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ppt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林金芳,摘要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生殖轴及卵巢周期性排卵的调节 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卵巢激素的其他生理作用,1,2,3,4,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儿童期(childhood)青春期(adolescence or puberty)性成熟期(sexual maturity)围绝经期(perimenopause)绝经后期及老年期(postmenopause,senility),1,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 出生4周内 外阴较丰满乳房隆起少量阴道流血 儿童期 出生4周-12岁生殖器及第二性征幼稚型,1,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生理特点,青春期(10岁19岁)自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至生殖器发育成熟的时间第二性征生长突增 生殖器官发育月经初潮生育能力,1,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生理特点,性成熟期 18岁起持续约30年卵巢排卵和性激素分泌呈周期性 生殖器官和乳房周期性变化生育功能旺盛,1,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生理特点,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 绝经后一年内一般发生在4552岁血管舒缩症状精神心理症状卵巢不排卵,月经紊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生理特点,绝经后期及老年期 60岁以后卵巢萎缩,分泌性激素功能完全停止。泌尿生殖器官萎缩骨质疏松症,1,女性生殖轴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y axis,H-P-O axis)卵巢周期性排卵的调节中枢生殖调节激素卵巢的生理功能及周期性变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女性生殖周期运转机制),2,女性生殖轴及卵巢周期性排卵的调节,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垂体 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a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ng Hormane,LH)催乳素(prolactin,PRL),2,卵巢周期性排卵的调节,中枢生殖调节激素,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化学结构 十肽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2,GnRH,分泌部位:下丘脑中央隆突弓状核GnRH 神经细胞分泌特点:脉冲式分泌 60-120一次脉冲GnRH对垂体的作用 促进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和释放促性腺激素 促进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GnRH受体的产生,2,下丘脑-垂体解剖联系,与垂体的解剖联系 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中央隆突(第一微血管丛)垂 GnRH 体 柄 垂体前叶细胞周围 第二微血管丛,2,GnRH分泌的调节因素,神经递质 环境去甲肾上腺+多巴胺-五羟色胺-内啡肽-垂体促性腺激素 反馈调节卵巢激素 影响脉冲频率及幅度,2,垂体促性腺激素种类及分泌特点,种类 二种 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分泌部位:垂体前叶的嗜碱性细胞分泌特点 脉冲式 周期性分泌作用 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和黄体形成,2,卵巢的生理功能及周期性变化,卵巢的生理功能生殖功能:一个周期排一个卵子内分泌功能: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2,卵巢周期性变化,一个周期 28-30 天四个阶段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 黄体-卵泡过渡期(黄体退化期),2,卵巢周期性变化 卵泡期(follicle phase),特点 10-14天 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分期 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腔卵泡 排卵前卵泡 变化 组织形态学 受体和酶系 雌激素的合成,2,卵泡期变化(1)组织形态学变化,卵母细胞发育和透明带形成颗粒细胞增殖(单层复层)及卵泡腔形成卵泡内膜,外膜形成;内膜血管生成颗粒细胞与卵泡内膜间基底膜的形成卵泡腔形成,2,(2)卵泡膜细胞的受体和酶系,卵泡膜含LH受体(较恒定)合成雄激素的酶系形成,活性(依赖 于LH的作用)(P450scc,P45017,3羟甾脱氢酶),2,卵泡期变化,卵泡期变化,(3)颗粒细胞受体颗粒细胞(GC)是FSH作用的特异靶细胞受体变化 FSH 受体(每一个颗粒细胞)呈几何级 数,增加了GC 对FSH 的反应性 LH受体形成和增加(GC对LH的反应系统 形成),2,卵泡期变化(4)颗粒细胞酶系,芳香化酶(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合成孕酮的限速酶),2,卵泡期变化(5)合成雌二醇(E2)及雌酮,两种促性腺激素,作用于两种卵泡细胞协同产生雌激素E2合成量随卵泡发育递增,排卵前卵泡达高峰(200pg/ml),2,排卵期变化(1)(ovulation phase),排卵前卵泡 外观形态,2,排卵期变化(2)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产生雌激素在排卵前2436h达峰值(正反馈)垂体释放大量LH(LH排卵峰)FSH排卵峰颗粒细胞黄素化,产生少量孕酮(排卵前血P 有一个小峰),+,排卵期变化(3)排卵活动,LH、FSH排卵峰的作用刺激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解除了LI的作用,P 蛋白水解酶活性 蛋白水解酶与前列腺素协同起到 消化卵泡壁的作用,黄体期(1)(luteal phase)血体,卵泡排卵后,卵泡腔被血液 充盈形成血体,2,黄体期(2)黄体形成,颗粒细胞(LH受体)卵泡膜间质细胞(LH受体)LH排卵峰 LH低脉冲分泌排卵后P迅速增加,LH峰后第8天达高峰,该期卵泡生长受抑制,黄素化(形态学),分泌孕酮、雌二醇(诱导激活孕酮合成的限速酶),2,黄体期(3)黄体萎缩,发生在排卵后第11天后 P 溶黄体激素 雌二醇(前列腺素)局部因子,2,黄体萎缩导致E2和PE2和P对垂体FSH的抑制作用解除下丘脑GnRH脉冲分泌 垂体分泌FSH,LH 启动新的一批卵泡生长(卵泡募集)(新的卵巢周期开始),卵巢周期(4)黄体卵泡迁移期(从黄体萎缩到优势卵泡形成的过渡期),2,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女性生殖周期运转机制),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黄体萎缩,2,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卵泡期,卵泡发育 E2分泌,正反馈 促进垂体FSH和LH合成和储存(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膜上GnRH受体),负反馈 抑制垂体FSH分泌 循环中FSH 抑制垂体LH分泌 循环中LH缓慢上升,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 排卵期,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E2分泌(200pg/ml),正反馈 促使垂体释放LH.FSH 形成排卵前的LH峰 P 卵泡排卵,+,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黄体期,黄体形成 孕酮分泌逐渐增加。排卵后6-7天达峰值,负反馈 抑制垂体FSH.LH的合成和分泌 循环中LH,FSH 未排卵的卵泡闭锁,卵巢激素对中枢的反馈调节黄体萎缩,孕酮分泌下降 经前2-3天下降至(月经第23天开始)卵泡期水平,对中枢的负反馈抑制 负反馈抑制解除 FSH,LH 促使新的一批卵泡发育(卵泡募集),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子宫内膜 基底层 对激素不反应 功能层 对激素反应,3,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子宫内膜呈增殖反应-增生期腺体、间质和血管生长根据增生程度分早中晚增生3个阶段内膜厚度自0.5-5.0mm,3,卵泡期 雌激素作用,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孕酮对抗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作用,内膜总厚度限制在排卵前范围5-6mm内膜各种成分在限定的空间内继续生长,腺体弯曲螺旋动脉高度螺旋化,3,黄体期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腺体细胞出现分泌活动-分泌期 早期特征 核下空泡(d15-d19)中期特征 顶浆分泌+基质水肿(d20-d23)子宫内膜呈海绵化,与胚泡种植 时间同步(d21-d22)晚期特征 腺体排空(d24-d28),3,黄体期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间质细胞分化 肥大的前蜕膜细胞呈砖砌样致密排列 假致密层 颗粒间质细胞分泌松弛素,3,黄体期 雌孕激素联合作用,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黄体萎缩雌孕激素下降血管舒缩反应 子宫内膜组织萎缩子宫内膜缺血坏死 组织崩解脱落 出血(月经来潮),3,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期),雌孕激素撤退(月经期)出血机理 第一阶段 组织坏死(头12h)出血来自螺旋A破口 第二阶段 内膜脱落(12h以后)出血来自内膜脱落的创面 2436h(75%的动脉血,25%静脉血),雌孕激素撤退(月经期)流血自控机理 血浆机制+螺旋A律性收缩+内膜修复 螺旋A收缩特点 PGF2aPGE 螺旋A收缩反应发生在经前数小时 贯穿整个月经期 呈节律性加强 螺旋A的收缩变化为全内膜的 以子宫肌-内膜交接处及子宫肌层最 为明显,内膜 修复 内膜脱落 全面迅速(组织结构松弛)内膜修复快 月经血止快速,月经 menstruation,定义: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与出血。临床表现:周期 2830天 经量 2050ml 上限为80ml 经期 28天(平均5天)血量以23天最多,以后迅速减少,3,卵巢激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卵巢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卵巢激素对生殖器官其它部位的作用卵巢激素的其它生理作用,4,卵巢激素的其它生理作用,3,卵巢激素的其它生理作用,3,思考题,卵巢有哪些功能?月经周期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4,谢谢,2007.08.01,