主体预料之外的货币政策才会影响实际产出新凯恩斯主义:预料之中的货币政策也有效,但其效应小;长期无效,10-4 货币政策效应,53,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究竟能否实现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探讨主要是看货币政策能否系统地影响实际产出,即货币是否中性的问题。,54,在1929年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具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内在调节机制,政府就没有必要干预经济,宏观调控是多余且无效的。认为货币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任何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唯一效应就是通货膨胀。大危机却彻底推翻了上述理论。开始了“凯恩斯革命”,主张政府应积极采取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也即承认政府政策对经济活动调节的有效性。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滞胀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主义的理论基础即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并再次提出了政策无效的命题。20世纪80年代,一个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新”学派新凯恩斯主义逐渐崭露头角,与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形成分庭抗礼之势。,55,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可供政策制定者“在不同程度的失业率和价格稳定性之间作出选择的菜单”。是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能较好地配合西方国家50一60年代经济运行的现实,但对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却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新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沿袭了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粘性价格)的假设,又引入了理性预期的概念,试图为粘性价格这一假设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尽管理性预期的存在,削弱了政府政策的效应,但由于工资一价格粘性的存在,政策实际上仍是有效的。不管预期中或预期外的政策对总产出都会产生影响,但预期外的政策对总产出有更大的影响。,56,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论,早期货币中性理论的典型代表是传统货币数量说。瑞典经济学家魏克赛尔认为货币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中性货币”的概念。哈耶克认为,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是相对价格而非一般物价水平。在此基础上,哈耶克提出了中性货币政策,主张维持货币数量不变,反对实行弹性通货制。弗里德曼 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给的变动既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又引起实际产出的变动;而在长期内,货币供给的变动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引起实际产出的变动。弗里德曼提出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清晰地阐明了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基本观点。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较好地解释了早期菲利普斯曲线不能解释的西方国家70一80年代的经济运行状况。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政府实行的旨在降低失业率的扩张性的政策,由于公众适应性预期的存在,只能使通货膨胀率一步步地上升,而不能使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在货币政策上,他则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认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能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根源并能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57,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最初是由卢卡斯(1973年)提出的,后由萨金特和华莱士作了更明确的阐述。认为,货币政策不管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中都无效,因为货币政策的作用被人们预期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抵消掉了。只是导致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名义性变量的上升,实际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并没有增加。只有超出微观主体预料之外的货币政策才会影响实际产出。但政府没有能力制造不被预期的货币政策,也不能制造这样的货币政策。卢卡斯政策无效论的逆命题是无衰退的反通货膨胀政策。,58,前面几种学派的观点是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前提下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另外还有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内生所决定的,如,以罗宾逊、卡尔多为首的新剑桥学派认为:中央银行为充分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以避免银行体系崩溃的灾难性后果,就必须充分关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决定中的主动性是有限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59,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传递时滞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及产生效果的滞后性。一般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 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是在货币政策的决策主体内部发生的,它是指作为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实际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 认识时滞是指从现实经济运行客观上有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开始,到中央银行认识到确实需要实施货币政策所耗费的时间 决策时滞是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确实需要实施货币政策,到真正确定要实施的货币政策所需的时间。,60,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际执行货币政策到这一政策在经济中产生相应效应之间的时间,这段时滞发生在货币政策的操作变量到最终变量的传递过程中,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操作时带是指从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市场时滞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的时间,61,充分认识到需调整,内部时滞,认识时 滞,决策时滞,外部时滞,客观上需要调整,调整货币政策,对经济发生影响,货币政策的时滞,操作时滞,市场时滞,62,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社会公众的微观预期其他因素:如客观条件的变化,政治因素等。,63,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衡量货币政策效应大小的一般方法:取得的效果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64,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我国古代宏观经济政策思想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复归启而不动软着陆,65,复习思考题:,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2、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3、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后,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达到其最终目标?4、如何衡量货币政策的效果?,66,谢谢!,课程到此结束!,本PPT为可编辑版本,您看到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解析】【解答】(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2)质子数为11的是钠元素,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3)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其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该反应中没有变的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故答案为:氯化钠;失去;D。【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质量、数目保持不变。2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考点】物质的微粒性【解析】【解答】(1)吸烟生成烟雾,烟雾分子因为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烟雾分子,造成被动吸烟;(2)钢轨由铁原子构成.每两根钢轨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夏天由于气温高,使得钢轨中铁原子的间隔变大,表现为钢轨的体积膨胀,则钢轨间的间隙变小.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夏天高温,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小.【分析】微粒观点的主要内容: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处于永停息的运动状态中.(1)烟雾分子属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较快,使非吸烟者被动吸烟;(2)铁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温度升高,则铁原子间间隔变大,反之则变小,夏天高温状态下,铁原子间间隔变大,使得钢轨体积膨胀,则钢轨间的缝隙变小.,【考点】物质的微粒性【解析】【解答】(1)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2+8=10,该粒子是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10当a=8时,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原子;离子;分子;10;10;阴离子。【分析】物质有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是那种,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常见气体由分子构成;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当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小于时表示阴离子,大于时表示阳离子。25.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就加快,只要能说明温度高了运动速度快了的例子都可以,例如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由于注射器装入的药品少,现象明显,又是封闭状态,所以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故答案为:(1)固体;(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3)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氯化铵的状态;(2)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考虑;(3)根据温度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考虑;(4)根据注射器的特点考虑,【解析】【解答】A、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大,A符合题意;B、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接近于7,B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氢氧化钡不断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也减小,当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质量分数应该由小变大,C不符合题意;D、加热高锰酸钾时,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D符合题意。【解析】【解答】A、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故说法错误,可选;B、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根据描述,自动灭火陶瓷砖会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故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解析】【解答】解:A、从题目中表格知,H2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A正确;B、收集的H2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大于等于80%,故B项错误;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纯度大于等于80%,故C项错误;D、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不一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D项错误故选A【分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着火源可能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解析】【解答】A、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烧杯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烧杯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从而可以判断烧杯中的热水不仅仅是只起到加热的作用,故A说法正确;B、铜片上白磷燃烧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故B说法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过低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没有满足燃烧的条件,故C说法正确;D、烧杯中的白磷通入空气(氧气)就会燃烧,出现“水火相容”的奇观,故D说法错误故选D,24.能源、环境、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_、天然气等;它们都是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下列有关天然气(或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甲烷气体不会产生温室效应C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有利于减少酸雨形成 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leaving a concert on a Friday night.When you get outside,your ears are ringing.You have to shout to be heard.36 So no harm doneright?Not quite.Temporary buzzing may be easy to ignore,but repeated exposure to loud noise will eventually cause serious-and irreversible(无法治愈的)-hearing loss.A new study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at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 Boston shows that one in five people between the ages of 12 and 19 are experiencing slight hearing loss,and one in 20 have mild hearing loss.37 But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plenty of ways you can protect your ears from further damage and still listen to the music you love:Ask around.Put your earbuds in or your headphones on,and then ask a friend next to you whether or not he or she can hear what youre listening to.38 Turn it down.Buy noise-canceling headphones.A pair of earbuds or headphones that fits comfortably will limit outside noise so that you can hear your music better at lower volu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